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喜 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問題與展望.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陳從喜 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問題與展望.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一、發展背景和現狀低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發展低空經濟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以及綜合服務四個方面,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其相關產品主要有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涉及市政管理、居民消費和工業應用等多種應用場景何為低空經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10年,中國提出“低空經濟”2011年,中國AOPA召開首屆“中國低空經濟論壇”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
2、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文件中,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低空經濟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何為低空經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24年1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在國家層面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從設計生產到運行使用,進行全鏈條規范化管理,多個部委和地方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全面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2024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
3、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何為低空經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24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 2030年),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5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何為低空經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中國低空空域范圍界限沒有明確界限。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及時總結推廣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經驗,實現真高3000米以下監視空
4、域和報告空域無縫銜接,劃設低空目視飛行航線,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機動飛行”行業內普遍將高度為3000米以下的空域認定為低空區域,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低空是真高1000米以下的地區何為低空經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24年11月23日,低空經濟入選2024年度民用航空研究前沿熱點詞,由第一屆全國民用航空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2025年1月,上海首個直通酒店的低空載客航線試飛成功2025年3月20日,美團無人機香港首飛2025年3月,中國低空飛行正式開啟“載人時代”何為低空經濟?低空經濟傳統通用航空+智能航空一、發展背景和現狀國家層面已將低空經濟納入戰略規劃2024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再次寫入
5、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改委: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統籌管理超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納入政府工作計劃,配套政策密集出臺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為空域管理、飛行安全法律依據中央空管委印發專項措施,向全國空管系統部署加強低空空管工作工信部:設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民航局:設立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24年,空管系統共保障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3.4億余架次、2600萬余小時,保障通用航空飛行120萬余小時,運行態勢處于歷史高位首批企業深圳億航、合億航空獲頒首張運營許可證(OC證書),付費載人服務正式啟動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達1.5萬億元,2030年達2萬億元,2035
6、年或突破3.5萬億元截至2025年4月,全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已超7.5萬家,區域分布集中于廣東、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等產業先行區商業化進程加速一、發展背景和現狀2024年12月底,全國通用機場超475個,低空飛行服務網絡初步建成示范區建設與生態布局一、發展背景和現狀廣東、安徽等地打造低空經濟示范區,探索“通用航空+文旅”“無人機+農業”等模式,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北京、上海15個城市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示范區建設與生態布局一、發展背景和現狀飛行器技術: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無人機等實現量產,續航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配套技術:5G-A網絡、北斗導航、低空智聯網等技術加速應用,支撐空
7、域數字化管理和飛行安全。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初步協同一、發展背景和現狀形成“制造-基建-運營-保障”全鏈條聯動制造端:無人機、eVTOL等產品矩陣覆蓋多場景基建端:低空智聯網、通用機場等基礎設施加速布局運營端:消費級市場激活,物流配送、農業植保等場景向載人旅游擴展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初步協同一、發展背景和現狀主要集中于物流配送、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等生產性領域,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等消費級市場逐步興起應用場景多元化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空域管理機制不成熟:低空空域開放范圍有限,飛行審批流程復雜,跨部門(民航、軍方、地方政府)協調效率較低,導致資源調配和運行效率受限核心法規如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雖已
