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

目錄

韌性城市是什么

較早的對韌性城市概念進行闡釋的是國際地方環境協會(現更名為“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將韌性城市的核心歸納為:在長期發展中形成面對外來干擾能迅速恢復,承受自身內在變化后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城市

韌性城市聯盟(Resilience Alliance)在2005年對韌性城市進行了定義:“城市系統能夠消化并吸收外界的干擾(災害),并保持原有主要特征、結構和關鍵功能的能力舊…?!表g性城市聯盟還指出,韌性城市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生態韌性、工程韌性、經濟韌性與城市韌性。其中生態韌性是指城市中的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后恢復穩定的能力;工程韌性是指,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面對災害時的減災能力;經濟韌性是指在面臨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下,經濟發展的有序性;社會韌性是指,面對環境干擾時,人類社會所表現出的應對能力。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的價值意義

韌性城市作為城市防災規劃方面的新理念,其有效地提升城市抵御災難的能力,加強了對災害的適應性及效率性。相比于傳統意義的防災規劃,則體現出了五個方面的價值意義:

(1)從離散到整合

由過去的逐一分析災害防災轉化為研究整個系統多災種防災評估,防災領域尺度變得更廣闊的,社會治理與決策發展更加合理化,地區間的多災種防災規劃更有協調性。另外,防災規劃變為“自下而上”的形式,政府主導,各個部門相互合作,城市居民或組織團體積極參加協作。

(2)從短期到長期

傳統的防災意識是城市被災害襲擾后,基礎設施造成一定程度損壞,但在較短時間內快速修復到原始狀態,轉變為城市系統設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更新、共同協作的生態思想

(3)從響應到適應

由被動的應急響應機制轉變為主動的規劃調控,強調了城市系統能夠適應各種災害不確定性的破壞力,如海綿一般快速吸取或適應擾動,往復實現適應性循環。

(4)從剛化到柔化

傳統防災規劃思想表現為剛性的,欲求唯一的最佳規劃方案,但災害類型多樣,應轉變為利用多個系統協同合作柔性分解轉化,維護城市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平衡性。

(5)從靜態到動態

終極藍圖式的靜態規劃目標缺乏運行概念,追求最終的理想狀態,忽視發展中的協調,轉變為適應性的動態韌性規劃,探索多種可能的途徑以應對城市發展中的不確定性[1]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維度

(1)技術維度(Technical)。利用科學技術手段,減輕城市危機中產生的物理損傷,包括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損壞,以及交通和通訊的中斷。

(2)組織維度(Organization)。包括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及相關應急救助單位,如警察局、消防局、醫院等,能夠在危機發生后迅速反應,參與救援工作,從而減輕城市因危機事件導致的中斷程度。

(3)社會維度(Society)。社會維度主要考慮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減少災害人員傷亡,及時救服務。從長遠來看,社會維度更加重視民生問題,城市長期恢復過程中的教育、就業、福利、醫療等問題。

(4)經濟維度(Economic)。韌性城市的研究關注的更多是經濟因素面對風險所展現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從而降低因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失。這類損失既包括民眾資產、社會資產,也包括社會生產因危機而導致的停工停產等[2]。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特征

(1)魯棒性(Robustness)。魯棒性也叫健壯性、強健性、穩健性,是指在一個系統當中,如出現異?;蛘呶kU,能夠及時調整內部結構抵御外來風險,從而維持系統原有性能的特性。韌性城市的魯棒性就是能夠在城市遭受危機時,盡最大程度減輕城市在經濟、社會、物質、人員方面的損失。

(2)可恢復性(Rapidity)。韌性城市的第二大特征就是能夠在城市遭受危機后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的能力,使社會功能得到正常運作。

(3)冗余性(Redundancy)。韌性城市的冗余性是指城市運作系統在部分功能因遭受沖擊而不能正常運轉時,會有一定的備用模塊及時頂替,使得整個城市系統能夠發揮一定水平,不至于徹底癱瘓。

(4)智慧性(Resourcefulness)。智慧性是組織性和有效調動性的結合,是城市在遭受危機時,城市能夠有基本應援資源儲備和及時合理的調配能力,能在有限資源和最短時間實現資源調動效益最大化。

(5)適應性(Adaptive)。韌性城市的適應性側重危機應對的收尾階段,是城市能夠在過往危機的應對中,能夠積累經驗,并找準薄弱點,做到相應的提升,從而加強城市抵御危機事件能力。

