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金融未來呈現的四大主要趨勢:科技化、資本化、垂直化、生態化。
(1)科技化
隨著產融科技(FindustrialTech)的持續演進,科技化在產業鏈各環節的滲透明顯,加速產融升級,驅動產業金融形成新格局,助力產業金融在客戶挖掘、產品服務、合作伙伴及渠道模式方面轉型。
以iABCDE(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DataAnalytics、邊緣計算EdgeComputing)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金融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驅動產業金融在各環節實現突破,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2)資本化
在產業金融中,資本不僅是獲利手段,它還幫助產業金融企業形成了與合作伙伴間的關系紐帶,在共贏的目標下實現整體共同發展和價值增值。

(3)垂直化
產業劃分出現垂直化特征: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消失,而跨界競爭的大趨勢倒逼各產業向垂直化和專業化發展,重塑競爭壁壘
產業聯盟出現新模式:基于垂直產業鏈產生新的產業聯盟形式,企業向線上化、數字化和生態化轉型,而這一趨勢促使產業鏈上下游需要進一步共享數據并開放自身能力,推動產業鏈誕生新興的商業模式B端企業的融資需求向上下游拓展,其特征出現明顯的供應鏈金融屬性
產業分工格局被重構:科技進步促進分工進一步細化,產業鏈企業向專業化轉型,自身定位更清晰、明確,在很大程度上重構了原有的邊界模糊的分工體系
(4)生態化
產業及金融集團紛紛開展金融業務,通過自身實力對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支持,或通過自身能力構建場景化的生態圈,通過合理的資本收益和透徹的對業務的理解,在合理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幫助產業鏈生態共同提升硬實力,進行整體生態化轉型,并反哺金融業務。
產業金融生態圈包含四個主體:
①產業金融源:產業金融的受益主體主要是依附于產業焦點企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業,通過融入到產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借助焦點企業信用提升產業上中小微企業的信用,拓展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②產業金融實施主體:在產業金融發展初期,實施主體主要為商業銀行。而在產業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銀行不再是產業金融產品與服務提供的絕對主體。掌握了產業上下游企業真實貿易的行業龍頭企業、B2B平臺企業、物流企業等參與方紛紛利用自身優勢,進入產業金融服務領域。
③產業金融資金提供方:產業金融資金提供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也是最終承擔風險的組織。
④產業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產業金融的發展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如區塊鏈技術服務提供商、電子倉單服務提供商、產業金融信息化服務商、行業組織等。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產業金融基礎服務的優勢,鏈接資金提供方、產業金融服務方、融資對象等,為整個產業金融生態圈提供基礎服務[3]。
參考資料:
[1]苑培培.我國產業金融融合發展進程研究
[2]李楚君.商業銀行涉農產業金融業務模式創新發展研究——以郵儲銀行**支行“龍蝦貸”項目為例
[3]普華永道:產融2025——共生共贏從容應變(36頁).pdf
產業金融相關報告:
中航產融-聚焦戰略發力產投深化產融助力實業-211207(27頁).pdf
德勤:打造“產、融、投一體化”商業模式(23頁).pdf
投中:2017創新性產融結合研究報告(24頁)PDF(24頁).pdf
京東數科:產業金融區塊鏈聯盟白皮書(20頁).pdf
艾瑞:201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金融白皮書(50頁).pdf
中國人民大學:泰州市產業金融發展指數研究報告(114頁).pdf
安永&;百信銀行:數字筑機創變為先——產業數字金融研究報告(2021)(6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