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造領域市場準入及標準執行指導手冊(1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色制造領域市場準入及標準執行指導手冊(18頁).pdf(1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EU China Standards Information PlatformChina Standards Information Platform 綠色制造領域市場準入及標準執行指導手冊 目 錄 1.綠色制造背景形勢與政策.1 1.1 綠色制造背景形勢.1 1.2 綠色制造政策.1 1.2.1 綠色制造宏觀戰略.1 1.2.2 綠色制造規劃部署.1 1.2.3 綠色制造落實執行.2 2.綠色制造標準綜述.2 2.1 綠色制造標準概況.2 2.2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2 2.2.1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總體情況.2 2.2.2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原則.2 2.2.3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
2、型.3 2.2.4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和編號.4 3.綠色制造市場準入信息.8 3.1 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8 3.2 用能產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8 3.3 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9 4.綠色制造領域重點推薦性標準.9 4.1 GB/T 36132-2018綠色工廠評價通則.9 4.2 GB/T 32161-2015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9 4.3 GB/T 24256-2009產品生態設計通則.10 -2-5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管理.10 5.1 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管理.10 5.1.1 SAC/TC20 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0 5.1.2 SAC/TC90
3、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3 SAC/TC207 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4 SAC/TC273 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5 SAC/TC275 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6 SAC/TC294 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7 SAC/TC297 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準化技術委員會.11 5.1.8 SAC/TC337 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1.9 SAC/TC380 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1.10 SAC/TC402 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
4、1.11 SAC/TC415 產品回收利用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1.12 SAC/TC441 燃燒節能凈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1.13 SAC/TC442 節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2 5.1.14 SAC/TC452 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3 5.1.15 SAC/TC453 建筑節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3 5.1.16 SAC/TC459 能量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3 5.1.17 SAC/TC525 計量器具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3 5.1.18 SAC/TC540 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3 5.1.19 SAC/TC548 碳排放管理標準
5、化技術委員會.13 5.2 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管理.13 5.2.1 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主管部門.13 5.2.2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技術支撐機構.14 5.2.3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部委托機構.14 5.3 綠色制造領域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管理.15 5.4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的制修訂流程.15 5.5 標準的出版和獲取.16 5.5.1 國家標準出版.16 5.5.2 行業標準出版.16 -1-1.綠色制造背景形勢與政策綠色制造背景形勢與政策 1.1 綠色制造背景形勢綠色制造背景形勢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的制造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強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同時,
6、以高能耗、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為代價的制造業發展模式給中國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能源消耗為例,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44.9億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的消費占比接近70%。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四大舉措”列入關鍵詞,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國際貿易過程對綠色屬性的不斷重視和國內資源環境問題的雙重制約,探索開拓出一條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的工業綠色發展之路迫在眉睫。1.2 綠色制造政策綠色制造政策“十三五”以來,中國綠色制造領域的相關政策不斷
7、豐富細化,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從戰略規劃到具體落實的政策體系。1.2.1 綠色制造宏觀戰略綠色制造宏觀戰略 宏觀維度的國家戰略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綱要”)將“綠色”列入五大發展理念,提出要“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中國實施制造強國、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列入重要內容。1.2.2 綠色制造規劃部署綠色制造規劃部署 中觀維度的綠色制造部署層面,針對“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戰略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
8、(工信部規2016225號)、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我國綠色制造領域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分別將“綠色制造體系創建工程”和“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列入工業綠色發展的主要任務。明確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標準、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的工作思路,及“到2020年,開發推廣萬種綠色產品、創建千家綠色工廠、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的工作要求。-2-1.2.3 綠色制造落實執行綠色制造落實執行 微觀維度的具體工作實施層面,按照國家綠色制造領域的戰略布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于2016年下半年發布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
