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仍積極推進新箭首飛,但延遲與失敗依然是常態,發射失利集中在新興運載火箭。全球航天大國正致力于發展更可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航天運輸系統,以實現全面的自主運載能力。2023 年,SpaceX 的星艦項目進行了兩次未入軌的綜合試飛,盡管面臨挑戰,但發展迅速。美國的航天發射系統 SLS 雖然首飛成功,但成本超支且應用受限。在新一代大中型火箭領域,各國積極推進研發,如美國的火神火箭在多次推遲后于 2024 年首飛。盡管小型運載火箭領域競爭激烈,但真正實現首飛的企業不多,且面臨發射失敗的風險,可能導致企業轉型或破產。2023 年,全球共有 9 款火箭出現 11 次發射失利,除美國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電子火箭外,出現發射失利的火箭均為飛行不足 10次的新火箭,其中包括 6 款首飛的新火箭。我國的谷神星一號和朝鮮的千里馬 1 火箭已經于 2023 年實現了成功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