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

目錄

高新技術企業是什么

高新企業,又稱高新技術企業,是從事一種或多種國家規定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企業需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并經過相應認定程序,方能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

我國將企業劃入高新企業范圍的標準一般是指:企業在符合國家頒布的法律條約規定的范圍之中,即處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科技領域》內,在此范圍的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產品進行持續的開發與研究,從而使企業能夠形成核心自主的知識產權。同時,對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范圍需要通過以下幾大方面來進行規定:

(1)符合高新技術認證的企業自身注冊成立需要滿足一定的年限要求,即一年以上;

(2)在進行知識產權所有權的認定時,企業可以通過自主研發、并購、轉讓等方式使其得以實現,從而在產品開發時得到政策支持;

(3)企業所擁有的核心技術必須在國家規定的法律范圍內。

(4)企業所擁有的研發人員必須占據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十分之一以上,才有資格進軍高新企業

(5)企業在最近經營活動的三年內,其研究開發費用上也需要有進行相應的規定,即研究費用同銷售收入費用的占比要求;當企業的年收入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時,該企業當年研發費用的總體支出應該占到百分之五以上的比例,以此類推后續的年收入銷售額越多,該企業所需要在研發支出上投入的資金占比也就隨之變化。譬如,當企業的年銷售額到達5000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時,該企業研發活動支出的費用占比程度上就不得低于百分之四;而當年總收入額若已大于兩億元時,該企業在該研發活動支出金額的占比就不可以低于百分之三。

(6)該企業在我國進行的研究總費用需要占據所有研究支出費用的60%以上,一年內的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額需要占據總銷售額的60%以上。

(7)在關于自身創新上,企業的科技創新需要達到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

(8)進行該認證的企業需要遵紀守法,在企業進行申請前的一年時間中,不得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等問題,以及各類違法事件,否則,將會駁回該企業的請求。

另外還對其范圍進行了明確:企業生產的主要高新技術類產品及服務是否取得了專利;對企業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數量、科技成果轉化力、成長性指標等進行評估;企業是否存在安全和環保方面的問題。我國重點支持的八大高新技術領域為: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高技術服務業、資源與環境技術、新能源及節能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程序

根據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規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大致需要經過六項程序才能完成認證,具體認定程序見圖

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

一般特點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是資金投入大、高技術人才多、收益高、創新性高、成長性高。

(1)資金投入大,企業在研究開發的過程中,需要購買設備、原材料進行實驗,而實驗的結果又不明朗,這需要花費企業大量的資金來支撐研發過程,企業的技術門檻越高,技術的難度越大,需要投入的資金就越多。企業為了吸納更多高技術的人才,需要支付給他們高額的酬金。當企業出現創新成果后,為了將技術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產品,實現效益的飛躍,企業又需要對新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投入大。

(2)高技術人才多,高新技術企業的顯著特點就是企業會進行大量的研發創新活動,而研發創新活動又依賴于高技術人才,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的高技術人才占比多。企業在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對企業高技術人才的比例提出了要求。人力資源是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性資源,只有高技術人才一直致力于研發創新活動,企業的技術才能實現質的突破,企業的長遠發展才能夠得到保證。

(3)收益高,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方面和產品方面的創新水平比較高,企業由于掌握了核心的技術,并且能夠生產出比現有市場中質量更高、性能更優越的產品,能得到購買者高額的支付價格,這種技術壁壘在一段時間內會給企業帶來壟斷性質的收益,企業會因為新產品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獲得巨額的收益,可以彌補企業在研發階段的大量投入,因此企業的收益很高。

(4)創新性強,創新性強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最突出的特點。高新技術企業要想保持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必須不斷地進行研發創新活動,這樣企業的研發投入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企業總收入中的比例才能達到認定的要求。而高新技術企業在這種環境中,必須不斷地進行研發創新,才能保持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

(5)成長性高,高新技術企業一旦掌握了創新技術,在創新產品方面實現了突破,就會收獲巨大的利潤,從而在市場中占據大的市場份額,通過這種良性的循環,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好,相比于其他企業而言,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性更好,成長速度也比較快,只要能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規模較大的公司,在行業內處于壟斷地位[]。

