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商業行業零售藥店:業績趨勢向好低估值下配置性價比較高-211102(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醫藥商業行業零售藥店:業績趨勢向好低估值下配置性價比較高-211102(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品類結構上看,實體零售藥店中,化學藥占比呈現提升的趨勢,2018 年開始,化學藥占比提升的速度更加顯著,化學藥占比從2017 年的42.9%提升至 2020 年的 47.5%。中成藥占比相對穩定,2015-2019 年維持在 28.6-28.8%的水平,2020年受疫情影響,感冒類藥品銷售下降,中成藥份額下降。2020 年,器械類銷售占比提高,主要受到口罩和消殺類產品非常規性銷量提升所致。根據京東健康招股說明書,2020H1的藥品銷售收入為22.3 億,占比為29%。假設全年基本保持29%的藥品占比,預計2020 年藥品收入為48.6 億元。阿里健康 2020 年年報披露,以阿里健康品牌運營的
2、自營藥房藥品收入 81.3 億元,占比為 84.8%,二者合計 2020 年藥品銷售收入達到 130 億元左右,市場份額占比超過 50%,是線上藥房收入貢獻的主力軍。從京東健康招股書公布的銷售結構(按交易額劃分全網數據)看,醫療器械、非處方藥合計銷售額比重超過50%,比較明顯的趨勢為,處方藥的銷售占比在逐漸提高,2019 年達到了13.3%,預計 2020 年達到 15.8%。線上藥店是零售藥店的新興業態,對于實體藥店而言,既是競爭對手,也是1) 用戶人群錯位:實體零售藥房客源年齡結構偏大,線上用戶年輕化趨勢更為明顯。2) 監管錯位:線上監管比較困難,異地醫保結算目前還有較大的困難。在線上醫保
3、全面打通之前,實體零售藥店依然可以享受個人賬戶的紅利。3) 品類錯位:從品類上看,實體零售藥店的品類結構和零售藥店有較大的差異,實體零售藥店的“藥”屬性更加明顯,線上藥店以“非藥”屬性為主。從購買的依從性上看,“藥”屬性更強的品類對藥事服務的要求更高,“非藥”屬性品類沒有購買壁壘。從互聯網醫療的產業圖譜看,目前互聯網醫療涉及的內容已經比較廣泛,包括醫藥電商、在線診療、健康/疾病管理及內容平臺。其中,醫藥電商中包含B2B、 B2C、O2O 業務,以線上售賣商品為主,是與實體零售藥店產生直接競爭關系的領域。其他的商業模式還包括在線診療、健康/疾病管理、內容平臺等。從大多數的商業模式上看,目前還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相比實體藥店,線上并無明顯的價格優勢。通過對比家庭常備藥、維生素保健品、處方藥三種品類代表性藥品線上和線下價格,并未發現線上銷售藥品較線下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以連花清瘟為例,三家線上平臺的均價為 0.57 元/粒,三家實體藥店均價為 0.51 元/粒。其他幾類藥品也未發現線上相較線下絕對的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