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融合所引發的組織轉型。與既有的信息技術采納等概念相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更加持續和全面的過程,表現出以下三個顯著的特征。
(1)融合性。企業信息技術的升級與采納主要是指應用新的計算機技術,實現更優的自動化,以達到改進工作效率、升級產品與服務的效果。因此,數字化轉型并不意味著對企業已有組織慣例的全面拋棄,而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既有的產品和組織,實現信息技術與既有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
(2)跨越性。成功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是解決“數字鴻溝”這一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傳統企業需創新并提高相關能力。這種數字化能力與企業累積產生的組織架構、資源儲備和知識應用等方面的基礎有著巨大的差異。由此,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不是簡單的連續過程,而是逐步累積能力,不斷跨越“數字鴻溝”的逐級提升過程。
(3)強烈的環境依賴性。一般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不是突發性行為,而是受外界技術大環境的影響。如果企業未能察覺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固步自封不進行技術的變革,則企業將會失去競爭力,被環境所淘汰。因此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表現出對環境的強烈依賴性,只有緊隨技術發展的步伐,進行數字化技術轉型,才能得以生存與發展。強烈的環境依賴性這一特性主要由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是因為數字化技術比以往的主流技術表現出更快的發展速率與更新迭代速率,二是因為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重塑了企業數字化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深刻影響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及企業組織的組織慣例,需要企業提高對外部經濟以及社會環境的適應性[4]。
有報告指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特點有:客戶中心、數據驅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導和構建行業新生態。
(1)客戶中心:傳統模式下,企業是以產品為中心,不同產品間割裂性較大。而企業數字化轉型將以客戶中心為核心目標,圍繞客戶打造多層次體系的組織能力。
(2)數據驅動:企業搭建全局數據平臺,通過收集和處理日常運營、公共網絡及第三方的海量結構與非結構化數據,洞察業務發展方向。
(3)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工具,其中人工智能、物聯網、RPA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滲透率最高的三大技術。
(4)構建行業新生態:數字化從企業個體轉型發展到產業協同升級,重構傳統產業生態。同時,數字化轉型重塑企業內部流程、業務、產品及服務,形成企業內部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