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凱資本:2022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醫療健康服務篇(4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易凱資本:2022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醫療健康服務篇(46頁).pdf(4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20222022 易凱資本易凱資本中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醫療與健康服務醫療與健康服務篇篇 2022.05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核心觀點核心觀點: 1. 目前中國生育率下滑和老齡化問題并存,且未來將日趨嚴重。人口老齡化是中國未來50 年必須持續面對的課題。未來,銀發經濟不僅是剛需,也是潛在的巨大市場,將從消費、醫療、科技、金融等多方面孕育新的機遇。 2. 2021 年是醫療服務市場政策頻出的一年。國家帶量采購持續擴圍,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階段。DRG/DIP 付費方式改革使醫療機構進入精細化預算和運營管理時代??谇?,眼
2、科,醫美,互聯網保險等行業紛紛受到新政帶來的強監管。而普惠性養老,“互聯網+中醫”等領域收到政策利好。政策的改變對市場的影響從 2021 年中逐漸顯現,并將持續一段時間。 3. 在后疫情時代,各類前沿技術在不同場景下與醫療服務結合,深度賦能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提升和數智化轉型。從技術成熟度曲線角度而言,AI 影像領域已走過技術探索期的市場追捧,處于理性認知和商業爬升階段,而數字療法和腦科學技術尚處于技術探索加速期,收獲大量市場關注和期望。 4. 政策對社會化辦醫的鼓勵態度不變,確定性也慢慢增強,對醫療服務賽道無疑是個積極利好的信號;醫療服務板塊也從年初的高估值逐漸回落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醫療服
3、務領域仍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 5. 2022 年資本重點關注的賽道: 嚴肅醫療及消費醫療的頭部公司仍具備稀缺性 獨立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具有穩健的發展趨勢 養老、康復、精神心理產業存在中長期良好發展趨勢 科技賦能下的醫療服務是市場關注重點,如數字療法,腦科學等領域 醫院信息化升級、醫保多元支付改革等方向領先的信息化、保險科技類公司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一、一、20212021 年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年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 (一一) ) 多元因素驅動醫療服務市場和整體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多元因素驅動醫療服務市場和整體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1 1、人口增速放緩,老齡
4、化程度持續加重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程度持續加重 目前中國生育率下滑和老齡化問題并存,且未來將日趨嚴重。兩組數據可以看出:一組是新生兒人數。據國務院發布數據顯示,自 2016 年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數量不斷下降,已由 2016 年的 1,786 萬下降到 2021 年的 1,062 萬。即便政策層面上,國家放開了 2 孩、3 孩政策,2021 年 15-49 歲育齡婦女相較上一年減少約 500 萬人。受生育觀念轉變、初婚初育年齡推遲等多方面影響,生育水平將持續下降。 一組是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自 2000 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據國家統計局公布 2021 年末
5、,中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為 20,056 萬人,占到總人口的 14.2%。隨著“60 后”群體步入退休年齡以及“80 后” , “90 后”的一孩政策影響,社會養老的壓力與日俱增。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樂,在持續增長的老齡化人口社會中養老產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2 2、老齡化促進我國康養產業加速發展,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老齡化促進我國康養產業加速發展,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 2021 年 3 月出臺的“十四五”規劃及 2035 年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互協調,醫養康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區
6、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同時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以由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的養老服務構成。 2020 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 8.76 萬億,同比增長 27%。2012 年至 2020 年,全國養老機構數量由 4.8 萬個增長至 31.9 萬個,床位由 417 萬張增長至 824 萬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占到養老機構總數的 54.5%,床位數占到總數的 55.8%。 養老服務機構數量連年上升,但相對于市場需求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我國養老市場目前存在兩極分化,一方面高端養老地產項目無法解決大部分人養老的需求,另一方面當2022 易凱資本中國
7、健康產業白皮書 前大部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層次不齊,缺乏有效監管。在面對養老需求的消費升級及需求多樣化,專業化等,市面上養老機構仍待發展。 3 3、疫情和消費趨勢的改變疫情和消費趨勢的改變推動供給端改變推動供給端改變, , 社會辦醫仍是主力框架的必要補充社會辦醫仍是主力框架的必要補充 疫情后,公立醫療體系在“補短” ,民營醫療在發展,數量和床位“雙占比”持續提升。新冠疫情后,公立醫療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加強,包括新建公立三級醫院及傳染病??漆t院,以及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社會辦醫仍是主力框架的必要補充,鼓勵發展??铺厣t療、高品質門診型服務、新健康消費性醫療。截至 2021 年 1
8、1 月底,全國醫院共 3.6 萬個,其中公立醫院 1.2 萬個,民營醫院 2.5 萬個。與去年同期比較,公立醫院減少 38 個,民營醫院增加 1,377 個。與此同時,民營醫療機構以更快的速度在發展 2021 年 1-11 月民營醫院診療人次高達 5.8 億人次,同比增長 24.8%。 同時,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由 2015 年的 107.53 萬張增長至 2020 年的 204.6萬張,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13.73%,而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同期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 3.45%;民營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占全部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比例已超過 28%。 在公立醫療機構數量不斷減少、同時床位增長
9、受限的情況下,預計未來民營醫療機構將在醫療服務的供給端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4 4、“政策“政策+ +市場市場”雙輪驅動消費型醫療服務高速增長,雙輪驅動消費型醫療服務高速增長,“醫美醫美”賽道賽道外外,口腔、眼科、精口腔、眼科、精神心理等成為行業持續熱點神心理等成為行業持續熱點 近些年受益于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國人口消費能力以及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等原因,消費者中出現年輕化趨勢。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中國消費性醫療服務總市場規模由 2015 年的 2,191 億元擴大至 2020 年 8,838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0、22.6%。2021-2025 年,預計將以 22.9%的年復合增長率加送增長,到 2025 年預計達到23,930 億元。 從歷史 5 年不同??漆t院增速來看,醫美服務引領了整體??漆t療服務的增長,2015-2019 年中國醫美市場年均增速高達 22.5%,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國衛健委發布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10-2019 年,整形外科醫院的診療數由 31.18 萬人次增加至101.54 萬人次,美容醫院診療數由 53.15 萬人次增加至 837.71 萬人次。非手術類輕醫美社會接受度不斷提高、消費人群持續拓寬。 眼科、口腔、精神心理均為近年成長速度較快的??祁I域。根據 Frost
11、& Sullivan 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眼科市場總體規模達 1700 億元,其中眼科醫療市場 1240 億,占比73%。其中,相較公立醫院眼科,民營眼科醫院的針對性強,且擁有更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良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好的就醫環境,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民營眼科醫院就診。2015-2019 年,民營眼科市場從189.3 億元增長至 401.6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20.7%。2020 年我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為1199 億元,其中民營口腔醫療市場為 831 億元, 占比近 70%??谇会t療機構由 2015 年的64,100 家增值 2020 年的 87,700 家,預計 20
12、25 年口腔醫療機構數量將達到 144,500 家。 相較眼科、齒科的蓬勃迅猛,精神心理市場發展較早但潛力巨大。十四五期間,衛健委提出加大精神衛生建設,尤其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老年人的精神疾病防控方面,頒布印發了工作方案。早期的心理診療主要以公立醫院的精神科室及??漆t院為主,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心理健康+數字醫療”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5 5、醫院信息化建設走向精細化,智慧醫院建設保持高速增長醫院信息化建設走向精細化,智慧醫院建設保持高速增長 自 2009 年起,國家提出深化改革醫療信息化至今已過去十幾年,目前醫院信息系統(HIS)基本做到三級醫院全覆蓋,二級及以下醫院覆蓋 80%
13、,滲透率增長較快。數據驅動下的醫療信息化建設,隨著應用不斷擴張和對管理的要求,相較于傳統的系統建設、電子閱片、掛號預約等服務外,如何應對醫院對精細化管理和創新服務的需求,才是各大企業能否保持持續增長的關鍵。 信息化建設逐漸向臨床管理系統 CIS 轉移,例如醫療影像系統、醫生工作站系統、醫囑處理系統等。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對 1017 家醫院的調研結果分心顯示,其中 921 家醫院全部應用門診藥房管理系統,占比高達 90.56%。其中有 30.48%的醫院使用了財務管理系統,27.93%的醫院使用計劃建設可是績效考核系統。對于三級醫院及大部分二級醫院來說,精細化的信息管理系統需求不斷上
14、漲。預計 2025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300 億元。 6 6、科技賦能,數字醫療領域迎來發展科技賦能,數字醫療領域迎來發展 在新一代數字互聯網技術迭代的進步和老齡化導致慢病高發的大環境下,數字醫療科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技蓬勃發展。2021 年十四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 2035 年健康中國與數字時代。 數字療法 DTx 是一種創新的臨床醫療干預手段。根據國際數字療法聯盟給出的定義,DTx 是向患者交付由高質量軟件程序驅動的循證醫學為基礎的治療性干預,以治療、管理或預防醫學問題或疾病,可被獨立使用,或是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聯用,從而優化患者護理及健康成果。D
15、Tx 概念于 2013 年左右興起,隨著人們接受數字醫療概念及各國的政策方面放開,如今迎來行業發展的風口期。2019 年 FDA 出臺相關政策用于批準 DTx,同年德國將 DTx 納入醫保。2020 年 12 月日本首次將 DTx 納入日本公共醫保。2021 年 FDA 首批用于治療兒童斜弱視的 DTx Luminopia,今年年初日本用于治療戒煙的 DTx CureApp 也拿下了FDA 認證和 NMPA 三類醫療器械證。數字療法行業發展經過早期培育期,即將迎來高速發展新時期。 2016 年 Elon Musk 宣布成立 Neuralink 公司。2019 年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通過在志愿
16、者大腦運動腦區植入電極,完成了解碼腦電波、在大腦中直接合成語音等工作。同年,法國通過硬膜外皮質腦電與無限傳輸操控外骨骼來幫助癱瘓病人實現緩慢行等動作。隨著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材料學等交叉學科突飛猛進的發展,腦機接口從最早的科學幻想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所謂腦機接口,是指在大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一種全新的、不依賴于外周神經和肌肉的交流與控制通道,從而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交互。侵入式腦機接口常用來改善慢性意識障礙,不過侵入式在技術應用風險、材料壁壘與成本方面要求較高,目前占主導的仍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 手術機器人于上個世紀 90 年代在歐美開始發展,像美國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Corind