9、),進一步明確綠色制造體系的主要內容,具體指出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相關的原則、要求、內容和評價方式,并開展試點示范申報工作。伴隨著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中國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不斷深入。尤其在鋼鐵、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在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重點方向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性和行業特點的綠色制造試點示范,截至2018年初,共有409家工廠、246種產品、46家園區和19家供應鏈管理企業列入名單。2.綠色制造標準綜述綠色制造標準綜述 2.1 綠色制造標準概況綠色制造標準概況 綠色制造是一個覆蓋工業各行業的綜合性領域,涵蓋節能
10、、節水、有害物質限用等具體領域標準以及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等新興綜合性領域標準。2.2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綠色制造標準體系 2.2.1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總體情況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總體情況 2016年9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標準委發布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廳工信部聯節2016304號),作為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頂層設計,該指南系統性梳理了國內外綠色制造政策、制造業綠色發展需求及前期標準化工作基礎,將標準化理論與綠色制造的目標相結合,明確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構建模型、建設目標、重點領域、重點標準建議和保障措施等,對于加快綠色制造工程實施具有重
11、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2.2.2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原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原則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構建堅持“引導性、協調性、系統性、創新性、國際性”五項基本原則。1.引導性原則。依據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戰略需求,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頂層設計,成套成體系地推進標準化工作,引導制造業綠色發展。2.協調性原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與國家、行業和地方已有的標準化工作基礎相協-3-調,與已有的標準體系配套銜接。3.系統性原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全面覆蓋綠色制造相關的各個領域,系統考慮生命周期、制造流程、產業鏈條,系統考慮產品、工廠、企業、供應鏈、園區,系統考慮投入、產出等各個維度的資
12、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排放。4.創新性原則。結合綠色制造業綜合性發展趨勢,為落實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戰略任務,完成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目標,推動綠色制造領域技術和管理創新路徑選擇及創新成果轉化。5.國際性原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結合國際國外在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基礎和發展趨勢,提高我國綠色制造標準國際化水平,分享我國綠色制造經驗。2.2.3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型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由綜合基礎、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評價與服務七部分構成。綜合基礎是綠色制造實施的基礎與保障,產品是綠色制造的成果
13、輸出,工廠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和最小單元,企業是綠色制造的頂層設計主體,供應鏈是綠色制造各環節的鏈接,園區是綠色制造的綜合體,服務與評價是綠色制造的持續改進手段。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型如圖1所示。圖圖1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模型 各子體系相輔相成,構建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其中,綠色產品是綠色工廠的生產結果,-4-綠色工廠是綠色企業的制造單元,綠色工廠和綠色企業是綠色園區的組成部分,綠色供應鏈是貫穿產品、工廠、企業、園區的重要鏈條,綜合基礎以及綠色評價與服務為前五大綠色主題提供支撐與服務。2.2.4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和編號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和編號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
14、分為綜合基礎、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評價與服務七個子體系,。其中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子體系對應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是制造業開展綠色化建設的重點對象,綜合基礎和綠色評價與服務為這五個綠色優化對象提供基礎設施、技術、管理、評價、服務等方面的支撐。各子體系根據綠色優化對象的關鍵環節和環境因素構建。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具體包括七個子體系,框架如圖 2 所示。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編號由行業代碼、二級體系編號及三級體系編號“XXXXXX”組成,其中第一個“XX”為行業代號,第二個“XX”是二級體系編號,第三個“XX”是三級體系編號。各行業代號
15、為化工(GM01)、石化(GM02)、黑色冶金(GM03)、有色金屬(GM04)、黃金(GM05)、建材(GM06)、稀土(GM07)、機械(GM08)、汽車(GM09)、船舶(GM10)、航空(GM11)、輕工(GM12)、紡織(GM13)、包裝(GM14)、航天(GM15)、兵器(GM16)、核工業(GM17)、電子(GM18)、通信(GM19),適用于多個行業的標準代號使用 GM00。例如,XX 行業綠色制造標準體系表編號規則如下:GMXX(行業編號,GM01,GM02 等)-XX(第二級體系編號,01,02,03 等)-XX(第三級體系編號,01,02,03 等)GMXX00 綜合基礎
16、 GMXX0001 術語分類方面的標準 GMXX0002 圖形符號方面的標準 GMXX0003 計量與監測方面的標準 GMXX0004 計算與統計方面的標準 GMXX0005 綠色技術與工藝方面的標準 GMXX0006 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的標準 GMXX0007 綠色管理方面的標準 -5-GMXX01 綠色產品 GMXX0101 綠色產品設計方面的標準 GMXX0102 減量化方面的標準 GMXX0103 無害化方面的標準 GMXX0104 產品能效及水效方面的標準 GMXX0105 利用清潔能源方面的標準 GMXX0106 資源化方面的標準 GMXX0107 生命周期方面的標準 GMXX02
17、綠色工廠 GMXX0201 綠色工廠規劃方面的標準 GMXX0202 資源節約方面的標準 GMXX0203 能源節約方面的標準 GMXX0204 清潔生產方面的標準 GMXX0205 廢物利用方面的標準 GMXX0206 溫室氣體方面的標準 GMXX0207 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標準 GMXX03 綠色企業 GMXX0301 綠色企業創建方面的標準 GMXX0302 資源結構方面的標準 GMXX0303 能源結構方面的標準 GMXX0304 產品結構方面的標準 GMXX0305 產出效率方面的標準 GMXX0306 環境社會責任方面的標準 GMXX04 綠色園區 GMXX0401 生態環境及空間布
18、局方面的標準 GMXX0402 基礎設施共享方面的標準 GMXX0403 產業共生耦合方面的標準 -6-GMXX0404 資源消耗與產出方面的標準 GMXX0405 污染物協同處理方面的標準 GMXX05 綠色供應鏈 GMXX0501 綠色供應鏈構建方面的標準 GMXX0502 綠色采購方面的標準 GMXX0504 綠色營銷方面的標準 GMXX0504 綠色物流及倉儲方面的標準 GMXX0505 回收及綜合利用方面的標準 GMXX06 綠色評價與服務 GMXX0601 綠色評價、標識與報告方面的標準 GMXX0602 綠色服務方面的標準 7 圖圖 2 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
