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證券經紀業務

證券經紀業務

目錄

證券經紀業務是什么

證券經紀業務是指證券公司憑借其持有的金融牌照為客戶提供交易通道的服務,客戶在證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開立證券賬戶,證券公司嚴格執行客戶下達的買賣委托要求,開展證券交易的業務。在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集中交易制度,證券經紀業務正是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得以發展。

經紀業務包括四個參與者:扮演著媒介角色的經紀商、基本的交易對象、作為重要場地的交易所以及委托人。證券經紀商是指接受投資者證券交易委托,并從中收取手續費的中介,在這個過程中,證券經紀商與委托的客戶建立代理委托關系,證券經紀商必須嚴格執行委托人下達的指令,同時整個交易過程中盡可能實現雙方都能接受交易結果;但經紀商不承擔證券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同時證券經紀商向投資者提供的是一種有償服務,通過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作為服務酬勞。目前,上證所和深證所是合法的股票交易場所,投資對象有基金、股票、債券等

根據其定義,經紀業務的本質是證券經紀代表其客戶處理證券交易的行為。經紀業務是本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業務內容主要包括:(1)代理買賣證券業務;(2)證券金融業務;(3)金融產品銷售;(4)港股通業務等。

證券經紀業務

證券經紀業務特點

(1)廣泛性:經紀業務的交易對象是場內上市的證券品種,一般是指證券交易所內交易的債券、ETF、股票、期權等。因此,具有廣泛性的特點。此外,其具體的交易對象不但有明確價格,而且證券價格也會受國內外因素、宏觀經經濟的影響、政治變化、國家的政策和調控措施、市場需求、公司的盈利情況、以及委托人的心理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價格也會出現上下波動。證券經紀業務的具體交易對象具有價格變動性的特征。

(2)權威性:證券經紀業務中,證券經紀商及客戶兩者之間法律層面上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其中,前者是受托方,后者為委托方。證券法規定證券經紀商必須嚴格執行委托人下達的交易指令,這是證券經紀商必須達到的責任。證券法規定證券經紀商必須嚴格地執行委托人下達的指令,指令中涉及的證券具體對象、價格、數量、交易方向以及委托時間都必須保持一致,未經客戶允許不得擅改委托人的投資意愿。因此如果證券經紀商在未經客戶允許的情況下變更客戶的指令,使委托人權益蒙受巨額損失的,證券經紀商除了要受到監管處罰還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3)中介性:證券經紀商接受客戶的委托開展交易,不得使用自有的資金買賣證券,也不需要承擔證券買賣活動中證券交易對象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只能作為證券買賣雙方的中間媒介,做好中間人角色,嚴格并無誤地執行委托方指令,協助客戶進行證券代辦手續,同時整個交易過程中盡可能實現雙方都能接受交易結果,因此具有中介性的特征。

(4)保密性:客戶的資料、投資決策的實施必須是一個嚴格保密的過程,因為這會影響到客戶的利益實現,證券公司有義務為客戶的資料進行保密,除非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例外。其中需要保密的資料涉及:如股東姓名、資金賬戶、手機、家庭地址和密碼、客戶委托明細、客戶股東證券賬戶中的持有證券種類和數量、資金賬戶中的資金總額以及負債等。因此一旦證券公司泄露客戶資料而造成客戶資產或其他利益的損失的情形,證券經紀商除了要受到監管處罰還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1]。

證券經紀業務的主要作用

(1)作為證券交易的媒介。證券經紀人是指證券交易中心和投資者的中間人,起著雙方溝通的媒介作用。由于證券交易中心的準入準則,限制普通投資者交易行為,只能委托證券經紀人替其進入到證券交易中心,證券經紀人對投資者提供咨詢服務。同時證券經紀人也會根據證券交易中心的要求執行指令和辦理相關手續,并向投資者反饋。及時傳達買賣雙方的信息,提高買賣雙方交易的效率。

