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權-新“智”生產力引領灌區高質量發展.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馮天權-新“智”生產力引領灌區高質量發展.pdf(7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P1馮 天 權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2024年6月26日新“智”生產力引領灌區高質量發展P2目錄一、數字孿生灌區建設背景二、數字孿生漳河灌區建設方案三、體會與展望P3P3數字孿生灌區建設背景01P4數字孿生灌區概述 主要是在灌區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充分利用智慧水利、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和數字孿生水網建設等相關成果,強化信息感知、資源共享、決策支持、泛在服務等體系構建;以數字化場景、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推進灌區數字化、監控自動化、調度智能化建設,提高灌區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能力,動態優化灌區水資源調度,充分發揮灌區綜合效益。建設任務:來源: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技術指南P
2、5數字孿生灌區總體架構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數字孿生平臺、業務應用平臺、網絡安全體系、運行維護體系等。(來源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技術指南)P6數字孿生灌區系統組成1、物理灌區: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體系,灌溉區域作物種植結構及主要用水戶等。2、信息化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立體感知體系、自動控制系統、支撐保障體系,為灌區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分析計算、應用支撐、運行管理等提供基礎支撐和算力保護。3、數字孿生平臺包括數據底板、模型庫、知識庫等。數據底板為模型庫和知識庫提供算據;模型庫和知識庫為典型應用提供算法。其中,數據底板包括基礎數據、監測數據、業務管理數據、地理空間數據和外部共享數
3、據,模型庫包括水利專業模型、智能識別模型、可視化模型,知識庫包括多年運行管理經驗凝練成的專家經驗和業務規則。4、業務應用平臺包括供需水感知與預報,水資源配置與供用水調度、水旱災害防御、工程管理、自動控制、量水與水費計收、水公共服務及灌區一張圖等主要業務模塊。5、網絡安全體系包括組織管理、安全技術、安全運營、監督檢查、數據安全等。6、運行維護體系包括管理制度,運維保障,標準規范等。系統組成 P7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內容主要建設內容 信息化基礎設施數字孿生平臺業務應用平臺運行維護體系網絡安全體系包括立體感知體系,自動控制系統,支撐保障體系等建設。包括數據底板,模型庫和知識庫建設。主要包括供需水感知與預
4、報決策、水資源配置與供水調度、水旱災害防御、工程管理、量水與水費計收、水公共服務及灌區一張圖等主要業務模塊建設。主要包括組織管理。安全技術、安全運營、監督檢查、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技術要求。主要包括運行維護制度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要求。P8P8數字孿生漳河灌區建設方案02P9數字孿生是實現智慧漳河的基礎和重要手段 信息化建設基礎 漳河局自1990年開始信息化建設以來,建設了近千個包括水位、雨量、流量、視頻等感知設備,開發了近20個業務系統,在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業務應用平臺開發、通信系統及計算機網絡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一個以信息采集傳輸、運行監控為基礎,綜合數據庫為紐帶,優化配置、調度運行和水資
