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5頁).pdf(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026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展望【內容提要】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新興產業賽道加快布局,圍繞數據基礎制度積極探索有效實施路徑,人工智能賦能實數融合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數字產業聚力打造數據驅動優勢,國際數字經濟合作在發展和安全中尋找更多平衡點,有望實現“量”“質”齊升。但同時,高質量數據集供給薄弱、數字產業內生增長動力亟待加強、數字經濟就業市場波動等問題,仍需引起高度重視。在謀劃“十五五”數字經濟規劃中,需統籌考慮重點任務和增量政策,持續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娟P鍵詞】數字經濟 發展形勢 展望2024年,我國數
2、字經濟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著眼數據協同和產業創新雙輪驅動,支撐投資、消費、貿易增長新動能加速釋放,助推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新質生產力厚積薄發。展望2025年,隨著“十五五”系列規劃啟動謀篇布局,數據要素、實數融合、產業集聚化等領域增量政策和創新制度將成謀劃部署重點,多層次數據要素制度實踐加速積累,“人工智能+制造業”引領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聚化協同發展,國際數字治理對話和數字經濟優勢產能“走出去”并行推進。027一、對2025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數字經濟持續調優增長,新賽道新動能加快謀篇布局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國民經濟“穩增長”注入源頭活水,高質量發展根基
3、不斷夯實。2024年1-10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同期工業、高技術制造業高6.8個和3.5個百分點;軟件業務收入11.0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電商平臺成為消費品以舊換新重要渠道,拉動網絡銷售市場活力回升,1-10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3%,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個百分點。數字貿易對提升外貿效率和韌性形成重要的牽引作用,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在亞馬遜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中國賣家數量近兩年增長近55%,對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展望2025年,“十五五”數字經濟發
4、展規劃將進入謀劃制定階段,各領域數字化發展重大項目加緊部署,在新賽道拓展、新動能培育、新優勢塑造等方面發揮重要牽引作用。一是圍繞數據這一發展主線,央地協同工作機制將進一步健全,多層次、一體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加快協同推進,有力支撐數據供給、流通和開發利用,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二是立足布局謀劃新質生產力,各地將更加注重數字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28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創新生態建設,聚焦技術攻關、標準研制、適配驗證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
5、等新興產業集聚,優化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未來產業中長期政策支持。三是城市將成為統籌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培育和適數化改革的綜合試驗場,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將依托城市縱深推進,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試點城市將深入探索產業數字化轉型有效路徑,各地數字經濟將呈現多極化、深層次創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結構全面重塑。029(二)數據要素市場供給活躍,制度和產業雙需求激活價值2024年,央地協同、縱向貫通的數據管理工作體系基本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開局良好。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加快完善,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可信數據空間
6、發展等重要政策密集出臺。數據資源供給持續豐富,截至2024年7月,已經有243個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數據開放平臺,開放的有效數據集超過37萬個,最近八年來增長44倍。城市治理、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開放的有效數據集數位居前列。數據要素市場運營體系深入推進,數據企業數量超過19萬家,24家數據交易機構簽訂互認互通協議,北數所、上數所、深數所等在行業數據專區、數據跨境清單等流通模式探索取得明顯進展。數據要素開發利用熱潮興起,工業領域數據要素應用、“數據要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中國等典型應用場景大量涌現,數據應用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CCIDCCIDCCIDCCIDCCIDCCI
7、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30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展望2025年,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深入推進,更多領域、更多地方將積極探索數據基礎制度落地實施方案,全面釋放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數據要素”場景創新等發展需求,進一步激發大數據產業活力,加速數據要素化、價值化進程。一方面,各地將采用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實驗田建設等方式,推動數據確權授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創新制度先行先試,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高質量供給、高效率流通和多樣化應用創新路徑。另一方面,圍繞全國一體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各地將持續發展壯大大數據產業,試點
