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頭豹研究院的《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概覽》智慧醫療發展階段分為萌芽期、發展期和成熟期。
萌芽期(2003-2007年):2003年,中國SARS重大疫情災害爆發后,暴露出中國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不健全、公共衛生發展嚴重滯后的問題。政府開始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等區域性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和投入。2004年,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推動了針對城鎮居民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和農村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等多個醫療信息化產品的快速發展,延伸和完善了中國醫療信息化產品線。截至2007年,中國大型醫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系統,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無線技術和手持設備等也逐漸應用到HIS系統中。2007年,中小型醫院開始部署HIS系統,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也開始建立HIS系統。
發展期(2008-2013年):2008年,中國政府逐步引入臨床管理信息系統(CIS),該系統是以病人為中心,用影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放射信息系統(RIS)、檢驗信息系統(LIS)、病理信息系統(PIS)、手術信息系統(ORIS)實現信息綜合管理。截至2009年,中國的大型醫院處于CIS系統建設的發展期,諸如PACS等各子系統的應用正逐漸成熟。由于各子系統的部署和運營處于相對獨立的階段,信息化建設比較發達的醫院已經開始進行集成。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了保證醫改的成功,3年內各級政府將投入8,500億元,加大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力度。2012年,疾病控制、婦幼保健、社區衛生以及新農合等智慧醫療建設在各地區逐漸展開,但是目前建設重點還是省級平臺。2013年,新的醫療體制改革的推行和實施,為醫療衛生信息化提供了契機,預示著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將開始步入發展階段。
成熟期(2014年至今):2014年,中國逐步推進基本管理信息系統(MIS),該系統是醫院和醫療管理部門對基礎業務的管理。隨著信息化應用的深入,醫療機構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逐步增強,醫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是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統。在新的醫療改革方案中,公立醫院對成本核算的需求驅動了對信息系統的需求。2016年,中國醫院的成本核算系統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原因是政府的管理政策正在制定和調整中,不同醫療機構的成本核算系統發展區別較大。隨著社區衛生醫療網絡的建立,社區衛生的成本核算系統以及OA建設進入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