5、源管理為核心的漳河灌區信息化總體框架初步形成,為數字孿生漳河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P10水利部2023年初將漳河列為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單位之一漳河灌區入選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名單 漳河局依托于國家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漳河灌區現代化改造及漳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搶抓機遇、統籌謀劃,圍繞“洪水來了怎么辦、一庫清水怎么用、工程安全怎么保、標準化管理怎么做”四大核心任務,補充升級完善基礎設施,搭建數字孿生漳河平臺,提升業務智能應用,建成了“1套數據、1個平臺、N項應用、3端協同”的“1+1+N+3”數字孿生漳河體系架構,實現了防洪管理、水資源調度、大壩安全監測“四預”及
6、工程標準化管理的智能化,打造國內首批數字孿生灌區試點示范區,夯實了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四全”“四制”“四預”“四管”基礎。設計開發功能測試上線試運行優化完善完工驗收需求調研2021年8月2022年9月2022年6月2023年3月2023年4月2023年5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2024年6月P11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頂層框架設計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結合水庫運行管理實際,對水庫管理的方方面面進行了立體式的設計,同時跳出水庫管理看水庫管理,從防洪安全、工程安全、庫區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角度、多視野提出了建設任務,既有著眼全局的頂層設計,也有對重點關鍵環節的細部關注。P12
7、信息化基礎設施P13建設成果強化硬件支撐,完善數字孿生漳河基礎設施3602401545283834282032717水位站雨量站流量站視頻站水庫水文站安全監測站閘門監控站田間水層及塘堰水位站水質、墑情及地下水位站天空地一體化感知網站點數量(共2340處)P14安全監測 實現工程安全監測自動化對安全監測設施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采用測量機器人監測觀音寺大壩、雞公尖大壩變形,采用GNSS監測三段明槽邊坡變形;涉及40多處斷面,230余處位移標點、170余處測壓管、近30處量水堰。衛星遙感利用衛星遙感 無人機技術采集了作物種植結構、灌溉面積、水域面積、灌排渠溝結構、作物需耗水、土壤墑情、田間水層、作物
8、長勢與產量等數據。氣象氣象預報共享共享雨量205個站點,衛星云圖(10分鐘更新)、雷達回波(6分鐘更新)、智能網絡預報(未來10天)、精細化降雨預報(未來3天逐時段)。1h分辨率雷達定量降雨反演成果,精準監測降雨時空分布。網絡租用“楚天云”自建“漳河云”,保障運行環境及網絡安全,實現省市之間數據打通、信息網和工控網物理隔離。強化硬件支撐,完善數字孿生漳河基礎設施P15數字孿生平臺P16搭建孿生平臺,奠定數字孿生漳河智慧核心模 型 庫知 識 庫水利專題模型:來水預報、需水預測、水資源配置、輸配水聯合調度、田間灌排及水旱災害防御等模型智能識別模型:遙感識別、視頻識別、音頻識別等可視化模型:應滿足仿
9、真模擬、綜合展示等需要應結合供用水管理業務特點和知識需求,構建預報方案、業務規則、水利對象關 聯關系、歷史場景和調度方案等知識。數據底板數據底板包括基礎數據、監測數據、業務管理數據、地理空間數據和外部共享數據、模型參數數據。P171、數字孿生平臺-數據底板整合共享整合共享共享省水利廳水文、水庫的基礎、實時、歷史數據。業務數據空間數據監測數據(約4431萬條基礎數據灌區調查表、資料文檔業務數據灌區綜合系統(含漳河遙測)接收中心三干渠智能灌溉自動化管理系統大壩安全監測基礎空間L1/L2/L3底板水資源調度灌區管理標準化管理水政管理(641個站)水位、流量、雨量、墑情、田間含水、圖像、蒸發量、水質數
10、據等(458個站)水位、流量、雨量、墑情、田間含水、圖像、蒸發量等(102個站)水位、流量、閘位等(242個站)滲壓、滲流、位移監測等(2811條)邊界、水系、渠系、各類水工建筑物、水庫設施等灌區DOM/DEM數據、重點區域傾斜攝影、BIM模型數據等種植面積、來水預測、需水預測、水量分配、水量調度等取水許可、供水統計、水費結算、量測水管理、農業水權及節水管理等管理體系、巡視檢查、監督考核、維修養護、涉渠項目、安全管理等共享荊門智慧城市大腦底圖。匯聚氣象、水利、農業、環保等不同部門數據,匯聚基礎、監測、業務管理、地理空間及外部共享數據。整合漳河60年來的數據成果數據資源中心(16536條)邊界、