8、開展數據企業、數據產品認定和培育,打造集數據標注、數據集構建、模型訓練、多架構算力支持等于一體的數據工廠,實現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031(三)實數融合聚力協同推進,“人工智能+”引領三化協同2024年,各地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圍繞“點、線、面”協同發力,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智能工廠建設步伐加快,截至9月,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3家中國企業新入選全球“燈塔工廠”,中國“燈塔工廠”總數已達72家,占全球42%。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走向深水區,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融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鋼鐵、電子信息、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指南發布,圍繞產品設計、計劃
9、調度、質量管控等15個環節的40個典型融合應用場景成為行業標桿。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成為新抓手,如,廣東省圍繞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開展“鏈式改造”,針對行業集聚度高、鏈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集群,從產業集群資源共享、協同制造等重點環節切入,推動東莞松山湖電子信息、廣州花都獅嶺箱包皮具、佛山順德小家電等16個產業集群率先試點。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3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展望2025年,人工智能作為時代關鍵變量的作用將加速釋放,以“人工智能+”為特點的數字化賦能推動實數融合走
10、深向實,驅動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發展。一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消費品、原材料等數字化基礎較好的重點行業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聚焦研發、生產、質檢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發展數字孿生設計、人機協同生產、質量智能檢測、供應鏈精準協同等新模式新應用,引領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變革。二是行業骨干企業和國有企業將聯合大模型企業,開展垂類大模型研發和行業數據集建設,運用“大模型+小模型”融合方式落地建設典型應用場景,逐步推動智能驅動的業務流程、033運營模式和決策機制轉變。三是電力、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碳排放領域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模式路徑,發展“碳足跡”“碳標簽”等智能應用
11、,提升實數融合“含智量”“含綠量”。(四)數字產業探索集聚化路徑,數據和創新賦能生態競爭2024年,各地積極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加強企業梯隊培育,運用集聚化方式實現快速成長壯大。無錫物聯網、上海集成電路等數字領域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圍繞大數據、軟件、工業互聯網等方向打造了一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浙江杭州、上海張江、河南鄭州等地聚焦數據要素產業新賽道,以算力中心、數據標注、數據要素開發利用等為牽引,打造數商集聚優勢,積極探索數據要素驅動、數字平臺支撐的產業集聚化發展路徑。數字產業加快開放發展,速賣通、TikTok、希音、Tem
12、u等跨境電商帶動平臺上的中小企業組團“走出去”,亞馬遜全球站點成為國內中小企業海外業務拓展的集聚地,亞馬遜平臺全球前20大商戶基地中有13家中國城市,占比超過60%,深圳、廣州、莆田的賣家數量占13家城市賣家總數的一半以上。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34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展望2025年,各地將加快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創新引領和數據驅動為主線,打通產業數據鏈,提升創新策源和大規模產業化能力,構建鏈群數字化協同發展生態,積極探索新要素驅動的新發展路徑。一是聚焦數據驅動,依托數據基礎設
13、施統籌建設,加快推動區域內外關聯產業的數據匯聚、流通和開發利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拓展數字新應用、新業態、新價值。二是聚焦創新引領,更加注重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將建立中長期創新投入機制,運用生態思維構建數字技術攻關、標準研制、適配驗證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的新型創新體系,著力實現數字技術革命性突破、掌握技術生態話語權。三是聚焦跨域協同,積極探索基于平臺的“跨越地理邊界”發展模式,利用關鍵技術能力、生產制造基地、市場訂單規模等優勢,推動跨域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基礎設施聯通、重要數據鏈接、規則標準貫通、合作利益分享,促進域外資源向本地集聚和流動配置,為本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五)數字貿易規則競
14、爭加劇,數字市場開放成為合作焦點2024年,數字貿易規則的構建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競相角逐的焦點,圍繞全球數字經濟市場和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話語權的爭奪愈演愈烈。一方面,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正在推動制定新領域規則、簽訂區域貿易協定等,加快部署體現西方價值觀和利益訴求的數字經貿規則035體系。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在數字經貿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新加坡與歐盟完成數字貿易協定(DTA)相關談判,待各自內部程序結束后將正式簽署,持續提升本國在數字經濟貿易領域的影響力。我國作為數字貿易大國,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進程,發布全球數據跨
15、境流動合作倡議,“絲路電商”伙伴國增加到33個,數字領域的開放合作不斷擴大。展望2025年,隨著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數字主權意識提升,各國政府將越來越注重對本國數字產業的自主決策權,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競爭將日趨激烈。一方面,數字貿易規則碎片化與數字貿易全球化的矛盾將更加激烈,全球數字貿易繼續維持增長態勢,不同國家也將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多樣性規則。如何平衡規則的一致性和靈活性,將成為我國發展數字貿易、融入全球數字治理體系的重要關卡。另一方面,圍繞落實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我國將積極參與數字貿易、數字平臺、數據跨境流通、人工智能治理等領域國際規則制定,推動多雙
