1.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
我國預制菜已經形成千億市場,且發展前景廣闊。根據NCBD數據,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50.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52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1%,與餐飲行業整體增速相比,是它的6.2倍。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餐飲行業呈負增長狀態,然而預制菜行業仍保持19.4%的增速,規模超3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成功突破8000億元。

2.競爭格局
當前,國內預制菜行業正處于發展藍海階段,六大參與者,各有所長,行業集中度不高。
(1)傳統預制菜
優勢:預制菜渠道鋪設經驗豐富,自研產品能力強,帶來更高毛利空間,是當前預制菜行業的主力軍
劣勢:主要針對B端客戶,專注2-3個品類,存在滲透率門檻。C端部分品牌知名度有限,規模較小,對供應鏈要求較高
代表企業:味知香、綠進、蒸燴煮、蓋世食品
(2)速凍企業
優勢: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品牌力強,區域知名度高,具備供應鏈優勢,渠道分銷能力強
劣勢:多數企業定制化能力有限,易給消費者形成固有印象,認為做預制菜不夠專業;渠道資源需部分調整嫁接
代表企業:安井食品、千味央廚
(3)農林牧漁企業
優勢:擁有原材料成本優勢,保障供應,已有B端渠道布局,并擁有規?;a能力
劣勢:渠道把控與分銷能力較弱,品牌力較弱
代表企業:圣農、國聯水產
(4)生鮮零售平臺
優勢:擁有2C客流量,可要求上游供應鏈貼牌生產,可利用大數據優勢把握終端偏好
劣勢:通常采取代工廠模式加工,對第三方工廠依賴度較高,渠道單一,對倉儲以及冷鏈運輸能力要求高
代表企業:盒馬
(5)餐飲中央廚房
優勢:有餐飲門店,品牌知名度高,消費者基礎強大,消費者接受度較高,能很好把控客戶需求
劣勢:研發和生產能力有限,很難大規模生產,且通常具有明顯的時令性,前期需投入建設中央廚房,運營成本更高
代表企業:賈國龍功夫菜、廣州酒家
(6)餐飲供應鏈平臺
優勢:規?;少?,縮減供應鏈環節,信息化系統配套,自建物流體系有助于布局下沉市場
劣勢:上游受農產品價格周期波動,下游餐飲客戶敏感度相對較高,利潤率或受周期波動
代表企業:蜀海、找食材

我國預制菜行業參與者眾多,根據企查查數據,截止至2022年初,現存預制菜企業6.81萬家,以中小預支企業為主,注冊時長5年內的企業占比近6成。
盡管行業參與者眾多,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預制菜滲透率僅10-15%,而美、日滲透率均已超過60%。消耗量來看,2020年,我國預制菜人均消耗量為8.9kg,與日本的23.59kg相比,差距甚遠;集中度來看,2020年我國預制菜CR10為14.23%,而日本預制菜CR5就達到了64.04%,美國預制菜行業龍頭SYSCO市占率更是高達16%。

更多行業現狀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分析欄目。
來源:《預制菜行業深度報告:預制展翅其景如熾-220331(32頁).pdf》
《預制菜行業深度報告:藍海新格局掘金正當時-220408(6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