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時代:2024年新能源汽車及熱管理市場趨勢報告(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NE時代:2024年新能源汽車及熱管理市場趨勢報告(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能源汽車及熱管理市場趨勢新能源汽車及熱管理市場趨勢CONTENTS01政策背景、市場現狀、主要挑戰、未來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02市場現狀、競爭格局、技術趨勢熱管理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熱管理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03NENE時代介紹時代介紹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制定了降低汽車油耗的技術路線,中國、歐盟相關政策已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制定了降低汽車油耗的技術路線,中國、歐盟相關政策已確認確認20252025年油耗目標將進一步降低年油耗目標將進一步降低15%20%15%20%數據來源:ICCT各國降低乘用車CO2排放
2、路線圖下降20%下降15%4NE時代 新建新能源企業在達產前股東不得退出,不能變更 資質發放改為備案制備案制,資質不是一個主要門檻;目前新能源產能嚴重過剩,未來新能源汽車資質發放會資質發放會進一步收緊進一步收緊,不僅與企業自身的實力有關,還涉及當地汽車環境。無資質有研發設計實力的公司可以找有資質車企代工 雙積分政策強制強制車企生產新能源汽車,利用燃油車產生的利潤來補貼新能源產業發展;雙積分政策變相取代財政補變相取代財政補貼貼。新能源汽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持續到2020年;免費新能源汽車牌照免費新能源汽車牌照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未來免費新能源牌照可能還會繼續存在,來刺激新能源汽車發展,特
3、別是一線城市;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城市進入限購名單,預計新能源汽車將持續享有不限購不限購政策;燃油車可能會有更多的使用成本(稅費,排放費等)2020年新能源汽車基礎配套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建設完善;未來更多的鼓勵措施會從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向專用車領域偏移;限制燃油車的路權限制燃油車的路權,變相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準入環節準入環節雙資質雙資質生產環節生產環節雙積分雙積分購置環節購置環節補貼,牌照補貼,牌照使用環節使用環節路權路權5NE時代中國是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政府主要從準入、生產、購置、使中國是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政府主要從準入、生產、購置、使用四個方面的政策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用
4、四個方面的政策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17.732.955105.39.611.911.515.72036.121.930.640.832.95.95.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來源:中汽協、EV-Volumes,Engadget、NeV促進中心2013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情況單位:萬輛+92%+81%+33%-12%2018年增速增加50萬2018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繼續維持了高達92%的增速,凈增量50萬輛6NE時代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90,637 47,425
5、46,967 46,213 42,050 39,883 39,318 37,146 35,699 33,347 北汽EC秦奇瑞eQ比亞迪e5江淮IEV江鈴宋DM唐元榮威ei623.33 14.34 7.10 6.37 5.53 4.95 4.82 4.69 3.16 2.97 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江淮奇瑞華泰江鈴新能源吉利眾泰長安2018年年新能源新能源Top10車企車企(萬輛)(萬輛)2018年新能源年新能源Top10車型車型(輛)(輛)BEVPHEV2018年Top10車企均為自主車企,但合資車型和新進入品牌車型正在批量進入市場7NE時代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以自主品牌為主,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