17、us 血管介入機器人、美敦力腔鏡機器人、CMR 等,國內聚焦這一領域的賽道玩家有微創、精鋒、術銳、睿心、長木谷等。我國手術機器人主要圍繞著腔鏡手術機器人、骨外科手術機器人、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為主要方向。國產手術機器人在 2025 年后將成為主流市場,在醫療裝備產品發展規劃(2021-2025 年 )明確提出攻關智能手術機器人,推進手術機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規范應用。大力發展中國自己的原創手術機器人,提供更安全、創傷更小操作更靈活的手術機器人,能夠讓更多百姓收益由科技帶來的醫療品質提升,在創造經濟效益同時也產生豐厚的社會效益。 7 7、支付端結構仍在優化,醫保繼續深化改革,
18、支付端結構仍在優化,醫保繼續深化改革,商保商保發展相較之前速度放緩發展相較之前速度放緩 醫保改革與控費并行,通過開源節流與精細化管理提高基金運行整體效率。2021 年財政撥款衛生健康支出 18,445.65 萬元,占整體撥款指出的 96%。截止到 2021 年底,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 2.8 萬億元,總支出 2.4 萬億元,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13.6 億人,參保率穩定在 95%以上。同時,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1,390.19 萬人次,基金支出637.84 億元。 自 2018 年國家醫保局成立起,就肩負著“醫保、藥品、醫療”三醫聯動改革。醫保改革在現有總額預付制度下探索更加精細化的
19、復合、多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按疾病診斷相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關分組(DRG)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 。 2021 年醫保局加大力度追查騙保等行為,全國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 70.8 萬家次,追回醫保資金 230 余億元。從 2018 年國家醫療保障局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專項行動開始,截至 2021 年年底共追回醫保資金 574.8 億元。 2021 年健康險增速減緩,2022 能夠破萬億仍需解決現有痛點。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健康險市場速度放緩,全年保費收入 8,447 億元,同比增長 3.35%。雖然增速遠低于過去同期 3 年的平
20、均值,但相較于的整體保險業,仍是發展的勢頭。作為基本醫療保險以外的重要補充,商業健康險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遇到如細分險種不平衡,對過度醫療、賠付欺詐等管控能力弱,定價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但從長遠來看,保險公司通過與醫保、醫院、醫藥等加強數據連接,從“保疾病”到“保健康”,從被動賠付到主動事前管理,走“保險+管理是醫療”的專業化道路才能夠真正滿足客戶需求,成為除社保外的有力補充。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 (二二) ) 疫情對行業的全面影響有所減少,并轉變為局部限制疫情對行業的全面影響有所減少,并轉變為局部限制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層級醫療機構日常診療活動減少,醫療機
21、構就診人次出現負增長。2021 年以來,我國醫院診療流量整體已呈現出恢復性趨勢,2021 年 1-11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 60.5 億人次,同比增長 22.4%,雖然暫未達到 2019年同期水平,但醫療服務行業作為剛性需求行業,整體基本盤沒有變,民營醫療服務流量未來有望逐步恢復。 從醫療服務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來看,2020 上半年疫情對醫療服務機構的收入影響較大,除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收入因為新冠檢測而有所上升外,其他醫療服務機構的收入同比均有較大幅度的下跌。但隨著 2021 年對疫情的控制,2020 年下半年積壓的醫療服務需求大量釋放,使得 2021 全年收入同比仍有小幅上漲,同
22、時第三方檢測機構收入大幅上升。隨著全國疫情常態化防控政策的實施,上市醫療服務機構的業績已呈現快速恢復態勢,尤其是眼科、齒科、醫美等消費醫療機構,2021 年中報收入同比快速提升。 但 2021 年下半年,仍有部分地區接連爆發較大疫情,如南京、東北、西安、上海、蘇州等地,甚至出現部分城市封城政策。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升級對當地的醫療服務運營帶來了壓力,我們預計,2022 年各地區防疫力度的強弱不同仍會存在,醫療服務在不同區域的恢復速度將會有所差異。 關于疫情的結束時間,世衛組織工作人員曾表示“新冠疫情有望在 2022 年結束”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在 2021 年底發聲表示,
23、“這將是疫情應對的最后一個寒冬” 。這雖然不代表新冠病毒必然在 2022 年走向尾聲,但是我們相信,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2022 年在防控措施不放松、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雖受各地防控政策尺度影響在區域間存在波動,但醫療服務行業整體將在穩定的政策環境下逐步回溫。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 (三三) ) 政策頻出以及監管環境的變化對行業產生顯著影響政策頻出以及監管環境的變化對行業產生顯著影響 1 1、醫保監管和支付改革持續推進,醫療機構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醫保監管和支付改革持續推進,醫療機構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 2021 年,在全國范圍內,醫保部門共檢查醫藥機構 70.8 萬家次
24、,處理 41.4 萬家次,追回資金超 230 億元,曝光案件 7 萬起。2021 年 12 月國家醫保局、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查處騙取醫?;鸢讣行蹄暯庸ぷ鞯耐ㄖ?,提出要切實加強查處騙取醫?;鸢讣行蹄暯庸ぷ?,并明確查處騙取醫?;鸢讣扑头秶?。隨著國家和省醫保信息系統部署上線,2022 年將進一步加大欺詐騙保打擊力度,擴大智能監控系統應用場景和應用范圍,醫療服務機構將更加重視醫?;鸬暮戏ê弦幨褂?,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否則,欺詐騙?;驅⒚媾R億元級巨額罰款。 同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加快推進,2021 年 11 月,國務院印發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 ,從 2022
25、到 2024 年,全面完成 DRG/DIP 付費方式改革任務,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醫?;鸨O管趨嚴,還是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都對醫療服務機構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醫療服務機構將從原來粗放式運營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 2 2、藥耗集采常態化、制度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試點藥耗集采常態化、制度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試點 截止 2021 年底,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已開展 6 批、共采購 234 種藥品,涉及市場金額約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和生物藥采購金額的 30%。到 2022 年底,預計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合計數在每個省份均達到 350 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品種數達到 5 個以上,集采日趨
26、制度化、常態化。 另外,截至 2021 年底,國家組織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已累計節約費用 2600 億元以上,這為推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時機,根據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有序推進試點,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結合多元支付改革,醫療服務機構在精細化運營、收入結構、產品服務等多方面將迎來變革。 3 3、醫美行業迎來最強監管,規范化、合規化將推動長期良性發展醫美行業迎來最強監管,規范化、合規化將推動長期良性發展 據統計,中國有近 2000 萬的醫美消費群體,醫美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千億級,而根
27、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 年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超過 7200 件,5 年間投訴量增長 14 倍,隨著醫美行業需求高速增長的同時,違法違規亂象也層出不窮。 在整治醫美亂象方面,國家已開始有所行動。2011 年起,原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就開始進行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幾次行動均取得一定成效。此后,針對醫美亂象的專項整治納入國家監督抽查以及八部委聯合監管,并提出強化行業自律。2021 年,行業迎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來最強監管,6 月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決定于 2021 年 6 月-12 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
28、整治工作。近年監管整頓持續推進,因此本次八部門聯合整治非法醫美工作,可視為近年來監管趨嚴情況下的滾動加強整治活動,可能導致中小型機構需求下滑,但大型正規醫美機構已逐漸對“合法、合規、持證”等形成了成熟的認知和準備,具備避免行業整頓可能帶來的短期沖擊的能力。而就行業本身而言,監管打擊查處以非專業非正規的機構和個人,短期來看行業會進行規范化整治,但長期來看,合規化的機構依然能夠占據有利的市場份額。 4 4、新規出臺,互聯網保險準入門檻大幅提升新規出臺,互聯網保險準入門檻大幅提升 10 月,銀保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于互聯網保險“新規”的出臺,引發熱
29、議,一時間各種消息滿天飛。近年來,互聯網保險發展較快,已成為保險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部分保險機構違規經營、不當創新,互聯網渠道投訴激增、競爭無序,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2020 年底頒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于 2021 年 2 月 1 日修訂實施。而通知作為配套規范性文件,著力規范互聯網人身保險領域的風險和亂象,統一創新渠道經營和服務標準,旨在支持有實力、有能力、重合規、重服務的保險公司,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便捷的保險服務。 “新規”涉及的不僅是某個險種,某家保險公司,而是整個在互聯網平臺銷售的所有保險。新規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名字、險種
30、、銷售互聯網保險的公司、中介機構和保險公司的服務標準都做了細致化和規范化的要求。 隨著粗放式經營的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疊加近年接連出臺的重磅整治加強的互聯網保險監管政策,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監管機構對險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對業務規范性要求進一步提高,短期內會限制部分險企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促使其提升財務、公司治理和綜合風險管理水平;長期看,這將優化互聯網人身險的經營環境,促進險企積極且穩健地創新產品。 5 5、普惠性養老政策引流,促進構建多元化、多場景養老產業普惠性養老政策引流,促進構建多元化、多場景養老產業 我國目前 65 歲及以上老齡化人口占比已經上升至 14.2%,正式進入老齡化
31、。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明確了兩批共 49 個試點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標準、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等方面做出探索。上海作為最早開始推行長護險的城市,已經孕育了如福壽康、頤家養老等院外護理機構。2021 年新增的北京、天津、陜西、內蒙古等 14 個省區市試點也必將成為各大護理機構持續關注的熱點。長護險、惠民保等政策福利為養老、護理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土壤,同時也為企業和機構引流增量。從盈利側看,養老護理機構的長期發展,還聯動商保支付以及自費群體。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6 月,醫管局在實施進一步便
32、利老年人就醫舉措的通知中提出推動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的要求。隨后, 關于開展 2021 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遴選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強調了要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社區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等綜合場景的養老服務??梢?,人口老齡化對各大醫院的醫療資源壓力越來越大,院外護理以及多場景養老必將是未來國家持續關注的重點方向。中國一直倡導的“9073”的養老模式也強調了居家養老護理的重要性。多元化、多場景養老必將需要鏈接場景的紐帶,智慧化的護理和養老模式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6 6、政策性利好推動中西醫結合以及“互聯網政策性利好推動中西醫結合以及“互聯網+ +中醫中醫”發展發展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