(6)多樣性要求。該要求主要表現為城市系統具有多項疊加功能以此來面對干擾時具有多項解決措施,并保障城市系統可以在缺失某些功能時仍可以正常運行。

韌性城市建設的內容

韌性城市建設包括經濟韌性、社會韌性、生態韌性、組織韌性四個方面。

(1)經濟韌性:指的是城市在面臨外部的環境變化、經濟發展的周期變遷、產業和科技革命甚至是經濟危機時,能及時靈活進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及有關政策調整,增強經濟發展應對外部變化的彈性,保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2)社會韌性:指的是當社會結構遭遇一定程度的沖擊或風險時,能夠維持社會整合、確保社會治理、保持社會有效運行的能力。社會韌性強調社會共同體意識,注重社會團結互助。一個具有較強社會韌性的城市,也一定是充滿關懷和溫情的城市,也是有凝聚力的城市。

(3)生態韌性:城市人口的過多集聚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壓力。這種壓力包括生態綠化的破壞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大氣和土壤因工業發展帶來污染,以及城市的熱島效應等。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還會進一步催生出更多的資源環境矛盾,引發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深刻變革。

(4) 組織韌性:組織韌性即組織制度方面的韌性建設,是城市韌性的“軟實力”。尤其是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越性,就是擁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這種能力在面對災害風險時,能夠迅速調動各類資源,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實踐案例

(1)美國—新奧爾良城市

美國繁榮城市之一的新奧爾良城市,他的興起來源于良好的地理位置,美國南部經濟最發達的海港城市。但同時優越的地理環境也帶來颶風、洪災、地面沉降和濱海濕地喪失等諸多自然災害。2005年新奧爾良遭遇五級卡特里娜颶風襲擊,颶風之后帶來洪水,給新奧爾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城市內部多個區域出現了大量廢棄地,城市空間開展緩慢,空間利用率較低。颶風后的新奧爾良城市深刻認識城市未來的發展建設不再局限于原先單純被動抗洪,轉變觀念確立“韌性城市”建設目標,經過多方調研匯總,其制定了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的《韌性的新奧爾良》規劃文本,文本指出五項基本發展理念:

1)災害分類,制定功能明確的補救措施;

2)多部聯動,明確各部門分工,推動韌性規劃多方位實施;

3)資本創新,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本引入體系;

4)傳媒現代,推行數字化媒體介入,制定科學性的大眾策略;

5)文化引領,挖掘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價值,增強城市文化活力。

美國人口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城市人口逐步上升,2014年達到約40多萬人。在全球化的韌性城市理論指導下,后颶風時代的新奧爾良城市積極規劃建設,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2)黃石

黃石市地處于長江的中游地區,靠近南岸,位于湖北省的東南部分;市域內含有鐵路、高速線路、航線、水路等整體各項綜合配套完整的全立體式交通運輸系統;另外礦產資源類型豐富,有煤炭、鋼鐵、各種有色金屬礦開采等重工業分布于全市。新時代趨勢下,加上可采礦產資源不斷減少,城市經濟的進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與之相關的各種城市問題也相繼浮現,水體的重金屬污染、城市排洪防洪問題、產業結構失衡、基礎服務設施老化嚴重、衛生疫情等因素,正逐步成為制約甚至限制城市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面對這些挑戰,黃石市建設韌性城市將會推動城市生態環境修復,加快城市轉型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有益的指導。黃石市在2014年12月3號成功成為了全球第二批”全球100韌性城市”之一。

目前,黃石市結合本地實際狀況深入推進韌性城市建設。

1)治理水體問題,建造更具韌性的水系統。一方面促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利用城市公園、下凹式綠地、道路兩旁的積水廊道等,設置雨水調蓄專用設施,不斷增強排水能力,改善城市水質量和水環境,另一方面增強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大力推動地區湖泊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退耕還湖還林等重大工程。

2)加快城市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化,建設具有韌性的城市經濟系統。黃石是一座工業悠久的城市,產業轉型壓力有些困難,應認真分析優勢,走出原來經濟模式,尋求突破點,著力建設創新國家創新型城市,大力提倡創新型產業,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增加科技成果;其次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韌性城市理念,構建黃石全新的發展指標體系。包含產業結構、土壤污染、水體污染等方面指標體系,為黃石可持續綠色發展提供科學化、高效化的預測和調控工具。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具韌性的居住系統。當地政府從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居住生態環境修復、城市基礎服務設施完善整治等為抓手,為黃石市居住系統的提升做出巨大貢獻,主要集中在居住系統的信息自動化,現代化以及安全防護的韌性化。

4)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爭取更多的信息、技術、人才和資金支持,著重引進韌性城市建設專業方向的人才。在2017年2月份,黃石市正式與清華大學的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簽訂了協議,確定了戰略合作框架,通過借助清華大學專家們的專業能力,結合經濟發展策略,構建新的發展體系,共同為黃石市的韌性城市建設努力[3]

參考資料:

[1]王威.韌性城市視角下的封丘縣教育園區規劃設計研究

[2]劉佳.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韌性城市建設評價及提升策略研究

[3]時哲明.基于韌性城市理念的城市綜合防災規劃研究——以新鄭市中心城區為例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聚醚胺(PEA)
下一篇:工程物流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