6、以自主品牌為主,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是最大贏家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是最大贏家從增量數據來看,頭部效應顯著,從增量數據來看,頭部效應顯著,12家家OEM帶來的增量達到總增量帶來的增量達到總增量93%NE時代812家OEM53家OEM13家OEM2018年增量在1萬輛以上的OEM有12家,這部分OEM提供了主要的增量達到了37萬輛,占主要增量的93%;18.914.29.06.25.15.14.62.62.42.22.11.1比亞迪汽車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吉利汽車江鈴新能源東風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廣汽乘用車華晨寶馬蔚來汽車20172018來源:保險數據A00A0ABCABCA00級級BE
7、V仍然是主要產品,但增長則主要來自其他級別的產品仍然是主要產品,但增長則主要來自其他級別的產品NE時代9這12家OEM2018年的主要產品還是以A00級BEV為主,但主要增長則來自A級、A0級的BEV和A級PHEV;這12家OEM的增量中有69%來自EV車型,31%來自PHEV,但比亞迪、上汽、吉利、廣汽PHEV和EV的比例基本持平。A00A0ABCABCPHEVEV25.9萬輛占比69%凈增量11.2萬輛占比31%12個主要OEM2017-2018銷量58%53%48%49%42%47%52%51%100%比亞迪汽車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華晨寶馬華
8、晨寶馬EVPHEV對部分OEM,PHEV對增量的貢獻和EV相近甚至更大來源:保險數據從市場分布的角度來看,從市場分布的角度來看,1線和線和1.5線城市還是目前主要較為集中的市場方向線城市還是目前主要較為集中的市場方向NE時代1011.5234520182017城市城市2017-2018凈增量凈增量2018年銷量年銷量城市級別城市級別深圳市56866899261廣州市34923517521北京市19883704451鄭州市19794358901.5上海市17009772891天津市16825471521.5南昌市13883236462柳州市12868228743濰坊市11669269203杭州市
9、11436486391.5貴陽市10023122532重慶市8572185811.5西安市6669149731.5累計24042054034013個城市的凈增量占到整體的60%不同城市級別的銷售情況按城市等級來看,各城市級別都有一定的增長,但結合各城市級別的城市數量,可以發現增量還是主要集中在1線和1.5線城市;按照凈增量大小來排序,在達到總增量60%的13個城市中,1線城市有4個,1.5線城市有5個,1個2線城市,2個3線城市4個城市15個城市30個城市70個城市90個城市125個城市來源:保險數據這這13個城市的增長主要由限購、出行公司、支持本地車企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個城市的增長主要由限購、
10、出行公司、支持本地車企等多方面因素導致NE時代11城市城市限購情況限購情況 2018年增速 當地當地OEM在銷量中占比在銷量中占比增長原因增長原因其中1線城市深圳市限購172%54.1%深圳有大部分增量來自比亞迪E5、比亞迪E6等車型,這其中有一部分應該會是出租車的更換,據悉深圳在2018年對出租車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換。廣州市限購208%15.1%廣州的增長相對較為全面,覆蓋多個細分級別,北京市限購39%35.4%主要增量來自A0級的純電SUV,這部分車型以比亞迪元為主,其他包含一些北汽的EX系列,結合比亞迪本身并未投入出行市場,所以這部分車型可能是C端市場需求,除此之外也有一大部分EC3換代車
11、型。上海市限購123%51.5%上海的增量主要來源于榮威的Ei5、ei6,還有比亞迪元、寶馬530Le等;這其中一部分銷量仍是來自出租車、滴滴網約車、Evcard等運營方1.5線城市鄭州市不限購28%35.0%鄭州上量的車型主要有海馬的愛尚和上汽的Ei5,考慮到當地海馬、上汽兩家主機廠的存在,極有可能是非C端市場帶動天津市限購55%0.0%天津大部分增量來自A00級別車型,以EC220為主,車型去向不明,但綜合來看應該還是會以共享出行、壓庫存等形式為主。杭州市限購142%0.0%杭州的A00市場去年大幅減量,相對應的有A級純電的轎車、A0級純電SUV和A級的PHEV轎車是主要的增量方向重慶市不
12、限購129%47.5%重慶去年的增量主要以重慶小康的C36為主,這部分車型極有可能以物流車的形式介入運營等,主要推動方極有可能是小康西安市不限購77%34.8%西安的增長目前來看還是以A級的純電動為主,風神E70、比亞迪E5、帝豪EV等;A0級的SUV如比亞迪元,PHEV的比亞迪唐等也有一部分2線城市南昌市不限購31%92.1%南昌的增長主要來自江鈴E200等,主要推動方可能是江鈴新能源貴陽市不限購449%0.0%北汽新能源2018年年底在貴陽市銷售了7740臺EC3,北汽在貴陽有摩范出行布點,運營分時租賃,但主要以EC200、EX等為主,所以該部分車型去向尚不明,但有可能會成為后續投入3線城