33、了建設發展中醫特色醫療服務體系,將中醫的發展提升到了重要政策規劃層面。固生堂在 2021 年底成功登上港股也讓一級市場的中醫藥項目資本退出路徑更加清晰。在 6 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中,強調進一步鼓勵提供互聯網中醫藥診療服務,為互聯網+中醫的業務模式提供了政治土壤。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也會逐步與中醫相結合,逐步建立跨醫院的中醫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 從支付側看,2021 年 12 月 31 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通過加強中醫藥服務價格管理、明確中醫藥醫保支付
34、的政策和范圍等措施。允許符合條件的中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實施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動態調整,這些都從支付側給予中醫藥支持。政策發布后,1 月 4 日新年首個交易日中醫藥板塊迎來全面上漲。在政策的加持下,資本將持續關注中醫藥行業優秀的服務企業。 ( (四四) ) 前沿技術對行業的影響越發積極前沿技術對行業的影響越發積極 在后疫情時代,各類前沿技術在不同場景下與醫療服務結合,深度賦能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提升和數智化轉型,給患者帶來更智慧的診斷,給醫院帶來更智慧的管理,給藥企和商保帶來提質增效和產品創新,給這個行業帶來更高效的信息互聯互通和跨領域技術融合。從技術成熟度曲線角度而言,AI 影像領域已走過
35、技術探索期的市場追捧,處于理性認知和商業爬升階段,而數字療法和腦科學技術尚處于技術探索加速期,收獲大量市場關注和期望。 1 1、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進入加速期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進入加速期 1)1) 從從賦能賦能效率提升效率提升,到賦能能力提升到賦能能力提升 2020 年 1 月科亞 CT-FFR 第一張醫療器械三類證拉開了國內 AI 影像獲證序幕,截至2021 年底已有近 20 張 AI 影像醫療器械三類證獲批,覆蓋不同的人體部位和應用場景。人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工智能在影像領域應用已從著眼于對于影像科效率的提升,向輔助臨床科室和影像科能力的提升跨越。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真正價值將
36、致力于解決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和醫療能力的不平衡,通過 AI+醫療的工具,實現優質醫療能力的下沉賦能。 2)2) 從單病種、單功能場景應用,到提供多病種平臺、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從單病種、單功能場景應用,到提供多病種平臺、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單一病種或單一部位的 AI 產品對臨床的能力提升存在局限性,并且直接進院難度較大,更為優化的商業路徑是為臨床提供全平臺或整體解決方案。代表性的公司如安德醫智,不僅打造覆蓋全身多部位多病種影像 AI 輔助診斷平臺,還圍繞神經系統領域打造從輔助診斷到 CDSS,覆蓋影像科到神經內外科、急診科和卒中中心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此外在心血管領域的代表公司睿心醫療,也打造了從冠脈
37、 CTA、CT-FFR、QFR 到手術機器人的全流程、全場景冠脈精準診療一體化平臺,體系化解決現存冠脈診斷和介入治療的諸多痛點。 3)3) 從獲證競爭,到商業化落地競爭從獲證競爭,到商業化落地競爭 隨著 AI 影像三類證審批通道打開,多家公司在肺結節、糖網、骨科、冠脈等領域陸續獲證,我們認為,產品能力是各家公司商業化的地基,而建立在地基之上的商業化能力將成為 AI+醫療后半場競爭的分水嶺。在中國本土市場,進院落地是各家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同時,自疫情后國內企業的 AI 影像醫療器械頻繁獲得 CE、FDA 等認證,技術出海也成為重要的商業化方向,其中代表性公司如匯醫慧影,已實現 AI 影像業務的
38、全球化布局和商業化收費落地。除了進院和出海外,消費健檢場景的商業化也成為部分糖網等適應癥 AI 應用商業化落地的重要路徑。人工智能作為醫療賦能的前沿技術工具,商業化才拉開帷幕,前景廣闊。 4)4) 企業陸續進入成熟退出階段企業陸續進入成熟退出階段,將接受,將接受二級市場考驗二級市場考驗 去年一年中,科亞醫療、鷹瞳科技、推想醫療、數坤科技相繼提交招股書,2021 年 11月 5 日鷹瞳科技(2251.HK)率先成為首家 AI 影像上市第一股,發行價 75.1 港元/股,截至 2022 年 2 月底市值已蒸發超過 50%,二級市場對于公司核心產品競爭力的擔憂、長期虧損、商業化落地難等方面的質疑也是
39、大多數 Pre-IPO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2021 年 8 月深睿醫療收購依圖醫療,也是依圖上市受阻、商業化瓶頸之下的無奈之舉。如何打造真正解決臨床問題的產品,實現成熟的商業化路徑,是各家公司比 IPO 更優先需要考慮的事情。 2 2、智慧化,數字化醫療成為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智慧化,數字化醫療成為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 1)1) 醫院賦能方面醫院賦能方面,智慧醫院建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由“智慧醫療”轉向“智慧服務、智,智慧醫院建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由“智慧醫療”轉向“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慧管理” 國家衛健委要求建立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第一階段“智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
40、業白皮書 慧醫療”的核心是通過電子病歷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電子病歷評級帶來三級及以上醫院對CDSS 產品的迫切需求,森億智能、惠每科技等公司脫穎而出,連續獲得大額融資。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無疑是在實現電子病歷醫療數據采集后下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借助AI、大數據、5G、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等智能技術,賦能醫院臨床、科研、醫護、藥耗、設備、患者服務等多維度數字化智能管理,并且能夠快速標準化響應不同醫院需求的公司,能夠脫穎而出。如提供醫療智慧護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的德品醫療、打造物聯網智慧醫療平臺的諾博醫療、實現醫療設備智慧管理的柯渡醫學等。而二級市場會更理性地評估醫療大數據和智慧醫院公司的財務指標,20
41、21 年初港股上市的醫渡科技(2158.HK)雖然已實現規?;杖?,但短期仍難逆轉大額虧損現狀,市值已從上市首日 588 億港元縮水超過2/3,實現規?;统掷m性客戶增長仍是關鍵。 2)2) 患者賦能方面,數字患者賦能方面,數字療法療法賽道賽道方興未艾方興未艾,后續關注臨床有效性和商業化進程,后續關注臨床有效性和商業化進程 在互聯網醫療日趨成熟和新冠疫情爆發的背景下,全球數字療法領域走上融資快車道,Pear Therapeutics 和 Akili 兩大美國數字療法獨角獸先后通過 SPAC 登錄納斯達克市場。海外的投資熱潮傳導至國內,2021 年可謂是國內數字療法的元年,各家主要產品集中在
42、精神類、神經系統、眼科、慢病康復、腫瘤等領域,其中在腫瘤和慢病康復領域的數字療法產品更多是結合全病程數字化管理,提升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降低復發率,做好及時的隨訪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代表公司如海心智惠、云開亞美。而在缺乏藥物和手術等傳統治療手段的領域,如認知障礙、阿爾茲海默癥等,數字療法能發揮更大效用,如專注數字化認知障礙治療的六六腦,專注于兒童心理數字療法的無疆腦智,專注于成癮治療和認知障礙的望里科技等。但目前各家數字療法的產品差異性仍不夠顯著,而數字療法在循證醫學療效方面的論證也是學界始終探討的問題,數字療法創業公司在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在于其有效性和臨床價值能否受到臨床端更普遍的認可,
43、并且成功推動患者端或 B端付費的商業化進程。 3)3) 藥企賦能方面藥企賦能方面,醫改倒逼藥企對臨床科研和市場銷售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醫改倒逼藥企對臨床科研和市場銷售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 隨著國家醫療改革推進,創新藥物的研發對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醫藥臨床 SaaS 類公司通過數字化軟件為藥企研發管理提質增效,如果在此基礎上能為藥企實現臨床研發所有參與方的協同作業閉環,將為藥企提供更大價值。其中代表性公司如太美醫療,其打造的連接醫院、藥企、服務商、監管機構、患者等多方行業參與者的協作平臺,已與約 1000 家國內外醫藥企業及 CRO 企業和超過 360 家醫院/臨床研究機構開展業
44、務和服務。太美醫療已于 2021 年 12 月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并以第一套“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100 億元”標準申報上市,市場拭目以醫藥 SaaS 第一股的二級市場表現。除了研發,醫改對藥企更為直接的影響在于集采對藥企傳統銷售模式的顛覆,倒逼藥企對銷售模式優化改革。不僅能提供銷售環節有效節流,更能為藥企更精準營銷開源的公司,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代表公司如諾信創聯,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為藥企建立更加合規、高效、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精準的數字化營銷體系。 4)4) 醫保賦能方面醫保賦能方面,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化網絡建設帶來醫保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治理的機,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化網絡
45、建設帶來醫保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治理的機遇遇 2021 年底國家和各省級醫保平臺建設將基本完成,醫保將進入全面數字化管理時代,醫保數據的深度開發以及與商保數據共享方面也將逐步落地。在老齡少子的時代背景下,醫?;鹉技椭Ц兜目沙掷m性是國家以及整個醫療行業關注的重點,故醫保數字化管理和智能控費是核心。掌握國家和省級醫保平臺資源則可以自上而下將智能化醫保服務賦能延伸至醫保兩定機構,其中代表性公司如為國家醫保局和 2/3 以上省醫保局提供醫保平臺化建設的衛寧科技。 5)5) 商保賦能方面商保賦能方面,從數字化核保理賠到智能化全棧式解決方案,從數字化核保理賠到智能化全棧式解決方案 2021 年數據安全法
46、的出臺和水滴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后表現不佳,對保險科技類公司的從業務發展到資本路徑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考驗。圓心、思派、鎂信等 PBM 類保險科技公司均在 2021 年完成大額融資,以創新支付推動藥品福利管理。其中,圓心和思派已在港股披露招股書,后續上市進展值得關注。而從業態發展方面,國內保險科技公司已從早期為保司做理賠單據數字化錄入核保核賠的 TPA,發展為保司提供從銷售獲客、產品設計、核賠、理賠、系統管理等全棧式服務。其中代表公司如南燕科技,公司除了實現全棧式服務外,還更向前一步,通過保險產品目錄設計向醫療機構進行服務集采,實現 HMO 的控費閉環模式,把握保險產品所有核心利益環節,從 TPA
47、模式下的低毛利轉化為 MGA 模式下的高毛利。 3 3、腦科學即將成為新爆點腦科學即將成為新爆點 腦科學和神經醫學是今年醫療行業的絕對熱點之一,全球老齡化如灰犀牛般的巨大趨勢,引發行業對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探索的持續加碼;而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 完成 2.5 億美元融資、Facebook 宣布改名為 Meta,引發全民關于“元宇宙”腦機接口的無限遐想,更是讓腦機接口領域火熱到出圈。 20 世紀 60 年代初腦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誕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科學界已經把腦和神經系統的系統研究深入到細胞、分子水平,在此基礎上科學家試圖在回答不同腦區神經元活動如何協同以實現腦
48、的復雜功能。大腦工作機制的理解需要實現三個層面的“腦圖譜”構建:微觀層面的“細胞類型圖譜”,即鑒定各種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腦中各個區域的分布,以及每種細胞型的分子表達模式;中觀層面的“連接圖譜”,是表示腦中所有神經元相互之間連接關系的圖譜,該層面的圖譜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推動人類對于腦中神經網絡的理解,其工程量堪比上世紀人類基因組繪制工程,世界上只有少數實驗室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在嘗試繪制脊椎動物的連接組;應用層面的“活動圖譜” ,是表示腦中與特定狀態相聯系的所有神經元的放電模式的圖譜。只有當“連接圖譜”的信息與“細胞類型圖譜”和“活動圖譜”的信息相結合,人類才能夠充分理解腦功能的
49、神經環路基礎。目前細胞類型圖譜或將率先完成,而腦科學在連接和功能層面的認知則需要醫學、生物學、工程學、材料學等交叉學科的引入。目前腦科學投資領域橫跨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生物制藥、人工智能、材料芯片、數字療法等多細分領域,我們認為腦科學泛服務和數字領域值得重點。 腦機接口(BCI) :腦機接口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路徑,其中,非侵入式領域更快能看見商業化可能,侵入式領域在醫學、算法、芯片、材料等維度擁有全域優勢的創業公司有機會拔得頭籌。 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路徑的根本區別在于非侵入式通過腦電圖、核查等手段直接從大腦外部采集信號,而侵入式(包括半侵入式)則需要通過手術植入電極或芯片采集信號。無疑侵入越深
