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網:2023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白皮書(7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動脈網:2023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白皮書(72頁).pdf(7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前言前言2023 年對國內生物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轉變的年份。挑戰在于,IPO 收緊、融資環境持續低迷,行業內企業普遍面臨著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的問題,但管線推進在資金方面嗷嗷待哺、同時又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但令人欣喜的是,有許多積極轉變也正在發生。比如政策方面,2023 年集采和醫保等控費政策影響逐漸變得溫和,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加大。創新藥出海方面,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 PD-1 單抗獲得美國 FDA 批準,成為首個在美國獲批的中國自研自產的創新生物藥,標志著中國創新藥研發的國際化新臺階。對外許可交易正成為中國 Biotech 重要的現金流來源,無論是國內授權合作還是出海授權交易都在
2、 2023 年迎來了新高,以 ADC 為代表的藥物類型是中國藥企 license out 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而言,2023 年是市場情緒低落的一年,卻又是讓人振奮的一年。為全盤認知理解中國生物醫藥領域一級市場方方面面的表現,以更好把握 2024 年行業發展趨勢,蛋殼研究院對 2023 年國內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的近近 400400 起融資事件起融資事件、近百款臨床獲近百款臨床獲批管線批管線及近百起近百起 BDBD 交易交易/并購事件并購事件進行了詳細復盤研究,以饗行業。2目錄前言前言.1第一章第一章 數說數說 20232023,資本寒冬下行業的挑戰與轉變,資本寒冬下行
3、業的挑戰與轉變.31.1 投融資:融資總額繼續腰斬,投早投小不再明顯,上游供應鏈項目更受資本追捧.61.2 IPO:數量跌落至 5 年前水平,北交所政策頻發帶來 IPO 市場新生機.121.3 200 余條政策,振興發展中醫藥、促進創新藥開發和提升臨床質量、規范網絡售藥 17第二章第二章 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細分領域創新賽道解讀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細分領域創新賽道解讀.252.1 抗體藥、核藥賽道融資逆勢增長,核藥研發高產、近 20 款管線獲批 IND.252.2 CGT、AI+新藥融資稍顯落寞,小核酸逆勢突起 17 款步入臨床處于商業爆發前夜.302.3 資本趨穩,上游供應鏈項目受追捧,現金流為
4、王.402.4 IPO 暫緩、融資遇冷,資本寒冬下的挑戰與出路:BD、出海與并購.472.5 CAR-T 商業邏輯跑通,各類型針對實體瘤、通用型細胞療法臨床進展百花齊放.522.6 全球又 5 款基因療法上市,國內 22 款步入臨床,AAV 基因治療仍占主導.562.7 抗體藥物臨床梳理:ADC 與雙抗各占江山,行業痛點不是靶點內卷而是技術.59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優秀案例.63第三章第三章 2023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創新案例創新藥及供應鏈創新案例.653.1 天辰生物:基于領先抗體技術平臺入局過敏、補體藥雙賽道,最領先項目即將啟動 III期臨床.653.2 劑泰醫藥:AI
5、賦能打破 LNP 專利壁壘及多器官遞送瓶頸,驅動規?;幬锇l現.673.3 輻聯科技:解決核素供應生產關鍵難題,打造全球化完整核藥產業鏈平臺.693圖表目錄圖表目錄圖表 12019-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總金額歷年變化.6圖表 22019-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平均融資金額與融資事件數歷年變化.6圖表 32019-2023 年國內早期投融資事件占比情況.9圖表 42023 國內創新藥領域及供應鏈投融資整體表現情況.10圖表 52019-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 IPO 數量變化.12圖表 62023 醫藥領域 IPO 情況一覽.13圖表 72023 創新藥領域上下游 IPO 情
6、況.14圖表 82023 醫藥領域 IPO 企業細分領域歸屬統計.14圖表 92023 國內創新藥及供應鏈企業 IPO 地點分布.15圖表 102023 年國家生物醫藥領域重要政策梳理.17圖表 112023 年國內針對生物醫藥各細分領域出臺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3圖表 122022、2023 年創新藥各細分領域投融資情況對比(單位:萬元).25圖表 132023 年小分子化藥和抗體藥研發賽道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10%的項目.27圖表 142023 年核藥領域融資情況.28圖表 152023 年中國核藥管線 IND 獲批情況.29圖表 162022、2023 年 CGT、核酸藥物、AI+新藥研
7、發投融資情況對比(單位:萬元)30圖表 172023 細胞藥物研發領域受資本青睞的企業類型及相關融資表現.32圖表 18細胞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20%的項目.32圖表 19近兩年獲得融資的先導編輯/堿基編輯/表觀遺傳編輯技術企業.33圖表 20基因治療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 TOP5 項目.34圖表 21核酸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20%的項目.35圖表 222023 年中國小核酸管線 IND 獲批情況.37圖表 23AI+新藥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 TOP5 項目.38圖表 242023 年中國 AI+新藥管線 IND 獲批情況.39圖表 252023 年上游供應鏈項目普遍比創新
8、藥研發項目更“吸金”.40圖表 262023 年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各細分賽道融資事件融資輪次分布.41圖表 272023 年各類醫藥上游供應鏈項目融資表現.42圖表 282023 獲得融資的特色 CXO.43圖表 292023 醫藥 CXO 融資 TOP10.44圖表 302023 年創新藥上游原料供應領域融資 TOP10.45圖表 312023 年 39 款中國創新藥實現國際授權合作,創近 4 年新高.47圖表 322023 國內創新藥企對外技術/產品授權交易.47圖表 332023 年各領域中國創藥企 BD 交易情況.504圖表 34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 CAR-T 產品概況.52圖表 35
9、2023 年國內細胞治療管線 IND 獲批情況梳理.54圖表 362023 年國內基因治療管線 IND 獲批情況梳理.56圖表 372023 年全球獲批上市的 5 款基因治療產品概況.57圖表 382023 年中國 ADC、雙抗管線 IND 獲批情況.60圖表 39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優秀案例.63圖表 40天辰生物 Sundoma、InCibitor、NeXine 三大技術平臺.66圖表 41劑泰醫藥基于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在藥物和遞送系統開發上形成的邏輯閉環.67圖表 42輻聯科技構建核藥產業鏈解決方案.6956第一章第一章 數說數說 20232023,資本寒冬下行業的挑戰與轉變,
10、資本寒冬下行業的挑戰與轉變1.11.1 投融資投融資:融資總融資總額額繼續腰斬繼續腰斬,投早投小不再明顯投早投小不再明顯,上游供應鏈項上游供應鏈項目更受資本追捧目更受資本追捧圖表 1 2019-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總金額歷年變化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仍處資本寒冬,一級市場溫度愈冷。仍處資本寒冬,一級市場溫度愈冷。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總金額為 61.59 億美元,約為 2022 年融資總額(110.56 億美元)的一半,2021年融資總額(235.95 億美元)的四分之一。圖表 2 2019-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平均融資金
11、額與融資事件數歷年變化7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從平均融資金額和融資事件數來看,2023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事件數量(514 起)跌落至 2020 年水平(534 起),平均融資金額(0.12 億美元)跌落至 2019 年水平(0.11 億美元)?;谡{研訪談,蛋殼研究院認為,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融資繼續遇冷的原因除了全球大環境如地緣政治、美元加息政策等的影響,主要在于內外兩部分原因。內部原因在于此前生物醫藥市場過于火熱內部原因在于此前生物醫藥市場過于火熱、多數項目多數項目估值估值過過高高,但但隨后隨后進展進展不如預期不如預期,行業行業正在經歷價值重估正在經歷價值重估。新藥
12、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大部分生物醫藥企業早期甚至到上市后都處于持續虧損狀態。為進一步鼓勵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提高生物醫藥市場活躍度,2018 年前后,港股 18A、科創板破除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的制度壁壘,國內生物醫藥企業估值飆升。隨后 2020 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帶來產業對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行業未來前景增長的看好,大量熱錢涌入醫療健康賽道,帶來一級市場的過度繁榮,大部分項目估值過高但在隨后的兩年里項目進展不如預期,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的難度加大。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企業破發成為常態企業破發成為常態,股價長期低迷股價長期低迷,投資者信心不足投資者信心不足。隨著多家企業沖刺上市,創
13、新研發陷入內卷、創新藥產品臨床價值說服力不足、商業化表現乏力、包括醫保政策的“殺價”等,讓資本市場對于創新藥的期待值下降。港股 18A、科創第五套標準沖擊 IPO 的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破發成為常態,股價長期低迷,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多數投資機構未能在此前投資項目中盈利,投資信心不足。當下國內創新藥項目正在經歷艱難的估值重構過程,市場也在逐漸在清理市值泡沫和投資者的不合理預期。外部原因主要在于兩點:外部原因主要在于兩點:1 1)20232023 年年 IPOIPO 收緊、政策嚴控減持、嚴控再融資,融資壓力逐收緊、政策嚴控減持、嚴控再融資,融資壓力逐級向前端傳導;級向前端傳導;2 2)醫療反
14、腐進一步對行業發展造成影響。)醫療反腐進一步對行業發展造成影響。2023 年 8 月,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證監會出臺多項政策,包括降印花稅、階段性收緊 IPO、嚴控再融資、嚴控減持等組合政策,以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改變一二級市場失衡的狀況。8IPOIPO 收緊收緊、嚴控減持嚴控減持、嚴控再融資等政策給生物醫藥領域帶來較大沖擊嚴控再融資等政策給生物醫藥領域帶來較大沖擊。IPO 窗口的關閉對各行各業都會有影響,但對于沒有收入利潤的生物醫藥產業影響尤其巨大。新藥研發周期長高投入的特點,讓企業及其依賴外部輸血,尤其創新藥產品推進到臨床后期,投入是數以億計、甚至十億計,在產品商業化之前
15、,只能靠資本市場的持續支撐。對于一級市場而言,IPO 收緊,生物醫藥企業缺乏暢通的二級市場退出路徑,企業面臨的融資壓力和機構面臨的退出壓力都變得更大,壓力由后期逐級往中期、早期傳導,進而影響到整個融資鏈條。生物醫藥投資的高難度以及不明朗的 IPO 退出路徑讓市場資本對于生物醫藥項目投資愈發謹慎。有投資人透露,今年大部分投資機構更多在做投后管理,幫助已投項目進行優化,除了對接投資機構幫著融資以外,基本就是跟著創始人一起優化管線和團隊管理。2023 年投資的更多項目更傾向于在已投項目中選取幾個進展還算不錯的項目。對于已投項目之外的新項目出手極其謹慎和要求嚴苛。另一方面另一方面,醫療反腐給本就信心不
16、足的醫療市場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醫療反腐給本就信心不足的醫療市場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醫藥代表進院難度加大,學術會議難以舉行,對于創新藥產品銷售無疑會造成影響,進而有可能影響公司業績。當然受沖擊更大的是那些依賴銷售費用比較重的品種,創新性強的好藥反而有可能受益。2023 年是生物醫藥產業泡沫加速出清的一年,也是倒逼產業升級、行業生態得到進一步凈化的一年,挑戰驅動轉變。投早投小現象依然存在,但發展趨勢不再明顯。投早投小現象依然存在,但發展趨勢不再明顯。據蛋殼研究院發布的2022 年創新藥領域年度白皮書,產業資本在 2022 年投融資市場表現的一個明顯趨勢是投早投?。?022 年生物醫藥領域早期(A
17、輪及 A 輪以前)投融資事件占比創 2018-2021 年新高,達到 64%;2022年生物醫藥領域百萬美元級和百萬美元級融資以下融資事件占比創2020-2022年新高,共 132 起,占比當年所有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 30.84%。不過這一突出現象在 2023 年不再延續。從動脈橙產業智庫披露的最新數據來看,早期投融資事件已回落至正常水平 60%附近。9圖表 3 2019-2023 年國內早期投融資事件占比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對于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有投資人解釋,2021 年年中前,由于資本市場過熱,諸多項目估值過高但其實業務進展并未跟上。為了找到具有更加合理估值的項目,諸
18、多投資人將眼光放到了未融過資的水下項目或僅融過一次的早期項目身上。但伴隨著全球生物醫藥發展周期下行以及國內政策大環境的變化伴隨著全球生物醫藥發展周期下行以及國內政策大環境的變化,距離生物醫藥下行周期結距離生物醫藥下行周期結束的日期愈發具有不確定性束的日期愈發具有不確定性。原來預設兩三年的下行周期,早期項目或能順利穿越,當預設下行周期結束的日期至更長的時間維度,投早投小的額外優勢不再具備。能夠進行自身造血能夠進行自身造血、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在資本寒冬中存活下去的希望更大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在資本寒冬中存活下去的希望更大,也是當下大也是當下大多數投資機構相對愿意出手的選擇。多數投資機構相對愿意出