16、邊數字治理合作平臺和機制建設,在開放合作中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命運共同體”。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36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外熱內冷”,數據有效供給難以滿足 需求當前,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創新十分活躍,在知識問答、智能客服、圖片生成等領域涌現出一批代表性產品。但高質量數據集作為影響大模型性能的關鍵內核,整體供給規模和質量有待提升,難以跟上大模型應用需求。一是企業內大量數據處于“沉睡”狀態。由于數據治理和價值挖掘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和資金成本
17、,企業所積累的大部分數據資源尚未被開發利用,不能直接用于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如,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三季度,在A股上市的5000多家企業中,僅有49家企業在財報中披露了數據資源,大量數據處于待開發狀態。二是公共數據開放水平不高。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由于公共數據知識產權不清晰、按時更新機制未建立等原因,我國“量大面廣”的高質量公共數據開放不足,在實踐中存在“有目錄無數據”“開放數據不好用,好用數據不開放”等問題。如,在天氣數據領域,個人用戶在訪問中國氣象數據網數據過程中的操作便捷性、數據范圍等,較美國國家氣象和海洋局(NOAA)仍存在一定差距。037(二)數字產業投資動力“由外轉內”,
18、產業外遷和外資慢進減緩 發展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受國際競爭格局深刻調整影響,我國數字產業投資動力將處于外部減弱、內部尚未壯大的階段,對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一定沖擊。一方面,部分數字產業持續外遷。受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跨國企業進一步實施重要產線轉移策略,推動光伏、汽車、動力電池及電子信息的裝配組裝環節向關稅門檻低、生產成本低、政策更為優惠的印度、墨西哥以及東南亞國家轉移。另一方面,數字產業外資環境不容樂觀。大國競爭不確定性上升,西方國家可能進一步加強出口管制、制裁和投資審查等,驅使跨國數字企業更加審慎考慮在中國的投資布局,對我數字產業發展壯大形成制約。(三)人工智能加劇就業“供需失衡”,新崗位
19、創造滯后于新技術 替代編程助手、文生圖、智能客服、數字虛擬人等人工智能應用加速替代低端勞動力市場,將引發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重構,進而造成就業市場結構性、階段性“供需失衡”。從供給側看,各類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將加劇高低技能勞動者的分化,適應人工智能進步的高技能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38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勞動者將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而低技能勞動者的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擠壓。GitHub測試表明,面對同一個開發任務,從業4年的程序員借助AI工具只用了14天時間,而從業19年的資深
20、程序未借助AI工具則需花費5倍時間。從需求側看,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存在替代和創造的“時間差”,對傳統就業崗位的替代效應會先行顯現,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業態對就業崗位的創新效應將滯后釋放,從而造成階段性的就業供需矛盾。據CSDN社區測試,Chat-GPT4的軟件編程能力相當于中國月薪3萬元人民幣的程序員水平,將可能憑借低成本優勢對軟件編程人員形成快速替代,而數據標注、模型訓練等新崗位在短期內對被替代人員的吸納能力有限。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一)加強數據協同治理,增強產業數據供給能力一是引導各地數據管理國家標準(DCMM)貫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積極探索首席數據官制度建設,為企業構建數據
21、治理體系提供技術指引和人才支持。二是持續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面向北京、上海等地數據交易機構搭建全國交流平臺,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探索數據集、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數據交易039模式,推動數據要素價值轉化。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建設高質量行業數據集,探索建立同行業企業數據集共享機制,滿足不同行業發展人工智能的數據需求。(二)改革創新投入機制,推動價值鏈中高端開放一是提升數字技術態勢研判能力,推動建立數字技術瞭望平臺,編制發布數字經濟新興領域、重點領域發展態勢報告和技術路線圖,加強與國內外一流行業研究機構、技術研究機構合作交流,全面跟蹤發展熱點、革新亮點、技術路徑、壁壘難點等
22、,支持投資機構投早、投小。二是加快技術攻關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推動建立企業家、技術投資機構、重要行業用戶共同參與的協同創新機制,在創新需求凝練、創新項目攻關、創新技術適配驗證、創新項目應用推廣等方面形成合力。三是倡導國有資本向數字經濟產業領域傾斜,進一步降低對國有基金的投資回報周期要求,釋放國有背景投資機構牽引力,讓民間投資機構“站隊跟隨”。(三)注重新技術能力培養,提升數字經濟就業質量一是圍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鼓勵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主體聯合打造數字技能培訓體系,動態更新培訓教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040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材,優化實習實訓資源,為產業輸送高水平、高素養數字人才。二是引導互聯網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行業企業結合新技術應用和新業態拓展,設立新型數字人才崗位,促進數字人才深度融入數字經濟各環節各領域。三是分行業分專業組織數字人才供需對接活動,引導教育機構與行業企業建立聯系渠道,實現數字人才和就業崗位的精準匹配。本文作者:數字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1861203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