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

目錄

不良資產是什么

從廣義上來說,不良資產是指缺乏流動性、經濟效益低下、難以正常處置回收的資產,存在于各行各業當中,包括企業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等。在所有的不良資產余額占比中,銀行不良資產余額遠高于其他金融行業,因此傳統意義上通說的不良資產一般指銀行的不良資產,事實上銀行業也是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

金融機構將資產認定為“不良”的評定方法多種多樣,甚至會將評定為“不良”的資產繼續細分為多個信用等級,但其核心標準始終只有一個,即資產收益水平,也即根據現有的、可掌握的市場信息、企業狀況等預測未來可回收的資產收益占原始資產的比率。按照銀行業的五級分類標準,貸款類債權資產被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等五類,其中后三類會被歸為不良資產,次級類不良資產相較可疑、損失類不良資產擁有更為可觀的資產收益水平,備受資產處置機構的青睞,甚至在不良資產的一級市場一度出現以資產原值打包出售的火熱行情。

不良資產的內容

不良資產代表的是一種較為僵化的資產,因為無法流通或者缺乏流通性,所以無法獲得利益。不良資產的范圍較為廣泛,不僅出現在會計賬目中,也不只存在于商業銀行,它還出現在我國經濟流通的各個領域和行業,包括商業銀行、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1998年之前,我國在商業銀行貸款的類別承襲了國家財政部在1993年所頒布實行的《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該制度把貸款分為四類,分別是正常、逾期、呆滯和呆帳,后三種合稱為不良貸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逾兩呆”,這種分類法也被稱之為“四級分類制”。1998年,央行公布了《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試行)》。該指導原則根據商業銀行貸款損失的可能性大小,將其分為五類: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這種分類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被業界稱為“五級分類制”

(1)“一逾兩呆”

為規范貸款行為和維護借貸雙方合法權益,保證信貸財產安全,提高貸款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有關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并于1996年6月28日發布了《貸款通則》,文件中對不良貸款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不良貸款是指呆賬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

呆賬貸款是財政部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呆滯貸款指根據財政部有關規定,逾期時間(其中包含展期后到期)超過規定年限以上的,仍未歸還的貸款或者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年限但生產已經中止、項目已經停止建設的貸款(其中不包含呆賬貸款);逾期貸款是指合同約定到期(其中包含展期后到期)未歸還的貸款(其中不含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

“一逾兩呆”是根據借款人現有還款能力判定的,是一種事后的監督方法。這種貸款費雷方法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對不良貸款的識別和稅收的保證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現代經濟的不但發展,這樣的方法已經不能再適應新的市場化環境下對貸款管理的需要。

(2)“五級貸款分類”

五級貸款分類是改革開放后一直至今國際銀行業較為通行的方法。在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下,1994年到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嘗試將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方法運用再對部分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檢查中。1998年4月20日,為加強國內銀行信貸管理、提高信貸質量、改進分類方法,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監管慣例制定了《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試行),該試行規定要求商業銀行對貸款依據借款人的還款實際能力進行五級分類,并首先在廣東地區進行試點。1997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全面推行五級分類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在試點的基礎上實施新的貸款風險分類管理辦法。2001年正式發布《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采用以風險為基礎的方法將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2007年7月中國銀監會發布《貸款風險分類指引》對商業銀行、郵儲銀行、信托機構和金融租賃公司的貸款分類作出更細致的指導,但對于五類貸款的定義和不良貸款的分類仍然保持不變

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的特征

對金融企業而言,不良資產主要來源于各類貸款、票據與債券等金融業務。不良資產主要包含銀行不良債權和不良貸款等,不良貸款也可以轉變為不良債權。由于金融機構的資產大部分是債權,涉及居民、私企、公有制企業等不同主體,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不良資產主要便是不良債權,即已經發放但無法按照約定期限回收的貸款,不能回收的范圍涉及到本金和利息等利益。

(1)不良資產的存量性,是指已經存在并具有明確權利的不良資產。從社會融資總額的角度來看,其交易不會增加社會融資總額。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盤活存量”來提高不良資產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從而可以優化金融市場的經濟結構,直接為社會實體經濟服務?!氨P活存量”是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機構的獨特功能,使它們區別于其他金私營資產管理公司。

(2)不良資產的非正常性,是指就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存在風險的不良資產。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資產已經逾期或沒有實現預期的經濟利益;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資產存在流動性問題或很快變現但會造成大量損失的風險;從盈利能力的角度來看,是效率低下的資產或收入無法抵償成本和其他費用的資產

(3)不良資產的非標準性,是指資產市場交易的標的,與在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等市場交易標的的債權性與股權性資產不同,是典型的非標準資產。

(4)不良資產的規制性,是指相關管理和監管機構對資產業務的準入條件和處置方法都有的監管要求。如債權作為不良資產市場上特殊且量多的金融產品,必須是持有金融牌照的相關機構才可以進行轉讓以及收購,具有極強的監管規制性。

(5)不良資產的次品性,是指在不良資產交易過程中,出賣方掌握更多的有關不良資產的詳細信息,是十分典型的二級次品市場。買受方因掌握有限的信息難以判斷資產的實際價值而難出高價進行交易,故此,出賣方適當披露債權資產的部分信息后,買受方根據披露的信息進行全方位的盡職調查,對資產交易就顯得十分重要

(6)不良資產的周期性,是指不良資產因受社會金融經濟周期的波動、以及公司本身經營周期等客觀因素影響,不良資產的數量與時間周期成逆向變動關系的特征。資產管理公司需在經濟下行時期進行不良資產的收購或進行資產重整,在經濟上行時期或價值修復時期,資產管理公司再開始處置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的分類