19、手的選擇。另一位投資人持類似觀點,他認為,“生物醫藥領域項目投資周期長風險高,早期項目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雖然資本市場投早投新投硬科技口號喊得響亮,但目前環境真正能融到錢的基本是院士、大專家、大藥企明星創始人的項目,且投資要求愈發嚴苛。當前環境下,穩定的“變現能力”相比于以往更為重要。這也造就了 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另一個投融資特征:上游供應鏈項目融資相對火熱?!袄淅洹敝杏兄杏小盁釤帷?,上游供應鏈項目受資本追捧,上游供應鏈項目受資本追捧。雖然 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仍然趨冷,但上游供應鏈相關項目投融資熱度值得關注。10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2023 年上游供應鏈如年上游供應
20、鏈如 CXOCXO、創新藥原料供應領域整體融資金額創新藥原料供應領域整體融資金額(301.4 億元)快趕及創新藥研發融資總額快趕及創新藥研發融資總額(363.3 億元),CXOCXO、創新藥原料供應項目平、創新藥原料供應項目平均融資金額均融資金額(分別為 2.2 億元、2.1 億元)遠高于創新藥研發項目遠高于創新藥研發項目(1.4 億元)。圖表 4 2023 國內創新藥領域及供應鏈投融資整體表現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在當前環境下在當前環境下,資本愈發關注企業收入資本愈發關注企業收入、產能等指標產能等指標,風險偏好逐漸降低風險偏好逐漸降低。尤其隨著證監會新規出臺,多位投資人均表
21、示會更加偏好具有正向現金流的項目。此外,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爆發,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這亦是上游供應鏈項目相對受資本追捧的原因所在。而上游供應鏈項目具有風險相上游供應鏈項目具有風險相對較低對較低、周期相對較短周期相對較短、進入壁壘相對較高等特點進入壁壘相對較高等特點,是資本青睞這類型項目的另一方面原因。有投資人指出,相比研發新藥,諸如原料藥、中間體、原輔料、醫藥包材等上游產品研發相對難度低以及周期相對沒那么長,且這類企業由于客戶眾多因此可實現風險分擔、抗風險能力較強。再加上目前創新藥上游原料國產替代之風已起,下游創新藥研發領域萎縮雖然不可避
22、免會影響上游發展,但總體而言上游供應鏈項目算是萎縮市場中相對穩健的項目,結構性的機會仍然存在。另一位投資人也表示,上游供應鏈項目市場空間可觀且相對競爭沒有那么激烈,行業進入門11檻和技術壁壘也較高。除了國產替代,在疫情期間快速發展成長的國內上游供應鏈企業,不少在技術上已然形成優勢,甚至有能力出海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這都給市場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121.21.2 IPOIPO:數量跌落至:數量跌落至 5 5 年前水平,北交所政策頻發帶來年前水平,北交所政策頻發帶來 IPOIPO 市場新市場新生機生機IPOIPO 政策收緊審核趨嚴政策收緊審核趨嚴,2023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年生物醫藥領域
23、 IPOIPO 數量降至數量降至 20192019 年水平年水平。前文已經提及,為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和活躍度,證監會于 2023 年 8 月出臺包括降印花稅、階段性收緊 IPO、嚴控再融資、嚴控減持等組合政策。這導致生物醫藥企業 IPO 難度加大,IPO 態勢階段性放緩。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2023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年生物醫藥領域 IPOIPO 數量數量(2727 起起)跌落至跌落至 20192019 年年 IPIPO O數量(數量(2727 起)水平起)水平,為,為 20212021 年生物醫藥企業年生物醫藥企業 IPOIPO 高峰(高峰(5454 起)時的一半。起)時的一半。圖
24、表 5 2019-2023 年生物醫藥領域 IPO 數量變化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2727 家醫藥企業成功掛牌上市,最高募資家醫藥企業成功掛牌上市,最高募資 34.734.7 億元。億元。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共有 27 家國內醫藥企業 IPO,其中公開募資超過 10 億元以上的醫藥企業包括 8 家。分別是專注創新偶聯藥物研發的科倫博泰科倫博泰、專注于新型單克隆抗體藥物開發的智翔金泰智翔金泰、致力于口服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碩迪生物碩迪生物、提供 ADC 藥物 CDMO 服務的藥明合聯藥明合聯、開發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和提供仿制藥 CRO 服務的安徽萬邦醫藥安徽萬邦醫藥、提
25、供小分子 CDMO 服務的金凱生科金凱生科、進行多肽化學品及相關產品研發的昊帆生物昊帆生物以及進行化學藥品研發的宏源藥業宏源藥業。13圖表 6 2023 醫藥領域 IPO 情況一覽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上游供應鏈上游供應鏈 IPOIPO 項目平均融資金額高于創新藥研發項目。項目平均融資金額高于創新藥研發項目。2023 年成功掛牌上市的 27 家醫藥企業包括君圣泰、阿諾醫藥、宜明昂科、科倫博泰等在內的創新藥研發企業,以及包括藥明合聯、海森藥業等在內的 CXO 和創新藥原料供應企業和傳統制藥企業民生健康。蛋殼研究院對以上 27 起醫藥 IPO 事件進行分類統計發現,雖然創新藥研發類項
26、目 IPO 數量更高(14 起),但創新藥上游供應鏈項目平均募資更高。如上游 CXO 領域項目 IPO 平均募資額高達 15.26 億元,上游原料供應領域項目 IPO 平均募資額(9.46 億元)亦高于創新藥研發領域項目 IPO 平均募資額(7.95 億元)。8 家公開募資超過 10 億元以上的醫藥企業有 5 家歸屬于創新藥上游供應鏈領域。14圖表 7 2023 創新藥領域上下游 IPO 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2727 家醫藥家醫藥 IPOIPO 盡歸屬小分子化藥與生物大分子藥物領域盡歸屬小分子化藥與生物大分子藥物領域,TOP2TOP2 盡落抗體藥賽道盡落抗體藥賽道。2013
27、 年醫藥 IPO 企業主要來自兩大領域:小分子化藥與生物大分子藥物。其中小分子化藥領域共有 19 家,包括小分子化藥研發企業 6 家、小分子化藥 CXO 企業 5 家、小分子化藥上游原料供應企業 8 家;生物大分子藥物領域 9 家,包括生物藥研發企業 8 家、生物藥 CXO 企業1 家。2023 年最大兩家醫藥 IPO 企業分別為提供 ADC 藥物 CDMO 服務的藥明合聯(公開募資 36.76 億港元)和專注于新型單克隆抗體藥物開發的智翔金泰(公開募資 34.73 億元人民幣),均為抗體藥領域企業。圖表 8 2023 醫藥領域 IPO 企業細分領域歸屬統計15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
28、究院科創板政策性緊縮進入不明朗狀態科創板政策性緊縮進入不明朗狀態,北交所政策頻發帶來北交所政策頻發帶來 IPOIPO 市場新市場新生機生機。2023 年,本來承載了生物醫藥板塊重大期望值的科創板政策性緊縮,進入不明朗狀態。在滬深兩市和境外市場 IPO 因為種種原因門檻提升的情況下,北交所具有包容度高、時間表緊湊可控、審核速度快的鮮明特點,為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上市選擇,正成為創新中小企業上市選擇新方向和主陣地。圖表 9 2023 國內創新藥及供應鏈企業 IPO 地點分布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2023 年,北交所加大改革力度優化上市制度安排,先后修訂規則縮短新股申購凍結
29、資金時間、取消發行定價、優化轉板制度等,進一步暢通多元便捷上市路徑,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納入上市規劃路徑的選擇之一,尤其是吸引了眾多“高精特新”細分賽道龍頭企業和部分上市路徑坎坷的高收入體量企業的關注,擴容提質可期。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有 6 家醫藥企業通過北交所上市,包括康樂衛士、星昊醫藥、錦波生物、嶺一藥業、新贛江藥業以及無錫晶海。其中不乏在科創板被拒但成功登陸北交所的案例,如 2023 年 7 月成功登陸北交所的膠原蛋白產品研發商錦波生物,經歷科創板被拒后,選擇北交所,最后成功上市,且上市后股價一度大漲。北交所正出現在更多醫藥企業的北交所正出現在更多醫藥企業的 IPOIPO
30、計劃中計劃中,或會走出一波獨立行情,或會走出一波獨立行情。有投資人曾向動脈網表示,過去北交所一直有市值小、估值低的刻板印象,但這種顯性差距正在縮小,企業也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擔心上了北交所之后會估值倒掛。未來的北交所,不再會是我們通常認16為的中國資本市場金字塔結構里對深交所和上交所有益補充的角色,它會走出一波獨立的行情。目前,北交所正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 IPO 的相關制度規則,2024 年北交所將有更多機會。IPOIPO 收緊屬于短期行為收緊屬于短期行為,周期內可積極嘗試北交所新陣地或尋求老股轉讓和并購退出周期內可積極嘗試北交所新陣地或尋求老股轉讓和并購退出。多位資深行業
31、人士指出,國家的長期方針政策必然是大力鼓勵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嚴控 IPO 屬于階段性短期行為,不會長期進行。此前歷史上,A 股曾經歷八次 IPO 暫停,上一次發生在2012 年 11 月 16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0 日,總計交易日 269 天,史上最長。在 IPO 收緊的周期內,除了積極嘗試諸如北交所在內的新陣地,老股轉讓和并購退出成為更為重要的退出方式。并購重組是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整合,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途徑。171.31.3 200200 余條政策,振興發展中醫藥、促進創新藥開發和提升臨床質余條政策,振興發展中醫藥、促進創新藥開發和提升臨床質量、規范網絡售藥量、規范網絡售
32、藥2023 年,國家層面發布醫藥行業相關政策共計 200 余條,省級層面發布相關政策約有 1400條。從類別來看,2023 年發布的醫保類的政策最多,接近總量的一半,其次分別為醫療、醫藥、醫改。蛋殼研究院以下將選取部分重要政策進行梳理解讀。圖表 10 2023 年國家生物醫藥領域重要政策梳理發布時間發布時間發布機構發布機構文件文件2023 年 1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2023 年 1 月國家衛健委關于印發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的通知2023 年 1 月國家藥監局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2023 年 2 月國家藥監
33、局國家藥監局出臺的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2023 年 2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2023 年 2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藥物真實世界研究設計與方案框架指導原則(試行)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注冊申請的溝通交流指導原則(試行)2023 年 2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2023 年 2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2023 年 2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的通告2023 年 3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做好 2023 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 年 3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藥物臨
34、床試驗期間安全性信息匯總分析和報告指導原則(試行)2023 年 3 月國家醫保局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管理暫行辦法2023 年 3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范(試行)2023 年 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2023 年 4 月國家衛健委“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2023 年 4 月國家醫保局、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衛健委等2023 年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方案18發布時間發布時間發布機構發布機構文件文件2023 年 5 月國家衛健委、醫保局等 14 個部門關于印發 2023 年糾正醫藥購
35、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2023 年 5 月國務院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2023 年 7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實施有關事宜的公告2023 年 7 月國家藥監局藥品標準管理辦法2023 年 7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修訂部分條款有關事宜的通知2023 年 7 月國家衛健委、公安部等 10 部委關于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2023 年 7 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藥品網絡銷售禁止清單(第一版)有關問題的復函2023 年 7 月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 年本,征求意見稿)2023 年 7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公布及的公告2023 年 7 月
