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芽階段(1925-1945 年)
中國第一部自制的動畫短片《大鬧畫室》是 1926 年由萬氏三兄弟制作的,是中國動畫先驅代表;1936
年,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誕生;1941年,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鐵扇公主》誕生,這在當時已經接近世界領先動畫制作水平。
(2)發展階段(1945-1965 年)
我國第一部木偶動畫《皇帝夢》于 1947 年制作成功;1958 年,拍攝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1960
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2
年,第一部折紙動畫《一棵白菜》完成。新中國建立后,動畫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不少,隨著新形式的動畫加入,中國的動畫事業也達到了一個頂峰。
(3)轉折階段(1976-1990 年)
“文化大革命”對動漫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寫實主義并兼有教育目的的電影,給后來的動畫創作理念投下了一個嚴重的陰影。改革開放之后,以《哪咤鬧?!?、《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等膾炙人口的動漫作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動漫行業也由此進入了繁榮時期。
(4)緩慢發展階段(1990-2000 年)
上個世紀 90
年代,各大動畫制作廠家開始與國際動畫業展開交流與合作,那種固步自封的局面停止了,數字生產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繪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促進了各種體制制作單位的多元化發展,雖然制作的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在題材內容上并沒有太大的突破。
(5)蓬勃發展階段(21 世紀后)
進入 21 世紀以后,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2012
年文化部與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共同發布《“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骨干企業,扶持中小企業,打造一批有影響、有品牌、有競爭力的動漫企業,并貫徹落實國家對動漫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自從我國開啟動漫產業化以來,動漫作品產量快速增長。相比之下,產業的質量和效益未能實現同步發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