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智慧園區

智慧園區

目錄

智慧園區是什么

《華為2019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中,智慧園區是指一般由政府(企業與政府合作)規劃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道路、倉儲及其它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且能夠滿足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生產和科學實驗需要的建筑或建筑群,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具備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協同運作、創新發展的新型園區發展模式,和園區建設、管理深入融合發展的產物。

而一般意義上智慧園區被認為是在開發區的空間區域內,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融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通過檢測、分析、集成和響應等方式綜合運用園區內外的數據和資源,實現園區管理信息化、信息傳遞即時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等,以提高園區產業集聚能力、企業競爭力,以園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園區發展模式和理念。

智慧園區特征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園區規劃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認為,當下的智慧園區具有以下特征:

(1) 以人為本技術只是手段,智慧園區建設的根本以人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以技術提升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以個體推動社會進步,實現面向未來的數字包容,讓園區與人能夠更好地和諧統一。

(2) 高速互聯

隨著光纖網絡、無線網絡、4G 移動網絡的廣泛應用和 5G 移動網絡建設的逐步推進,園區內的各類主體正在無縫連接起來。每個節點間的數據傳輸效率正在飛速提升,共同創造了在園區內任何地方都能夠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環境。

(3) 產城融合

隨著園區發展的不斷迭代,借助上智慧化解決方案的園區將不再是單一功能的園區,而是向一個集產業發展、科學研究、居民生活等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集聚區轉變。智慧園區在逐步地消除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之間的邊界,讓一切更自然地有機融合。

智慧園區與傳統園區的區別

賽迪顧問《2020年中國智慧園區整體解決方案市場研究及分析報告》分析了智慧園區與傳統園區的區別。

(1)智慧園區的運行比傳統園區更高效:依托智慧園區完備的數據歸集匯總能力,園區管理機構能及時獲取園區現場信息與實時數據,并將其完整展示在管理平臺上,減少問題處理時的人力資源成本,從而提升園區運營效率;此外,智慧園區可以通過網絡底層平臺,幫助企業精準對接園區外部資源,并全節點追蹤留痕,有利于企業節約相關成本,推進園區企業高效運行。

(2)智慧園區的公共服務體系更便捷:在數字技術與園區公共服務的融合下,智慧園區公共服務更加便捷。智慧園區依托統一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各機構的服務內容集中在一起,實現“一站式”辦理;此外,部分業務已實現自動化辦理,辦理進度可借助網站、微信等工具實現在線查詢。

(3)智慧園區的生活配套更加智能:在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智慧園區的布局逐漸以信息、人、服務三者的互動為核心,實現信息流動的實時化、交互化,打造智能化服務體系,統一的移動端平臺,可及時為園區居住人員提供購物、娛樂等一系列生活服務信息,為其帶來更加智能的生活服務體驗。

智慧園區建設目標

智慧園區的實現需要達到突破:(1)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實現園區的低碳運營;(2)管理流程優化,實現園區運行的全過程控制;(3)強化統計分析,實現園區信息資源深度開發;(4)提高人員勞動生產率,實現園區價值最大化。(5)順應智慧城市發展方向,推動新型戰略產業發展。因此智慧園區的建設目標可以從如下四個視角進行分析

政府政策視角:充分發揮政策導向在智慧園區建設和發展的作用,完善智慧園區標準體系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動智慧園區標準化建設、應用和推廣相關工作。

行業發展視角: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水平,擴大園區品牌影響力,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實現產業升級和創新、打造產業生態鏈、從而增加政府稅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政府執政形象

園區管理視角:提高產業園區招商核心競爭力擴大園區品牌影響力、獲取增值服務運營收益、開辟新的可持續的運營模式和盈利空間、實現園區企業的拎包入駐、提高企業辦公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在園區進行智慧建設過程中,優先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技術架構視角: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與新一代ICT技術相融合,實現智慧園區數據融合與業務融合,支持園區的智慧建設和管理,為智慧園區提供個開放的,可擴展的,能適應各類型園區對下接入各種數據資源,對上支撐各種園區應用的數字平臺。

智慧園區體系架構

《華為2019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中,智慧園區體系架構是針對智慧園區的標準的信息系統部分的總體架構,采用開放平臺面向服務的架構:

智慧園區

[1]基礎設施層:提供對園區人、事、物的智能感知能力,通過感知設備及傳感器網絡實現對園區范圍內基礎設施、環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識別、信息采集、監測和控制;

[2]網絡傳輸層:包括園區專網、通信公網、邊緣節點及通信機房等所組成的網絡傳輸基礎設施;

[3]數字平臺層:通過信息與通信技術的運用,夯實平臺核心服務能力,對下聯接物聯設備、屏蔽設備感知層的設備差異,對上支撐上層智慧應用、支撐水平業務擴展能力,并提供高可靠的 IAAS、PAAS 層服務能力,用于統一開發、承載和運行應用系統。數字平臺層,主要包括云端部署、聯接層、使能層三個子層。本層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4]智慧應用層:基于數字平臺提供的核心數據、服務、開發能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的多種物聯設備聯動的行業或領域的智慧應用及應用組合,為園區管理者和園區用戶等提供整體的信息化應用和服務;