13、市柳州市不限購86%97.1%柳州的增長仍然以寶駿E100、E200等為主,主要推動方還是上汽通用五菱濰坊市不限購80%0.0%濰坊的增長主要來自大量的江淮iEV6、iEV7等,主要推動方可能是具有濰坊地方資本背景的“來駕出行”來源:保險數據新能源車市場接受度有限的一大阻礙因素在于電池成本高昂,目前行業共識認新能源車市場接受度有限的一大阻礙因素在于電池成本高昂,目前行業共識認為電池的價格會隨著規模和技術發展降低為電池的價格會隨著規模和技術發展降低BNEF電池成本下降預測數據來源:BNEF,Bernstein電池技術演進路線圖20025030035040045050055050060070080
14、09001000110012002020里程碑2025里程碑2030里程碑目前水平成本:單體0.6元/Wh,系統1.0元/Wh成本:單體0.5元/Wh,系統0.9元/Wh成本:單體0.4元/Wh,系統0.8元/Wh高鎳NCM+Si/C體系固態、全固態電池比能量密度比能量密度(WhWh/kg)/kg)比能量密度比能量密度(WhWh/L)/L)新化學體系電池:Li-S、Li-Air12NE時代但由于鈷的供應緊張,且但由于鈷的供應緊張,且NMC811NMC811技術大規模成熟商用還需幾年,電池的成本技術大規模成熟商用還需幾年,電池的成本下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下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鈷金屬的未來供需關系預測
15、數據來源:BNEF,Bernstein電池技術路線的推廣情況13NE時代雖然國內已經上了811,但推廣后的實際性能還有待驗證;國外SK和LG化學都推遲了產品的投產計劃因為鈷價上漲,成本風險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上海(47772)黑龍江(1846)吉林(852)遼寧(5184)天津(14695)河北(17791)山東(29342)江蘇(40656)浙江(21576)福建(12052)四川(9608)貴州(1846)湖北(12897)江西(4059)云南(2304)廣西(2050)西藏(17)新疆(309)青海(642)內蒙古(1558)寧夏(387)甘肅(2797)廣東(45217)河南(10357
16、)湖南(6939)山西(8897)重慶(9851)陜西(12281)安徽(13992)北京(51188)10000以上6000-100002000-60000-2000各省級行政區域公共充電樁分布圖各省級行政區域公共充電樁分布圖數據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2012-2019年我國充電樁建設數量(萬個)年我國充電樁建設數量(萬個)1.792.122.34.9614.121.333.139.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1-4)海南(2063)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保有量約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保有量約350350萬輛,而有效充電樁的數量約萬輛,而有效充電樁
17、的數量約100100萬左右,樁車萬左右,樁車比比1:3.51:3.5;其中公共充電樁僅;其中公共充電樁僅3939萬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萬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14NE時代高壓快充換電特點特點:100kwh,行駛500km;1000V,350A,350kwh,10min80%SOC參與者參與者:寶馬、奔馳、福特、奧迪和保時捷在 2016 年 11 月曾宣布,將會從 2017 年開始在歐洲建設 400 個350kW 的充電樁瓶瓶頸頸:我們現有的技術體系無法進行支撐,因為電壓制式的提高影響交大特特點點:換電時間短,35分鐘內完成參與者參與者:力帆、北汽新能源、蔚來瓶瓶頸:頸:BMS管理系統的影響、消費
18、者的心理因素、電池規格一致性、電池連接件耐久性和密封性、前期投入大隨著未來電動車電量和續航的提升,對充電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但目前高壓快隨著未來電動車電量和續航的提升,對充電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但目前高壓快充和換電都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充和換電都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15NE時代20202020年后補貼徹底退坡,新能源車需要不同于燃油車的溢價項來支撐其售價年后補貼徹底退坡,新能源車需要不同于燃油車的溢價項來支撐其售價項目項目續航里程續航里程(km)2017年國補年國補(萬元)(萬元)2018年國補年國補(萬元)(萬元)2019年國補年國補(萬元)(萬元)單車補貼(BEV)100-150200150-20