19、8-3.綠色制造市場準入信息綠色制造市場準入信息 3.1 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目前,我國現行或即將實施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包括GB 16780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10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各行業能耗限額的術語定義、技術要求、能耗統計及計算方法等。中國政府部門依據節約能源法以及上述標準每年開展工業節能監察,淘汰落后產能,在鋼鐵、電解鋁、銅冶煉、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甲醇、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效“領跑者”遴選工作。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可從可從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檢索獲?。篽ttp:/ 用能產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用能產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20、 目前,我國現行或即將實施的用能產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包括GB 17896管形熒光燈鎮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等64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各類產品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級、待機功率、能效試驗方法、能效檢驗規則等?;谏鲜鰳藴?,我國推行了“能效標識”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制定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規定統一適用的產品能效標準、實施規則、能效標識樣式和規格,對于列入目錄的產品予以能效標注。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上述標準組織編制了若干批次的“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能效之星產品目錄”,推動高耗能設備的落后淘汰和高能效產品的市場能力。用
21、能產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可從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檢索獲?。篽ttp:/ 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 2016年1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第32號令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了電器電子產品中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及其化合物,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有害物質的限量管理辦法。2018年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18年第15號公告,發布了第一批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達標管理目錄,涉及電冰箱、空氣調節器、洗衣機、
22、電熱水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電視機、監視器、微型計算機、移動通信手持機、電話單機等12類及其限用物質例外清單。納入目錄的產品,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量應該符合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限量要求等相關標準,并納入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合格評定制度管理范圍。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達標管理目錄可從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檢索獲?。篽ttp:/ 4.1 GB/T 36132-2018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綠色工廠評價通則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填補了我國綠色工廠評價領域沒有國家標準的空白,順應政策導向和技術發展需求,邁出了綠色工廠標準化
23、的重要一步。該標準統一和規范了綠色工廠的概念定義,以協調一致、全面系統、適用可操作為原則,從一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維度建立和規定了綜合性、系統性的評價模型及通用要求。為綠色工廠的創建和評價提供了可參照的技術標準,也為制定工業各行業綠色工廠評價標準或具體要求提供了總體技術框架。綠色工廠評價通則 技術內容在工業各行業得到了廣泛全面的驗證,截至2018年9月,中國已經根據本標準在化工、建材、鋼鐵、機械、輕工、汽車、電子等行業廣泛開展綠色工廠的創建和評價,共有409家工廠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4.2 GB/T 32161-2015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生態設
24、計產品評價通則 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規定了生態設計產品評價的屬于和定義、評價方法和方法、評價-10-要求、生態設計評價報告編制方法,適用于具體生態設計產品評價規范的編制。生態設計產品,又稱為綠色設計產品(簡稱“綠色產品”),是指符合生態設計理念和評價要求的產品。本標準從產品全生命周期出發,統籌考慮原材料選取、能源消耗、環境影響和產品健康安全等屬性,兼顧節能、環保、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方面。選取對人們身體健康、生態環境安全影響大的典型指標。作為評價產品生態化特征的標尺,橫向對比不同廠商生產的同類產品之間的環境友好程度,建立統一的、全面的綠色產品標準。同時,從產品自身生態化改進的視角,要求生產
25、商利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綜合評估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大小,并根據評估結果提出產品生態化改進的方案,從而確保產品環境友好型的持續優化。4.3 GB/T 24256-2009產品生態設計通則產品生態設計通則 產品生態設計通則規定了進行產品設計時的通用原則和要求,使用與直接彩玉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的人員、負責制定組織政策的決策者和制定產品標準的人員。明確了產品生態設計的目的和基本原則,包括循環經濟理論、產業生態學理論、生命周期理論以及對政策法規和利益相關方要求的考慮。提出了產品生態設計的通用要求,包括環境要求、功能要求、經濟型要求、法規要求、最佳可行技術要求、客戶需求等。提出了產品
26、生態設計的過程,包括確定設計產品和目標、計劃與組織、需求分析、編制設計任務書、產品設計、實施設計、設計評價和產品評審等。提出了產品生態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等。本標準對于指導生產企業開展環境友好的生態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5.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管理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管理 我國現有的綠色制造領域標準主要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5.1 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管理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管理 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由國家標準化管理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相關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如下:5.1.1 SAC/TC20 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節能以及能