36、國家衛健委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2023 年 7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的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技術指導原則(試行)2023 年 7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做好 2023 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2023 年 8 月國家醫保局醫藥集中采購平臺對外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2023 年 8 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修訂稿征求意見稿)2023 年 8 月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信息化標準體系2023 年 8 月國家衛健委關于印發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目錄的通知2023 年 9 月國家醫保局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基本醫療
37、保險醫用耗材支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2023 年 9 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檢查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2023 年 9 月國家藥監局、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調整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目錄的公告2023 年 9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工作的通知。2023 年 9 月國家衛健委第二批罕見病目錄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無參比制劑品種仿制研究的公告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無參比制劑品種開展仿制研究的技術要求和申報資料要求(試行)、無參比制劑品種開展仿制研究的溝通交流申請資料要求(試行)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
38、實施(2020 年版)第一增補本的公告19發布時間發布時間發布機構發布機構文件文件2023 年 10 月國家市場監管局藥品經營和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化學原料藥再注冊管理等有關事項的公告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的通告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加強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委托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公告2023 年 10 月國家藥監局藥品現代物流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2023 年 10 月國家發改委關于規范招標投標領域信用評價應用的通知2023 年 11 月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監督檢查辦法(試行)及其配套文件藥物臨床試驗機
39、構監督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試行)2023 年 11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印發的通知2023 年 12 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的通告2023 年 12 月國家醫保局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3 年)2023 年 12 月國家藥監局關于適用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的公告2023 年 12 月國家醫保局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2023 年 12 月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深化中醫館建設加強中醫醫師配備的通知2023 年 12 月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關于進一步加
40、強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2023 年 12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 2023 46 號)2023 年 12 月國家醫保局關于促進同通用名同廠牌藥品省際間價格公平誠信、透明均衡的通知2023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2023 年 12 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醫保局關于加強醫藥集中采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數據來源:公開新聞渠道搜集整理,蛋殼研究院國家連發多個政策文件,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國家連發多個政策文件,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2023 年 2 月 28 日,國務院印發中醫藥20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進
41、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4 月 19 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配套措施及部門分工。此外,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大批重磅利好政策的加持推動中醫藥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中醫藥行業有望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集采和醫保等控費政策影響逐漸變得溫和,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加大。集采和醫保等控費政策影響逐漸變得溫和,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加大。集采方面,2023 年藥品集中采購的政策仍然集中在帶量采購和配套政策方面:常態化開展
42、集中帶量采購,持續優化完善采購規則,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和質量監管,規范國采接續工作,以聯盟接續為主。預計明年將繼續按照?;?、保臨床原則,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積極探索“空白”品種,減輕患者用藥費用負擔,提高患者的用藥可及性。醫保談判方面,與以往“靈魂砍價”的模式不同,2023 年醫藥談判的主旋律已變為支持醫藥創新,醫保談判規則正在逐漸完善和成熟。建立了適應新藥準入的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機制,建立每年一條的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調整周期從原來最長 8 年縮短到一年;建立了覆蓋申報、評審、測算、談判等全流程的創新藥的支持機制。加快創新藥審評速度加快創新藥審評速度,兒
43、童藥與罕見病用藥得到重視兒童藥與罕見病用藥得到重視。為了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速度,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于今年 3 月 31 日發布了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范(試行)。該規范針對兒童專用創新藥、治療罕見病的創新藥以及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的創新藥,實施早期介入和研審聯動,以進一步提高審評審批速度。新規范實質上是降低突破性療法和優先審評的門檻,尤其是針對兒童藥和罕見病藥。此前已獲得突破性治療藥物資格認定的品種主要集中于腫瘤和抗感染,而罕見病藥、兒童藥則是鳳毛麟角。規范中對罕見病藥的定義,指的是發病率或患病率極低的罕見疾病,未受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限制。本次工作規范一方面
44、加快了臨床急需藥品的研發進程,滿足了患者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對罕見疾病的定義升級,加速創新藥研發進程,提振了資本市場對醫藥創新行業的信心。對對 fastfast followfollow 藥物的審批進一步收緊藥物的審批進一步收緊。2023 年藥監局綜合司 8 月發布的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和 CDE 在 7 月發布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技術指導原則,要求選擇“對于受試者最佳且可及的對照”,對 fast follow 藥物的審批進一步收緊。再加上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持續推進和醫保支付對21創新持續支持,擁有核心臨床價值管線的藥企才能持續發展和
45、受益。規范藥品網絡銷售和網絡交易規范藥品網絡銷售和網絡交易。近年來,醫藥電子商務平臺、網上藥店持續增加,新業態不斷涌現,藥品網絡銷售日趨活躍。為了規范藥品網絡銷售和藥品網絡交易平臺服務活動,保障公眾用藥安全,今年國家藥監局作出不少舉措。如針對藥品網絡銷售:2023 年 7 月 10 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于藥品網絡銷售禁止清單(第一版)有關問題的復函更好地規范網絡售藥,促進合理用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針對藥品監管信息化:2023 年 8 月 17 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監管信息化標準體系,進一步推進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以信息化引領監管現代化進程。針對藥品網絡交易:2023 年 9 月
46、6 日,國家藥監局發布 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檢查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指導藥品監管部門開展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檢查工作,督促企業依法履行法定義務,落實平臺主體責任。時隔近四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改版,鼓勵方向更加聚焦。時隔近四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改版,鼓勵方向更加聚焦。2023 年 7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 年本,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與上一版目錄相比,新版本目錄總條目減少 476 條,鼓勵類減少 473 條、限制類增加 16 條、淘汰類減少 19 條。具體到醫藥領域,鼓勵類條目變動較大,限制類和淘汰類內容則基本維持不變。與以往目錄明顯不同
47、的是,新版在對同一類型的條目進行了歸類整合,鼓勵方向更加聚焦。排在首位的是醫藥關鍵核心技術開發與應用,這也是新版中增加的內容,包含原料藥先進制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新型藥物制劑技術、新型生物給藥方式和遞送技術、大規模高效細胞培養和純化、藥用多肽和核酸合成技術,抗體偶聯、載體病毒制備等技術等。在新型藥品開發和生產部分,增加了“罕見病藥”這一內容。生物醫藥配套產業的定義也是新版首次提出,將2019 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并提出了諸如過濾膜材料、疫苗新佐劑這樣的新內容。中醫藥方面則強調創新,側重相關藥品的有效性和質量保證。相較此前,此次目錄在醫藥領域的調整明顯:條類上更加全面完整、鼓勵方向更加明細、門
48、檻進一步提高。2023 年 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醫療反腐醫療反腐。本年度以來,中央紀委、國家衛健委、醫保局等部門相繼發布了多項醫療行業反腐相關政策,召開相關動員會議明確具體工作安排。自 2023 年 7 月以來,我國的醫療行業反腐行動持續升溫,大量違法違規行為被查處并被嚴肅處理。2023 年 8 月 15 日,國家衛22健委就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發布有關問答。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重點包括以下 6 大方面:1)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以權尋租;2)醫療衛生機構內“
49、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以及藥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帶金銷售”;3)接受醫藥領域行政部門管理指導的社會組織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4)涉及醫?;鹗褂玫挠嘘P問題;5.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在購銷領域的不法行為;6)醫務人員違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會議強調,要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強醫?;鸨O管加強醫?;鸨O管。我國目前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多、醫?;鹬С龆噌t療機構多,但只有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等部門明確負責醫?;鸨O管工作,與參保人數、基金支出、醫療機構相比明顯偏少。我國醫?;鸨O管目前正面臨著“
50、三多一少”的現狀。今年國家相繼發布多個文件以加強醫?;鸨O管。明確醫保行政部門等各方職責要求從飛行檢查、專項整治、日常監管、智能監控、社會監督五個維度做實常態化監管。另外針對部門協同、信用管理、異地就醫等難點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將為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進一步筑牢屏障。推進臨床試驗質量提升推進臨床試驗質量提升。藥物臨床試驗不僅是驗證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的關鍵環節,其試驗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是藥物最終能否獲批上市的重要參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作為藥品上市支持數據的主要提供者,在臨床試驗開展全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對數據質量的保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23 年 11 月