8、出臺,但配套細則和行業標準仍待完善,新型飛行器(如eVTOL)的適航認證缺乏統一規范政策與法規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區域協同不足:各地政策支持力度和產業布局差異較大,部分區域存在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現象,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低空經濟發展協同機制政策與法規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核心技術瓶頸突出:芯片依賴:高性能計算芯片、導航設備等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制約智能化技術突破;電池技術:新能源飛行器續航能力不足,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亟待提升技術與產業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適航認證滯后:新型飛行器適航審定標準尚未完善技術驗證周期長,影響商業化進程技術與產業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產業鏈配套不足低空飛行器
9、零部件生產線分散,跨機型通用性差,供應鏈整合能力弱,導致生產成本高企此外,無人機、eVTOL等產品的維護保障體系尚未成熟,專業人才缺口顯著技術與產業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基建網絡覆蓋不足通用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數量有限,低空智聯網、通信導航設施尚未實現全國覆蓋,影響飛行安全和效率城市復雜環境下的導航信號易受干擾,傳統雷達部署成本過高基礎設施與運營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應用場景商業化難度大消費級市場拓展慢:低空旅游、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場景因成本高、受眾少,尚未形成規?;枨蠊卜諠B透有限:醫療救援、地理測繪等領域受限于技術成熟度和政策支持,應用深度不足基礎設施與運營層面二、存在的問
10、題及困難飛行安全風險加劇低空飛行密度增加導致不同航空器(有人/無人)協同難度加大,復雜氣象條件和城市障礙物進一步威脅飛行安全隱私數據泄露、黑客攻擊等網絡安全風險亦不容忽視安全與風險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行業監管體系滯后缺乏統一的空域動態監控平臺,飛行活動監管技術手段不足事故應急響應機制尚未健全安全與風險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商業模式不成熟企業盈利模式單一,前期研發和基建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資本觀望情緒明顯,制約行業快速擴張區域發展不均衡廣東、江蘇、安徽等先行地區已形成示范效應,但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因資源稟賦差異,低空經濟生態建設滯后市場與資本層面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無人機操控員缺口:低空經
11、濟高端人才不足培訓與人才供應差距三、發展趨勢與展望消費領域:低空旅游、城市空中交通(UAM)成為新增長點,多地試點“空中觀光”“飛行出租車”項目;低空物流:無人機配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落地,降本增效顯著,未來或成商業化典范公共服務深度滲透:醫療救援、地理測繪、森林防火等領域應用加速,低空經濟與智慧城市、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深度融合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展三、發展趨勢與展望 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加大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高性能芯片、飛行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支持企業與高校共建低空經濟聯合實驗室,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整合產業鏈資源鼓勵零部件標準化生產,提升跨機型通用性,降低制造成本培育專業化運營服務
12、商,完善飛行器維護、數據分析和場景化解決方案能力強化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三、發展趨勢與展望 布局“四網”設施網絡設施網:擴大通用機場、起降點、充電樁等基礎設施覆蓋,優先在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建設試驗區空聯網:加速部署5G-A通信、北斗導航和低空智聯網,構建“空天地一體”的感知與通信體系 優化航路網絡規劃科學設計城市低空航路,試點物流無人機專用通道和低空觀光航線,提升空域資源利用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發展趨勢與展望 加快空域管理改革推動空域分類精細化,在低風險區域試點“白名單”一次性審批和飛行報備機制,簡化審批流程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民航、軍方、地方政府),優化空域資源動態調配能力,提升運行效率
13、 完善法規與標準體系:細化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配套規則,明確新型飛行器(如eVTOL)適航認證標準推動地方專項立法,統一低空經濟數據共享、隱私保護和責任劃分規則深化政策與法規協同三、發展趨勢與展望 構建動態監管平臺建立全國統一的低空飛行動態監控系統,集成飛行器識別、航跡跟蹤和風險預警功能 強化網絡安全防護,防范數據泄露和黑客攻擊 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制定低空飛行事故處置預案,加強跨區域救援協作能力完善安全與監管體系三、發展趨勢與展望 學歷教育低空經濟本科教育低空經濟研究生教育 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無人機操控員資格證書維修保養職業民航局+人社局雙證領導干部培訓軍工培訓低空經濟教育體系大發展三、發展趨勢與展望低空經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低空經濟成為國家戰略低空經濟已從“政策驅動”邁向“市場與技術雙輪驅動”,萬億級市場規模、多元化應用場景和區域協同生態為其提供長期增長動力。隨著政策體系完善、技術創新迭代和基礎設施網絡化,低空經濟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賽道,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主要結論乘勢起飛共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