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退出過程就是指基金持有者轉讓所持股權來獲取資金收益,或者降低自身投資損失的行為。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目的通常不是為了占有或者控制該受資企業,而會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股權變現退出。因此,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需要相對應的退出機制,不然就可能會使得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失敗,不能保障投資方的權益。跟證券資本市場的投資變現對比,產業投資基金的變現退出會更加復雜,目前國內產業投資基金的主要退出形式有首次公開發行、并購、回購和破產清算等。
(1)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首次公開發行就是產業投資基金在證券資本市場進行上市運作,一般是通過被投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或者借殼等方式進行運作,然后在證券市場上轉讓所持有公司的股份,獲得投資回報。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也是國外股權投資基金退出的主要方式?,F階段,國內產業投資基金退出上市的主要市場包括:主板市場、深圳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等。
(2)并購(Merger&;Acquisition)
并購退出也就是指產業投資基金通過產權交易系統轉讓,或與其他戰略投資者、機構甚至第三方投資者進行股權轉讓的方式實現退出。產業投資基金也會通過其他企業進行并購重組實現股權轉讓。產業投資基金在參與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又或者是參與大型國企重組過程時,如果投資時間跨度很長且投資收益增長較慢,因為這類企業要進行上市交易比較困難,所以為了保證投資者一定的投資回報,就會在同一時間投資新產業項目,而在股權交易系統中,通過制定協議達成股權轉讓也可實現退出,且這種方式操作方法簡單,又不會受時間的限制。跟IPO退出對比,并購退出具有周期短、費用低、效率高且操作靈活的優點。
(3)回購(Buy-Back)
企業回購分為兩種: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簡稱MBO)和員工回購(Employee
Buyout,簡稱EBO)。管理層回購指的是被投資企業的管理層向產業投資基金以現金或者票據等有價證券的形式回購其持有的股份,從而達到退出的目的,這種企業回購方式通常較為常見。一般來說,MBO的交易會在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之前,在相關的投資合同中就會有具體的規定。投資期限一到,若企業業績還未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沒有按期上市,那么被投資企業就必須回購產業投資基金所持有的被投資企業的股權,回購退出這一退出方式在較早的投資項目中使用較多,回購價在投資合同中一般也會提前約定好了計算公式。雖然它給產業投資基金帶來的利潤肯定比不上IPO退出,可這種方式操作簡單,投資周期不長,比較適合帶有國家戰略性扶持目的或者小額投資項目的投資。
(4)破產清算(Write-off)
清算的含義是當一個企業受到市場競爭環境嚴峻以及企業團隊的管理發生巨大的變革等不利因素時,企業的經營管理最終導致失敗,這時產業投資基金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損失,就被迫選擇清算這一方式。以破產清算這一方式退出,無論是投資方,亦或是企業方都不愿意面對也不愿意使用的方式。因為于投資方而言,這等同于以項目投資失敗告終;與企業方而言,這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與其他退出途徑相比是最失敗的方式,且破產清算耗時較長、法律程序繁瑣、退出成本相對較高。所以這是產業投資基金迫不得已選擇的最不成功的一種退出路徑,但不得不說這也是當投資失敗后,最優的方式[3]。
參考資料:
[1]宮立強.產業投資基金對電力公司績效影響機制研究--以H生物電力公司為例
[2]朱江慧.TL公司設立鐵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動因、影響因素及財務后果分析
[3]譚夢怡.產業投資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后的退出策略研究--以長電科技并購星科金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