51、 3 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了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監督檢查辦法(試行)及其配套文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監督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試行),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臨床試驗質量,以真正促進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加強藥品專利保護加強藥品專利保護。隨著我國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藥品專利保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初步搭建起我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的基本框架。2022 年 12月底,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醫保局印發 關于加強醫藥集中采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作為部門聯動、加強藥品采購環節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舉措,其在制度設計上仍以企業自主承諾為基礎。優化優化 MAHMAH 主體責任制度。主體責任制度。隨著藥品
52、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持續推進,2023 年,國家藥監局陸續發布一系列政策優化 MAH 主體責任制度,并系統性地梳理 MAH 在現行藥品監管法律法規項下的責任和義務。MAH 制度的出臺使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分離管理,并對藥品的全生命周期及整個供應鏈全面負責。MAH 制度對于保障公眾健康和藥品市場的安全、有序23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提高藥品的管理和監管水平,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效防止假冒偽劣藥品的流入市場,降低公眾用藥風險。為指導創新藥各領域產品臨床設計,規范相關領域快速發展以及提高申請人和監管機構溝通交流的質量和效率,2023 年國家也出臺了多項針對包括新型抗腫瘤藥物、多肽藥物、抗體
53、新型抗腫瘤藥物、多肽藥物、抗體偶聯藥物、脂質體藥物、細胞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偶聯藥物、脂質體藥物、細胞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等多種藥物類型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圖表 11 2023 年國內針對生物醫藥各細分領域出臺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數據來源:公開新聞渠道搜集整理,蛋殼研究院2425第二章第二章 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細分領域創新賽道解讀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細分領域創新賽道解讀2.12.1 抗體藥、核藥賽道融資逆勢增長,核藥研發高產、近抗體藥、核藥賽道融資逆勢增長,核藥研發高產、近 2020 款管線款管線獲批獲批 INDIND相比相比 20222022 年,年,20232023 年創新藥賽道僅有抗體藥賽道、核
54、藥賽道完成逆勢融資增長。年創新藥賽道僅有抗體藥賽道、核藥賽道完成逆勢融資增長。小分子化藥領域總體融資熱度變化不大,基本與 2022 年持平。創新藥研發各細分領域的融資熱度變化反映出資本市場求穩的心態。圖表 12 2022、2023 年創新藥各細分領域投融資情況對比(單位:萬元)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小分子化藥與抗體藥物研發是創新藥領域中發展相較成熟的賽道,行業對于相關賽道認識了解較為充分,市場空間也足夠大,諸多項目管線也已經步入臨床中后期。因此以上兩個賽道在融資表現方面相對穩健。2023 年小分子化藥與抗體藥物研發領域分別有 6 家和 5 家創新藥企業完成 IPO。26總體來看,
55、2023 年在小分子化藥和抗體藥賽道逆勢完成大額融資的項目具有普遍共性,多是具有核心技術平臺具有核心技術平臺、產品管線立項足夠差異化產品管線立項足夠差異化、臨床進度處于市場前列臨床進度處于市場前列、臨床試驗穩步推臨床試驗穩步推進并具有不錯臨床數據進并具有不錯臨床數據的企業。以抗體藥企業天辰生物為例,基于自主研發的 3 大技術平臺(Sundoma、InCibitor、NeXine)該企業開發了多款產品管線,目前已有 3 款 I 類創新藥項目步入臨床。其中針對過敏性鼻炎和慢性蕁麻疹適應癥的 LP-003 已推進至臨床 II 期,預計 2024 年將陸續進入臨床 III 期。據該企業在 2023 歐
56、洲鼻科學大會上公布的 LP-003 的臨床 I 期數據,相比全球首代抗 IgE抗體奧馬珠單抗,LP-003 具有更高的親和力,更好的生物學活性,有提高藥效的潛力,可降低用藥量,同時具有更長半衰期,可減少用藥頻次、提升患者依從性。該企業開發的補體藥項目 LP-005 也在 2023 年底完成了 I 期臨床首例患者給藥。繼 2022 年完成 A+1、A+2兩輪融資后,天辰生物在 2023 年繼續逆勢完成超億元 B1 輪融資。蛋殼研究院整理了小分子化藥和抗體藥研發賽道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10%的項目(不包括IPO,存在同等金額情況優選融資輪次更早的項目展現,同類型展示以下不再重復聲明)相關具細信息,
57、供行業參考了解。27圖表 13 2023 年小分子化藥和抗體藥研發賽道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10%的項目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可以發現,從項目類型來看,小分子化藥研發領域,大額融資項目多圍繞心血管、自身免疫、炎癥及腎臟疾病等領域開發新藥,部分在藥物遞送藥物遞送技術上獨具特色的項目如弼領生物、盈科生物也被資本偏愛??贵w藥賽道,適應癥方面主要還是集中在腫瘤和自免領域,雙抗雙抗、多抗多抗、ADCADC 藥物項目潛力受看好。核藥賽道投融資增勢最猛核藥賽道投融資增勢最猛,相比相比 20222022 年投融資金額上漲約年投融資金額上漲約 2 2 倍倍。從之前的小眾賽道到成為大藥
58、企必爭之地,2023 年核藥市場持續升溫。Lutathera 和 Pluvicto 兩款產品的商業化成功,點燃了全球藥企入局核藥賽道的熱情。海外制藥巨頭不斷加碼,國內諸多藥企也爭先涌入,核藥熱度持續走高。據動脈橙據動脈橙產業智庫產業智庫不完不完全統計,全統計,20232023 年核藥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年核藥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1010 起,融資總額為起,融資總額為 15.815.8 億元,融資事件和融資億元,融資事件和融資總額相比總額相比 20222022 年同比上漲年同比上漲 42.9%42.9%和和 79.8%79.8%。28圖表 14 2023 年核藥領域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
59、,蛋殼研究院其中,先通醫藥靠一己之力提升了先通醫藥靠一己之力提升了 20232023 年整個核藥賽道的融資熱度年整個核藥賽道的融資熱度。先通醫藥于 2023 年7 月獲得超 11 億元的大額融資,背后投資者眾多,包括國投創業、金石投資、國調基金、通用技術創投、中信證券投資等近 20 家來自眾多國家隊、產業集團和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投資。先通醫藥在一級市場的受追捧,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核藥和先通醫藥前景的看好。2023 年先通醫藥在業務方面亦表現出色。其旗下首個獲批的核藥產品歐韋寧氟18F貝他苯注射液,于 2023 年 9 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也是國內首個獲批用于 AD 診斷的 A-PET 顯
60、像劑。該產品確實對 AD 診斷有顛覆性的影響,據稱可最高提前 15 年診斷出 AD。而這也是近 20 年來國內首個獲批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像劑,對長期發展緩慢的國產核藥領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20232023 年,核藥在臨床獲批方面也表現亮眼。年,核藥在臨床獲批方面也表現亮眼。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2023 年共計有年共計有 1 16 6條核藥管線獲批條核藥管線獲批 INDIND,諾宇醫藥、先通醫藥、東誠藍納等企業有管線也陸續在 2023 年底進入 IND 申請獲受理階段。在靶點和適應癥方面,國內不少 RDC 研發管線對標諾華已獲批的兩款產品開發仿制或改良型新藥,PSMA、SSTR
61、 是核藥研發熱門靶點,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管線眾多。29圖表 15 2023 年中國核藥管線 IND 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各渠道公開資料整理,蛋殼研究院目前,中國創新核藥正處于從目前,中國創新核藥正處于從 0 0 到到 1 1 的高速發展階段。的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降低開發風險,不可避免會出現靶點扎堆和管線同質化現象。未來,應該重點關注核藥靶點創新、適應癥創新、核素創新,關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以及核藥企業與 ADC、PDC 的聯動;關注核藥 CRO/CDMO 板塊的發展??傮w來看,不論是中國還是海外,都進入了核藥研發、生產的高產期。302.22.2 CGTCGT、AI+AI+新藥融資稍顯落寞,
62、小核酸逆勢突起新藥融資稍顯落寞,小核酸逆勢突起 1717 款步入臨床處款步入臨床處于商業爆發前夜于商業爆發前夜CGT、核酸藥物、AI+新藥研發領域相比 2022 年投融資熱度稍顯落寞。在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平均融資金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原因各異。圖表 16 2022、2023 年 CGT、核酸藥物、AI+新藥研發投融資情況對比(單位:萬元)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相比相比 20222022 年的投融資熱度年的投融資熱度,20232023 年年 CGTCGT 研發資本市場進入冷靜期研發資本市場進入冷靜期。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CGT 藥物研發領域 2023 年共發生投融
63、資事件 67 起,融資金額為 61.34 億元,平均融資金額為 0.92 億元。相比相比 20222022 年年 CGTCGT 藥物研發領域藥物研發領域融資事件同比下滑融資事件同比下滑 30.2%30.2%,融,融資總金額同比下滑資總金額同比下滑 42.8%42.8%,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滑,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滑 19.7%19.7%。對于 CGT 藥物研發融資遇冷的原因,有投資人指出,存在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受當前資本存在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受當前資本環境的影響。環境的影響。首先,目前 CGT 藥物研發領域處于相對早期發展階段,諸多曾被報以較大希望的用于治療實體瘤、以及通用型的細胞療法目前國內尚未
64、看到實質性突破,由于安全性風險等問題國外同賽道產品臨床受挫較多,諸如干細胞技術等目前也還不成熟。從技術維度看,目前 CGT藥物研發風險相對較大,在當前大部分資本一心求穩的心態下,企業融資難度明顯加大。31其次,部分發展相繼成熟的 CGT 領域,如細胞治療血液瘤賽道、基因治療眼科、罕見病賽道目前面臨同質化競爭、內卷等現象,而 CGT 藥物研發投入大、定價高,現階段國內患者支付能力有限、醫保難以消化,目前國內商業保險尚未完全覆蓋,導致國內投資者對于 CGT領域未來市場前景預期不夠樂觀。但不論整體市場情緒如何,20232023 年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的項目仍清晰指出了產業的寄望年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
65、的項目仍清晰指出了產業的寄望方向方向,說明資本市場仍然認可說明資本市場仍然認可 CGTCGT 藥物的價值與未來發展潛力。藥物的價值與未來發展潛力。細胞治療藥物研發領域,細胞治療藥物研發領域,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細胞治療研發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46 起,融資總額 37.56 億元。其中,華賽伯曼、原啟生物、沙礫生物 3 3 家開發家開發 TILTIL 細胞治療藥物的企業共獲得細胞治療藥物的企業共獲得 8.248.24 億元億元融資融資;包括馴鹿生物、來恩生物、恒瑞源正、新景智源等在內的 1212 家瞄準實體瘤適應癥的家瞄準實體瘤適應癥的細胞治療藥物研發企業獲得細胞治療藥物研發企業
66、獲得 21.4421.44 億元融資億元融資。包括優賽諾生物、貝斯生物等在內的 1111 家瞄準通用型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的企業獲得家瞄準通用型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的企業獲得 5.55.52 2億元融資億元融資;包括澤輝生物、啟函生物、安齡生物、達爾文細胞生物等在內的利用干細胞技術利用干細胞技術瞄準腫瘤瞄準腫瘤、神經退行性病變神經退行性病變、抗衰抗衰、器官移植器官移植、關節軟骨修復材料等方向的關節軟骨修復材料等方向的 1212 家細胞治療家細胞治療企業獲得企業獲得 6.56.5 億元融資億元融資。CAR-TCAR-T 細胞治療細胞治療相關融資事情 8 起,融資 5.84 億元,其中 5 起發展通用型或
67、瞄準實體瘤適應癥。32圖表 17 2023 細胞藥物研發領域受資本青睞的企業類型及相關融資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細胞治療藥物研發領域融資排名前 20%的項目 9 9 起涉及實體瘤或通用型,起涉及實體瘤或通用型,2 2 起干細胞起干細胞相關相關。圖表 18 細胞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20%的項目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33基因治療藥物研發領域,基因治療藥物研發領域,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基因治療藥物研發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21 起,融資總額 25.7 億元。其中,包括紐福斯生物、神曦生物、至善唯新、諾潔貝生物等基于基于 AAVAAV 路線進行基因