11、水系、渠系、各類水工建筑物、水庫設施等。(61595條)用水決策支持系統、灌區閘門自動化集控管理平臺、灌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荊門水庫信息化管理平臺、水超市、視頻監控平臺、三干渠智能灌溉自動化管理系統水政巡查、水政執法、普法宣傳、信息管理等外部數據省水庫、水文、襄陽氣象局、武警支隊、環保局防洪調度洪水預報、洪水預警等P18建設成果搭建孿生平臺,奠定數字孿生漳河智慧核心水資源調度種植面積來水預測需水預測水量分配水量調度灌區及各干渠種植面積多年平均毛來水量、多年平均凈來水量、本年以來水量、本月多年平均來水量、預測方案生活、工業、農業、生態需水的實時供水流量、平均年供水量、本年已供水量、本月已供水量等
12、年度及月度的興利計劃方案數量、優化調節方案數量,計劃申報情況調度指令每年度申請及執行情況取水許可供水統計水費結算量測水管理農業水權及節水管理許可證狀態統計、取水量統計、取水水源統計灌溉水方、出庫水方、管理段水方管理局、局規費站、局計財科、維護人員結算情況測量斷面數、年度測量中及未測量數、年度累計放水量、閘門啟閉記錄水權分配情況、用水指標、水權交易、水權管理、節水宣傳推廣、問卷調查、節水辦法等管理體系監督考核巡視檢查維修養護組織機構、人員情況、規章制度、培訓計劃及記錄管理單位季度考核得分情況、整改情況巡查完成情況、工程異常問題統計、巡查問題統計維護情況統計防治日志、發現危害、挖巢治理、防治經費等
13、白蟻防治涉渠項目安全管理經濟管理項目總數、已完工項目、在建項目、未開工項目等防汛體系、防汛物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安全鑒定等管理單位經費統計業務數據灌區管理標準化管理業務數據P191、數字孿生平臺-數據底板 BIM模型 建設了包括大壩、溢洪道、水閘等重要水工建筑物BIM模型近50個,90%的模型精度為L3級 傾斜攝 影建模建設了從渠首閘至馬頭砦溢洪道64km2、常年供水段渠道27km2的3cm精度以及荊門城區800km2的5cm精度傾斜攝影模型。DEM地形數據采集了漳河流域80km2,精度為0.2m的DEM地形數據,用于河道洪水演進。渠首閘B BIM模型觀音寺大壩傾斜攝影漳河下游主河道DEM
14、 遙感影像覆蓋漳河水庫流域、灌區、泄洪影響區9591km2、0.8m精度的遙感影像數據??偢汕植窟b感影像P201、數字孿生平臺-數據底板多源底板數據融合BIM與地形融合傾斜攝影/BIM與視頻融合地形水面視頻監控影像傾斜攝影宏觀場景數據鑲嵌、數據分層BIM數據鑲嵌、貼合中觀場景基礎及監測數據數據關聯、視頻映射微觀場景傾斜攝影/BIM與水面融合傾斜攝影/BIM與監測信息融合P21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知識庫主要包括漳河灌區各水利對象關聯關系、業務規則庫、歷史場景庫、方案預案庫。模型庫主要包括漳河水庫洪水預報、防洪調度模型,漳河灌區來水預測、需水預測、水資源配置、輸配水聯合調度、水流模擬模型,
15、以及視頻識別模型等。按需構建模型庫、知識庫,奠定數字孿生漳河的智慧核心。P22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 灌區中遙感的應用:作物種植結構(土地利用圖)的提取、水域面積的提取及當地水源的估算、灌排渠溝結構的提取、大尺度水平衡要素分析、旱情監測、產量估算。智能識別模型-遙感識別P23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氣候預測氣候預測模塊分為年專題氣候預測、季專題氣候預測、月季度氣候預測共三種數據分析情況。雷達回波雷達回波模塊主要是展示不同時段 下雷達數據分析,主要是用于精準分析預知未來1-3小時天氣情況。衛星云圖衛星云圖模塊主要是展示不同時段下紅外、可見光、水汽云圖,主要是用于宏觀尺度分析預知未來天氣趨勢
16、。智能識別模型-氣象預報模型P24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智能識別模型-氣象預報模型實況監測降水分析城市預報面雨量預報智能網格預報預警信號P25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模擬效果 模擬確定性系數0.7以上發揮效益 本模型從2022年3月開始在湖北漳河水庫灌區進行推廣應用和優化,為漳河水庫在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干旱后的持續干旱情況下的水資源優化調度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撐,在確保灌區70萬人生活用水、城鎮工業用水及260.52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的情況下,優化配置生態發電用水,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初步估算節約用水4780萬立方米,取得經濟效益253.3萬元。供水保證率:生活工業用水100%,灌
