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屬性,產業園區分為科技園區、一般工業園區和專業園區
科技園區:主要指聚集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是吸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一般工業園區:國家或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專門區域,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
專業園區:由政府集中統一規劃指定區域,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形態的企業、公司等,并進行統一管理的
(2)按照承載功能,產業園區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縣)級開發區、專業園區
國家級開發區:由國家層面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區的省會等中心城市。
省(縣)級開發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規模、實力、優惠政策上次于國家級開發區,多數位于縣或縣級市。
專業園區:由政府集中統一規劃指定區域,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形態的企業、公司等,并進行統一管理的園區。
(3)按照開發模式,產業園區分為政府主導園區、企業主導園區、政企合作園區
政府主導園區:政府機構利用政府資源進行園區建設和管理運營;但可能存在靈活性低、效能較差等問題。
企業主導園區:園區運作由企業控制,一般為重資產模式,經營效率較高、周期短;但可能存在稅收優惠政策低等問題。
政企合作園區政企共同運營,有效調動政企資源,一般以PPP模式和特許經營模式為主。
(4)按照參與主體,產業園區分為政府平臺企業、專業開發商、制造實體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機構
政府平臺企業:由張江高科、上海臨港、中關村發展集團等“國家隊”開發建設,土地成本較低,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專業開發商:由萬科、恒大、招商蛇口、華夏幸福等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建設,融資能力及商業地產開發能力較強。
制造實體企業:由海爾集團、三一重工、長春高新等制造型實休企業開發建設,具有良好產業鏈資源,易實現產業集聚。
互聯網企業:由騰訊、字節跳動、京東、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企業開發建設,資本雄厚,業態豐富,易實現產業集聚。
金融企業機構:由復興集團、華融集團等金融類企業機構開發建設,擁有較強的資本運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