68、治療路線進行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藥物研發的 1111 家企業獲得家企業獲得 15.1815.18 億元融資億元融資,大部分企業主要覆蓋代謝、CNS、眼科等疾病領域,也有瞄準血友病 B(至善唯新)、內耳聽力損傷等相關疾?。ㄐ菉W拓維)的企業。包括瑞風生物、貝斯生物、益杰立科、堯唐生物等基于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基于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的 6 6 家企業獲得家企業獲得 6.026.02 億元融資。億元融資。其中貝斯生物、益杰立科兩家企業基于前沿的堿基編輯堿基編輯/表觀遺傳編輯技術路線表觀遺傳編輯技術路線進行基因藥物開發的初創企業值得關注,分別在 2023 年獲得數干萬美元和 3
69、200 萬美元大額融資。圖表 19 近兩年獲得融資的先導編輯/堿基編輯/表觀遺傳編輯技術企業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貝斯生物基于堿基編輯及先導編輯進行相關基因治療產品的開發。其最核心的堿基編輯技術具備“0 脫靶”、高靶向編輯效率和較小尺寸等優點,在提高體內和體外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具有顯著優勢,該項技術在中國和歐美可以自由實施(FTO,Freedom tooperate)。益杰立科致力于通過表觀遺傳編輯技術治療眼科、神經退行性等多種疾病。其核心技術平臺EPIREG 通過 CRISPR-CAS 衍生的表觀修飾系統,精確編輯基因組任意位點的表觀修飾,整個過程不需要對 DN
70、A 進行切割,避免了脫靶效應、半衰期短和患者依從性差等問題。表觀遺傳編輯表觀遺傳編輯、堿基編輯堿基編輯、先導基因編輯等都是可實現更安全先導基因編輯等都是可實現更安全、效率更高的新型基因編輯技效率更高的新型基因編輯技34術,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近兩年頗受資本關注。術,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近兩年頗受資本關注。圖表 20 基因治療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 TOP5 項目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CGTCGT 藥物研發融資遇冷并非技術本身受阻,全球化立項更得資本青睞。藥物研發融資遇冷并非技術本身受阻,全球化立項更得資本青睞。在當前環境,資本市場對于 CGT
71、 藥物研發的熱情雖有較大降溫,但多位投資人認為,造成現在造成現在 CGTCGT 領域寒冬領域寒冬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外部客觀環境影響導致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外部客觀環境影響導致,并非技術本身發展受限并非技術本身發展受限。比如目前國內現在的通用型 CAR-T 的 IND 剛剛報批,至少還需要兩三年才可以去做判斷。CGT 領域目前依然具有極高的治療價值和投資價值。此外,由于 CGTCGT 療法發展時間并不長療法發展時間并不長,國內在國內在 CGTCGT 賽道需要追趕國外的技術方面的差距并賽道需要追趕國外的技術方面的差距并不算大不算大,國內由于較為寬松的研發環境國內由于較為寬松的研發環境、國家對罕見病更
72、大力度的鼓勵支持政策以及國內豐國家對罕見病更大力度的鼓勵支持政策以及國內豐富的臨床資源富的臨床資源等都是助力本土 CGT 藥物研發企業快速發展的獨特優勢。只是在產品立項方面需要更多全球化視野,立足于全球化市場,這要求要求 CGTCGT 藥物研發企業藥物研發企業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單單走而不是單單走 fastfast follwfollw 模式模式。諸如傳奇生物、亙喜生物目前就是優秀的代表發展案例。后疫情時代后疫情時代 mRNAmRNA 產業熱度回歸理性,小核酸逆勢站上潮頭受資本熱捧。產業熱度回歸理性,小核酸逆勢站上潮頭受資本熱捧。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20232023
73、 年核酸藥物研發領域年核酸藥物研發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35 起,融資金額為 38.4 億元。35相比相比 20222022 年年融資事件同比下滑融資事件同比下滑 18.6%18.6%,融資總金額同比下滑,融資總金額同比下滑 37.1%37.1%,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滑滑 22.8%22.8%。隨著新冠疫情帶來的世界沖擊逐漸落幕,以及 mRNA 技術在諸如流感、腫瘤等領域的疫苗研發進展較為緩慢,包括 mRNA 藥物存在的在遞送系統方面的阻礙,2023 年以 mRNA 藥物為代表的核酸藥物在資本市場上的熱情趨緩。但這并不意味著但這并不意味著 mRNAmRNA 技術不受資本期待。
74、技術不受資本期待。有投資人指出,mRNAmRNA 技術有其他技術所不具技術有其他技術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備的獨特優勢:研發周期短、應變速度快;免疫效果好,兼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無需佐劑;成藥靈活。無論是疾病預防還是治療,理論上 mRNA 技術可以生產出任何一種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未來發展前景巨大。相比新冠疫情間對于 mRNA 技術的狂熱,目前產業只是逐漸回歸理性發展。2023 年核酸藥物研發企業嘉晨西海宣布完成兩輪近億美元大額融資,用于支撐多個臨床試驗推進及臨床前管線開發。該企業現有管線覆蓋腫瘤、傳染病、罕見病和醫學美容等多個領域,在腫瘤治療和傳染病疫苗方向,一年內已在中美兩國展開兩個領域三個
75、適應癥上的四個注冊臨床試驗。圖表 21 核酸藥物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前 20%的項目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核酸藥物領域發展勁頭十足的小核酸藥物,其在 2023 年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國內相關臨床進展方面的表現都可圈可點。3620232023 年核酸藥物年核酸藥物研發研發領域投融資領域投融資 TOP5TOP5 有有 3 3 家均為研發小核酸藥物的企業。家均為研發小核酸藥物的企業。其共性在于團隊稀缺、技術積累深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遞送技術平臺、管線推進迅速。20232023 年,有年,有 4 4 款小核酸產品獲批上市,款小核酸產品獲批上市,分別是渤健/Ionis 合作
76、開發的 ASO 藥物 Tofersen、諾和諾德針對 PH1 的 RNAi 療法 Nedosiran、安斯泰來的核酸適配體藥物 Izervay,以及阿斯利康/Ionis 合作開發的 ASO 療法 eplontersen。臨床獲批方面,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2023 年有年有 1717 款小核酸藥物步入臨床??钚『怂崴幬锊饺肱R床。其中,舶望制藥、浩博醫藥等企業有管線在多地區獲批,或有多管線在 2023 年獲批。小核酸藥物領域已然成為創新藥企爭相布局的新藍海。37圖表 22 2023 年中國小核酸管線 IND 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整理小核酸藥物已釋放成藥性風險小核
77、酸藥物已釋放成藥性風險、適應癥拓展空間大適應癥拓展空間大、已站在應用爆發的轉折點上已站在應用爆發的轉折點上。小核酸藥物,又稱寡核苷酸藥物,主要包括反義核酸(ASO)、小干擾核酸(siRNA)、微小 RNA(miRNA)、核酸適配體(Aptamer)及其他。理論上,小核酸藥物是一種十分理想的藥物類型,能夠為38臨床上許多棘手的疾病提供解決方案。一方面一方面,小核酸藥物的成藥性較高小核酸藥物的成藥性較高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小核酸藥物可以沉默肝臟內任何基因。理論上來說,當更多的遞送技術被開發出來時,小核酸藥物可以靶向全基因組里的每個基因,在遺傳疾病、腫瘤、病毒感染、慢性疾病等治療上應用廣泛,而傳統的
78、小分子藥和抗體藥,則只有 4%左右的基因產物有上市藥物可以靶向。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小核酸藥物半衰期比較長小核酸藥物半衰期比較長,從而給藥周期也更長從而給藥周期也更長。從成本和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從成本和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小核酸藥物尤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小核酸藥物尤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如以 PCSK9 靶點為例,siRNA 藥物 Inclisiran 可以做到半年一針,而 PCSK9 的單抗需要每月 2 針,這讓小核酸藥物在治療許多慢性病方面具備獨特優勢。中國慢性病市場巨大,因此小核酸藥物發展前景備受投資者關注。此外,相比基因治療,小核酸藥物只涉及 mRNA,而不影響基因組,意味著其具有更高的
79、安全性。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以核酸化學修飾技術和以 Galnac-偶聯為代表的遞送技術的突破,讓小核酸藥物已突破成藥瓶頸,發展逐步成熟并進入多個疾病領域。隨著在藥物遞送技術上有更多突破,小核酸藥物站在了應用爆發的轉折點上。尤其小核酸藥物憑借其依從性方面的優尤其小核酸藥物憑借其依從性方面的優勢進軍慢性病市場,已然來到商業爆發的前夜。勢進軍慢性病市場,已然來到商業爆發的前夜。AI+AI+新藥融資遇冷新藥融資遇冷,標簽淡化標簽淡化,資本更加看重結果資本更加看重結果。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統計,AI+新藥研發領域 2023 年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30 起,融資金額為 26.1 億元。相比相比 20222
80、022 年年,AI+AI+新藥新藥領域融資總金額同比下滑領域融資總金額同比下滑 45.3%45.3%,融資事件同比下滑融資事件同比下滑 26.8%26.8%,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滑平均融資金額同比下滑 25.3%25.3%。有投資人指出,原因在于,AI+AI+新藥研發曾經被期待過高,但目前看來離真正落地、在新藥新藥研發曾經被期待過高,但目前看來離真正落地、在新藥開發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可能還是需要很長時間。但對于一些開發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可能還是需要很長時間。但對于一些較為較為簡單的應用,簡單的應用,AIAI 已經非常已經非常成熟和容易落地成熟和容易落地,充分展現出高效能。,充分展現出高效能。以上趨勢
81、也分別在 AI+新藥融資趨勢里得到體現:在 2023 年獲得大額融資的 AI+新藥項目,要么是在相應藥物開發領域本身就獨具優勢和深厚技術積累、主要基于 AI 技術提升藥物開發效率“錦上添花”,諸如藥物牧場、益杰立科等企業;要么是臨床管線進展迅速,直接以結果驗證 AI 藥物發現引擎效能,如德睿智藥、主流源生物;要么是客戶群體龐大,直接以大量客戶合作成果、實打實的現金流營收驗證 AI 藥物發現引擎效能,如深勢科技、騰邁醫藥。圖表 23 AI+新藥研發領域融資金額排名 TOP5 項目39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不過最終以管線進展或客戶認可只是這些項目獲得資本青睞的一方面,
82、還有在于項目本身的特色及 AI 引擎效能。如就有投資人指出,深勢科技受資本歡迎的原因主要包括 3 點:一是聚焦 AI for Science 方向,發展思路獨特、所解決市場痛點的市場想象空間足夠大,瞄準生物醫藥、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學與工程等重要領域解決基礎研究問題,不僅能助力藥物開發目前面臨的問題、還可以解決材料開發目前面臨的問題、電池開發問題等;二是院士牽頭,團隊研發實力強、技術扎實;三是團隊執行力強、專業特質與商業特質均具。再看再看 AI+AI+新藥領域整體融資,新藥領域整體融資,基于 AI 作為底層工具進行蛋白質的開發設計如分子之心、智峪生科,以 AI 作為主要底層技術進行超高通量工程細
83、胞改造與蛋白質生產的聚樹生物、基于 AI 賦能的多組學數據挖掘分析平臺為藥企提供組學數據挖掘服務以及差異化新藥開發策略的普瑞基準等兼具技術落地性與自身造血能力的企業是兼具技術落地性與自身造血能力的企業是 20232023 年資本市場偏愛的標的。年資本市場偏愛的標的。圖表 24 2023 年中國 AI+新藥管線 IND 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公開新聞匯總整理,蛋殼研究院402.32.3 資本趨穩,上游供應鏈項目受追捧,現金流為王資本趨穩,上游供應鏈項目受追捧,現金流為王在目前形勢復雜的大環境下,求穩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心態。反映到資本市場上,風險更低風險更低、具備現金流的具備現金流的 CXOCXO、供
84、應醫藥原料的上游供應鏈企業是供應醫藥原料的上游供應鏈企業是 20232023 年資本市場格外偏愛的標的類年資本市場格外偏愛的標的類型。型。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上游供應鏈如 CXO、創新藥原料供應領域整體融資金額(301.4 億元)快趕及創新藥研發融資總額(363.3 億元),CXO、創新藥原料供應項目平均融資金額(分別為 2.2 億元、2.1 億元)遠高于創新藥研發項目(1.4 億元)。除了前文提到的隨著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暴發國家愈發重視供應鏈安全、以及上游供應鏈項目進入壁壘高、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周期相對較短等特質使得上游供應鏈項目是產業萎縮中相對穩健的項目,投資人投資意愿相
85、對較強。此外,上游供應鏈重資產的性質也決定了這上游供應鏈重資產的性質也決定了這類型大部分項目獲得融資體量大于創新藥研發項目。類型大部分項目獲得融資體量大于創新藥研發項目。圖表 25 2023 年上游供應鏈項目普遍比創新藥研發項目更“吸金”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41從具體細分領域看,小分子化藥、大分子生物藥、CGT 領域的 CXO 和上游原料供應項目類型平均融資金額均高于創新藥研發領域。原因在于,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以上大部分領域現以上大部分領域現有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項目偏中后期,有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項目偏中后期,融資體量大,融資體量大,如生物藥 CXO 有 1 家 IPO,
86、小分子化藥上游原料供應有 8 家 IPO,小分子化藥 CXO 有 5 家 IPO。一些新興發展領域如多肽藥物、核酸藥物領域 CXO 和上游原料供應項目類型平均融資金額低于創新藥研發領域,原因在于以上以上領域領域處于相對早期發展階段處于相對早期發展階段,下游需求放量不如以上領下游需求放量不如以上領域,域,CXOCXO、原料供應等產業業態還處于初步發展中。、原料供應等產業業態還處于初步發展中。但這部分領域融資體量較小,對整體供應鏈項目融資體量影響甚微,不影響大盤表現。圖表 26 2023 年創新藥及供應鏈領域各細分賽道融資事件融資輪次分布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具體到上游供應鏈項目類型