(2)提供咨詢服務。投資于證券公司簽訂經紀業務協議后,證券公司就有義務如實的向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證券商業信息。咨詢服務向包含: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行業發展潛力、股票市場波動變化等信息,向投資者提供可行性的投資方案[2]。

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發展歷史

國內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早在明清時期,我國就出現了當票以及會票等商業票據。鴉片戰爭于1840年開始,清政府被迫開放港口,進行對外開埠通商。這個時候上海輪船招商局成立,其股本的籌集,意味著第一張中國人自己發行的股票出現了。華商之間從19世紀60年代末期,就出現了少量的證券市場交易。剛開始的時候,這樣的交易沒有固定的場所以及規范的交易規則。到了1882年,中國人自己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出現,其標志為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的成立。19世紀80年代,外國資本進入了上海的實業。市場上出現了自來水公司以及電燈公司等公司的十余種股票。1891年,上海股份公所成立,成立的初衷是證券掮客為買賣外資在上海的各種新型股票。標志著外國資本在中國的證券市場基本成立??梢钥闯?,中國證券市場的開始可以由中國早期證券和證券交易的出現來判斷。那么,1891年可以視為拐點,1891年以后直至清朝末年,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時期。

同舊中國的社會環境相一致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出現從一開始就是兩個體系并存的,是國內資本以及國外資本共存的證券市場。雖然這樣的證券市場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對于中國證券市場而言還是一個可喜的開場,為以后的證券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1980年前后,由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模式轉變,證券市場的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成都日益提高。到了1984,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新中國第一家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發行了可轉讓股票。緊接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作為新中國第一家代理和轉讓股票的證券公司開始營業,標志著已經三十多年未進行的證券交易業務重新開始。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至此,新中國的證券交易市場正式建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的證券行業也經歷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營業部的傳統線下展業模式,很快跟不上時代的需要。這使得各個證券公司不斷加大信息化投入,不斷尋求新的創新經營模式,提供互聯網服務。最早證券交易實行“一人一戶”模式,證券公司傭金收入較高,但是2015年以后,“一人多戶”模式實行,“傭金戰”導致行業傭金逐漸降低。目前國內的經紀業務競爭激烈,并且競爭激烈程度持續上升,經紀業務競爭戰略的改革勢在必行[3]。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現狀

(1)我國證券行業發展情況

數量和規模都有大幅增加。根據權威統計數據,從2012-2019年的七年間,我國證券公司數量也有最初114家增加到133家,總資產達到6.26萬億元。盡管總體數量增長不快,但幾乎每年都有所增加。同時,證券公司旗下的營業部數量增加速度卻是快速增長。不完全調查,自2002年到2019年,國內證券營業部數量從2795家增長到10745家,平均每年增長幅度為16.73%。

盈利總量平穩持續增加。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從2012-2019年的七年時間,國內證券行業年營業收入從1294.71億元增長到3604.8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幅度為25.5%。證券行業本身也是個周期行業,整個證券市場在進入2015年和2019年牛市以來,其總收入相比較呈現明顯增長。

券商及所屬營業部發展不平衡。券商在各個地區設立公司及營業部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發達程度存在關系。盡管我國現有超過1萬家證券營業部,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和發達城市,廣東、江蘇及浙江三地擁有的證券營業部數量就占據了半數。營業部數量呈現東部地區遠超西部地區,省會城市超過地方市縣的特征。區域之間差異明顯,經濟發達的城市證券營業部數量布局密集不斷提高區域飽和,不同公司不同營業部之間競爭程度也相對激烈。

(2)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發展情況

經紀業務收入占比下降。權威數據顯示,從2012-2019年的七年里,國內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呈上升趨勢,從504.07億元增長到787.63億元??v觀整個收入的發展趨勢,相對于迅猛增加的營業總收入,經紀業務收入增加卻陷入滯漲。這說明,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結構在呈多元化方向發展。