50、、在信號采集和交互方面優勢越強,但臨床風險越高。目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相對更快能看到商業化可能,并且可以廣泛運營到醫療以外的如教育、娛樂、社交等場景,此領域代表性公司如首家入選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華人團隊創建的強腦科技(BrainCo) 。而侵入式腦機接口則是腦科學前沿領域角逐的絕對高地。其中,國內對標Neuralink 在深腦技術領域探索的代表公司,有在柔性材料領域獨具特色的中科大系創業公司腦虎科技,以及在芯片設計上優勢顯著的清華系創業公司寧矩科技;也有公司從腦科學底層研究結合臨床醫學作為切入點,如優腦銀河,已率先完成個體精準腦功能圖譜 200多個功能區和疾病信號通路識別,能更快實現針對功能
51、性、退行性、精神類等不同神經系統疾病進行臨床精準診斷和治療,彌補全球技術空白,為大量的 CNS 疾病人群帶去新的福音。 ( (五五) ) 產業鏈重構及新涌入的玩家產業鏈重構及新涌入的玩家 1 1、 在政策驅動下,擁有央企背書的大型醫療集團構成我國醫療服務重要部分在政策驅動下,擁有央企背書的大型醫療集團構成我國醫療服務重要部分 隨著 2021 年結束,持續了近 20 年的國企醫院剝離工作,基本宣告完結。2021 年 12月 23 日,國資委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中央企業所辦 1154 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 99.6%,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整體改制期
52、間,各大央企醫療機構, 包括國藥醫療、華潤醫療、通用醫療、寶石花醫療、新里程醫療在內的多家醫療集團床位數已超萬張,覆蓋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隨著剝離工作宣告完結,擁有央企背書的大型全國性的醫療集團即將成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2、 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新玩家持續進入,轉型重點布局醫療服務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新玩家持續進入,轉型重點布局醫療服務 相較于央企集團從 20 年前收并購國企醫院布局構建醫療集團的早期布局,一些傳統行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業上市公司轉型布局醫療雖然晚,但來勢洶洶。2015 年國家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及未來的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藍圖,上市公司紛紛下
53、場通過投資或收并購方式布局醫療服務行業。 2015 年,三星電氣確立開始戰略轉型進入醫療服務領域,隨后改名為三星醫療。同年4 月,旗下子公司收購寧波明州醫院。隨后,2017 年收購浙江明州康復醫院,2020 年公司整體醫療服務收入為 13.8 億元(其中明州醫院營收已超過 10 億元) 。根據 2021 年 11 月 6日公司公告,以 5.16 億元收購杭州明州康復和南昌明州康復兩家康復醫院分別為 84%、85%的股權,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康復領域的戰略性布局。 2015 年 6 月,京東方公告以 2.51 億元收購由春華資本和王學清所持有的明德醫院全部股份,同日宣布與美國最大的醫療服務公司之一
54、Dignity Health 簽署戰略合作,正式開啟了醫療領域戰略轉型。截至 2021 年年底,京東方共投資 116 億建設合肥京東方醫院(于2019 年 3 月開業) 、京東方(BOE)成都數字醫院(2021 年 4 月份開業) 、蘇州京東方醫院等。 同樣 2015 年加入轉型的還有盈康生命(前身為廣東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最早為主業為農產品,2016 年完成了對瑪西普醫學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收購同時,正式剝離食用菌業務,徹底轉型為醫療相關公司。2017-2018 年先后收購杭州中衛中醫腫瘤醫院、長春盈康醫院(原長春星普醫院) 、重慶華建友方醫院、長沙盈康醫院(原長沙星普醫
55、院) ,進一步從器械向醫療服務擴張。2019 年,廣東星普醫學科技股份改名為盈康生命,將其 1.59 億股 A 股變更給海爾電器,公司實控人變為海爾集團。變更后,同海爾發展醫養科技,主要打造腫瘤健康板塊,側重醫院建設。目前盈康生命(300143.SZ)和海爾生物(688139.SH)隸屬于盈康一生,海爾集團在大健康領域孵化的生態平臺,圍繞著醫療基建、醫療裝備、醫療服務三大領域的不斷創新,意在形成生態場景互補。 2021 年 8 月份以來,未來股份先后宣布收購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29.87%股份,12 月分別公告收購北京善方不低于 51%股份,以及計劃收購新加坡富樂醫療 100%股份。而盛趣游戲
56、CEO 在 9 月份的神經學學術大會指出,未來 20 年公司的重點布局為聚焦醫療的 AI 及游戲技術。 “十四五”期間的政策持續利好社會辦醫,跨行業上市公司下場通過收并購或投資自建的醫院方式進軍醫療,到目前看來結果喜憂參半,醫療服務對于精細化管理能力的高度要求,也讓一些來自于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顯得水土不服,但醫療行業的大趨勢毋庸置疑,我們認為,未來依然會有來自于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入局醫療服務,不論是傳統工農行業還是互聯網巨頭,但入局參與的細分賽道會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醫院資產外,智慧醫院和數字醫療科技也將成為跨界整合的新方向。 3 3、 一級市場大型一級市場大型 PEPE 的醫院資產布局頻繁出
57、現的醫院資產布局頻繁出現 近些年在市場環境利好,醫療服務供需極其不平衡的情況下,一級市場投資機構也紛紛下場布局,PE 投資民營醫院的熱潮也從 15 年開始掀起。除了大部分以少數股權投資并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通過上市或后期退出分享收益的投資人之外,仍有偏好大比例控股,通過經營管理提升實現資產價值穩定增長的 PE 機構。 大鉦資本控股收購的資產包括京都兒童醫院、艾兒貝佳婦產科醫院、上海浦濱兒童醫院、優艾貝國際月子中心等,形成了婦、產、兒等醫療與保健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打造兒童全生命周期醫療集團。淡馬錫重注加持的安琪兒醫療集團已在中國成都、西安、昆明、重慶創建了 5 家婦產醫院,及
58、若干門診、母嬰護理中心。摯信資本控股的嘉會國際醫院,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逆市增長。2021 年,德弘資本通過收購美華婦兒醫院進軍婦兒和高端醫療領域,未來的進一步行業整合可期。 這些大型私募股權機構通常尋找與公立醫療錯位競爭,及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的優質醫院資產,通過行業整合和運營管理能力來幫助提升醫院價值。即便在民營醫院“盈利難”的行業印象下,仍有不少 PE 布局賽道。這背后的原因不乏大型 PE 可以做到真正的長線投資,且長期看好國內醫療服務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充分評估背后的風險后,自信出手。 4 4、 醫療服務行業部分賽道頭部聚集,行業內產業整合已然開始醫療服務行業部分賽道頭部聚集,行業內產
59、業整合已然開始 A 股方面, 2021 年 7 月至 9 月,三博腦科、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通過上市委員會議;港股方面,2021 年,伊美爾、瑞爾齒科等賽道頭部公司提交招股說明書,固生堂 12 月底港股成功上市,成為中醫醫療服務第一股,更是在 2022 年 2 月份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而在一級市場,邦爾骨科、樹蘭醫療、陸道培醫院、武漢亞心、全景醫學均擬IPO,投資機構亦紛紛開始關注有門檻和發展潛力的細分???,如神經???、骨科、心血管、影像等。 國內最大的腫瘤??漆t院集團海吉亞醫療于 2021 年 4 月份宣布收購蘇州永鼎醫院 98%股權,收購完成后,海吉亞將全面整合下屬醫院,著重加強永
60、鼎醫院的腫瘤特色,進一步提升集團的核心價值,同時利用永鼎醫院的地域優勢,加強集團在華東地區的市場地位以及擴大全國醫院網絡,是去年行業內產業整合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醫療服務行業頭部公司通過收并購的方式來進一步拓展市場地位已成為戰略布局的主要方式之一,相比于自建,能夠更快速的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國內外的大型醫藥上市公司和醫療器械平臺公司通過兼并并購及外部投資方式擴大產品線、整合渠道已是非常成熟的生態,我們期待醫療服務行業的頭部公司陸續上市后,也能夠通過資本助力,進一步加速行業整合。 5 5、 互聯網巨頭涌入醫療行業,投資策略出現從平臺協同到切入細分賽道互聯網巨頭涌入醫療行業,投資策略出現從平臺協
61、同到切入細分賽道 縱觀互聯網巨頭,近些年都紛紛以不同形式入局醫療。阿里早在 2014 年就將大健康領域交給了阿里健康,百度 2015 年成立移動醫療事業部,騰訊大量投資了現有的醫療科技獨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角獸,美團自 2018 年起從醫美切入消費醫療,2018 年 10 月拼多多上線醫藥健康板塊,京東集團也在 2019 年宣布正式成立京東健康,成為京東集團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獨角獸?;ヂ摼W的后起之秀字節跳動也通過 2020 年收購百科名醫網和成立小荷醫療開始入局,今年更是加快布局,投資了包括松果醫療、好心情、美中宜和、愛瑞奇跡、水木未來等公司。我們看到,互聯網巨頭入局的方式大多
62、以投資行業內的優質機構為主,但背后邏輯各有不同。 阿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核心邏輯以構建平臺,通過其在淘寶、支付寶等的平臺資源共享為媒介與醫療行業協同發展,偏好流量大且能推動電商平臺增長的賽道,例如體檢服務美年健康、醫藥創新服務鎂信健康。京東側重構建生態,比起騰訊和字節的外部投資戰略,京東尋找可以和京東健康、京東物流及京東數科協同的賽道和企業。騰訊在醫療方面的布局核心在于連接。同時,相較于其他互聯網巨頭,投資的企業是最廣且最多的,從數字醫療、智慧醫院、人工智能、??漆t院、消費醫療、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到腫瘤早篩、基因治療等前沿生命科學領域均系統性覆蓋。而字節跳動通過自建及外部投資,搭建線上診療及線
63、下合作醫療的全方位閉環就醫環節。 后疫情時代數字醫療全面提速發展,互聯網巨頭的布局也從上游互聯網醫院、醫藥電商到下游的實體醫療機構,再逐步向醫療科技突破。2021 年年底字節跳動注冊成立小荷醫療器械、美團龍珠參投手術機器人公司,騰訊天籟實驗室 AI 技術跨界與諾爾康合作“人工耳蝸”,都展現了互聯網巨頭向醫療科技布局的決心。 6 6、 政策引導藥品價格體系進一步調整,醫藥商業產業鏈各環節重構加劇政策引導藥品價格體系進一步調整,醫藥商業產業鏈各環節重構加劇 截至 2021 年,國家醫保局連續 4 年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累計新增 507 種藥品目錄。2021 年全年國家組織三批藥品集采覆蓋 122
64、 種藥品,平均降價 52%,談判藥品累計惠及患者 1.4 億人,減輕負擔 1,500 億元。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不僅是醫保占大頭的藥品及耗材進入集采目錄,包括一些以院外市場為主的藥品也都收到了集采的波動和影響。醫院端藥品流通環節利潤空間大幅壓縮,在醫??刭M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醫院藥占比進一步降低,醫藥零售、流通、營銷等各環節變革加劇。 醫藥零售環節,處方外流穩步推進,院外零售終端在處方承接、藥品品類、服務等方面深度布局與創新。在處方承接方面,由于當前企業主導互聯網醫院的在線增量處方較少,且無法實現醫保支付,所以處方外流仍以公立醫院存量處方為主,院邊店/DTP 藥房作為醫院紙質處方外流的主要終端,
65、成為了連鎖藥店、創新互聯網醫療平臺、藥企等各方積極布局的重點;而作為醫院電子處方外流主要模式的處方共享平臺還處在區域性探索階段,一些業務基礎較好且區域覆蓋率較高的連鎖藥店開始嘗試與醫院試點區域處方流轉平臺。 ( (六六) ) 20212021 年醫療服務企業在二級市場高開低走年醫療服務企業在二級市場高開低走 1 1、 20212021 年年 A A 股股醫療服務板塊醫療服務板塊行情分析行情分析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2021 年年初至今,由于受到疫情反復和政策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醫藥生物板塊景氣度升高,醫療服務板塊也持續走高并達到頂峰。第一季度,消費者在
66、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得到釋放,醫療服務板塊隨之大幅增長,醫療服務指數于 2 月達到最高估值 185.47 倍,超過醫藥生物板塊的 272.4%。春節后大盤有一定的估值回調,但因??泼駹I醫院對集采相對免疫,以及 CXO 行業因海外疫情而承接大量訂單,投資人對醫療服務板塊的信心不減,再一次帶動了整體行情的上漲。 下半年,政策環境的變化給 A 股醫療市場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二級市場對于醫療服務的投資熱情有所減弱。隨著第五批集采結果的公示(6 月) ,CDE 發布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的公開意見的征求(7 月)等政策陸續頒布,引起了市場上對創新藥企研發投入放緩、產業鏈可能受到沖
67、擊的擔心,從而導致醫藥生物板塊集體下跌,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消極情緒蔓延。而 7 月份教育板塊的“雙減政策”更加大了社會對醫療服務行業投資前景的擔憂。再加上寧波種植牙集采征求意見稿(8 月) 、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 (9 月)等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擾動著低迷的市場情緒。受以上綜合政策環境的影響,下半年的醫療服務板塊持續走低。 從長遠來看,隨著政策的持續性推進,政策對社會化辦醫的鼓勵態度不變,確定性也慢慢增強,對醫療服務賽道無疑是個積極利好的信號;同時,A 股醫療服務板塊也從年初的高估值逐漸回落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醫療服務領域仍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 從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來看,醫療服務板塊的