19、03.61.5200-2502.4250-3003.41.8300-4004.44.540052.5單車補貼(PHEV)502.42.21到2020年購置補貼取消后,若無其他政策跟進,由于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大幅上漲,很可能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40%左右的左右的“斷崖式”下滑,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受到的沖擊更大,市場份額可能“斷崖式”下滑,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受到的沖擊更大,市場份額可能下滑下滑 50%左右。左右。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動力電池成本和電動汽車制造成本將會逐步下降,但根據目前預測,到2020年取消補貼時,新能源汽車下降的成本尚無法完全抵消補貼退坡的影響,相較同級別
20、傳統車,新能源汽車成本仍然偏高,純電動汽車高出約純電動汽車高出約3萬萬4萬元,插電式混合動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高出約力汽車高出約2萬萬3萬元。萬元。上汽集團董事長上汽集團董事長 陳虹陳虹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16NE時代大眾積極布局純電動,大眾積極布局純電動,MEB平臺生命周期目標是平臺生命周期目標是7年年1500萬臺萬臺NE時代17純電動SUV是未來重點方向大眾集團BEV銷量分區域情況BEV中SUV交付占比2025年全球BEV規劃接近300萬輛中國是大眾集團BEV產品的主要市場,其次是歐洲和北美地區BEV產品組合中,2019-2022年中國市場的SUV產品比例將快速增長,在2022年接近
21、80%歐洲市場的SUV產品占比預期相對較低基于基于MQB平臺的平臺的PHEV基于基于MQB平臺的平臺的EV為為BEV打造的可打造的可擴展平臺擴展平臺MEB平板式的電池包設計,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柔性可擴展的電池平臺設計,降低電池采購成本更加緊湊的前后倉設計,保證了駕乘空間和儲物容積未來的新能源產品將主要基于MEB平臺打造按照大眾三個階段的策略,在2020年-2021年之后,大眾的新能源產品將以MEB平臺的BEV為主;大眾集團自2019年到2025年投放50款以上BEV車型,全球BEV規劃目標接近300萬輛,中國市場接近150萬輛;按照大眾規劃,未來幾年,在全球以及中國市場超過60%以上BEV產品
22、為SUV;大眾在電驅動系統方面未來以外采三合一電驅橋為主,在電池方面目前以及和主要的電池供應商LG化學,三星,松下,SKI等企業達成合作。豐田電動化提速,豐田電動化提速,2020年起推出年起推出10款電動化車型款電動化車型NE時代18豐田計劃在2025年所有車型電氣化豐田計劃將在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擁有電動化版本2020年開始正式推進EV車型積極布局技術與供應鏈在即將推出的10款純電動車中,有6款是基于e-TNGA架構打造的全球車型,其中包含與鈴木共同開發的小型轎車、跟斯巴魯合作開發的中型SUV,以及中型轎車、MPV和大型SUV等與多家電池企業合作以保證電池產能的供應豐田計劃將在2025
23、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擁有電動化版本(HEV、PHEV、FCV和EV)在燃料電池和全固態電池方面,豐田目前有所布局;豐田在電機領域已有足夠積累,扁線繞組,油冷等技術在其混動車型上已經應用,同時在嘗試自產固態電池。專門開發電動化平臺e-TNGABMW 25款新能源車型規劃寶馬電動化戰略提速,寶馬電動化戰略提速,20232023年前投入年前投入2525款新能源車型款新能源車型NE時代1912款BEV13款PHEViNext柔性平臺主要應對未來的多種不同場景專為純電動打造的生產平臺純電燃油柔性生產平臺較高的投資成本對市場開發依賴較強新老技術分割流動技術轉型成為可能保證生產的靈活性人力資源穩定電池車的價格
24、永遠也做不到和燃油車一樣價格永遠也做不到和燃油車一樣,90-100kWh的電池組成本高達1.7-2.5萬澳元(8.4-12.3萬人民幣),足夠生產一輛傳統型的整車了,動力電池規?;a后成本降低的效果也很有限效果也很有限,因為鈷元素會越來越稀缺和難以獲取鈷元素會越來越稀缺和難以獲取?!?BMW董事會成員,負責發展,Klaus FrhlichBMW計劃在2023年前投入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超過一半是純電動;BMW新能源整車平臺戰略向能同時兼容BEV、PHEV、ICV的柔性化整車i-NEXT平臺轉型,應對未來不同市場需求;BMW對在電驅系統方面采取自己生產的形式,對于電池目前和三星、CATL合作
25、,未來將在2025年引入固態電池。比亞迪全系產品電動化,通過“產品升級”和“規模降本”來應對補貼退坡比亞迪全系產品電動化,通過“產品升級”和“規模降本”來應對補貼退坡NE時代20比亞迪在乘用車領域主打新能源性能比亞迪汽車業務板塊全市場戰略王朝系列非王朝系列MPVSUV轎車E6唐宋元明秦宋MaxF0EVEV及PHEV兩個版本漢比亞迪的乘用車戰略以性能為核心競爭點,商用車領域則注重市場覆蓋面;比亞迪在私人消費領域主打PHEV,出租車市場主打BEV。目前針對私人消費領域的BEV產品線也在逐漸豐富;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比亞迪2018年將重點發力10萬元以內區間的新能源A00及A0級車市場。吉利開拓