87、具體到上游供應鏈項目類型,CXOCXO 表現優于上游醫藥原料供應表現優于上游醫藥原料供應。其中,生物藥 CXO 一騎絕塵,無論是融資總額還是平均融資金額均占首位。其次是小分子化藥 CXO,2023 年共發生融資事件 23 起,融資總金額為 48.6 億元,平均融資金額 2.1 億元。42圖表 27 2023 年各類醫藥上游供應鏈項目融資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蛋殼研究院目前由于地緣政治影響、美元加息、加征關稅、生物醫藥周期下行等因素,近兩年國內 CXO龍頭也面臨較大壓力。無論是國際訂單還是國內訂單簽訂都受到較大沖擊。CXO 領域整體二級市場可以說是表現不佳。但但 CXOCXO 一級市場仍
88、然相對火熱。一級市場仍然相對火熱。有投資人指出,原因在于不同的分子實體領域 CXO 仍然有短缺,如像 ADCADC 領域、多肽領域、小核酸領域,市場上能做的團隊和人才還是少數。領域、多肽領域、小核酸領域,市場上能做的團隊和人才還是少數。還有一些像做特殊分子的合成特殊分子的合成、特有的活性評價模型特有的活性評價模型、實驗動物實驗動物、和疾病模型等和疾病模型等、能做完整能做完整轉化醫學研究的轉化醫學研究的 CXOCXO 亦是目前市場上的稀缺標的亦是目前市場上的稀缺標的。由于足夠差異化,競爭壁壘比較高,仍然得到資本青睞。作為醫藥行業的賣水人,難免受到資本市場和行業周期的影響,但他們的價值仍然被專業的
89、投資機構們長期看好。43圖表 28 2023 獲得融資的特色 CXO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蛋殼研究院分析 2023 獲得大額融資的 CXO 項目發現,三類 CXO 是投資人偏愛的標的。44圖表 29 2023 醫藥 CXO 融資 TOP10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一是由一是由 CXOCXO 龍頭分拆的龍頭分拆的 CXOCXO 公司,公司,如康龍生物、朗華制藥。此類標的在資本市場上尤為受歡迎,有投資人指出背后原因:一方面,CXO 作為醫藥上游的服務行業,公司整個體系、品牌口碑、服務能力等至關重要,諸如龍莎一類全球 CXO 龍頭,最早做化工
90、出身,在化工領域做到龍頭,隨后布局生物藥、CGT 后,又接續在這些領域繼續做到龍頭地位,本身已經驗證了 CXO 龍頭跨領域布局路徑可行。即 CXO 在某領域的優勢可以跨領域延續。只要整個體系搭建好,無非就是招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國內藥明系更是樹立了一個發展典范,而這個典范的樹立與行業發展的邏輯剛好一致。另一方面原因在于龍頭分拆比較有保證。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科研能力和商業化經驗相對比較好,管理經驗和上市資本運作經驗比較豐富,另一個方面有的上市公司具備回購能力,進一45步給了投資人信心。因此大量機構早期積極參與投資這類項目。二是諸如最早一批優二是諸如最早一批優秀秀 CGCGT T 企業企業向向
91、CXCXO O 的轉型的轉型/布局發展起來布局發展起來的的 CXOCXO,如金斯瑞蓬勃生物、譜新生物。金斯瑞蓬勃生物為金斯瑞生物旗下子公司,其前身是金斯瑞生物藥事業部(BDBU),該部于 2019 年 1 月成立。2020 年,金斯瑞正式推出獨立金斯瑞蓬勃生物品牌布局 CDMO 賽道。由于擁有南京傳奇生物這一“活”招牌,金斯瑞在 CGT CMC 工藝上的業務能力自然令人信服,目前與藥明生基等 CGT CDMO 均為行業龍頭。譜新生物是普瑞金生物 CDMO 業務拆分后獨立運營的全新主體,是目前專注在細胞藥物 CDMO 業務領域的龍頭企業,在 2023 年連續完成超億元 Pre-A 輪、數千萬元
92、Pre-A+輪兩輪融資。三是成長于中國本土以及海外學成歸國的學業界三是成長于中國本土以及海外學成歸國的學業界、產業界人士產業界人士,攜技術攜技術、資源與團隊打造資源與團隊打造的的CXOCXO 公司,在公司,在 CGTCGT 藥物研發及藥物研發及 CXOCXO 領域具有多款產品成功推進經驗,領域具有多款產品成功推進經驗,如派真生物、云舟生物、行誠生物等。派真生物專注于重組腺相關病毒(rAAV)載體包裝,為 CGT 企業的重組 AAV 載體藥物提供一站式 CMC 解決方案,于 2023 年完成 C 輪、C+輪數億元融資;云舟生物則是全球知名的科研定制載體供應商,提供科研載體構建以及全方位的基因遞送
93、CRO/CDMO 服務,在 cGMP 載體生產中經驗豐富,目前該企業于 2023 年完成 C+輪融資,現已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沖刺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其中行誠生物是 CGT CXO 領域的后起之秀,集質粒、病毒載體、mRNA 生產制備和分析檢測為一體的專業基因與細胞治療 CDMO,創辦于 2022 年,不僅短短一年內便獲得來自君聯資本、高瓴創投、聯想之星等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在 2023 年完成數億元 A 輪融資;而且目前已成功交付多個質粒、病毒載體和 mRNA 項目,助力合作伙伴分別拿到多個 FDA、CDE的質粒和 rAAV 病毒載體 IND 的臨床批件(零發補)。行誠生物的迅速發展以及
94、受到諸多頂級資本的看好也體現了當當前前 CGTCGT CDMCDMO O 行業行業雖然入局雖然入局者眾多但具備優秀者眾多但具備優秀 CGTCGT CDMOCDMO 能力的團隊仍然屬于稀缺標的能力的團隊仍然屬于稀缺標的,尤其是較強的 CMC 能力和獨特的無層析質粒生產工藝,未來發展潛力可期。創新藥上游原料供應鏈受追捧項目特質與 CXO,均是在行業深耕多年,技術儲備深厚,具技術儲備深厚,具有一定市場市占率或已成為細分領域龍頭有一定市場市占率或已成為細分領域龍頭、項目類型偏后期項目類型偏后期、具備優秀現金流具備優秀現金流、投資風險較投資風險較小小的企業。圖表 30 2023 年創新藥上游原料供應領域
95、融資 TOP1046數據來源:動脈橙產業智庫,各企業公開報道,蛋殼研究院472.42.4 IPOIPO 暫緩暫緩、融資遇冷融資遇冷,資本寒冬下的挑戰與出路資本寒冬下的挑戰與出路:BDBD、出海與并出海與并購購隨著 IPO 收緊、融資遇冷,為了繼續推進管線、維持團隊生存,進行對外技術授權進行對外技術授權/產品授產品授權許可交易、尋求并購整合推出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內創新藥研發藥企的選擇。權許可交易、尋求并購整合推出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內創新藥研發藥企的選擇。在當前行業寒冬中,IPO 步伐逐漸放緩且門檻提高會是未來 2-3 年的新常態,接受這種行業周期的變化并積極主動調整自身戰略,多樣化各顯神通謀求生存、
96、轉型和退出之道已成為行業共識。圖表 312023 年 39 款中國創新藥實現國際授權合作,創近 4 年新高數據來源:藥明康德,蛋殼研究院隨著隨著 IPOIPO 收緊收緊、融資遇冷融資遇冷,對外許可交易正成為中國對外許可交易正成為中國 BiotechBiotech 重要的現金流來源重要的現金流來源。作為現金流補充的另一重要手段,創新藥企新藥管線的對外許可交易在 2023 年迎來了新高,且近五年均保持極高增速。發生在中國的對外許可交易正逐漸成為中國創新生物醫藥企業資產化管線變現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跨國藥企保持創新能力的重要來源。據動脈新醫藥不完全統計,中國創新藥中國創新藥企企LicenseLice
97、nse outout 事件數在事件數在 20232023 年達到年達到 5353 件,交易金額高達件,交易金額高達 425.9425.9 億美元。億美元。圖表 32 2023 國內創新藥企對外技術/產品授權交易時間時間轉讓方轉讓方受讓方受讓方交易項目交易項目合作類型合作類型產品臨床階段產品臨床階段藥物類型藥物類型482023.1.5藥明生物GSK四款 TCE 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license out/大分子抗體藥2023.1.10信諾維AmMax Bio/license out/ADC2023.1.20邁威生物DISC MEDICINE9MW3011license out/大分子抗體藥20
98、23.1.23和黃醫藥武田制藥呋喹替尼license out已上市小分子抑制劑2023.2.12恒瑞醫藥Treeline BiosciencesSHR2554license out/小分子抑制劑2023.2.13石藥集團CorbusPharmaceuticalsSYS6002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2.14和鉑醫藥CullinanHBM7008license out臨床期雙抗2023.2.23康諾亞/樂普生物阿斯利康CMG901license out臨床a 期ADC2023.3.14安基生技新藥Avenue TherapeuticsAJ201license out臨床a 期
99、小分子2023.3.22F-starTherapeutics武田制藥新一代雙抗license out/雙抗2023.3.22高光制藥BiohavenBHV-8000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抑制劑2023.4.13啟德醫藥Pyramid BiosciencesGQ1010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4.27宜聯生物再鼎醫藥YL212中國境內開發和商業化臨床期ADC2023.4.3映恩生物BioNTechDB-1303DB-1311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5.12禮新醫藥阿斯利康LM-305license outINDADC2023.5.7君實生物Dr
100、.Reddys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license out已上市大分子抗體藥2023.5.8百力司康衛材BB-1701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6.1英派藥業Eikon TherapeuticsIMP1734 及其他PARP1 選擇性抑制劑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2023.6.16珂闌醫藥阿斯利康/license out臨床前/2023.6.5博笛生物Eikon TherapeuticsTLR7/8 雙激動劑license out/小分子2023.7.10映恩生物百濟神州ADC 管線中國境內管線授權/ADC2023.7.14啟德醫藥應世生物iGDC 技術平臺中國境內技
101、術授權/ADC2023.7.21華海藥業麗珠醫藥HHT120中國境內授權合作已上市凝血酶抑制劑492023.7.6道爾生物BioNTech/license out/2023.8.14恒瑞醫藥One BioSHR-1905license out臨床期大分子抗體藥2023.8.28勁方醫藥Verastem Oncology/license out/2023.8.3益方生物正大天晴D-1553中國境內權益轉讓臨床/期小分子抑制劑2023.8.4輝大基因愷佧生物基因編輯工具酶hfCas12Max中國境內技術轉讓/2023.8.6宣泰醫藥LANNETT COMPANY枸櫞酸托法替布緩釋片license
102、out已上市小分子抑制劑2023.8.7映恩生物BioNTechDB-1305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9.13英矽智能ExelixisISM3091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抑制劑2023.9.14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科倫博泰TBM-001權益轉讓/核藥2023.10.12宜聯生物BioNTechADC 管線license out/ADC2023.10.12岸邁生物Almirall雙抗藥物license out/雙抗2023.10.20翰森制藥GSKHS-20089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10.30恒瑞醫藥默克SHR-A1904license
103、out臨床期ADC2023.10.30葆元醫藥Nippon Kayaku他雷替尼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2023.10.8恒瑞醫藥Dr.Reddys吡咯替尼license out已上市小分子抑制劑2023.11.13傳奇生物諾華LB2102license out臨床期細胞療法CAR-T2023.11.20海思科ChiesiHSK31858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2023.11.20祐森健恒阿斯利康UA022license out臨床前小分子2023.11.6普米斯生物BioNTechPM8002license out臨床期雙抗2023.11.9誠益生物阿斯利康PD-L1/V
104、EGFlicense out臨床期小分子2023.12.12百利天恒BMSBL-B01D1license out臨床期雙抗 ADC2023.12.15和鉑醫藥輝瑞HBM-9033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12.20翰森制藥GSKHS-20093license out臨床期ADC2023.12.27圣因生物信達生物SGB-3908境內授權IND小核酸2023.12.28科望醫藥安斯泰來ES019license out臨床期大分子雙抗2023.12.4和譽醫藥默克ABSK-021licenseout臨床期小分子數據來源:動脈新醫藥,蛋殼研究院對于該現象背后的原因,有投資人指出,在
105、目前的大環境下,對于 Biotech 而言,難以獲得50外界融資,公司只能出讓一些進度不錯項目的權益給成熟大藥企,換取一定現金流,保證最重要的項目得以進行。因此,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中國 Biotech 開始大規?!發icense out”,這也是靠自身應對寒冬的重要選擇。通過各種商業模式和合作方式把技術平臺價值最大化通過各種商業模式和合作方式把技術平臺價值最大化,形成業務的出海形成業務的出海,通過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技技術授權、技術服務等方式實現部分現金流造血,正成為新的商業模式盤活技術的價值模式術授權、技術服務等方式實現部分現金流造血,正成為新的商業模式盤活技術的價值模式。和黃醫藥的呋喹替
106、尼、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都賣出了國內 20 倍以上的價格,這一切也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 Biotech 從立項之初就開始立足于全球市場思考未來的方向。創新創新 BiotechBiotech 的項目頻繁的項目頻繁 licenselicense outout 出海,也標志本土創新藥的研發實力已經得到了海外出海,也標志本土創新藥的研發實力已經得到了海外藥企的認可。藥企的認可。創新藥資產以 BD 交易形式逐漸受到追捧,授權出海成為新的常態化的操作。圖表 33 2023 年各領域中國創藥企 BD 交易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新醫藥,蛋殼研究院對 2023 年中國藥企 BD 交易的藥物類型進行分析,ADC
107、、大分子藥物、小分子藥物是 BD交易市場的主要陣地。其中其中,ADCADC 領域以交易金額的絕對優勢成為領域以交易金額的絕對優勢成為 20232023 年的最熱門領域年的最熱門領域。2023 年,ADC 領域共達成 20 件 BD 交易,金額高達 246.7 億美元。其中,License out 事件共 14 件,涉及的國內藥企包括恒瑞醫藥、映恩生物、宜聯生物、百利天恒、翰森制藥、百力司康、禮新醫藥、和鉑醫藥、啟德醫藥、石藥集團、信諾維、康諾亞/樂普生物等。51引進方既有 MNC,也有 Biotech。MNC 包括阿斯利康、輝瑞、BMS、GSK、默克、衛材等;Biotech 企業則有 BioN
108、Tech、Pheon Therapeutics、Pyramid Biosciences 等。此外,宜聯生物、映恩生物、翰森制藥達成了不止一項 ADC 管線的 BD 交易,BioNTech 則是從宜聯和映恩這兩家 ADC 企業分別完成了“進貨”。在大分子藥物領域,2023 年共完成 24 件總額為 85 億美元的交易事件,除單抗外,雙抗藥物已成為趨勢。小分子藥物作為醫藥領域的主力之一,交易事件數量在所有領域中位居榜首,共 36 件,實現了 109.3 億美元的交易總額。另一方面,隨著隨著 IPOIPO 收緊,收緊,20232023 年中國藥企并購整合事件較年中國藥企并購整合事件較 2022202