68、龍頭企業雖短期內受行業及政策的影響,股價呈現一定的波動。但該類企業一般已具備堅實的行業壁壘和護城河優勢,整體發展良性,未來也仍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如具有??铺厣膬炠|民營服務機構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盈康生命等。 從走勢圖上來看,愛爾眼科、通策醫療走勢與醫療服務指數基本趨同,受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較大,尤其是 7 月份大跌,主要是教育“雙減政策”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三座大山”中的醫療是否也可能面臨嚴厲的政策打壓。第三季度寧波種植牙集采征求稿也使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得股價表現未達到之前預期。但從長期來看,作為龍頭企業,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擁有著強大的持續擴張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且經
69、過多年的孵化培育,眼科、口腔賽道的優質連鎖??漆t院逐漸被收并進上市實體,未來發展仍然可期。同時,作為國內伽瑪刀頭部企業的盈康生命,也在進行腫瘤醫院的并購。收購完成后,其服務網絡更加完整,業務模式更加成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美年健康的走勢在 2021 年持續下跌明顯,雖然在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后需求反彈而股價上漲,但因前期較頻繁的并購擴張,后續管理運營又暫未跟上,導致很多并購標的在營收、凈利潤上大幅下滑,影響了集團整體的市場表現。 2 2、 20212021 年港年港股股醫療服務板塊醫療服務板塊行情分析行情分析 2021 年受制于醫療服務行業相關政策的頒布,以及行業市場情緒的影響,港股醫療服務總體
70、的股價呈現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21 年初,受疫情恢復以及集采政策相對免疫的影響,港股醫療保健板塊股價表現強勁;而從七月份開始,醫療保健板塊持續下跌,也主要是教育行業“雙減”政策、CDE 發布的指導原則 、寧波種植牙集采征求稿等政策因素所致,對投資者的情緒影響較大。由此可見,港股醫療市場總體呈現出和 A 股市場相似的走勢。但從估值上看,港股和 A 股的 PE 估值在經歷年中的差異減小之后,到 2021 年底,估值差異又有所增大,相比 A 股 47.37 倍的估值,港股估值僅有 31.40 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眾對港股市場的信心。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上半年,從外部環境
71、上看,由于港股醫療保健板塊整體上漲,醫療服務個股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海吉亞醫療在上半年領漲,主要因公司收購了兩家醫院,分別是蘇州永鼎醫院(4 月)和賀州廣濟醫院(5 月) ,從而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商業版圖,由此引起股價的大幅上升。 從下半年開始,由于教育行業“雙減”政策(7 月)給市場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對于前期高估值的消化,醫療服務個股也隨之紛紛下跌。而 11 月出臺的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計劃,對醫療服務行業盈利模式也帶來了一定風險,前期小幅提升的股價再一次下跌。作為腫瘤醫院賽道的龍頭企業,海吉亞的持續擴張為企業帶來了強大的收入增長貢獻,且從另一角度來看,DRG/DIP 支付方
72、式改革能夠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像海吉亞這樣的龍頭企業也更具有長期的成長空間。同時,作為消費醫療領域的朝聚眼科、?,斞劭坪偷乱暭?,受政策壓制小,預計未來的股價表現還有更大的提升。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二、二、20212021 年市場中發生的重要交易年市場中發生的重要交易 ( (一一) ) 20212021 年醫療服務領域發生的重要年醫療服務領域發生的重要 IPOIPO 上市交易上市交易 1 1、A A 股市場仍亟待破冰股市場仍亟待破冰 自從愛爾眼科上市之后的十余年時間里,A 股市場再未有民營醫院通過 IPO 形式上市,期間曾有復大腫瘤、康寧醫療等多家民營醫院闖關,但均以失敗告終。
73、2021 年醫療服務公司 A 股市場相較沉寂的過去 3 年,有 2 家成功上市發行, 蘭衛醫學、達嘉維康分別于2021 年 9 月和 12 月成功 IPO,登陸創業板。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2 2、港股市場成為眾矢之的港股市場成為眾矢之的 2021 年港股醫療保健與服務板塊有 4 家公司成功發行,較 2020 年的 3 家有所提升,與 2019 年數量持平,發行總市值為人民幣 274 億元,低于前兩年的發行規模。上市的 4 家新股首日破發率 25%,最新交易日破發率 50%,高于過去 3 年的平均水平。其中,朝聚眼科、康圣環球于 2021 年 7 月成功發行,固生堂和雍禾醫療
74、于 2021 年 12 月成功上市。 固生堂于 2021 年 12 月 10 日在港股成功上市,是國內的中醫醫療服務第一股。2021年底,在政策風險已經降低、明確的大背景下(中醫服務機構不執行 DRG) ,結合國家醫保局等單位于 12 月聯合發布了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文,對中藥板塊形成全面利好,使得股價大幅上漲。 而下半年,由于寧波種植牙集采征求意見稿發出,后續 DRG/DIP 政策相繼出臺,引發醫療服務板塊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朝聚眼科、康圣環球以及雍禾醫療上市后的股價逐漸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下跌,短期市場情緒面比較消極。 ( (二二) ) 202120
75、21 年醫療服務領域發生的重要年醫療服務領域發生的重要 IPOIPO 申報申報 1 1、A A 股市場申報踴躍股市場申報踴躍 2020 年,創業板注冊制的推出大大降低了醫療服務類企業的上市門檻。2021 年 A 股醫療服務板塊中,申報及過會的企業高達 5 家,分別來自腦科、眼科以及腫瘤??瀑惖?。相比于前三年沉寂的 A 股 IPO 醫療服務板塊市場,2022 年有望實現破冰。 2021 年 7 月和 8 月,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分別過會,華廈眼科也于 8 月底提交注冊。眼科企業正在加速擁抱資本市場,普瑞眼科更是有望成為繼愛爾眼科上市以來 A 股市場首家醫療服務連鎖機構。 2021 年 9 月,三博
76、腦科順利過會,由此打破了嚴肅性???、高醫保占比類醫療集團不被允許登陸 A 股市場的傳言。同時,西藏阜康醫療于 9 月提交招股說明書,填補了西藏自治區無腫瘤??漆t院的空白,亦結束了西藏自治區作為全國最后一個沒有腫瘤??漆t院行政區劃的歷史。 這一大批醫療服務機構紛紛沖擊上市,或將證明 A 股市場即將在 2022 年迎來醫療服務的春天。 2 2、港股港股市場市場申報保持平穩申報保持平穩 2021 年,在港股醫療服務板塊,有 4 家醫療服務集團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其中包括口腔賽道的牙博士、中國口腔醫療集團和瑞爾集團,以及醫美賽道的伊美爾醫療。 2021 年 7 月、9 月初和 9 月末,瑞爾集團、中國
77、口腔醫療集團和牙博士分別提交了招股書。瑞爾集團的業務快速向全國擴張,是中國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最大的提供商,收入在過往記錄期間持續增長;牙博士以華東地區為大本營,業務側重正畸種植,毛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利雖高,但所處地域競爭激烈、擴張艱難;中國口腔醫療則偏安于溫州,僅溫州醫院一家醫院支撐其業績,其它三家醫院卻遠未達理想經營狀態。醫美領域,伊美爾醫療于 2021 年8 月初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伊美爾深耕北京,并通過擴張布局輻射我國北方市場,以醫療美容非手術診療(俗稱“輕醫美”)為戰略發展重心,市場接受度和滲透率不斷快速提升。 ( (三三) ) 20212021 年醫療服務
78、領域發生的重要一級市場交易年醫療服務領域發生的重要一級市場交易 2021 年一級市場醫療服務領域的私募融資案例數量(以披露了交易金額的事件統計)共計 21 筆,相比 2020 年的 25 筆,整體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2021 年的總融資金額為人民幣 63 億元,較 2020 年整體持平。從細分領域看,嚴肅??漆t療、消費??漆t療以及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是相對熱門的賽道。各個賽道的頭部效應愈加明顯,融資規模也相對較高,2021 年資本市場偏好中后期的項目,對早期項目出手更為謹慎,醫療服務行業差異化發展的趨勢也更加明顯。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我們對中國 2017-2021 年醫療服務
79、領域私募股權融資案例數目及金額做相關統計,以披露了交易金額的私募股權融資事件統計來看(下同) ,中國醫療服務領域一級市場融資于今年持續受冷,2021 年總融資規模達 63 億元,較 2020 年的 61 億元整體持平,但總融資案例數為 21 筆,低于過去幾年整體水平,市場整體交易活躍度下降明顯,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出手更加趨于謹慎。 我們對中國 2021Q1-2021Q4 醫療服務領域私募股權融資案例數目及單筆融資額做相關統計,2021 年醫療服務領域融資集中在前三季度,季度交易總金額逐漸上升,前三季度交易總金額為 59.03 億元,占全年總融資額的 94%;且前三季度單筆融資額較高,并持續上升,
80、2021Q3 高達 6.07 億元。2021Q4 融資總額下降而交易數量增加,以早期項目為主。 中國 2017-2021 年醫療服務領域私募股權融資案例數目按輪次拆分可以看到,2021 年醫療服務領域中后期項目數量上升明顯,D 輪至 Pre-IPO 輪融資案例占比從 2020 年的 12.0%上升至 2021 年的 23.8%;2021 年市場整體投資偏好以中后期為主,對于偏早期項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目出手更為謹慎。 中國 2020-2021 年醫療服務領域各細分賽道私募股權融資數目速覽顯示,2021 年中國醫療服務領域整體融資案例數略低于 2020 年水平,分別為 21 筆
81、和 25 筆。其中 2B 線下服務-第三方服務下降最為明顯,2C 線下服務-嚴肅醫療小幅下降,而 2C 線下服務-消費醫療略有上升。 1 1、嚴肅型??漆t療繼續受到市場重視嚴肅型??漆t療繼續受到市場重視 2021 年,作為有著“高價值、高壁壘和稀缺性”特點的嚴肅??漆t療領域貢獻了醫療服務板塊交易金額總規模的四分之一,相比 2020 年市場熱情有所冷卻。但像這樣高門檻的??漆t療服務機構,在強剛需的嚴肅??漆t療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資本市場上有高度價值的投資標的,必將長期受資本市場追捧。重點賽道包括神經醫學、心血管醫學、腫瘤醫學、第三方影像和骨科等。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
82、書 2021 年, “專家辦醫”受到了資本的熱捧,該模式能夠依托創始人本身的院士資源、行業專家資源,從而在早期解決社會辦醫面臨的資本、人才、品牌、學科建設等諸多問題中有所突破,實現醫院的快速發展。冬雷腦科就是國內首家醫生集團實現腦??漆t院線下落地的成功典范和行業標桿;而邦爾骨科的創始人也做到了從骨科專家到骨科連鎖醫院創業者的成功轉型,公司已于 2020 年底啟動 IPO 上市輔導。 除了“專家辦醫” ,背靠大型醫療集團的優質醫院資產,即成熟的區域醫療機構,也受到了資本的廣泛關注。德達醫療由背靠富達集團的斯道資本投資創建,并與公立醫療體系緊密協作,以國內外雙標準服務客戶,已搭建起以心血管疾病為核
83、心的綜合醫院網絡。美中嘉和則是紐交所上市公司泰和誠醫療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致力于采取國際化標準打造高端腫瘤品牌。 此外,資深產業投資人布局醫療服務領域,尋求轉型或者業務協同也成了 2021 年私募融資的獨特視角。房地產開發商太古股份前期醫療領域的投資或與德達醫療形成協同,同時,太古在房地產開發方面的堅實基礎也將為醫院助力。一脈陽光獲得京東健康投資的同時,還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新冠疫情使得京東健康的線上業務迎來暴漲時期,而業務的向好發展,也讓京東健康不斷加快跨界合作的嘗試。 2 2、消費型??漆t療維持較好活躍度消費型??漆t療維持較好活躍度 2021 年,消費??漆t療和嚴肅??漆t療領域的交易有著此消
84、彼長的趨勢,消費??漆t療領域貢獻了醫療服務板塊交易金額總規模的 64%,體現了消費醫療的全面崛起。由于消費醫療行業有著短期內免疫集采政策影響、不依賴醫保、業務模式可以快速復制等特點,依然受到主流投資機構的關注,比較有代表性的賽道包括心理、口腔、醫美等等。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數字化轉型越來越成為消費醫療領域競爭的熱點。美維口腔從創立伊始便將信息化建設作為核心發展戰略,將醫生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提升醫療質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量。卓正醫療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場景,將個體診療行為轉化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一站式診療服務,提高數字化滲透率。 三、三、202220
85、22 年最重要的投資主題及市場年最重要的投資主題及市場預判預判 做大做強,追求規模經濟效應依然是主流消費醫療企業發展的目標。在消費醫療領域能夠率先占據一席之地的還是具有較大規模的連鎖醫院/診所,規模優勢是建立品牌體系的基礎,門店的快速增加更有助于帶來邊際成本的不斷遞減。東方啟音目前在超過 19 個城市擁有 45 家直營機構,至今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兒童言語康復與自閉癥干預機構。而聯合麗格是中國較早扶持醫生自主創業的醫療美容投資連鎖集團品牌,已經在全國 10 多個城市共同投資、運營及籌建了 50 余家醫美機構。 ( (一一) ) 嚴肅醫療及消費醫療的頭部服務機構稀缺性明顯嚴肅醫療及消費醫療的頭部
86、服務機構稀缺性明顯 2021 年 8 月 31 日,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 ,嚴格控制公立醫療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收費項目和費用所占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 10%。此項規定再次明確了公立醫院保證基礎醫療服務,民營醫療機構承接多層次、差異化、具備特色的醫療服務,再次強調了雙方互補關系,給予了民營醫療機構更大發展的空間。 在我國人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健康意識逐步的提升的大背景下,老齡化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專注于腫瘤、心血管、神經醫學等嚴肅學科的頭部民營醫院,憑借著不輸給公立醫院的專業醫術水平、良好的患者口碑、更高效的醫療運營能力,吸引了大量患者。 在眼科、口腔、