26、不同細分市場,未來涉足多個技術路線吉利開拓不同細分市場,未來涉足多個技術路線NE時代21吉利目前在嘗試多種電氣化的技術路線,包括EV、EREV、PHEV、HEV、48V等,未來這些技術將覆蓋全部車型;吉利目前規劃65%車型為基于傳統燃油車的電氣化,目前PHEV、HEV、48V的項目都有投入;為了能夠根據市場反饋靈活調整不同技術路線的比例,在傳統項目初期就48V、HEV、PHEV等車型的共線生產做好相關工藝設計;35%的車型為純電動車型,吉利目前也在嘗試多個技術方向,一方面通過PMA品牌打造高端智能化電動車,另一方面通過自有出行平臺,消化部分產能。35%純電動車型65%混動車型FE/GEPMA高
27、壓混動48V7DCTH/5DCTHCHS/THSEREV多種技術類型共線生產多種技術類型共線生產 增程式電動車型,主要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解決經濟型市場產能不足的問題 基于豐田提供THS技術的混動系統 由吉利沃爾沃中歐開發中心CEVT聯合開發的混動系統 在普通燃油車上大規模加裝48V P0系統,實現降低油耗的目的“油改電”的新能源車平臺 專為純電動設計開發的平臺,未來新能源車的主力平臺信息來源:基于內部人員訪談NE研究院預測新能源汽車在多重因素下將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研究院預測新能源汽車在多重因素下將依然保持高速增長NE時代222017-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結構分布預測2017-2025年新能源
28、乘用車產量預測2.2%4.2%11.7%13.5%14.7%15.7%單位:萬輛7%8.5%16.4%55.1699.16 149.74 218.31 303.34 368.39 426.22 466.38 517.63 80%51%46%39%21%16%9%11%0%10%20%30%40%50%60%70%80%9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72018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74%75%75%74%75%73%72%72%26%25%25%26%25%27%28%28%201820
29、19E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BEVPHEV來源:NE研究院市場驅動因素在于:政策因素:新能源積分政策得到延續,20212013年的新能源積分要求分別是14%、16%、18%新進入者:外資企業、新勢力以及房地產企業入局,加快產品投放速度,同時加快市場培育電動車成本下降&基礎設施完善動力電池熱管理市場現狀及趨勢動力電池熱管理市場現狀及趨勢NE沙龍-20190323.pptx24對電池的需求從高能量密度開始轉向通用性、安全性、穩定性,對可靠性的開發和驗證提出了高要求隨著續航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對電池熱管理的需求更為強烈隨著續航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對電池熱管理的需求更
30、為強烈日產leaf新舊車型電池系統性能對比保證電池組溫度場的均勻分布保證電池組溫度場的均勻分布電池溫度的準確測量和監控電池溫度的準確測量和監控有害氣體產生時的有效通風有害氣體產生時的有效通風冷卻散熱預加熱保溫隔熱動力電池熱管理主要分為電池冷卻管理和電池加熱管理以及保溫隔熱,其動力電池熱管理主要分為電池冷卻管理和電池加熱管理以及保溫隔熱,其中電池冷卻是最復雜且市場最大的一環中電池冷卻是最復雜且市場最大的一環電池組低溫條件下的快速加熱與啟動電池組低溫條件下的快速加熱與啟動電池組溫度過高時的有效散熱電池組溫度過高時的有效散熱參考: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 付正陽NE時代時代26電池冷卻方式
31、主要有四種,主動液冷和直冷效果最好,成本也較高電池冷卻方式主要有四種,主動液冷和直冷效果最好,成本也較高使用能量型電池,對電池散熱要求低,具備一定的快充功能,成本較低代表案例:北汽EC系列主動風冷空氣強制對流對流換熱系數【W/(m*K)】25100自然冷卻空氣自然對流集中使用在入門級車型,無快充或者快充功能使用較少,成本低代表案例:比亞迪秦對流換熱系數【W/(m*K)】525電池散熱要求高,多應用于功率型電池,具備快充功能,成本高,系統集中度高代表案例:榮威eRX5主動液冷冷卻液對流散熱對流換熱系數【W/(m*K)】50015000電池散熱要求高,具備快充功能,成本較高,系統集中度較高,技術難
32、度大代表案例:BMW i3主動直冷冷媒相變對流冷卻對流換熱系數【W/(m*K)】250025000參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技術 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設計與制造技術 王芳、夏軍NE時代時代電池加熱方案較多,電池加熱方案較多,PTC水加熱是現在的主流方案水加熱是現在的主流方案NE時代時代27參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技術 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設計與制造技術 王芳、夏軍NE研究院統計,國內搭載液冷系統的車型占比超過研究院統計,國內搭載液冷系統的車型占比超過50%;2018年開始大幅增長,年開始大幅增長,主要來自主要來自BEV客客車和乘用車車和乘用車0.3