109、2 年也有所增加年也有所增加。共發生并購事件 83 起,并購交易總金額達 366.1 億人民幣,較 2022 年的 249.7 億人民幣提升超45%,平均交易金額也從 3.4 億人民幣上升至 4.4 億人民幣。2023 年底,阿斯利康以 12 億美元收購亙喜生物,是跨國藥企首次收購中國創新 biotech 公司,為 2024 年的并購市場開辟了新的交易模式。緊接著 2024 年初,強生以 20 億美元收購Ambrx Biopharma(安博生物),Ambrx 是首家由中國資本全資收購的美國藥企,于 2015年 6 月由復星醫藥領投,與厚樸投資、光大控股醫療健康基金以及藥明康德組成聯盟聯合收購。
110、以上這些案例給中國一級市場投資人帶來巨大信心,打開創新藥企投資人的退出新路徑。并購退出在歐美為主流方式,中國還尚在早期,隨著中國創新藥公司 IPO 受阻,并購退出將成為主流方式之一,長春高新控股的百克生物收購傳信生物也印證了創新藥公司的并購不失為一種更快的退出路徑。但多位投資人指出,最近的大規模收購案給最近的大規模收購案給 BiotechBiotech 帶來了較好的開端帶來了較好的開端,長期來看中國生物長期來看中國生物醫藥的并購會越來越多但短期內不會大規模出現。醫藥的并購會越來越多但短期內不會大規模出現。一是在于并購本身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由于涉及兩家企業團隊多方面勢力的共同決策,實行起來難
111、度較高,尤其是在中國。二是如果考慮買家是國內大型制藥企業,目前其購買Biotech 的意愿不算高,原因在于 Biotech 本身的創新屬性和面臨風險,包括其產品管線是否與大型藥企目前產品布局相契合。若買家是是跨國大藥企,還需要 biotech 的管線和技術平臺有足夠的全球競爭力同時又能較好地匹配跨國藥企的管線策略。但無論如何,在當前 IPO 遇阻、融資遇冷環境下,BD、出海正和并購等退出方式一起,逐漸成為中國 Biotech 生態發展良性循環的一部分。522.2.5 5 CAR-TCAR-T 商業邏輯跑通商業邏輯跑通,各類型針對實體瘤各類型針對實體瘤、通用型細胞療法臨床通用型細胞療法臨床進展百
112、花齊放進展百花齊放商業化進一步成熟商業化進一步成熟,20232023 年兩款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年兩款真正意義上的本土 CAR-TCAR-T 產品獲批產品獲批。2023 年 6 月 30 日,馴鹿生物與信達生物聯合開發的 B 細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 CAR-T 產品伊基奧侖賽注射液成功獲 CDE 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值得一提的是,伊基奧侖賽是首款在國內獲批的 BCMA 靶向 CAR-T 療法,也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全流程本土化的 CAR-T 產品。2023 年 11 月 8 日,合源生物遞交的 CAR-T 產品納基奧侖賽注射液(曾用名:赫基侖賽)的上市申請獲
113、 CDE 批準,用于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 B 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rB-ALL)。納基奧侖賽是首款在中國獲批上市的治療白血病的 CAR-T 產品。細胞治療生產和商業化邏輯逐漸跑通細胞治療生產和商業化邏輯逐漸跑通。雖然目前商業化還存在諸多問題,但隨著復星凱特的奕凱達、藥明巨諾的倍諾達、馴鹿生物和信達生物共同開發及商業化的??商K、源瑞達4 款 CAR-T 藥物陸續上市,細胞治療生產和商業化邏輯逐漸跑通。圖表 34 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 CAR-T 產品概況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蛋殼研究院53根據公開信息披露,阿基侖賽注射液、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依卡基奧侖賽注射液、納基奧侖賽注射液的產品單價分
114、別為 120 萬元、129 萬元、116.6 萬元以及 99.9 萬元/支。從各款產品目前的商業化來看,據藥明巨諾公司財報,2022 年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共開出 165 張處方,公司年內總收入為 1.46 億元。2023 年上半年,藥明巨諾收入為 8774萬元。復星醫藥在 2023 半年報中披露,截至報告期末,阿基侖賽注射液累計惠及超過500 位淋巴瘤患者。合源生物研發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是全球范圍內首款治療費用低于百萬元的 CAR-T 療法,提高了 CAR-T 療法的臨床可及性。僅在獲批上市后四天,就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開出了首張處方。積極探索多種創新支付方式,推進天價產品商業化。積極探索
115、多種創新支付方式,推進天價產品商業化。盡管 CAR-T 已有數款產品成功上市,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無需多說,但其要達到真正的降本增效,走向普通家庭的患者,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部分企業積極探索商保結合當地惠民政策的組合式支付模式推進CAR-T 產品商業化。如復星凱特在創新支付上積極與各方探索合作,其產品阿基侖賽已經被納入超過 40 項商業保險,18 個省市惠民保險。延續延續 20222022 細胞治療藥物臨床獲批表現細胞治療藥物臨床獲批表現,CAR-TCAR-T 獲批仍為主流獲批仍為主流,其他各類新型細胞療法其他各類新型細胞療法也不斷涌現也不斷涌現。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有 32 款細
116、胞治療管線進入臨床,相比2022 年(23 款)獲批數量進一步提升。從獲批 IND 的細胞治療管線來看,CAR-T 療法仍是主流,其他包括通用型細胞治療、TCR-T、iPSC、TIL 等新興療法。CAR-TCAR-T 血液瘤領域競爭主場確定,開始在實體瘤、血液瘤領域競爭主場確定,開始在實體瘤、“通用型通用型”療法競爭。療法競爭。CAR-T 管線靶點存在較為集中的情況,如大部分仍舊是大部分仍舊是 CD19CD19、BCMABCMA、CLDN18.2CLDN18.2、CD70CD70、HER2HER2 等等熱門單靶點熱門單靶點,以及以及 CD19/BCMACD19/BCMA、IL13RIL13R
117、2/HER22/HER2、CD22/CD19CD22/CD19 等雙靶點等雙靶點。其適應癥也多集中在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腫瘤領域。但隨著雙靶點隨著雙靶點 CAR-TCAR-T、CAR-TCAR-T 聯合療法等多靶點療法,以及新靶點不斷被成功驗證,聯合療法等多靶點療法,以及新靶點不斷被成功驗證,適應癥為肝癌適應癥為肝癌、消化系統腫瘤消化系統腫瘤、腎癌等實體瘤的腎癌等實體瘤的 CAR-TCAR-T 療法也在不斷邁進臨床療法也在不斷邁進臨床。此外,由于大部分自體 CAR-T 治療具有生產規模有限、質量控制難度較大、制備周期長、治療費用高昂等問題,開發開發“貨架型貨架型”“通用型通用型”等異體
118、細胞治療產品等異體細胞治療產品,已成為腫瘤免疫細胞已成為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治療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54全球首全球首款款 TITIL L療法即將獲批療法即將獲批,國國內內 8 8家企家企業業 TITIL L療法步入臨床療法步入臨床。2023年 3月 24日,Iovance公司宣布,已成功完成 TIL 細胞療法 Lifileucel 的滾動上市申請提交工作,Lifileucel 是第一個向 FDA 遞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的 TIL 療法。2023 年 5 月 26 日,Iovance宣布,FDA 正式受理 lifileucel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 BLA,并授予其優先
119、審評的資格。lifileucel 的 PDUFA 日期為 2023 年 11 月 25 日。由于 FDA 自身的資源限制,宣稱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完成 Lifileucel 的優先審查,PDUFA 日期被推遲至 2024 年 2 月 24日。盡管如此,Lifileucel 仍將最有希望成為全球首款 TIL 療法。2023 年,包括厚無生物/廣東天科雅生物、華賽伯曼等企業開發的 TIL 療法產品步入臨床,截至 2023 年底,已有包括勁風生物、沙礫生物、君賽生物、西比曼生物、智瓴生物、藍馬醫療等國內公司開發的 8 款 TIL 療法陸續步入臨床,2024 或將成為全球 TIL 細胞療法的產業化元年。圖
120、表 35 2023 年國內細胞治療管線 IND 獲批情況55數據來源:公開新聞匯總整理,蛋殼研究院562.2.6 6 全球又全球又 5 5 款基因療法上市,國內款基因療法上市,國內 2222 款步入臨床,款步入臨床,AAVAAV 基因治療基因治療仍占主導仍占主導相比 2022 年獲批臨床的基因治療藥物管線數量(15 款),2023 年基因治療藥物獲批“更上一層樓”,22 款步入臨床。從載體類型來看,AAV 仍是主流。22 條獲批的基因治療管線中,有 19 條管線使用了 AAV 或基于 AAV 進行改造和優化的載體。圖表 36 2023 年國內基因治療管線 IND 獲批情況梳理數據來源:公開新聞
121、匯總整理,蛋殼研究院AAV 由于具有低免疫原性、不存在插入風險、持久的表達、廣泛的細胞類型適應性以及遞送效率較高等優勢,成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基因治療藥物載體。但 AAV 也存在諸多局限性,如載體受限(5Kb)、調控靈活度不足,難以同時調控多個基因和難以同57時實現敲低和激活功能等痛點。目前大部分企業選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開發新一代AAV 載體,以規避或優化上述痛點。此外,AAV 的工業化生產和供應鏈也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之一。更大規模更大規模地地生產生產病毒載體病毒載體(提高產率和收率),不僅能降低 CGT 成本,也能加快藥物放量,提升產品可及性,是創新藥企業和 CDMO 企業目前重點關
122、注的方向?;蛑委煹倪m應癥大部分集中在罕見病領域基因治療的適應癥大部分集中在罕見病領域。罕見病市場作為醫藥市場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在國內的市場于 2016 年及 2020 年卻只占全球罕見病市場的 0.4%及 1.0%。按照中國龐大的人口體量來推算,這一市場份額遠不合理,隱藏在冰山一角下的“冰山”才是罕見病企業將觸及的核心市場。在全球 7000 多種罕見病中,超過 80%的罕見病是具有已知的單基因突變的遺傳疾病,這些疾病都有望通過基因治療去突破。隨著 2018 年、2023 年中國第一批、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的發布,以及 CDE 將治療罕見病的創新藥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等政策出臺,國內對于罕見病這
123、一藍海市場的重視正在逐漸加大,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罕見病藥物市場以及生態系統將迎來快速增長??紤]到基因治療高昂的治療成本與國內目前的醫保制度之間的矛盾考慮到基因治療高昂的治療成本與國內目前的醫保制度之間的矛盾,產品立項基于全球產品立項基于全球市場或是更佳發展路徑市場或是更佳發展路徑,這要求企業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單單走 fast follw 模式。全球范圍內全球范圍內,與與 20222022 年一樣年一樣,20232023 年年又又獲批了獲批了 5 5 款基因療法款基因療法。其中,藍鳥生物的基因療法 lovo-cel(商品名:Lyfgenia)與 Vertex 和 CRISPR 聯合研發的
124、CRISPR/Cas9 基因編輯療法 exa-cel(商品名:Casgevy)均在 2023 年 12 月 8 日獲批,商業化價格分別是 310 萬美元、220 萬美元。圖表 37 2023 年全球獲批上市的 5 款基因治療產品概況58數據來源:公開新聞匯總整理,蛋殼研究院作為全世界首款獲批上市的 CRISPR 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 在 2023 年尤為引人注目。Casgevy 是一款自體、體外 CRISPR/Cas9 基因編輯療法,用于治療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TDT)和鐮刀狀細胞貧血?。⊿CD)這兩種遺傳性血液疾病。作為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 向世人展現出了它
125、驚人的潛力。但目前大部分關于 CRISPR/Cas9 的專利技術,基本屬于國外。圍繞專利相關的壁壘,國內企業一部分選擇基于底層技術進行創新,一部分則選擇在眾多的家族蛋白中,選擇其他 Cas 蛋白進行研究和突破。其中,以 CRISPR/Cas12、CRISPR/Cas13 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較多。未來未來,新型的新型的 CASCAS 蛋白或者是基于現有蛋白或者是基于現有 CASCAS 蛋白的開發和優化蛋白的開發和優化,大體會朝著活性更高大體會朝著活性更高、脫靶風險更小、脫靶風險更小、PAMPAM 識別范圍更廣、尺寸更小、分子組合應用創新等方向發展。識別范圍更廣、尺寸更小、分子組合應用創新等方向發
126、展。592.2.7 7 抗體藥物抗體藥物臨床梳理臨床梳理:ADCADC 與雙抗各占江山與雙抗各占江山,行業痛點不是靶點內行業痛點不是靶點內卷而是技術卷而是技術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 年在臨床階段有較大突破的抗體藥物(本處僅統計了ADC 和雙抗)管線有 16 條,包含 9 條 ADC 管線,7 條雙抗管線。20232023 年年 ADCADC 的突破性進展較多集中于研發端的突破性進展較多集中于研發端,在產業端僅有瓴路藥業和 ADCTherapeutics 創立的合資企業瓴路愛迪思開發的注射用泰朗妥昔單抗(Loncastuximabtesirine)申報上市。Loncastuximab
127、tesirine 是國內首款申報上市的 CD19 ADC,適應癥為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R/R DLBCL)。Loncastuximab tesirine 由 ADC Therapeutics 公司研發,已于 2021 年 4 月獲 FDA加速批準,成為當前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靶向 CD19 的 ADC 藥物,用于單藥治療此前至少接受過 2 線及以上系統性治療的 R/R DLBCL 成人患者,包括非特定類型的DLBCL、低分化淋巴瘤轉化的 DLBCL 和高級別 B 細胞淋巴瘤。60圖表 38 2023 年中國 ADC、雙抗管線 IND 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公開新聞匯總整理,蛋
128、殼研究院熱門靶點扎堆但不算內卷熱門靶點扎堆但不算內卷,小眾靶點布局值得關注小眾靶點布局值得關注。2023 年 ADC 獲批管線的靶點仍舊是 HER2、MSLN、TROP2 等熱門靶點,適應癥主要是各類腫瘤。針對 ADC 靶點扎堆這61一現狀,許多藥企已經在許多藥企已經在 ADCADC 領域選擇差異化打法,在靶點上進行差異化探索。近段領域選擇差異化打法,在靶點上進行差異化探索。近段時間,國內藥企圍繞著時間,國內藥企圍繞著 ADCADC 申報的臨床也不乏某些小眾靶點。申報的臨床也不乏某些小眾靶點。比如豪森藥業、邁威生物、百濟神州布局 B7H3,復宏漢霖布局 STEAP1,昂闊醫藥布局 CDH6,恒