按照不良資產形態進行分類,則存在實物類、股權類以及債權類等幾種不良資產(1)實物類不良資產。是指債務人已經喪失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由司法機關判決或各方協商一致后,債務人將其擁有所有權以及處分權的實物財產轉讓給債權人,以抵償債務人欠下的全部或者部分的債務。實物資產主要包括房地產資產、機械設備資產等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但該種實物資產的抵債價值需由評估機構或者各方協商來進行定價,通常會被高估,所以債權人在處置的時候,一般要求重新評估。但值得注意的是,實物資產存在權屬不明確、形態不完整以及基礎資料缺乏等風險,且實物資產在進行評估時需要考慮的特殊客觀因素較多。

(2)股權類不良資產,是指債權人把債務轉成股份形式進行處置,該種資產處置過程中,債權人需要對債務公司全部資產和負債進行評估,并以評估結果為基礎來計算債權人占股及相關分紅數額。也就是說,該類資產是由債券類資產轉化而成,因此評估時會考慮很多政策,而且該類資產轉換的占股比例影響著債權人利益的再分配,因此,確定整個評估范圍在此類資產評估中更為重要。

(3)債權類不良資產,是以債務為基礎的不良資產,在目前行業內處置不良資產中起著關鍵作用,根據初步統計,它們占不良資產資產總數70%以上。處置此類資產時,存在控制權小、市場貧乏、不確定因素多等客觀缺點。因此,一般而言,該類資產適用非公開市場價值的資產評估,加上該種不良資產是特定的、不能完全替換的、并且不能假定其在市場上處于最佳使用狀態并公開出售,鑒于這種固有的風險和緊迫的及時性,該類資產處置對評估要求更高更準確[1]。

不良資產的處置

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利用法律、法規允許的所有手段和方法,實現資產的價值變現和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主要包括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方式,階段性處置主要包括債轉股、債務重組、訴訟及訴訟保全、以資抵債、資產置換、企業重組、實物資產再投資完善、實物資產出租、資產重組、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

信托處置不良資產

(1)資金來源于合格投資者。信托公司的業務按資金來源可以劃分為固有業務和信托業務兩類,其中固有業務的資金來自于信托公司的自有資金,信托業務的資金則是來自于信托公司通過發行信托計劃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的資金。自有資金的有限性使得信托公司的主要資產規模、收入來源、業務種類均是來自于信托業務,信托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業務也同樣屬于信托業務。

(2)結構設計多樣化。信托公司在股權類不良資產的投資優于銀行,在實業類不良資產的投資又優于證券和基金,能夠跨行業實現不良資產的配置,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可以制定更加靈活的投資策略和產品結構。

(3)風險隔離?;谛磐胸敭a的獨立性特征,信托能起到良好的風險隔離作用。因為不良資產本身就具有高風險的特性,極易發生項目風險的傳導,但在信托模式中,每個不良資產處置的信托項目都是相互獨立、相互隔離的,不會因為一個不良資產項目觸發風險而使得其他信托項目的收益受到影響,也不會因委托人和信托公司自身的債務問題而遭受風險損失。

(4)權屬分離。在大部分情況下,物權的所有權人同時也是收益權人。但是在信托關系中,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和收益權是相分離的,即受托人享有信托財產管理、處分、占有的權利,但并不享有信托利益,也不能基于自身利益使用信托財產,只能按信托合同收取信托報酬;受益人雖不能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但卻享有信托財產產生的信托利益。所以,在信托的法律關系當中,信托財產的所有權人和受益權人并非同一人,這就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通過信托方式設立不良資產信托后,可以將不良資產債權轉移給信托公司的同時取得信托受益權,由此完成不良資產的“出表”[2]。

不良資產產業鏈

(1)上游源頭:不良資產三大供給者機構,即商業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的企業,這三大類機構將所產生的不良資產通過直接出售,委托間接出售等方式轉讓給處置方,構成不良資產的一級市場。

(2)中游處置:由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間機構來組成。資產管理公司部分主要由前文提到的由各類資產管理公司和非持牌專營債轉股機構等組成;中介機構則是由評級機構、增信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拍賣公司和資產評估公司等在處置不良資產中環節中由專門資質的公司事務所構成,他們為不良資產在處置階段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但是從中不難發現,資產管理公司與中間機構的業務也有重疊部門,例如,河北省資產管理公司等多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也都有資產評估和增信業務。所以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間服務機構都是在不良資產接受處置環節的參與者。

(3) 下游投資者:由不良資產的需求方和購買方構成,包括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投資機構等。是對經資產公司處置后的認為還存在潛力價值的債權、實物資產等進行購買的主體。

不良資產

參考資料:

[]楊城.DY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袁駿.Z信托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業務風險管理優化研究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不良資產報告:

2022年不良資產報告合集(共14套打包)

【研報】多元金融Ⅱ行業:不良資產行業迎良好收儲期期待價值釋放-20200613[18頁].pdf

零壹智庫:2021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平臺大全(12頁).pdf

穆迪公司:2021中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參與銀行重組強化了資產管理公司的政策性職能但削弱了其個體信用質量(11頁).pdf

普華永道:中國不良資產管理行業改革與發展的研究白皮書: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48頁].pdf

麥肯錫:中國銀行業白皮書-前瞻性、主動性的不良資產管理(2016)(46頁).pdf

浙商資產:2020年中國不良資產行業研究報告(41頁).pdf

【研報】銀行行業投資策略報告:春種秋實不良拐點可期關注部分小銀行的經營分化-20200602[29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相關百科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