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植物工廠現狀: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現實意義的植物工廠在丹麥建成,早期丹麥在植物工廠領域是處于領軍地位的,為植物工廠技術的探索和實踐做出了卓越貢獻,后來受到國家發展和其他多方面影響被其他國家趕超。
日本最早提出植物工廠的概念,除了日本的大學、科研機構以外,各大商業巨頭都在布局植物工廠業務。日本的三菱公司是世界最早進行植物工廠試驗的公司,正是這樣的企業巨頭的推動,植物工廠剛在全球范圍內火熱的時候,日本就已經建成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工廠。1989年,日本政府針對本國耕地面積嚴重不足的情況,加大投資持續建設了100座植物工廠。對建設植物工廠的企業和個人更是直接補貼50%以上,曾經一度成為世界上已經建成植物工廠數量最多的國家。后來的松下公司更是整合多種技術將植物工廠開在了我國大連,目前日本植物工廠已經完全處于商業化發展階段了。
美國的植物工廠技術最開始是學習荷蘭的,其農業公司利用貨柜改裝成植物工廠,再利用LED光照進行輔助,很大程度的實現了作物增產。在亞基塔尼約盧米德蘭都農場美國更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工廠。因為其科技力量強大,植物工廠的無土栽培技術、LED光照技術率先被用在了空間站上,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現如今國外植物工廠研究已經碩果頗豐,減少運行成本,提高空間利用率,植物工廠轉型將成為國外研究的熱點。
國內植物工廠現狀:相較于國外植物工廠市場的風生水起,國內市場稍稍滯后,因為這一投入還是比
較大的,成本較高。中國農科院環發所曾自主研發“智能LED植物工廠”,以其“土地利用和農作方式的顛覆性技術”,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亮相。自此突破植物工廠技術壁壘,植物工廠技術火速發展。2005年研制出LED植物工廠實驗系統,2009年建成首例智能型植物工廠,2010年上海世博會首次展出家庭LED植物工廠,2013年國家正式將“智能化植物工廠生產技術研究”項目列入“863”計劃。我國首先學習發達國家成熟先進的植物工廠技術,再結合我國國情以及地域特色獨立研究新技術,最終推廣普及,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實驗階段向示范階段的跨越。

圖1.1是安徽昂科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為喀喇昆侖高原邊防駐地研發的集裝箱式植物工廠,這是一套主要采用晶硅光伏板供電的系統,用光伏發電驅動集裝箱內的植物照明燈,可以不受外界惡劣環境影響全天候生產蔬菜。但是它所選用的低功耗LED光源并不具備高精度調節功能。
半導體顯示企業京東方在植物工廠領域也有所建樹。京東方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建成的植物工廠具備了可調光、智能化、傳感器自動感應蔬菜等多種功能。產出蔬菜也直供餐飲門店,但是該植物工廠造價不菲,并不適合小型企業使用。
國內植物工廠技術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智能化設備方向還是有所欠缺的,植物工廠要求使用的設備精度高,穩定性好,符合要求的國產設備價格高昂,顯然沒辦法大面積推廣?;趪鴥戎参锕S發展現狀,可以看出未來國內仍然要針對集成化、智能化、實用化、專用化、節能化等方向加大對植物工廠的研究投入,種植植物要向經濟價值、研究價值較高的種類轉變,要建立相關大數據模型,實現一體化自動控制。此外不管是LED燈還是加溫、除濕設備年耗電量都是極大的,能耗的降低也迫在眉睫。在未來植物工廠技術發展上,擺脫對國外技術的模仿,建成真正屬于自己的高水平植物工廠是一個重要方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