129、瑞醫藥、百濟神州布局 CEA。與熱門靶點相比,這些藥企選擇的靶點競爭格局要好得多。單純從靶點上看 ADC 產品似乎很卷,但 ADCADC 與純抗體藥不同與純抗體藥不同,ADCADC 并不是通過影響靶并不是通過影響靶點的內在功能來殺死腫瘤細胞起到治療作用點的內在功能來殺死腫瘤細胞起到治療作用。靶點只是一個中轉站靶點只是一個中轉站,真正行使治療作用真正行使治療作用的是毒素,靶點扎堆內卷的在的是毒素,靶點扎堆內卷的在 ADCADC 領域并不算太大問題,主要還是看最終產品療效。領域并不算太大問題,主要還是看最終產品療效。此外,現有 ADC 藥物的治療窗口還比較窄,遠遠沒有達到人們所期望的“魔術彈頭”應
130、該有的安全性,所以有很大的提高空間。與普通藥物研發不同,ADC 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改進和提高,包括抗體的特異性結合、毒素作用機理多樣性、linker 的特異性裂解釋放等??贵w、linker、毒素,任何一個部分做出改進都有可能做出差異化的 ADC 產品。ADC 目前主要用于腫瘤治療,在病理學上,腫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生物學上藥靶之間也很不同,所以針對不同靶點,甚至相同靶點不同類型的腫瘤 ADC 藥物,都需要不同特點的設計。最后,ADCADC 在非腫瘤疾病中的應用也是一個待挖掘的新方向。在非腫瘤疾病中的應用也是一個待挖掘的新方向。在雙抗領域,在雙抗領域,20232023 年國內雙抗的突破性進展則有
131、較多集中在產業端,年國內雙抗的突破性進展則有較多集中在產業端,分別有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靶向 PD-1 和 VEGF)、強生的特立妥單抗(靶向 CD3 和 BCMA)以及埃萬妥單抗(靶向 EGFR 和 cMET)這三款產品向 CDE 申報上市,另有羅氏的法瑞西單抗(靶向 Ang2 和 VEGFA)已在 2023 年 12 月 18 日獲 CDE 批準上市。雙抗全稱是“雙特異性的單克隆抗體”或“雙特異性單抗”。它是一種經過工程化改造、擁有識別兩個不同抗原表位能力的單抗,與普通單抗相比,它有著明顯的優勢,以開發腫瘤藥物為例:腫瘤本身是一個異質性很強的疾病,同一種腫瘤具有不同亞型,哪怕同一個病人的
132、同一個腫瘤當中,其每個腫瘤細胞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所有腫瘤藥的開發中,靶向藥物的反應率相對較低。如何解決不同腫瘤間或同一腫瘤不同細胞之間的異質性問題,雙抗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雙抗可以同時靶向兩個不同的靶點雙抗可以同時靶向兩個不同的靶點,理論上具有更好的理論上具有更好的反應率和更好的療效。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抗反應率和更好的療效。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抗 ADCADC 靶點靶點“內卷內卷”的有效途徑。的有效途徑。62目前,國內已有超國內已有超 4040 家企業涉足雙抗藥物的研發家企業涉足雙抗藥物的研發,如康方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三生國健、康寧杰瑞、百濟神州、恒瑞醫藥、貝達藥業、石藥集團
133、、中國生物制藥等新、“老”藥企均有布局。其中,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是首款上市的國產雙抗藥物,也是全球首款 PD-1/CTLA-4雙抗,信達生物布局的雙抗管線數量最多??傮w來看,中國生物制藥和石藥集團等創新轉型藥企,都憑借各自的戰略定位和研發策略布局了一些雙抗管線。但是在管線豐富度方面,尚不及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等新興創新藥企,但也有部分在研產品即將迎來商業化收獲期。BD 市場頻繁爆出重大合作,臨床和產業化管線不斷更新迭代,從這些事件我們不難看出,抗體藥物已開始向 ADC、雙抗,甚至多抗等新興領域傾斜發展。新的一年,在抗體藥物的產品管線和 BD/并購領域,ADC 和雙抗仍將給產業帶來更多精彩。63
134、2023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優秀案例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優秀案例結合本章行業創新邏輯分析、企業實踐舉措,本次白皮書推選出了年度創新優秀案例榜單。圖表 39 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年度創新優秀案例數據來源:蛋殼研究院6465第三章第三章 20232023 創新藥及供應鏈創新案例創新藥及供應鏈創新案例3.13.1 天辰生物:基于領先抗體技術平臺入局過敏、補體藥雙賽道,最天辰生物:基于領先抗體技術平臺入局過敏、補體藥雙賽道,最領先項目即將啟動領先項目即將啟動 III III 期臨床期臨床天辰生物(LongBio Pharma)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致力于過敏和補體領域大分子創新
135、藥開發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擁有 3 款處于臨床階段的 I 類創新藥資產。核心產品管線臨床數據優異核心產品管線臨床數據優異,為潛在為潛在 BICBIC 重磅藥物品種重磅藥物品種,20242024 年將啟動年將啟動 III III 期臨床期臨床。天辰生物進度最領先的項目 LP-003 為全新一代抗 IgE 單抗藥物,目前其過敏性鼻炎適應癥已在 II期臨床,預計 2024 年初啟動 III 期臨床研究;慢性蕁麻疹適應癥處于 II 期臨床入組階段,預計 2024 年中啟動 III 期;哮喘適應癥預計于 2024 年推入 II 期臨床。LP-003 最新 I 期臨床數據顯示,相比全球首代抗 IgE 抗體
136、奧馬珠單抗已表現出諸多臨床優勢,包括更強效更強效(親和力提升 100 倍以上,生物學活性、PK/PD 等具有顯著優勢),安全安全(未出現 3 級及以上不良反應事件、60 例受試者中共有 3 人檢測出 ADA),用量低用量低(等效劑量下降至約 1/3)和超超長效長效(給藥周期延長 2-3 倍)等特點,LP-003 的 I 期數據在 2023 歐洲鼻科學大會上受邀口頭匯報并被大會組委會評為“best poster”。由于親和力更高,LP-003 不僅可布局奧馬珠單抗現有適應癥,還可在更多新適應癥上進行臨床探索。作為迄今唯一獲 FDA 獲批上市的抗 IgE 抗體藥,奧馬珠單抗上市 20 年累計銷售額
137、已突破 300 億美元?;诹裂叟R床數據表現和給藥優勢,LP-003 有望成為同類最佳藥物(BIC),具備重磅藥物潛質。連續成功創業團隊與奧馬珠單抗主要發明人牽頭連續成功創業團隊與奧馬珠單抗主要發明人牽頭,賦能公司產品管線快速穩步推進賦能公司產品管線快速穩步推進。天辰生物聯合創始人孫乃超博士為奧馬珠單抗主要發明人,深耕 IgE 靶點和抗 IgE 抗體領域 30 余年,具有獨到且深刻的理解???IgE 單抗研發難度大、know how 多,目前全球同靶點藥物研發不超過 10 家。諾華、羅氏為應對奧馬珠單抗專利到期挑戰分別開發了 IgE 抗體藥物Ligelizumab(現處于臨床 3 期)和 Qu
138、ilizumab(現處于臨床 2 期),但在與奧馬珠單抗頭對頭臨床試驗中并未顯現明顯優越性。LP-003 是孫博士及研發團隊基于過敏性疾病臨床特點、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以及從現有 IgE 抗體藥物全球競爭格局開發,從分子設計研發、CMC工藝優化、臨床試驗設計等多個維度進行優化開發的全新一代抗 IgE 單抗藥物。在臨床給藥優勢之外,基于公司自主 CHO 平臺開發的新生產用細胞株,也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66圖表 40 天辰生物 Sundoma、InCibitor、NeXine 三大技術平臺圖片來源:天辰生物核心技術平臺源源不斷誕生新管線核心技術平臺源源不斷誕生新管線,過敏過敏、補體藥雙賽道并行補體藥雙
139、賽道并行,開放對外合作開放對外合作。天辰生物自主研發的三大技術平臺:Sundoma、InCibitor 和 NeXine 均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目前瞄準呼吸、皮膚、血液、腎科、眼科等自身免疫和罕見病領域,基于以上技術平臺已開發多款在研產品,除了過敏領域的 LP-003,還包括補體領域的 LP-005 等管線。LP-005 已在近期完成 I 期臨床首例患者給藥。為進一步釋放技術平臺潛力,天辰生物積極開發對外合作,與優秀伙伴共同探索推進潛力靶點及優質管線開發。673.23.2 劑泰醫藥劑泰醫藥:AIAI 賦能打破賦能打破 LNPLNP 專利壁壘及多器官遞送瓶頸專利壁壘及多器官遞送瓶頸,驅動規驅動
140、規?;幬锇l現?;幬锇l現通過聚集數據驅動的 AI 算法、機制驅動的量子模擬等交叉學科技術,劑泰醫藥搭建了特有的 AiLNP、AiRNA、AiTEM 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以實現高效安全的多器官靶向藥物遞送,驅動規?;幬锇l現。圖表 41 劑泰醫藥基于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在藥物和遞送系統開發上形成的邏輯閉環圖片來源:劑泰醫藥其中,AiLNP 平臺是全球首個高通量自動化 LNP 設計平臺,以干濕結合(AI 及高通量技術平臺干實驗分析+動物房濕試驗驗證)的技術閉環,基于企業自主開發的設計脂質材料的基于企業自主開發的設計脂質材料的 DeDenovonovo 生成算法,能實現生成算法,能實現 LNPLNP“全
141、域全域”設計空間探索,目前已開發了百萬級陽離子脂質庫和具設計空間探索,目前已開發了百萬級陽離子脂質庫和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具備更高遞送效率及靶向多器官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具備更高遞送效率及靶向多器官(肝、肺、CNS、局部等)的 LNP 遞送系統。根據劑泰醫藥透露的相關動物實驗數據,其開發的肝靶向 LNP 遞送效率已達到行業金標準的 20 倍以上,肺靶向 LNP 特異性肺部表達水平能夠做到行業巨頭 30 倍以上的遞送效率的提升,CNS 靶向 LNP 可通過鞘內注射的方式高效遞送 siRNA,ASO 及 mRNA,肌肉注射的LNP 靶向性好且表達持久(120h),且所有類型 LNP 均已成功在不同模型中
142、驗證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關注的是,劑泰醫藥自 2021 年開始布局核酸藥物及 LNP 研發,短短兩三年就迭代出68現如今的平臺。劑泰醫藥聯合創始人&CEO 賴才達博士指出,基于基于 AIAI 進行藥物及遞送系統進行藥物及遞送系統的開發具備預測性高的開發具備預測性高、效率高效率高、迭代快迭代快、可拓展性強等特點可拓展性強等特點。通過結合 AI 算法和高通量的干濕實驗迭代,可以有效地將遞送化學的設計空間擴展多個數量級,從而突破行業知識的邊界。這種方法允許 De novo 設計創新的器官靶向材料,并使實驗開發過程更加目標明確和具有預見性。相較于傳統方法,遞送系統的設計效率提高了近百倍。AiLNP 技
143、術平臺能以月為單位不斷迭代新的靶向不同器官的材料,使其遞送效率持續領先業內多個數量級以上。據官網信息,劑泰醫藥目前已打造 10 余條產品研發管線,包括核酸藥物和小分子藥物,其中 MTS004 已在 2023 年成功開展臨床三期。除了自研管線,該企業還通過共同開發管線或技術平臺對外授權的合作方式與包括禮來、羅氏等 MNC 在內的多家國內外知名藥企成功開展深入合作。顯而易見,劑泰醫藥正在嘗試運用其核心技術平臺賦能醫藥生態圈,基于其在小分子、核酸藥物及遞送系統的研發優勢,未來將通過 AI 技術拓展和探索更為廣泛的領域。693.33.3 輻聯科技:解決核素供應生產關鍵難題,打造全球化完整核藥產輻聯科技
144、:解決核素供應生產關鍵難題,打造全球化完整核藥產業鏈平臺業鏈平臺輻聯科技成立于 2021 年 8 月,是一家全面整合的國際化放射性治療公司,在比利時、德國和中國均設有辦事處。該公司致力于打造擁有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全產業鏈的核藥公司以造福全球患者。圖表 42 輻聯科技構建核藥產業鏈解決方案圖片來源:輻聯科技自研自研+對外尋求優秀合作伙伴對外尋求優秀合作伙伴,打造診療一體化平臺打造診療一體化平臺,構建多款核藥創新管線構建多款核藥創新管線。聚焦經高度驗證的多肽和具有高潛力的納米抗體,并優化鏈接子以實現更優的安全性和療效,是輻聯研發策略的重心。團隊多位核心成員在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
145、診斷產品研發及生物技術公司管理方面積累的經驗,為公司布局核藥產品開發及放射性同位素生產上奠定優勢和發展基礎。產品開發上,公司正嘗試發揮 RDC 特有的診療一體化優勢,使用同樣的配體偶聯不同放射性元素來開發多款產品,以構筑腫瘤診斷-治療-療效評估閉環。對外合作上,2022年 11 月公司宣布收購 Focus-X Therapeutics,強化了以多肽為配體的核藥研發管線。目前,公司擁有 RDC 候選藥物發現平臺 UniRDC和基于平臺開發的 14 款在研管線,主要產品225Ac-FL-020 目前已獲得人體初步的安全性數據,并計劃在 2024 年在歐洲及美國開展針對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一期
146、臨床試驗。70國際化戰略布局國際化戰略布局,解決上游核素供應生產及運輸難題解決上游核素供應生產及運輸難題,全方位打通核藥產業鏈全方位打通核藥產業鏈。核藥領域目前發展面臨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供應。輻聯科技于 2023 年 12 月 7 日在比利時“生物科技走廊”讓布盧市開工建設其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放射性藥物生產設施,旨在關鍵物流樞紐區域布局放射性藥物生產設施,從而進一步推進輻聯科技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確保能夠及時將藥品配送至全球患者。通過整合國內外資源,輻聯將核藥產業鏈全方位打通,以期帶動國內核藥產業發展,與國際軌道接軌。公司將持續推進比利時 GMP 工廠的建設,同時
147、加快核素藥物臨床轉化平臺的全球團隊組建和對外合作,加速推進核心產品的臨床開發工作,進一步豐富輻聯的產品管線。71免責申明本報告的信息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和訪談,蛋殼研究院對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保證。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蛋殼研究院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蛋殼研究院可能發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蛋殼研究院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蛋殼研究院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版權申明:本文檔版權屬于蛋殼研究院/北京蛋黃科技有限企業,未經許可擅用,蛋黃科技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蛋殼研究院(VBR):蛋殼研究院關注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興趨勢與創新科技。蛋殼研究院是醫健產業創投界的戰略伙伴,為創業者、投資人及戰略規劃者提供有前瞻性的趨勢判斷,洞察隱藏的商業邏輯,集合產業專家、資深觀察者,盡可能給出我們客觀理性的分析與建議。研究人員:蛋殼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陳宣合蛋殼研究院研究員 周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