87、兒科、精神心理等消費醫療學科,頭部民營機構的連鎖網絡布局、配套設備、優質服務體驗等優勢明顯,民營消費醫療機構的增速遠超公立機構。甚至在較為成熟的口腔市場,民營醫療機構已經成為市場主流。 雖然 2021 年疫情反復,疊加教育改革、資本市場短期情緒等影響,一級市場對于民營醫療項目較為謹慎,但頭部醫療機構由于其稀缺性仍受追捧。伴隨 2022 年 A 股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市場情緒回暖,我們相信頭部項目的稀缺性及投資價值仍將繼續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 (二二) )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是醫療衛生“放管服”改革優化大背景下的必然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是醫療衛生“放管服”改革優化大背景下的必然
88、 持續深入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一直是我國推動醫療衛生改革優化的重要舉措,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政策鼓勵,是提升我國醫療機構整體診療效率,釋放醫療專業生產力和土地的重要推動。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尤其是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設備管理與服務商的出現,幫助解決了醫療機構消毒、影像、設備維修等非直接診療問題。通過術業專攻、各司其職的方式,使得醫療機構的醫療人員能夠釋放更多精力在臨床診斷與患者溝通上,提升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水平。 我們判斷,非臨床業務的外包是實現醫院專業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的大趨勢。2022年,具備標準化,一定規模效應,高準入壁壘,可復制性這四個
89、特性的頭部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仍會持續受到市場青睞。 ( (三三) ) 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推動養老服務成為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 ,未來養老、康復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推動養老服務成為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 ,未來養老、康復產業將有長足發展產業將有長足發展 自 2000 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 年 65 歲以上人口已達 19,064 萬人,占總人口的 13.5%。按照聯合國的定義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 7%時,意味著整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比例達到 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根據
90、中國發展基金會預測,2022 年中國 65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將突破 14%,這意味著我國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巨大的老齡社會為養老市場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預計 2022 年養老市場規模將達到 10.29 萬億。 為應對老齡化,國家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養老產業發展。2021 年 12 月 30 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明確指出需從強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撐、加強老年科技的成果轉化、推廣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應用、推進智能化服務適應老年人需求等方面為主要方向,建設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同時,也強調
91、了發展與養老相關的康復產業,并提升康復器具、監測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多項政策的頒布持續推進養老及康復產業的發展。 且建國后第二代“嬰兒潮”人口即將步入老年,這部分人群的消費水平較高、消費理念相對較開放,對晚年生活的品質性和享受性的要求更高,會推動養老市場未來快速增長。 與養老息息相關的康復市場,近年來也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趨勢,康復醫院和康復科診療量持續上升。2019 年,與康復相關的診療人次達到了 5267.7 萬人次,創下新高;2020年受疫情影響人次有所回落,但是預計后疫情時代,診療人次仍將穩步增加。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 (四四) ) 政策不斷推動腦科學研究進程,腦科學企
92、業雖大多在創業初期但多點開花,整體賽道政策不斷推動腦科學研究進程,腦科學企業雖大多在創業初期但多點開花,整體賽道持續火熱,未來仍將是市場關注重點持續火熱,未來仍將是市場關注重點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最復雜的物體。大腦約有 1000 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 10 萬個類似的神經元相連,而且每個神經元的放電模式不同,編碼模式不同,信息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因此,在介觀和微觀層面對大腦做進一步的探索,弄清楚大腦的聯接和結構圖譜,成為了當今研究一大重要方向,也為防治重大腦科疾病、腦控設備/人機互動以及實現類腦智能提供了可能性和想象空間。 自 2016 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我國“十三五
93、”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以來,腦科學持續受到關注,先后有 17 個省市相繼出臺政策支持腦科學的研究。2021 年 9 月 16 日,科技創新 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 2021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發布,標志著中國“腦計劃”正式拉開帷幕。指南一共包含了 59 個方向,國撥經費概算 31.38 億元。本次計劃的正式落地將大大加速推進我國腦科學的發展。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也自 2016 年起,不斷有新的腦科學公司成立,而 2021 年,國內腦科學企業也進入到融資爆發期。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腦科學相關上下游 2021 年均有多起融資事
94、件發生。從融資額及融資輪次上來看,大多數企業仍為 A 輪融資,金額大多在億元左右。這也與大多腦科學公司仍處于初創階段有關。近年來,也不斷有科學家下海創辦腦科學公司,因此可以發現很多腦科學公司融資速度較快、融資金額也較高,存在公司一年內有多輪融資的情況。腦科學公司雖仍在發展初期,但已經受到了投資機構的大量關注。 腦科學企業融資多點開花,不同類型的腦科學公司均獲得了融資。包括做腦科疾病篩查、干預、治療的數字療法,腦部影像設備及相應的 AI 影像輔助診斷公司,腦功能區研究及治療公司,腦電設備、腦機接口及腦控機器人設備公司,乃至到線下腦科醫院等均有融資。腦科學領域有廣闊地發展空間,各個企業都可以找到適
95、宜的業務切入點,共同推進腦科學的發展進步。 腦科學目前仍處在探索腦科疾病的早期階段,未來還有人機互動、類腦智能的發展空間。因此,未來 5-10 年甚至更久,腦科學都將是市場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 ( (五五) ) 數字化醫療數字化醫療將持續保持極高的市場關注度。醫院信息化升級、數字診斷技術及新型數將持續保持極高的市場關注度。醫院信息化升級、數字診斷技術及新型數字療法將成為熱點字療法將成為熱點 縱觀整個 2021 年全球醫療健康大賽道,數字化醫療領域融資總額以最快的增長速度躍升至第二名,僅次于生物醫藥領域,足以見得數字化醫療在全球市場上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 易凱資本預計,未來一年內數字化醫療仍將
96、熱度不減,根本原因還是對醫院管理及醫療質量不斷提升的需求,外部驅動力則主要是政策的進一步明確細化以及技術的迭代成熟。 政策方面,2021 年 10 月,衛健委及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 ,明確提出重點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并對 2022 年各等級公立醫院不同指標需達到的平均等級提出明確要求,為數字化醫療特別是智慧醫院評級涉及的信息化建設發展提供了極大助力。帶量采購常態化、病案質控精細化等政策也進一步加深了醫院對智慧化改造的剛需。 技術方面,云計算、云原生等技術逐漸成熟且在醫療領域開始試水應用,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可有效解決醫療數據孤島的問題。同
97、時,2021 年十余項 AI 輔助診斷/圖像處理軟件三類證的獲批也表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已獲得監管層面充分認可。 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趨勢下,易凱資本亦判斷互聯網醫療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樣化的遠程就醫需求將倒逼互聯網平臺承載的功能豐富度提升;因此,能有效與互聯網醫療進行結合的 AI 問診、數字療法、隨訪管理等產品端創新亦將有望快速商業化鋪開。 數字化對傳統醫院的信息化升級將在解決傳統信息系統模塊分裂、數據孤島的問題上,進一步促進醫院管理精細化發展、提升醫療質量。數字診斷技術如 AI 圖像識別、AI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輔助診斷,在獲得了監管端認可后,可為傳統診療手段的提供不同場
98、景下的賦能及補充,提高診斷效率及質量。數字療法作為新型治療與健康管理手段,有可能為認知類疾病或慢病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 ( (六六) )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發布,醫保多元支付改革及鼓勵商保發展,加快建設多“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發布,醫保多元支付改革及鼓勵商保發展,加快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信息化、信息化、保險科技類公司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保險科技類公司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國務院發布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 ,加快建設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等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堅持公平適度、穩健運行,持續完善基本醫
99、療保障制度;鼓勵支持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等協調發展。 相較于美國政府保險(Medicare 和 Medicaid)和商業保險(團險、個險)面向不同人群且彼此重疊少,能夠彼此獨立定價,是不同的兩個體系;中國基礎醫療保險覆蓋 95%以上居民,商業健康險很難與基礎醫療保險完全割裂,在醫?;A上進行產品創新滿足居民日益豐富的健康保障需求,既有利于醫?;痖L期可持續運營,也利于商業健康險發展。國家醫保局在答復政協委員提案中指出,依法依規探索商業健康信息平臺與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共享機制,助推保險精算創新發展,擴大商業健康保險覆蓋面。未來,基礎醫保和商業健康險將進一步交叉融合、協同發展。
100、 隨著醫保多元支付改革、醫保商?;ヂ摶ネㄍ七M,醫保和商保的信息化建設需求將持續增長,面向醫保局、醫保兩定機構(醫院和藥房) 、保險公司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公司有望快速發展。同時,隨著醫保集采常態化、商保特藥險日漸成熟,醫保和商保下一步將聚焦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醫療服務供給端的創新,TPA、數字醫療相關公司會受到市場持續關注。 四、四、20222022 年投資熱點年投資熱點 ( (一一) ) ??漆t療服務標的??漆t療服務標的 1 1、神經醫學神經醫學 神經系統疾病癥狀復雜, “早期診斷、精準評估、精準治療以及預后管理”是神經醫學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重要方法。神經醫學醫療機構技術壁壘和準入壁壘高,頭部醫
101、院的核心能力在于吸引、培訓大量高技術水平醫生。 2021 年底,由三位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欒國明、于春江、石祥恩,與職業 CEO 張陽共同創建了三博腦科醫療集團提交注冊,以宋冬雷為首的國內首家醫生集團冬雷腦科也完成 C輪 2 億元融資。 可以預見到 2022 年,領先的神經醫學集團的頭部優勢會更加明顯,憑借其過硬醫療技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術、專業人才隊伍、優質服務口碑,以及腦科學熱度增加,會受到越來越多投資人的關注。 2 2、心血管醫學心血管醫學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也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近年的患病率仍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大多數血管疾病為年齡相關性疾病,
102、在老年人群體中患病率增加。在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大背景下,預計未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將不斷上升,優質的心血管民營醫療機構也迎來巨大機會。 2022 年初,香港亞洲醫療集團披露完成的 4 億美元融資,展現了資本市場對具備硬實力民營醫療機構項目的堅定決心。 3 3、腫瘤醫學腫瘤醫學 作為我國第一家上市的腫瘤醫療機構,海吉亞 2021 年財務表現強勁。2021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9.32 億元,與 2020 年同期相比,增長 47.4%;同時凈利潤突破 2 億元,是 2020 年同期的近 10 倍。2021 下半年,受資本市場整體波動,股價有所下滑,但整體較為穩健,持續保持發行價格 2 倍以上。2