[5]系統安全體系:為智慧園區建設構建統一的端到端的安全體系,實現系統的統一入口、統一認證、統一授權、運行跟蹤、系統安全應急響應等安全機制,涉及各橫向建設層次;

[6]系統運維體系:是為智慧園區建設提供整體的運維管理機制,涉及各橫向建設層次,確保智慧園區整體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高效運維;

[7]系統運營體系:園區運營是圍繞業務、用戶場景,進行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等活動,是各項作業和管理工作的總稱,其中對系統的建設要求,包含在園區整體體系架構建設中。

零碳智慧園區

《全國信標委零碳智慧園區白皮書》闡述了在當前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下,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

ISC(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發布《低碳園區發展指南》,將低碳園區定義為:在滿足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前提下,以系統產生最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產出,以實現土地、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和總量作為核心管理目標的園區系統。

聚焦到碳排放目標,低碳工業園區是以降低碳排放強度為目標,以產業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礎設施低碳化和管理低碳化為發展路徑,以低碳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為支撐,以增強園區碳管理能力為手段的一種可持續的園區發展模式。

在此基礎上,近零碳園區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高水平建設的同時,通過能源、產業、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生態等多領域技術措施的集成應用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實現區域內碳排放快速降低并趨近于零的園區空間,其經濟增長由新興低碳產業驅動,能源消費由先進近零碳能源供給,建筑交通需求由智慧低碳技術滿足,持續演進并最終實現“碳源”與“碳匯”的平衡。

零碳智慧園區是指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統,以精準化核算規劃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監測碳元素生成和消減過程,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

未來智慧園區

華為發布《2020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對未來智慧園區進行了暢想。

定義:未來智慧園區是未來智慧園區,是運用數字化技術,以全面感知和泛在聯接為基礎的人機物事深度融合體,具備主動服務、智能進化等能力特征的有機生命體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內涵:通過感知和聯接,采集人機物事的狀態數據和業務數據,匯聚到數字平臺,在平臺內實現數據和業務的融合,用于進一步分析和決策。因此,“全面感知”和“泛在聯接”,是智慧園區成為人機物事深度融合體的基礎;基于匯聚的數據和狀態,進行實時分析和決策,提供主動服務;能力逐步沉淀,并不斷適應、優化和調整,使園區不斷演進與迭代。因此,“主動服務” 、“ 智能進化”是智慧園區成為有機生命體所具有的能力;基于數據沉淀,提供智慧化服務,實現“以人為本,綠色高效,業務增值”的智慧化園區目標。具體內涵如下:

智慧園區

全面感知:是指應用各類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構成感知神經網絡,采集園區各類狀態數據和業務數據,主動感知變化和需求。通過全面感知,實現園區內資源可視、狀態可視、是園區事件可控、業務可管的基礎。

泛在聯接:是指借助多種聯接方式(有線、無線),聯接園區內的管理系統、數據系統與生產系統等,是智慧園區建設的前提,是園區數據聚合的基礎。

主動服務:是指園區具有主動告警、自動控制調節和輔助決策等能力,園區不再是完全被動地響應需求。借助AI和大數據決策判斷,實現對園區物、事及環境等對象的自動控制、自動調節、主動處置,對人進行主動服務和關懷。

智能進化:是指在AI和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加持下,實現園區自學習、自適應、自進化的能力。

以人為本:未來智慧園區的建設,一定是要滿足人的健康、安全、舒適、便捷、社交成長和價值實現等各方面訴求。

綠色高效:是指借助多種技術手段和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實現園區智能運營和精益運營,資源和空間高效配置和充分共享,資源消耗可視、可診、可優,運行最經濟,園區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可持續發展。

業務增值:是指園區服務業務,助力業務發展與創新,促進業務增值。通過園區平臺的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將有效促進園區內生態鏈建設與共贏,創新業務模式,帶來新業務收益。

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提供商排行榜

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提供商排行榜中前二十名分別是華為-沃土數字平臺、海納云-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園區平臺、中移物聯網-百川智慧園區平臺、神州數碼-智慧園區數字平臺、佳都科技-智能綜合安防平臺、騰訊云-3D可視化的運營物聯聯動管控平臺、普天技術-智慧園區UIP平臺、曠視科技-AIoT智能硬件和云端軟件平臺、華勝天成-華勝天成物聯網監管平臺、億聯科技-億聯云建筑物聯網平臺、超圖軟件-智慧園區可視化綜合管控平臺、云賽智聯-安防一體化集成管理應用平臺、達實智能-AIoT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佳華科技-智慧園區PaaS服務平臺、捷順科技-智慧園區綜合管理平臺、華正信息-華正智慧園區管理平臺、英飛拓-智慧園區云平臺、聚光科技-智慧園區安環-體化監控平臺、賽為智能-賽為智能智慧園區管理平臺、瑞為技術-瑞為智慧園區數字化統一平臺

智慧園區

參考資料:

賽迪顧問:2020年中國智慧園區整體解決方案市場研究及分析報告(57頁).pdf

華為:2019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82頁).pdf

華為:2020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85頁].pdf

全國信標委:零碳智慧園區白皮書(2022版)(64頁).pdf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園區規劃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23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新式茶飲
下一篇:AI芯片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