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補償的基本要素
生態補償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補償支付主體、補償對象、補償客體、補償標準、補償方式和補償途徑。

(1)補償支付主體也就是為生態產品的提供者提供補償的主體單位。補償支付主體往往指的是破壞生態服務的主體,也可以是享受生態服務的單位,但最常見的是作為公共權力代表的政府。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表,具有宏觀調控的政府職能,它可以通過征收環境稅、森林稅等財稅政策籌措補償資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將補償款項支付給因保護環境而利益受損的主體,破壞環境的單位或個人應該為生態環境權益受損的主體付費,承擔其破壞環境的責任。
(2)補償對象指的是接受補償的個人或單位,主要包括保護生態環境的貢獻者和因生態破壞權益受損的一方。舉例來講,一種是指承擔森林撫育管護的林戶;二是指下游河流因上游河流污染而利益受損的單位或個體;三是指沒有確定產權關系的補償對象,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接受補償。
(3)客體是權力、義務指向的對象。以環境維護建設為例,客體不僅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游行自然資源物質,還包括那些非物質的、無形的生態功能性服務產品。比如說破壞環境,受到損害的不僅是大氣、土地、水資源等有形的、物質性的環境介質,而且還包括非物質性的、無形的環境功能性服務。生態補償支付主體往往是因為自己享受了服務或者因自身行為問題使他人享受生態服務的權益受損而支付的資金、技術、行為。因此,生態補償的客體是生態系統服務,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2.生態補償的特征
(1)補償行為的正外部性
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會經常出現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的現象。其一,出現市場失靈的原因在于,自然資源的價格飄忽不定,價格難以確定,但是市場主要通過價格調節發揮作用,故出現市場失靈在所難免。其二,政府市領導原因在于政府發布的意見、通知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部門監管發生混亂,使得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出現失靈現象。
化解市場失靈以及政府失靈的危機可以依靠生態補償。一方面,生態補償對生態環境保護者給予資金、政策優惠,對生態環境破壞者征收稅款,促進社會群體參與生態補償工作中。另一方面,生態補償工作是長期的,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不但保證當代人可以享受良好的生態服務,而且可以保證下一代人同樣可以享受同樣的生態服務?;饬耸袌鍪ъ`以及政府失靈的危機,正是生態補償正外部性的表現。
(2)范圍的廣泛性
生態補償的范圍十分廣泛,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具有復雜性、多變性、全面性。一方面,在補償對象上,既有對生態環境本身的補償,也有對生態利益相關者的補償。另一方面,在補償內容上,包括對舊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進行補償,還包括對新環境問題進行補償。在眾多的補償方式中,首要補償方式是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是最直接的補償方式,此外,還需要借助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市場機制來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以上梳理了生態補償的基本要素及特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水質生態凈化技術?有哪些?
什么是生態修復?什么是生態恢復?兩者的區別有哪些?
什么是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有哪些?案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