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要求農業產業進行綠色、智能化的轉型,數字經濟時代的農業需要與先進技術結合,而其結合的成果之一就是發展出了農業物聯網;那么農業物聯網到底是什么?其核心有哪些?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農業物聯網是干什么的
農業物聯網是指借助傳感、射頻識別、網絡等設備將傳感器節點集合成監控網絡,借助物聯網協議將各種環境要素、植物生長要素等信息和互聯網進行連接,把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網絡中,從而進行通信、共享和智能化控制,進而幫助農戶解放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農業物聯網的傳感器能檢測環境中的溫度、濕度、PH值、光等物理量參數,通過儀表儀器對這種參數進行分析后對植物進行自動控制,從而保證作物安全生長,工作人員不用實地到現場進行觀察,只要在系統里查閱相關參數進行遠程控制即可,從而達到增產增量增效、改善作物質量、調節周期等顯而易見的目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
農業物聯網的結構框架主要分為感知部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層。
(1)感知層:是用于對物體進行識別和信息采集,這與人體皮膚、五官效果一致,有識別物體以及信息采集功能,具體內容包括了二維碼、RFID(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等。
(2)網絡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或大腦,擁有信息傳遞與處理功能,具體包括了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處理中心等功能,這里可以實現對感知層信息的處理以及傳遞。
(3)應用層:是物聯網社會分工的體現,與人的社會分工作用一致,這里實現了專業技術與物聯網的有效融合,能結合行業需求推動智能化發展,實現與行業的切實依靠,從而達到智能化管理。

農業物聯網的核心
農業物聯網的核心包括感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融合與智能技術三個部分。
(1)感知技術:感知技術在業界也認為是信息采集技術,這是整個物聯網的基礎條件。進行信息采集工作的是傳感器以及電子標簽,感知技術的使用是利用電子標簽實現對信息采集的標準化識別,而相應的設備控制、數據采集則需要利用二維碼、讀寫器等進行操作。
其中電子標簽主要包括的部分有耦合元件、芯片等,其具備了計算儲存等功能,能夠植入手機、票據等等,這是因為每一個電子編碼都是唯一的,能被目標物體唯一識別。電子閱讀器則能夠實現對標簽信息的讀取,主要設計形式包括了固定和手持兩種,根據使用結構以及使用技術,可以將其劃分為讀裝置、讀寫裝置,該部分屬于RFID當中的核心處理部分。
(2)網絡通信技術:物聯網可以實現人與機器、機器與人、機器與機器信息傳輸的多種選擇,這些選擇的主要實現途徑包括無線技術,如GPRS、CDMA 等,也包括了有線技術,如DSL、PON等。目前這些技術都逐漸的被應用。

(3)數據融合與智能技術:眾多傳感網節點一起構成了物聯網,在整個信息感知的流程中,想要利用每個節點的單獨傳輸從而實現對節點的匯聚是難以辦到的。因此應當利用智能技術、數據融合技術加強處理和操作。
智能技術就是期望能夠實現某種效果,從而進行知識分析之后采用更為合理的方法和途徑,讓物體增加“智慧”,從而可以被動或者是主動的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這種技術是當前物聯網技術的關鍵所在。
數據融合就是要能夠實現多種數據的操作和處理,使得數據能夠更加高效的獲得,更好的服務于用戶的需要。
以上就是有關于農業物聯網的定義、體系結構和核心的相關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物聯網產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有機農業?有機農業有什么標準?
什么是物聯網產業?核心產業是什么?
2022中國農業物聯網相關政策、行業競爭與趨勢分析
電力物聯網是什么意思?具體是做什么?相關政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