稅務特性

(1)資格認定要求嚴格:國家為鼓勵研發創新,發布了較多的稅收優惠政策,而高新技術資格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較多政策紅利的前提,因此,國稅局為規范高新技術企業的行為,防止不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為享受政策紅利而假冒高新技術企業,設置了較為嚴格的資格認定標準。、

(2)受到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為鼓勵研發創新,都會對自己轄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財政資金的支持,如專項研發資金、提供政策咨詢技術轉移等服務。

(3)稅收優惠政策較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較多,研發投入較大,國稅局發布多項稅收優惠政策以降低稅收負擔,如增值稅稅率下調、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等。

(4)其他鼓勵政策:各地為提高高新技術水平,發布多項高新技術企業鼓勵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同時,高新企業也拉動了各地區的經濟水平

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區別

(1)概念區別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的居民企業。

(2)評價區別

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指標中實際包含:科研人員(20分)、研發投入(50分)、科技成果(30分)三大類,滿分100分。企業按照評價指標開展綜合評價所得的分值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員指標得分不可為0分。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實際的評價指標。包含知識產權(30分)、科技成果(30分)、研發管理(20分)、企業成長性(20分),滿分100分。當中,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分值70分以上)為滿足認定要求。

(3)財務差異

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職工總數、年銷售收入、資產總額,有評價要求,而高新技術企業沒有此項要求。

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而科技型中小企業沒有此項評價要求,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要產品含有科技元素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企業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不一定就是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也不一定是科技型中小企業。

(4)申報優勢

科技型中小企業:

1.“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由制造業享受100%加大到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由75%提高到100%。

2.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轉以后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3.江蘇省創新券按照最高不超過實際服務金額25%的比例給予支持,單個企業年度累計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

4.根據企業研發費用情況,給予研發資助(以各地政策為準);對入庫企業給予獎勵(以各地政策為準)。

5.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蘇科貸、蘇微貸、地方科技貸、領軍型人才貸款等金融產品優先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授信;地方出臺的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因開展研發、生產活動而產生的貸款利息進行補貼政策(以各地政策為準)。

高新技術企業:

1.認定為高企之后可以減免所得稅由25%減按15%征收。

2.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具有極大的品牌影響力。

3.各地政府對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等[2]。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1) 高新技術企業對其來源于境內、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我國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3) 企業為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經費投入,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率調整為75%。

(4) 高新技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可稅前扣除的比例提高至8%,超過部分,可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5) 企業購進并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低于100萬元(含100萬)的可一次性在稅前扣除;單位價值高于100萬元的,允許按不低于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折舊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選擇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進行加速折舊

(6) 對試點地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獎勵,技術人員一次繳納稅款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7) 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8) 自2018年1月1日起,當年具備高新技術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以下統稱資格)的企業,其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轉以后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9) 非上市及未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資本公積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納稅人可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1)企業數量分布逐年上升自2016年科技部授予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0萬家逐年增長至2019年21.85萬家,同比增長率為26.90%。從數量來看,其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2)高新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1)從營收角度來看,集聚現象凸顯。我國5484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營收為29660.64萬元,其營收中位數為3488.26萬元。其中營收低于營收中位數的企業占據公布財務數據企業的38.00%;企業營收處于營收中位數和營收均值之間的共2742家,占據全部企業的50.00%;營收大于營收均值的共有658家企業,占比12.00%,即這12%企業集聚了整個中國高新群體的一半營收,集聚效應明顯。

2)從盈利水平來看,國高新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目前來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盈利金額為1381萬。分地區來看,全國31個省市中西藏、新疆和內蒙古分別排名前三的;分行業來看,電/熱/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凈利潤排名第一,建筑業、采礦業的凈利潤緊隨其后。

3)從稅收貢獻來看,我國高新企業對各地各行業均存在正向貢獻。高新技術企業稅收貢獻,平均稅收1479.19萬。地區稅收貢獻上,西藏10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納稅5705.18萬元,排名全國首位;行業稅收貢獻上,稅收貢獻水平最高的行業分別為采礦業、建筑業、制造業[3]

參考資料:

[1]李春燕.R&;D稅收激勵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效率的影響

[2]揚州創新中心.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有何區別?

[3]張嘉敏.稅收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研究——以天準科技為例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現代物流
下一篇:股權質押

相關百科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