103、021 年,腫瘤醫院美中嘉和也宣布在一級市場的成功融資,資本市場依然保持對高質量頭部腫瘤醫療機構的重點關注。 我們判斷,2022 年的腫瘤醫學賽道依然會是投資人重點關注的領域,具備專業診療能力、尖端設備布局、舒適服務環境及有力政府背書的大型腫瘤醫療集團,將持續受到資本市場熱捧。 4 4、眼科眼科 民營眼科醫療機構通常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良好的就醫體驗,加之眼科對醫生依賴度較低,民營醫療服務的競爭優勢突出,2020 年民營眼科收入占比為 39.4%。分業務來看,視光、白內障、屈光手術是眼科醫療市場的前三大需求,分別占眼科醫療服務市場21.3%、18.1%和 16.8%市場規模。 典型的眼科服務機
104、構如愛爾眼科、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均在資本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另外一種平臺型的公司也逐漸收獲資本市場青睞。類似高視醫療、銘依眼科等,從眼科細分領域切入,采用“設備+服務”綜合平臺服務方式,延伸商業空間。我們認為, 2022 年,眼科平臺型公司因更加具備延展性而被資本市場重點關注。 5 5、齒科齒科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頭部眼科集團陸續進入上市進程后,消費醫療屬性的口腔連鎖集團也持續受到市場關注。2021 年,頭部口腔連鎖集團瑞爾齒科、美維口腔先后完成 10 億元級別大額融資;數字口腔頭部企業領健和菲森科技先后完成融資;隱形正畸代表企業時代天使登陸港交所,口腔上下游產
105、業鏈融資熱度不減。 2022 年,面對種植牙集采即將展開,民營醫療機會與挑戰并存:集采降價會對價格體系帶來一定影響,其對公立體系影響更大,而民營體系因為多年價格戰,價格已較為透明,大幅調整空間有限;公立醫療供給本就偏緊且難快速擴張(市場份額約占 30%) ,口腔市場增量(包括種植牙)更多由民營醫療滿足,同時,集采后公立體系提供種植體選擇受限,不排除部分中高端需求從公立體系釋出;民營口腔對醫保使用有限,更多以自費為主,有能力通過醫保帶量,進一步轉化做增值服務的公司有望受益。 口腔作為市場化程度相對高的消費醫療???,市場競爭較為充分,頭部口腔集團由于其品牌、模式、技術/管理運營能力、規模等稀缺性明
106、顯,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 6 6、兒科兒科 近年來,國家頻頻發布鼓勵生育政策。2021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印發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 年) 的通知,明確指出“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兒童健康服務信息化平臺。促進兒童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對于兒科醫療機構的政策利好傾向已經非常明顯,加之現代家庭對于孩子的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兒科醫療及預防保健需求量將持續走高。 目前,我國兒科市場上具備全面服務能力及專業兒科診療水平的醫療機還是稀缺,兒科醫生資源相對來說比較缺乏,亟需更多專業機構承接日益增長的兒科醫療及預防保健的需求。因此我們預計,已經具備了扎實的口碑基礎
107、、專業的診療能力和行業內較高的學術成就的頭部標的,會成為 2022 年資本追逐的標的。 7 7、精神心理精神心理 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心理健康的追求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有 16%17%的人飽受各類精神心理問題的困擾,精神心理問題所致疾病負擔占非傳染性疾病負擔的 13%。精神心理相關的醫療機構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 精神心理疾病因其特殊的治療手段,能夠支持其服務機構在線上、線下共同快速發展。2021 年,精神心理賽道融資事件頻頻,專注于精神心理健康的互聯網平臺好心情、昭陽醫生、壹點靈,專注于心理咨詢的簡單心理、Knowyourself,專注于兒童自閉癥康復治療的東
108、方啟音、大米和小米均陸續獲得融資。 目前,精神心理行業作為醫療行業的新興賽道,還在快速發展中。判斷在 2022 年,資本市場依然會保持對精神心理行業的高度關注,也期待精神心理行業為居民的美好生活做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出更多的幫助。 ( (二二) )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標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標的 1 1、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 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是專注于通過超聲、X 射線、CT、磁共振等現代成像技術對人體進行檢查,綜合分析,出具影像診斷意見的專業機構。其主要意義在于填補公立醫院影像運力不足與患者旺盛而迫切的影像診斷需求之間的差距。 目前,我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市場
109、格局較為清晰,以全景醫學為代表的第一梯隊標的優勢明顯,其運營經驗充足、團隊配置齊全,并且與公立醫療機構合作緊密,已經在市場建立了自有品牌影響力。2022 年,第一梯隊的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仍會憑借其強運營能力和網絡優勢,繼續拓展市場及業務,吸引資本市場關注。 2 2、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具有獨特的特征:一方面,其市場進入壁壘高、對專業度和行業積累的要求極大;另一方面,其運營成本相對較低、標準化程度高。醫院外包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是對于提升臨床土地面積、削減人力成本、優化醫院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第三方消毒中心市場也快速成熟。 2021 年,頭部公司老肯醫療順利
110、完成融資,并深受資本市場認可。我們預計,在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常態化的趨勢下,投資人對于頭部公司的關注度將越來越高。 3 3、第三方設備管理服務商第三方設備管理服務商 第三方設備管理服務商的出現,很大程度解決了了我國醫療機構設備科人手不足、經費有限、技術相對薄弱的問題。專業的第三方設備管理服務商,可以嚴格遵從監管機構的要求,定期檢測設備運營狀況,及時設備的不當運行和不良狀態,降低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風險。 目前,我國設備管理服務行業仍在上升期,頭部廠商如柯渡醫學、健康力等已有冒頭趨勢。我們相信,具備豐富備件資源、專業管理技術、優質服務能力的服務商,會伴隨行業的快速整合和發展,逐步拓張更大的市
111、場份額,也會吸引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 ( (三三) ) 養老及康復產業未來將向數字化、智能化發養老及康復產業未來將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并借助互聯網做到高效聯展,并借助互聯網做到高效聯通通 居家養老現在及未來都將是我國最主要的養老模式。為給居家養老提供保障,2016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年國家開展了長護險試點。2021 年起,長護險試點城市不斷擴大,多地開始探索長護險的擴圍提質,為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提供了強有力地支撐。同時,多家上門護理公司依托于長護險,借助互聯網平臺及智能化設備,打出了智慧養老的首發槍。未來隨著長護險覆蓋的不斷加深,養老護理企業將有持續的發展。 未來隨著居家養
112、老人群的增長,居家養老的需求將更加多樣化。我們預計,居家護理除了對目前的護工上門護理需求外,未來將會產生對更專業的護士上門護理的需求。護士上門服務將會是智慧養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 年的康復醫療器械產業開始升溫,智能康復醫療器械逐步走入市場。2021 年有多家康復機器人公司完成了融資。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國產的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性能在 AI的幫助下正在快速追趕國外的步伐,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加速了康復機器人的落地,康復設備智能化已成行業變革的風口。而康復機器人與腦機接口技術的結合,更是使得人機互動的科幻場景有了成為現實的可能。新的一年,我們也將重點關注腦機接口技術及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在康復領
113、域更多的成果落地。 同時,運動康復市場也值得關注。2021 年多家運動醫學公司完成融資。且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冰雪等戶外運動在中國逐漸火熱。隨著現代人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對運動安全的重視,以及關節疼痛與損傷同樣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預計運動康復行業將逐步受到大眾的關注。在未來,提供從治療到康復再到長期護理的全康復服務鏈條或成為未來趨勢之一。 ( (四四) ) 醫療級腦機接口、數字療法仍是市場關注重點,侵入式腦機接口企業開始醫療級腦機接口、數字療法仍是市場關注重點,侵入式腦機接口企業開始出現,同時看好腦科醫院未來作為腦科學治療手段落地變現的重要性出現,同時看好腦科醫院未來作為腦科學治療手段落地變現
114、的重要性 在腦科學領域中,涉足醫療級腦機接口的初創企業最多;但大多企業成立于 2019 年,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非侵入式產品多以無創電生理設備及腦電波采集系統居多,侵入式產品多以獲批用于疾病治療的腦深部刺激、迷走神經刺激等植入式神經刺激器為主。此類EEG、DBS 企業因為有明確的器械國產替代或腦科疾病治療需求,商業化路徑較為明確,同時因為在腦科領域介入較早,未來向腦機接口進一步發展的進程值得關注。 2021 年上半年,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公司獲得了較多的關注,2021 年下半年及 2022 年初,NeuraMatrix、腦虎科技等專注于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公司先后獲得融資。侵入式腦機接口因為能夠更直接讀
115、取腦電信號并進行精確的電刺激,未來在醫療及延伸領域的應用可能會更加廣闊,也有可能成為未來腦科學發展的最重要領域。 另外,數字療法作為對腦科疾病篩查、干預、治療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市場較多的關注。數字醫療可有效提高醫療的可及性,多款產品有效性獲得了驗證并獲取了醫療認證,也推動了市場對數字療法的關注。數字療法所針對的腦科疾病范圍廣泛,如阿茲海默癥、帕金森、卒中后認知障礙、ADHD、認知障礙等,未來會關注數字療法企業由單一疾病向多類疾病的延伸,同時,數字療法的商業化落地情況也值得關注。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腦科學呈現出很明顯地科學家創業的現象,多家企業的創始人均有科研背景。因而,企
116、業的商業化能力也將是腦科學領域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同時擁有科研及商業化背景的復合創業團隊值得關注。從商業化落地來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商業化速度更快,目前已經出現了多種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但基本集中在睡眠及健康管理領域,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應用場景單一的難點。而在醫療場景中,腦電監測等設備的國產替代有明確的商業化變現路徑;其余醫療場景中,目前針對腦控機器人的研究最廣泛也最成熟,未來 1-2 年內,有可能看到更多腦機接口與外骨骼機器人的結合。侵入式腦機接口大多仍在研發階段,目前仍主要是醫療場景的應用,如腦起搏器等產品;未來也期待腦機接口在醫院臨床治療上的應用。而腦科醫院作為腦科學技術的重要應用場地,
117、近年來也涌現出三博腦科、冬雷腦科等民營機構,也正在逐步打破公立醫院在神經外科等腦科領域的絕對控制權。民營腦科醫院作為腦科學技術的重要變現場景,我們也非??春闷溟L期的發展。 ( (五五) ) 數字醫療賦能傳統醫療服務數字醫療賦能傳統醫療服務 數字醫療已逐步滲透醫療服務各個方面,并已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其降本增效、提升質量的顯著優勢。易凱資本預計,隨著數字醫療對醫療服務的賦能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細分領域仍將不斷涌現優質標的。 1 1、對傳統醫院的細化改造對傳統醫院的細化改造 2021 年 10 月印發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 中明確提出將信息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建
118、設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根據 2021 年 3 月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2019-2020 年度) ,電子病歷已成為我國醫院優先級最高的應用系統,緊隨其后的分別是醫療質量監管系統、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和大數據建設與應用系統。2021年 12 月,電子病歷頭部公司嘉和美康成功登陸科創板,業已表明電子病歷已進入收獲期,而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兩大方向仍有待進一步發展。易凱資本預計,未來一年隨著醫院智慧服務評級要求的不斷深化,受到醫院重視的醫療質量監管系統、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和大數據建設與應用系統等產品將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一波熱度。從院
119、管端來看,重點關注能打通各環節數據的 SaaS 類軟件系統;從支付端來看,重點關注順應 DRG/DIP 大趨勢下能幫助醫院實現編碼統一、精細化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從技術角度看,能結合新興物聯網、云原生等技術的產品或將更受歡迎。 2 2、對傳統診斷技術的賦能對傳統診斷技術的賦能 過去一年數字診斷技術公司迎來“放榜”時刻,醫渡云、鷹瞳科技等頭部企業成功登陸 IPO;一級市場如強聯智創、安德醫智、左手醫生等相繼完成超億元資本融資。疫情常態化的局面下,數字診斷技術疊加互聯網醫院等多元模式,院內可提高傳統診斷技術的效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率與質量,院外可結合遠程醫療平臺輔助完成在線問診,