17、溉用水90%,生態基流100%。模型成功應用在數字孿生漳河項目當中來水預報模型相似年法P26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發揮效益 本模型從2022年5月開始在湖北漳河水庫灌區進行推廣應用和優化,受益灌溉面積260.52萬畝,受益人口170萬人。期間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在一年多的使用過程中顯著改善了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累計增加糧食415.6萬公斤,節水3780萬方,取得經濟效益350萬元。供水保證率:生活工業用水100%,灌溉用水90%,生態基流100%。模擬效果實時灌溉預報需水預報模型P27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 全過程:灌區供、需、耗、用水流全過程預測預報 供水預測:
18、上游水庫、匯水入渠、區內產水、尾部提水等 需水預測: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重點預測作物需耗水需耗水監測與預測技術 水源蓄水遙感監測技術灌區農田灌溉進度立體監測方法多水源供需平衡模型P28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 一個渠系的需水模型(1)直連斗農毛渠歸并計算(2)支(分)渠道配水(3)遞推上級渠道的配水模型效益本模型從2022年5月開始在湖北漳河水庫灌區進行推廣應用和優化,為漳河水庫在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干旱后的持續干旱情況下的水資源優化調度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撐,在確保灌區70萬人生活用水、城鎮工業用水及260.52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的情況下,優化配置生態發電用水,取得良好社會生態效益的同時
19、,節約用水4780萬立方米,取得經濟效益253.3萬元。年度優化模式頁面 月度優化模式頁面動態配水模型P29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 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常規年度/月度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考慮年末余留期效益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模型效益本模型從2022年3月開始在湖北漳河水庫灌區進行推廣應用和優化,受益灌溉面積260.52萬畝,受益人口170萬人。期間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在一年多的使用過程中顯著改善了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同時,累計增加糧食415.6萬公斤,節水3780萬方,取得經濟效益750萬元。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P302、數字孿生平臺-模型平臺評價指
20、標選取 水資源配置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思路是在根據評價目標與評價準則全面的選取初始評價指標集合,然后在初始指標集的基礎上,通過對初始指標的內涵及其反映的配置特征分析,依據評價指標的科學性、系統性、代表性、數據可測性等選取準則,對初始指標進行篩選。構建原則含義科學性原則選取指標要以科學分析為基礎,指標需要受到水文學者的廣泛認同,具有明確內涵和科學依據。系統性原則水資源系統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需要從整體系統的角度出 發,選取能夠反映水資源安全內部組織結構和因果聯系的指標。代表性原則所選指標能夠代表水資源安全某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特性,其變化與水資源安全密切相關,或是影響制約或是推動促進水資源安全的穩