經紀業務依賴市場變動。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收入的增加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各證券公司努力通過豐富業務品類以開拓營業收入渠道。但目前大多業務品類都缺乏實質性的創新性,也缺乏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經紀業務的營收對于證券公司的持續發展還是至關重要的。經紀業務也有較強的周期性,容易受到股票市場波動影響。比如2015年牛市階段,各證券公司的經紀收入有顯著的增長。而在后續的熊市階段,經紀收入則大多呈下降趨勢。市場的變動對經紀業務影響很大,毫不夸張地講,經紀業務收入屬于“看天吃飯”的業態。

傭金率呈持續降低趨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形成了現代金融業,證券行業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也應運而生。早在2013年,華泰證券首推萬三網上開戶。2014年,國金證券互聯網證券服務產品面市。各大券商紛紛出臺了互聯網產品和服務,證券交易朝著移動客戶端方向發展,7x24小時網上開戶也成為證券公司服務新亮點。據統計,從2012到2019年,國內證券平均傭金費率從萬分之8.1下降到萬分之3.09[4]。

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趨勢

(1)堅持以客戶為本,按需定制個性服務。目前,市場同類產品多、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且行業傭金比例不斷下調,這種環境下實現突圍的關鍵就是強化“客戶為本”的觀念,依托前沿科技,通過客戶畫像、客戶行為等來精準定位,深入挖掘客戶需求,根據客戶投資習慣、資產量、風險偏好等因素,對客戶個性化的動態調整進行多重標準細分,對不同類級客戶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按需提供精準服務,實現共贏。

(2)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集聚客戶資產。推動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既要通過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聚焦手機APP、電腦客戶端、微信端等平臺,強化數字化經營,大力發展長尾投資客戶,也要加強線下網點與客戶面對面的接觸與交流,全方位綜合分析客戶需求,給予其專業的指導與推薦,根據其特定需求制定解決方案,為富裕及高凈值客戶提供有溫度的綜合金融服務。

(3)市場活躍度繼續提升,投資者結構優化。從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發展進程來看,機構客戶參與市場交易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隨著公募基金準入制度的改革,將進一步改善投資者結構,促進機構經紀業務發展。證券公司將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提供快速交易通道、產品設計發行、托管運營、估值風控等一系列的綜合金融服務,顯著提升機構客戶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4)加速轉型,構建數字化財富管理生態。居民財富的日益增長、投資者結構改善、國有企業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為證券經紀業務由傳統通道業務模式向財富管理模式轉型升級打開了空間。行業財富管理轉型恰逢其時,時不我待,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財富管理生態已成共識。智能投顧與買方模式將成為未來服務的主流模式,收費模式也相應由收取傭金轉向收取服務費的模式。證券公司將充分發揮投研能力的優勢,通過豐富財富管理產品種類、培養投資顧問隊伍、構建私人銀行業務,來提升客戶的資產配置能力[5]。

參考資料:

[1]張鈿.招商證券深筍崗營業部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D].甘肅:蘭州大學,2021.

[2]黃琴飛.HX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21.

[3]袁得文.GJ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競爭戰略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20.

[4]柳濤.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轉型的研究--以國泰君安證券為例[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20.

[5]陳穎希.開源證券經紀業務轉型研究[D].陜西:西北大學,2021.

證券經紀業務研究報告:

【公司研究】2020年東方財富公司經紀業務、基金代銷業務分析研究報告(30頁).pdf

【公司研究】中國銀河-傳統經紀業務領先投行資管盼成長-20201230.pdf

證券行業財富管理專題:代銷改善經紀業務結構基金投顧長期空間廣闊-220219(27頁).pdf

【研報】房地產行業經紀系列專題二:美國經紀行業現狀、模式與格局-20201118(34頁).pdf

【精選】2021年美國市場線上經紀商轉型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5頁).pdf

【研報】房地產經紀行業系列專題三:地產與證券對比基于經紀傭金率視角-210131(28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信托
下一篇:美林投資時鐘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