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地球發展需要關鍵技術的支撐,以下是在戈爾所述基礎上根據需求進一步歸納的7大關鍵技術。
(1)
對地觀測技術。對地觀測技術為數字地球提供空間數據源,是數字地球發展的“血液”供給者。不僅需要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也需要中、低分辨率數據。同時,GIS、GPS、虛擬現實技術均很重要
(2)
海量存儲技術。由于數字地球不僅涉及海量的空間數據,還會包括大量的經濟、社會、人口等于地球有關的非空間數據,所以海量存儲技術可為數字地球的應用儲備“能量”。
(3)科學計算。通過它可以解決輔助決策問題,同時還能促進產生知識的實驗和理論方法創新。尤其是地球科學的實驗,因為有的對象或過程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他們的跨度可以從十億分之一秒到十億年。
(4)寬帶技術。數字地球的數據量非常龐大,而且是由很多地區、國家和機構來完成的,浩繁、多源的數據必須通過一系列分布式數據庫才能存儲。而這些分布式的數據庫之間只有通過寬帶技術,才能實現數字地球海量數據的調用與共享。
(5)互操作技術。萬維網絡通過一種簡單、通用的網絡協議使得其被廣泛應用。因此,數字地球也需要通過一種簡單的互操作技術,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6)元數據管理與存儲技術。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是用于描述數據集的來源、日期、內容、質量、表示方式、空間參考(地理坐標)、管理方式以及其特征的信息。它是數據共享的重要工具。
(7)格網技術。格網是將高速互聯網、高性能計算機、大型數據庫、傳感器、遠程設備等融為一體的分布式集成系統。數字地球的格網計算,即是使一些常規的計算資源、空間信息資源形成一個無縫的集成協同計算環境,為海量數據的空間分析提供計算資源的支持。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興起的云計算將成為數字地球建設的又一強大計算武器。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其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使得應用者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領域,根據需要詢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這是一革命性進步,其核心內涵是計算能力可以根據需要通過互聯網傳輸。未來只需要一臺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最終用戶將成為云計算的真正擁有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