21、定發展。數據可測性原則所選的指標應當能從可靠途徑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直接獲取或由該數據合理計算得出,并具有一定的時間長度,以滿足樣本容量的要求。評價體系構建 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以水資源配置方案評價為目標,以水資源配置方案的計劃完成情況、供水保障程度、輸水穩定程度、供水效率指數以及供水能力指數為評價準則,基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合理選取評價指標,構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層結構的水資源配置方案評價指標體系。水資源調度評估模型P313、數字孿生平臺-知識庫建立知識圖譜P323、數字孿生平臺-知識庫建立知識庫P333、數字孿生平臺-知識庫基于歷史經驗知識圖譜,建立不同預報、預測、調度經驗分析庫,形
22、成不通應用場景和事件的推薦知識庫子集。并可通過對適用度自動和人工判定的方式對不同的知識庫子集打分,從而達到知識庫的自我優化分析。對已有知識庫中對所有可能的特征變量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最大的關鍵特征變量組合。從知識庫中選取符合適用的模型,通過已有數值模擬應用場景,再擴大樣本庫。根據歷史場景庫、特征變量組合庫、模型業務庫、調度場景庫,建立可查詢知識條目和關鍵字。建立知識平臺P34“2+N”應用P35以需求導向,構建“2+N”應用提升智能化水平 數字孿生漳河平臺構建了“2+N”智能應用,全方位滿足漳河局多方面業務需求P36業務平臺 模塊應用 保障業務全覆蓋 智慧業務平臺 服務日常業務對象 數字沙盤 服
23、務集體決策和應急指揮應用服務體系架構目標:緊扣業務、深度定制、面向水利業務全覆蓋,服務各職能部門智力模智力模型型支撐智慧應用支撐智慧應用P371、防洪調度 將漳河水庫流域2212km2劃分為五個單元,采用新安江、降雨徑流、大數據分析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等多模型融合,結合實測落地雨監測數據和雷達定量降雨反演成果,及未來降雨預測,進行多方案洪水預報預警,采用規則調度和優化調度模型進行水庫調度預演,模擬陳家沖泄洪閘至下游河溶水文站45km河道、莫家湖民垸在不同量級洪水的下泄情景,結合三維進行可視化展示,提供防洪預案,實現沮漳河錯峰調度,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精細化降雨預多模型洪水預報水庫聯合調度
24、對比分析調度預演P381、防洪調度 主要以落地降雨量、預報降雨量等通過新安江、API模型等進行洪水過程預報,并統計分析洪水總量、洪峰流量、峰現時間、徑流系數等。洪水預報模型滾動計算分析(模型輸入主要為降雨預報數據),一旦預報期內目標斷面的洪峰流量或最高水位突破報警閾值,則以點位閃爍的形式提醒用戶。水庫防洪-預報P391、防洪調度監測預警、預報預警 降雨、水位、流量水庫防洪-預警P401、防洪調度最高水位、最大下泄流量、調度規程、閘門操作過程控制水庫防洪-預演P412、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 覆蓋全業務鏈條、水源、各級渠道和田間。建立了“來水預測-需水預測-水量分配-水量調度-統計分析”的業務路徑
25、,系統解決了供需水變化情勢分析、多業用水靈活協調、水量精準調度的業務問題?;谡暮庸鄥^60年取用水數據,采用相似年回歸分析、周期疊加法、蓄滿產流模型等對漳河水庫、灌區內中小型水庫、塘堰進行可供水量預測;采用灌溉定額法、彭曼公式、增益系數法等對農業、生活、工業、生態的旬、月、年需水進行動態預測。P422、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 選擇不同來用水方案,進行調節計算和調度預演,生成渠道配水預案,實現了灌區430km骨干渠道灌溉供水動態分配,各分水口灌溉面積、供用水情況實時掌握及常年供水段“全測、全視、全控”。促進了灌區水資源的優化調節和高效利用。在應對漳河灌區1961年以來最嚴重氣象干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6、,做到了應放盡放、能灌盡灌和安全供水,有力保障了灌區社會經濟發展和260萬畝良田的穩產豐產。