27、源方面的通用性、綜合性的基礎和管理等專業領域。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下設8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分別為能源管理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3)、合理用電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4)、省能材料應用技術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5)、-1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6)、林業能源管理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7)、節能技術與信息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8)、節能檢測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9)、建材行業能源管理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0)。5.1.2 SAC/TC90 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等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秘
28、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5.1.3 SAC/TC207 環境管理標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全國環境管理等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下設3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分別為環境管理體系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生命周期評價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5)、環境意識設計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6)。5.1.4 SAC/TC273 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水、土壤和空氣環境等領域的監測方法,但不包括氣象學、噪聲和電磁輻射等領域的監測方法。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下設3個分技術
29、委員委員會,分別為水環境監測方法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土壤環境監測方法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2)、空氣環境監測方法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3)。5.1.5 SAC/TC275 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環保設備,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設備、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噪聲污染防治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污染監測設備等;資源循環利用(不包括電子電器產品資源循環利用),主要包括廢渣、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的循環利用等;環保服務,主要包括環境污染治理的運營、管理和評價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下設2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分別為環境保護機械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水處
30、理設備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2)。5.1.6 SAC/TC294 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廢棄化學品處置技術和方法,不包括處置管理。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5.1.7 SAC/TC297 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保護及可回收利用。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質量-12-認證中心。下設5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分別為材料聲明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環境設計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2)、有害物質測量方法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3)、回
31、收利用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4)、環境評價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5)。5.1.8 SAC/TC337 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裝備制造業領域綠色設計方法、綠色制造工藝規劃、綠色機加工工藝、自修復與再制造等共性技術。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下設1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為再制造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5.1.9 SAC/TC380 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降解制品及生物基材料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5.1.10 SAC/TC402 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
32、會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房、太陽灶、太陽能產品、太陽能集熱器、元件等太陽能熱利用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湖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江蘇省產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中心所/佛山市順德區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北京鑒衡認證中心。5.1.11 SAC/TC415 產品回收利用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品回收利用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產品回收利用基礎與管理(不涉及具體的電工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標準),包括術語、分類、圖形符號、識別標志、統計指標及統計信息系統、計算方法、回收利用技術、環境要求、管理規范和評價指標體
33、系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5.1.12 SAC/TC441 燃燒節能凈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燃燒節能凈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燃燒設備與燃燒方式(不包括鍋爐、工業電熱設備)。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1.13 SAC/TC442 節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節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工業、農業、城鎮生活、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全社會用水領域節水的基礎、方法、管理、技術、產品標準。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下設1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為用水產品和器具用水效率(SC1)。-13-5.1.14 SAC/TC452 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34、負責專業范圍為建筑節能產品、材料、建筑節能管理、評價及方法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5.1.15 SAC/TC453 建筑節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筑節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建筑給排水管道等節水產品及器具(不包括建筑衛生陶瓷產品)在建筑系統中的應用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5.1.16 SAC/TC459 能量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能量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能量系統的統計、分析方法、評價、用能單位能量系統綜合利用方法、評價指標、能量系統的優化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5.1.17 SAC/TC525 計量器具