120、對傳統診斷技術的賦能作用將更為顯著,易凱資本預計未來一年,以院內心血管、神外、腦科學等??撇》N為主要突破口,以 AI 圖像處理、CDSS 等技術路徑為依托的產品型公司;以及以院外線上問診、患者隨訪、慢病管理等環節為主要突破口,以 AI 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等技術路徑為依托的平臺型公司均有望持續受到關注。 3 3、對傳統治療方案的補充對傳統治療方案的補充 數字療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健康解決方案,在過往兩年的持續發酵中已初具雛形。繼 2021 年 6 月 Pear 在納斯達克上市后,ADHD 數字療法企業 Akili 于 2022 年 1 月宣布將在納斯達克上市,其產品以緊急認證方式通過了 FD
121、A 認證批準。國內數字療法企業亦有不少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少數代表企業如望里科技等,已獲批 NMPA 二類醫療器械審批。易凱資本預計,隨著其逐步被醫生及患者所認可,數字療法未來勢必將作為對傳統治療方案的有力補充,加強向醫療服務各環節的滲透,在提升質量、加強患者依從性從而提高病種治愈率的同時打通商業變現路徑。在適應癥方面,高度依賴院外患者健康管理及依從性的認知類疾病及慢性病或將成為最佳突破口,如精神心理、皮膚病、糖尿病等,易凱資本將持續看好這些細分領域內,可率先走向商業化的頭部公司。 ( (六六) ) 數字科技數字科技和服務和服務賦能賦能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根據“十四五”全民醫
122、療保障規劃,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由 2020 年的27.7 降為 2025 年的 27%,基礎醫療保險支付比例受老齡化持續承壓,商業健康險作為補充必須得到大力發展,醫?!肮澚鳌焙蜕瘫!伴_源”支付端的變化將持續影響整個醫療產業。 對于基礎醫保,通過控費增效保證醫?;痖L期可持續運行是重點,集采、支付方式改革等將進一步深入。2021 年 11 月,國務院印發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 ,進一步推動多元支付方式改革,從 2022 到 2024 年,全面完成 DRG/DIP 付費方式改革任務,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到 2024 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 DRG/DIP 付費方
123、式改革工作,先期啟動試點地區不斷鞏固改革成果;到 2025 年底,DRG/DIP 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鹑采w。醫保局端和醫院端信息化系統將迎來新的升級需求,同時,醫院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方向升級,在編碼管理、信息傳輸、病案質控、內部運營機制建設等方面推動改革。 對于商業健康險,通過產品創新進一步做大規模是關鍵。根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 8,447 億元(部分機構因風險處置階段自 2021 年 6 月起未納入統計) ,賠付支出人民幣 4,029 億元,商業健康險規模仍然保持增長,但增速較 2020 年16%有所放
124、緩,商業健康險產品亟需創新。未來,商保健康險會得到更多政府支持,如城市定制險得到醫保局等政府部門支持,商業健康險產品創新將進一步從藥品目錄向服務目錄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延伸,從產品設計、核保理賠到風控和健康管理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創新。 2021 年,保險科技領域融資先揚后抑,盡管下半年受到互聯網保險新政和水滴上市表現有所影響,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和創新趨勢不會改變,擁有平臺運營能力、可提供保險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以及具備數據和效果的數字醫療公司必將在新的一年持續受到關注。 五、五、2020 家值得關注的公司家值得關注的公司 三博腦科三博腦科 創建于 2004 年,目前下轄 6
125、 家醫院(含 1 家在建醫院) ,共計 2,000 余張床位,是國內最大的集醫療、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民營神經系統學科醫療集團。2020 年 12 月三博腦科遞交創業板 IPO 申請,并于 2021 年 9 月過會、12 月提交注冊。 美維口腔美維口腔 成立于 2015 年,美維口腔是國內最大的 DSO 口腔連鎖集團,成立僅 6 年,已成為國內頭部口腔連鎖集團,擁有 16 家口腔連鎖品牌,180 家口腔醫院和門診部,覆蓋 38 座城市。公司于 2021 年完成由達晨創投、天風天睿、新希望等聯合投資的 10 億元 B 輪和 B+輪融資。 衛寧科技衛寧科技 成立于 2012 年,是國內最領先的醫保與
126、商保數字化風險控制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協助客戶在數字時代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醫療保險、商業健康險風險控制新模式。公司于 2020 年完成由京東健康和藥明康德投資的戰略融資。 優艾貝優艾貝 優艾貝醫療是中國最大的婦兒醫院集團之一,具備稀缺的“婦產+兒童”綜合診療服務能力,依托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的優質醫療機構,實現了嚴肅醫療和消費醫療全覆蓋,婦兒生命周期全覆蓋:旗下核心醫療資產包括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全國最大的民營三級兒童醫院) 、上海浦濱兒童醫院(上海唯一民營兒童醫院) 、上海艾兒貝佳婦產科醫院(上海市僅有的兩家民營婦產醫院之一) 、上海優艾貝國際月子中心(上
127、海市單體規模最大的月子中心) 。 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銘依視光銘依視光 銘依視光成立于 2010 年,為全球首家以 ICL 手術為特色的視光醫療服務集團。公司作為 ICL 中國區的獨家代理,以其自有供應鏈體系的巨大優勢快速切入近視手術服務領域,并開設眼視光連鎖醫療機構提供 ICL 手術服務,同時通過并購、自研等多種形式廣泛探索上游優秀視光產品管線,打通了上游供應鏈及下游醫療服務端,建立起視光全年齡段醫療服務的多產品閉環生態。 成美醫療成美醫療 成美醫療是全國領先的,海南省最大的腫瘤醫療服務商,旗下擁有醫院管理服務、自營醫療服務、藥品藥械及耗材供應服務。旗下海南省腫瘤醫院是海南
128、省唯一的三級腫瘤??漆t院,博鰲超級醫院是海南樂城先行區首家建成的醫院,為中國先進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和創新轉化高地。 德適生物德適生物 德適生物是國內生育健康、輔助生殖領域的上游領軍企業,公司秉承著“讓生命更好的傳承”的愿景,以自有核心技術與頂級行業專家團隊為基礎,相繼推出了國際首創染色體 AI診斷系統、互聯網遺傳診斷平臺、創新生殖試劑耗材等生殖健康核心產品,在多管線產品研發及商業化應用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左手醫生左手醫生 左手醫生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的創新企業。左手醫生將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語義理解、醫療交互式對話等最新的 AI 技術與醫學相融
129、合,致力于“打造主動式 AI,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用技術手段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緩解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與患者需求過度分散的矛盾。 樹蘭醫療樹蘭醫療 樹蘭醫療是一家由知名知名院士李蘭娟和鄭樹森聯合發起的集健康醫療服務、醫學科研、醫護教學、醫療創新為一體的科技型醫療集團。作為中國民營醫療服務的典范,樹蘭醫療以院士品牌、頂級醫療資源、領先醫療管理理念及卓越業績,以患者為中心,引領行業發展。樹蘭醫療業務發展邏輯清晰,輕重結合,并將樹蘭卓越的醫療能力和運營管理經驗輸出,實現持續價值創造;近 60 余位院士及 2,000 余名專家領銜,具備培養聚集優質醫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療團隊
130、的雄厚實力。 藥師幫藥師幫 藥師幫成立于 2015 年,總部位于廣州,是國內最大的醫藥智慧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深耕院外藥品 B2B 領域,致力于為超過 100 萬家的基層藥店、診所、衛生室提供豐富可及的藥品及高效便捷的數字化工具。 頤家養老頤家養老 頤家養老成立于 2013 年,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智慧康養綜合服務品牌,也是國內唯一在具備線下高質量服務投遞能力的同時,將數字化體系和 AI 技術深度結合于服務流程、客戶管理、質量控制和行業監管中,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的康養平臺。人保集團和華潤是公司的戰略股東。 全景醫學影像全景醫學影像 全景醫學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醫學影像服務集團和行業領軍品牌,專注于疑
131、難病和重大疾病的影像診斷服務。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 9 家醫學影像中心,預計未來 5 年內完成全國以超一線和一線城市為主的核心戰略布局。同時,全景以頂尖的影像診斷能力為基礎,以疑難病為特色,從客戶的綜合醫療需求出發,將業務延伸至深度健檢服務、專病早篩服務和綜合醫療服務,通過影像中心全國網絡,集成多學科優質臨床資源,為客戶打造預防醫學、診斷、治療、手術、隨訪管理的一站式專屬醫療閉環。 睿心醫療睿心醫療 睿心醫療是中國心血管數智化診療的領跑者,也是國內唯一構建了冠脈“形態學+功能學診斷+精準介入治療”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醫療科技公司,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矩陣軟硬件結合,覆蓋從篩查、精準診斷、術前指導、術中導
132、航,血管介入機器人、術后慢病管理的全流程場景,打造心腦血管診療新生態。 優腦銀河優腦銀河 優腦銀河由哈佛醫學院劉河生教授,麻省理工學院馮國平院士、Robert Desimone 院士和魏可成先生聯合創辦,實現了腦科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實現目前全球唯一個體精準腦功能區剖分技術,精確量化全腦 200 多個功能區,被譽為神經影像學的轉折點。公司以其獨有的“腦認知”、“腦醫療”、“腦機交互”三位一體的研發體系,高效推動基礎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科研向臨床應用的轉化、加速實現有效治療多種重大腦疾病的原始創新技術“優點療法”,采用無創“腦機-機腦”交互方式,在個體層級進行精準檢測分析、診
133、斷,并在個性化腦功能區的指導下,實現對腦疾病的精準干預。 腦虎科技腦虎科技 腦虎科技是中國腦機接口領域的領先企業,首席科學家陶虎在腦機接口、新型人工智能感知芯片以及植入式醫療器械等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前沿交叉領域擁有多年研究經驗,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是國內腦機接口領域權威專家之一。腦虎科技以蠶絲蛋白為材料開發的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系統,將成為腦部疾病發生機制研究和疑難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前沿技術。公司也為其柔性電極配套開發了半自動植入機器人,已在動物模型上應用。 邦爾骨科邦爾骨科 邦爾骨科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骨科連鎖醫療集團,集團下屬 14 家骨科??漆t院,總床位數超過 4000 張,年手術量
134、近 4 萬臺,均為國內第一,并逐步形成向華東六省拓展的“基地+衛星”多層次醫療體系。邦爾圍繞骨科+康復建立了一流的臨床學科體系,學科能力在國內民營骨科獨樹一幟,精細化的運營管理體系,保證醫療質量的嚴格管控,致力于打造國內骨科醫療服務第一品牌。 諾信創聯諾信創聯 諾信創聯專注于為制藥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公司通過營銷產品服務體系形成以醫生為中心,輻射藥品、診療、材料、手術等方面的醫療數據知識圖譜,幫助醫藥企業實現更高效的覆蓋,幫助基層醫生更高效的獲取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在藥企內部,諾信創聯為藥企打造服務于整體營銷體系的數據中臺,驅動藥企向數字化營銷的高效轉型。 安德醫智安德醫智 安德
135、醫智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的科技公司。作為醫療人工智能全球領軍企業。也是全球唯一神經醫學人工智能全域解決方案提供商。安德醫智與北京天壇醫院聯合成立世界首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發布全球首款神經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BioMind”,并攜手共同推動提高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水平,打造神經學科的國家戰略力量。憑借豐富的產品矩陣,公司持續深耕神經系統疾病的精準診斷、精準決策、精準治療,打造“篩-診-療-預后”一體化全域解決方案,幫助醫院2022 易凱資本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 顯著提高神經學科醫療水平。 海心海心智惠智惠 海心智惠是國內腫瘤診療領域領先的智能服
136、務平臺和腫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服務商,公司已建成腫瘤智能全病程管理平臺,憑借具備數字化產品開發能力和有豐富產品落地經驗的業內頂尖團隊,海心智惠利用“互聯網+智能化”技術將國內最新腫瘤診療規范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首創針對中國診療現狀和特色的腫瘤智能全病程管理平臺。 寧矩科技寧矩科技 NeuraMatrix 是國內領先的具備侵入式能力的神經接口平臺公司,致力于打造材料-芯片-硬件設備-軟件-體化的腦機接口平臺,并率先在科研、醫療場景落地,提供行業專用解決方案。NeuraMatrix 自研的腦機接口專用的系統級芯片已經完成流片,是國內首個雙向腦機接口商用芯片,芯片性能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NeuraMatrix 目前已與多家科研院所、醫院、藥企開展科研合作,構建腦機接口應用終端矩陣,持續挖掘腦機接口巨大的商業價值。 總顧問 | 王冉 洪愛琳 李鋼 作者 | 王斌 沈煜霄 蓋瑞杰 白海 高霄龍 焦洋 徐冰 張月 許李幸 方維程 肖霄 趙琳娜 唐依瀾 編輯 | 郭邦暉 吳靖 高大偉 制圖 | 李鑫 韓琳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