P43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中長期預測:通過周期疊加法、相似年回歸分析等對全年凈來水、毛來水及時間分析進行預測;短期預測:重點水庫對雨量的預測、入庫流量的預測,需要統計入庫徑流總量、實際凈來水總量以及預測和對比的誤差結果;歷史來水:最大年來水量統計、最小年來水量統計、最大月來水量統計、最小月來水量統計、豐枯分布情況等;歷史氣象:統計歷史是否出現氣候事件,例如拉尼娜、厄爾尼諾、長期干旱、極端高溫等。預報-骨干水源來水預測P44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1、農田灌溉2、林果地灌溉3、草場灌溉4、魚塘補水5、牲畜
27、用水需水預測涵蓋范圍需水預測分類1、生活需水2、工業需水3、農業需水4、生態需水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漳河5業用水的總量及變化情勢分析計算。預報-灌區需水預測P45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背景:四干渠主干渠道全長18公里,大部分通過荊門城區。渠道為傍山渠道,受暴雨洪水侵襲的影響比較重,且渠道比右側(東側)城鎮位置高,如懸在荊門頭上的一盆水,防汛壓力較大。技術工作:1、根據數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地形分析技術,提取了城區渠段沿線的13和匯水分區,總面積約9.74km2。匯水分區多呈現不透水硬化路面與植被覆蓋地表混合的特點。2、建立暴雨洪水預警模式,通過三道防線對可能發生的洪水進行感知、預警。3、建立適
28、用于四干渠的洪水預報調度模型。構建13個匯水分區的降雨徑流模型,計算匯水分區的入渠洪量;利用渠道水動力模型、閘門水力學模型構建了渠道洪水推演與調度耦合模型,可模擬不同調度工況下渠道洪水的演進形勢,輔助用戶科學研判洪水發展,做好洪水調度預案。預報-城區段防洪P46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 實時汛情分析開始的具體時間、此刻的累計面雨量、漳河灌區歷史上的量級評估(與平均對比、與最大對比)。當前水情水位漲幅、實時水位與渠道設計水位、歷史最高水位差距、已經入渠的水量、當前入渠實時流量。預警P47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無旱輕旱中旱重旱特旱氣象干旱預警根據干旱預警的分類01.紅色代表02.橙色干旱等級劃分預警
29、P48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水文干旱預警如:輕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極端干旱根據不同標準來確定。主要:以干旱等級劃分根據干旱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干旱劃分為不同等級預警P49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農作干旱預警預計未來1周綜合氣象干旱指數達到特旱(氣象干旱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6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預警P50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水利模擬:主要是通過水動力的方法建立了總干、三干、四干常年供水段約40km渠段的水動力學模型,模擬渠道配水過程當中,各重要斷面的水位、流量變化過程。預演P51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仿真預演:對防洪、水資源調配、水工程調度運用、水生態過程調節等水利
30、調度應用方案進行預演,正向預演出風險形勢和影響,逆向推演出水利工程安全運行限制條件,迭代優化方案,制定防風險措施。預演P52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渠道配水理論模式:通過模擬中稻等作物不同生育期用水需求,生成動態配水表,了解不同渠道未來一旬灌溉開始時間、灌溉結束時間、灌溉流量、灌溉水量等。人工模式:渠道配水通過匯總基層單位收集的灌溉需求,進行骨干渠系的水量調配,最終得到一輪配水過程中支分渠及以上渠系的配水結果。預案P533、灌區水資源調度四預調度指令:申請調令、指令編發、執行反饋預案P544、灌區防洪根據方案模擬需求,建立防汛調度方案,確定調度類型和模擬時長。建立預報方案預報P554、灌區防洪計