35、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計量器具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計量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包括全國量具量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產品幾何技術規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范圍)。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計量協會。5.1.18 SAC/TC540 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氣候與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氣候與氣候變化資料采集處理、診斷預測、影響評估以及氣候監測指標、氣候可行性論證、氣候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等。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下設2個分技術委員委員會,分別為大氣成分觀測預報預警服務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1)、風能太陽能氣候資源分技術委員委員會(SC2)。5.1.19 S
36、AC/TC548 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負責專業范圍為碳排放管理術語、統計、監測,區域碳排放清單編制方法,企業、項目層面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低碳產品、碳捕獲與碳儲存等低碳技術與設備,碳中和與碳匯等領域。秘書處所在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5.2 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管理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管理 5.2.1 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主管部門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主管部門 工業和信息化部是綠色制造的主管部門,部科技司統一歸口工業行業標準的管理,部節能與綜合負責綠色制造及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領域標準制修定管理工作,包括:標準制修訂項目的提出、組織起草、征求意見
37、、技術審查、組織實施和監督,以及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的提出、-14-組織起草、征求意見、技術審查、組織實施和監督等。工業和信息化部聯系方式:電話:0086-10-68205241(科技司),0086-10-66013058(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地址:北京市西長安街13號 5.2.2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技術支撐機構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技術支撐機構 按照細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是我國工業和通信業節能與綜合利用領域、綠色制造領域的標準化技術支撐機構。經過50余年的發展,電子標準院在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承擔55個IEC、ISO/IEC JTC1的TC/SC國內技術歸口和
38、17個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職責。負責支撐各行業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制造領域的標準統籌管理工作。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系方式:電話:0086-10-64102702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1號 網站: 5.2.3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部委托機構綠色制造領域標準化部委托機構 標準化部委托機構受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委托開展本行業內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制造領域的標準制修訂管理工作?;?、石化、黑色冶金、有色金屬、黃金、建材、稀土、機械、汽車、船舶、航空、輕工、紡織、包裝、航天、兵器、核工業、電子、通信等行業部委托機構見下表:序號序號 單位名稱單位名稱 行業領域行業領域
39、 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化工(HG)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石化(SH)3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黑色冶金(YB)4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有色金屬(YS)5 中國黃金協會 黃金(YS)-15-6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建材(JC)7 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稀土(XB)8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機械(JB)9 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汽車(QC)10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船舶(CB)11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航空 301 所)航空(HB)12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輕工(QB)13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紡織(FZ)14 中國包裝聯合會 包裝(BB)15 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
40、保證研究院(航天 708所)航天(QJ)16 中國兵器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兵器(WJ)17 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核工業(EJ)18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 電子(SJ)19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通信(YD)5.3 綠色制造領域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管理綠色制造領域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管理 綠色制造領域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分別由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和相關社會團體管理。鼓勵地方主管部門、社會團體參照工業和通信業節能與綜合利用領域技術標準體系、綠色制造標準體系,以創新引領為宗旨開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升標準水平,支撐產業鏈協同創新,引導促進綠色生產和消費。5.4 綠色制造領域標準的制修訂
41、流程綠色制造領域標準的制修訂流程 綠色制造領域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立項、起草、審查、報批、批準、發布、出版、復審、修改等標準制修訂主要程序及要求依照 工業和通信業節能與綜合利用領域標準制修訂管理實施細則(暫行)(以下簡稱“細則”,工信廳節201687號)執行。-16-細則全文可從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檢索獲?。篽ttp:/ 標準的出版標準的出版和獲取和獲取 5.5.1 國家標準出版國家標準出版 綠色制造領域國家標準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如了解標準出版信息或需購買相關標準,請與中國標準出版社聯系。獲取方式: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甲 2 號 郵編:100013 電話:0086-10-68523946 網址:http:/ 行業標準出版行業標準出版 綠色制造領域行業標準由各行業標準制定出版社出版。如了解標準出版信息或需購買相關標準,請與各行業標準出版社或聯系。以電子行業為例,獲取方式: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 1 號 郵編:100007 電話:0086-10-64102612 網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