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流外包風險是指企業將物流環節交由第三方公司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結果及變動的不確定性。主要包含信息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類型,通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偶然性。物流外包風險事件的發生及其后果都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風險事件是否發生、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能造成的后果等都是無法精確估算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倉儲地突然失火、運輸車輛突遇交通事故等。
(2)離散性。物流外包風險的發生并非連續有規律,多為離散突變、無規律可尋。如相關政策制度的調整、市場需求的變化等。
(3)聯動性。物流外包風險主體之間、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一個風險因素可能誘發其它風險發生。生產經營企業與外包單位通過合約的形式關聯,一方出現風險問題將直接對另一方造成影響。同時物流業務自身各環節緊密關聯、環環相扣,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對后續一個甚至幾個環節產生關聯影響。如運輸出現滯后問題,必然影響安全庫存,進而影響市場銷售、服務等方面。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表現形態,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物流外包商不能履約。在雙方擬定物流外包合作協議時,物流服務提供者為了獲得物流業務、迎合購買方的物流需求,對能實現的物流能力有所夸大。如果對外包商缺乏有效的外包評價機制,很可能出現物流供應商選擇不當的問題。一旦物流服務商不能履行承諾,會導致物流服務水平下降,委托企業形象和市場份額必將很快受損,合作雙方難以建立和維護信任機制,從而危及雙方合作關系。
(2)失去業務控制。在傳統的物流業務處理過程中,生產經營企業自行承擔物流工作,常與消費者間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物流外包后,生產經營企業與消費者關聯性減弱,對市場反應速度變慢。對物流外包商的過度依賴,失去對市場、業務的整體把握,可能導致物流渠道失控。
(3)企業機密外泄。物流外包后,信息的互換與共享成為必然,生產經營企業的很多信息勢必要與物流外包商分享,同時物流外包商也會提供給生產經營企業眾多信息。隨著企業信息傳遞范圍的擴大,可能會在消息傳遞過程中出現泄露,導致企業信息資源受損、核心技術及商業機密泄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