33、1.34.111.951.70.61.11.73.8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客車乘用車目前市場液冷比例1.72.631.10.31.32.59.320.5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PHEVEV9,05733,4466955,51511,0237,7374,567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PHEVEV單位:萬輛13.65.21.90.3單位:萬輛單位:輛55.9來源:NE研究院借助液冷方案的快速普及,液體借助液冷方案的快速普及,液體PTC加熱方案的應用比例增長迅速加熱方案的應用比例增長迅速NE時代2963,086213,5
34、99277,674420,433497,4881469445,069131,184509,23320142015201620172018無電池加熱功能有加熱功能1469427,998100,299286,29117,07130,885250,33422,09220142015201620172018加熱膜PTC(電池座艙共用)PTC(電池系統獨立)從2016年到2018年,加熱功能的滲透率快速增長,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和銷售區域的增大。與此同時,加熱膜方案、共用PTC方案、單獨PTC方案在國內的配套逐漸上量,。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加熱功能配套情況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不同加熱方案配套情況單位:
35、輛單位:輛來源:NE研究院熱管理供應鏈相對簡單,關鍵技術集中在部件集成商手上熱管理供應鏈相對簡單,關鍵技術集中在部件集成商手上NE時代30電池熱管理系統中關鍵的零部件有液冷板、加熱器、水泵和Chiller等。電池加熱系統的原理相對而言較簡單,重點內容在于如何同電池不同時刻的SOC、SOH、SOP變化做匹配,軟硬件的配合匹配很重要。傳統的汽車管理供應商技術積累雄厚,對零部件上下游合作關系緊密,進入優勢巨大。冷板Chiller膨脹閥三通/四通閥電子水泵PTC 加熱管路其他輔材導熱墊片隔熱泡棉/阻燃泡棉普通汽車空調 or 熱泵汽車空調上上游游熱管理部件下游鋁材PTC元件塑料粒子閥芯等元件葉輪小電機動
36、力電池熱管理部件座艙熱管理部件目前市場主要有三類熱管理供應商目前市場主要有三類熱管理供應商爭奪市場份額爭奪市場份額NE時代31相關企業不足應用優勢類別銀輪股份、三花智控、奧特佳、松芝股份、中鼎股份法雷奧、電裝、翰昂、馬勒、德納國際熱管理巨頭本土熱管理龍頭成本高、響應速度慢技術與國際巨頭有差距技術先進,與全球OEM的合作關系深入熱管理經驗豐富、在某些細分領域有優勢納百川、文軒熱能、揚州三豐、江清優、恒美、東方電熱、江蘇超力、新業電子、賽爾盈、新帕國內新興企業規模小響應速度快、對三電系統熟悉本土車型小規模配套本土車型為主,部門進入全球配套供應延續全球車型配套關系一類是國外的熱管理巨頭,主要是針對全
37、球性的主機廠和龍頭的電池企業供貨;一類是已經具有產業規模的本土熱管理供應商,憑借之前在空調熱管理方面的積累進入市場;一類是新興起來的,暫時規模較小的企業,借助之前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熱管理經驗進入市場未來隨著性能需求的提升,冷卻和加熱技術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未來隨著性能需求的提升,冷卻和加熱技術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NE時代32隨著動力電池Pack的性能和換熱需求的提升,對冷板的各方面要求也將提升,主流產品將由型材式冷板向其他形式過渡。未來對加熱的效率和能耗也相對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TC和熱泵的選擇將隨著各自的技術成熟度和成本優勢做雙向的博弈。加熱方式前期會以PTC為主,過渡期使用小功率PTC+熱泵
38、的形式,后期以熱泵為主來源:NE研究院NENE時代簡介時代簡介NENE時代是應時代而生的產業服務平臺,希望在產業變革期通過幫助企業實現時代是應時代而生的產業服務平臺,希望在產業變革期通過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可持續性發展NE時代時代34為新能源行業專業人士提供及時的行業動態、市場分析、政策解讀、前沿技術等新媒體平臺會議活動與汽車論道為汽車行業內人士提供專業的信息交流平臺,分享與獲取真知灼見依托NE時代顧問團及優秀的分析師團隊,對市場研究、企業戰略做專業的分析行業研究與咨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及關鍵零部件技術趨勢進行長期的跟蹤和分析前瞻技術研究NE時代提供專業汽車數據庫,可以支持客戶審視過去預判未來趨勢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數據洞察力影響力決策力NE時代為新能源時代而生的產業服務平臺為新能源時代而生的產業服務平臺www.ne-echo.zeng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