31、算預報方案:依據預報單元內各匯水分區的降雨量,采用多模型融合模型進行預報,計算出各匯水分區的產水量和入渠流量,形成初步預報方案,為預演提供初步預案。預報P564、灌區防洪預報方案預演:對預報形成初步方案,進行水動力模擬和時空預演。并結合全渠系控制系統進行概化圖和L3孿生預演,從而形成最終的調度預案。預演P574、灌區防洪 實現四干渠城區段5座節制閘、4個渠池共13.62km渠段閉環全自動控制.閉環控制P585、灌區管理 提供了概化圖,涵蓋灌、排、用、巡、控的業務,以在線測流為主,準在線測流為輔,實現灌區近2萬個分水口的量測水全覆蓋。對同一站點多源監測數據進行融合展示,達到工作聚焦。同時構建水價
32、方案動態定制、全流程用水申請審批體系。P595、灌區管理 以GIS+BIM三維可視化技術建立工程安全專題數字孿生場景,實現數據采集清洗、工程安全分析診斷、預測工程安全性態演化趨勢、模擬仿真預演、三維展示等智能化應用。安全監測P605、灌區管理全用戶層級、全業務要素、全過程l 面向管理局、4個管理處、16個管理所段全層級用戶,全員參與l 全面覆蓋標準化管理的業務范圍,涵蓋組織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供用水管理、經濟管理l 面向工程巡視檢查、維修養護、白蟻防治、管理考核等業務工作計劃、執行、反饋管理全過程將規章及標準以信息化工具“固化”下來l 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流程標準化、工作成果模板化l 形成完
33、整工程管理電子資料庫,建立標準知識庫l 流程再造并規范,打造業務協同鏈標準化管理標準化管理擴展防汛物資管理、考勤管理、財務管理、資料歸檔等內容。P61 實現對所布防的范圍內入侵檢測、漂浮物、游泳、河湖“四亂”等進行智能識別并進行報警推送。5、灌區管理AI視頻監控P62 轉變工作模式,實現巡查及執法操作規范化、過程痕跡化、文書標準化,違法事項自動判別預警、快速響應,建立了水政管理數字化檔案庫。5、灌區管理水政執法P63u 數據同源與數字孿生漳河管理平臺基于同一業務數據庫,實現移動端、PC端、大屏端的“3端協同”。u 個性定制根據各管理單位職責與關注內容不同,開發定制化首頁。u 標準規范按照漳河局
34、工程管理指南,規范化執行巡視檢查、水政巡查、運維管理、監督考核。u 便捷高效可隨時隨地掌握實時水雨情、大壩安全監測、防洪調度信息、預警預報信息、視頻監控、閘門監控等。5、灌區管理移動應用P64 建立水利實驗流程,驗證設備精度、設備應用場景,建立不同斷面的數據模型。對調度模型、渠系閉環控制等模型和算法進行校正,優化模型參數。5、灌區管理水力流場P65以數字孿生技術為基礎構建灌區孿生業務場景P66以新“智”生產力為驅動賦能“2+N”業務應用 在建設過程中,漳河局探索了“自建隊伍+物業托管+專業團隊”的運維模式,確保數字孿生漳河平臺可持續運轉。通過數字孿生漳河建設,強化工程數據底座,搭建模型平臺,構
35、建包含以水工程調度規則庫、運行維護規則庫等為核心的智能內核,初步實現數字漳河與物理漳河“精準映射、同步仿真、虛實交換、迭代優化”孿生運行,初步實現“四預”+“駕駛艙”的一艙四場景,在管理、經濟、推廣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P67P67體會與展望03P68工作體會1、建立參加單位配合機制 需要信息化技術支撐單位、水利專業支撐單位、工程管理單位各取所長、緊密配合、協調一致。信息化技術支撐單位是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技術保障。水利專業支撐單位支撐灌區核心業務功能的實現。管理單位根據實際工作提出相應技術需求,全程參與開發設計、建設、調試全過程。2、實現千人千面、個性化定制 需要通過對業務流程的分
36、析,對不同服務對象各自職能進行分析,理清數字孿生各業務之間的底層邏輯,對功能模塊進行抽取、重組、集成融合,打開屬于自己的界面,顯示自己關心的信息,并解決碎片化問題。3、處理好各分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 需要保證軟件與硬件之間傳輸暢通,專業模型之間相互銜接,模型與業務平臺之間采用API標準化接口。P69工作體會領 導 重 視 機 制 完 善 前 提圍 繞 中 心 服 務 大 局 核 心整 合 資 源 強 化 運 維 基 礎強 化 應 用 持 續 迭 代 關 鍵加 大 投 入 培 養 人 才 保 障主 動 服 務 積 極 爭 取 途 徑 滲透融合 必由之路 產學研用 歷史進程P70結語P71Thank You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