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2024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麥肯錫:2024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 2024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2024年12月作者:Asheet Mehta、Karim Thomas、Klaus Dallerup、Luca Pancaldi、Miklos Dietz、Pradip Patiath、Valeria Laszlo和Vik Sohoni,代表麥肯錫金融服務咨詢業務的觀點。目錄概要 4中文序言 2贏家 15如何成為贏家(執行)20差異所在“管理商”23行業總覽 5獲得“逃逸速度”,實現逆勢增長 142024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挑戰,貿易摩擦頻發。國內市場方面,一方面,地方化債和房地產業轉型一度加劇局部產業供給相對過剩情況,其影響傳遞至相關企業盈利和
2、員工收入乃至就業,為居民消費和企業信心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制造業加速轉型,中國出口份額創歷史新高,企業積極探索出海,財政促消費效果初現,又為經濟的長期上行和韌性鍛造打開了新的機遇窗口。身處變局之中,中國銀行業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生存和發展之道:信貸增速放緩,考驗各家銀行的經營韌性。城投、地產相關行業縮表造成的信貸缺口需要由新的需求來補充。行業整體信貸增速放緩,愈發彰顯各家銀行的業務選擇和風險經營能力,也確實有銀行實現了逆勢強勁擴張,進一步擴大了市場領先地位。凈息差收窄,驅動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受資產端收益率下行影響,凈息差持續下降。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凈息差從202
3、2年的1.91%、2023年的1.69%已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1.53%。而為了抵御息差壓力,國內銀行年內集體多輪降息。存款收息下降給國民帶來了普遍的切身體感,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討論。營業收入下降,其中中間收入明顯縮減。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整體實現營業收入4.28萬億元,同比下降1.05%,其主要原因是利息凈收入和中間收入同時下降。往年,當利息凈收入不足時,各家銀行多以發力中間業務收入破局。保險“報行合一”和理財基金代銷降費影響下,2024年三季度,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8%。行業利潤企穩。雖然收入側面臨壓力,但銀行業利潤仍然保持了正增長。金融市場業務帶動的非息收入高
4、增長、前期不良資產核銷帶來的資產減值損失集體下降是主要原因。中小金融機構加速出清。2024年,金融機構并購開始提速,地方省市是推進主力,農信系統中小銀行是主戰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金融機構法人名單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共有442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36家,僅今年上半年就減少了65家。加速合并重組降低了高風險中小銀行的數量,提升了金融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序言2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全球多個市場都經歷過銀行業利差快速收窄的時代。其經驗顯示,低利率時代,銀行業的獲利能力普遍受到明顯沖擊,市場表現加劇分化,優勝劣汰也將帶來行業格
5、局變革。要應對市場挑戰,各家銀行需要重點提升以下6方面關鍵能力:1.健全業務能力,動態優化收入來源。在難以預判外部環境時,返璞歸真,強化存、貸、中收、金市等核心業務線能力,并隨著外部環境及時調整業務組合重心,方可以不變應萬變。2.強化資產負債表管理。擴表或者縮表?對于不同銀行答案已經不再唯一,而需要具體分析所在地區、風控能力等多種要素,再進行有效的資本分配。3.建立全局成本視圖,優化成本管理。從改善利潤考慮,收入提升舉措普遍需要時間,而成本管控或有機會立竿見影。4.深化行業服務能力、打造以行業特色為鏈條的生態經營體系,建立全面專業服務機制。5.明確客戶細分,深化重點客戶關系。獲取有意義的客戶關
6、系,建立對細分市場服務方式、風險和體驗驅動因子的深刻理解,加深打造自身差異化優勢和競爭護城河。6.打造立體的風險管控體系,提升全行面對外部因素沖擊的韌性。勇猛精進,志愿無倦。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變革時代,直面一時困頓,克服倦意,繼而勇敢有力地前行,或許是卓越銀行掙脫引力、證明自身含金量的最優路徑。3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過去兩年,全球銀行業的業績表現堪稱是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佳水平,盈利能力、資本和流動性均保持健康。但是,盡管銀行業是全球最大的盈利行業,市場對其長期價值創造能力卻持懷疑態度。如果我們比較市凈率就可以看到,銀行業在各行業排名中墊底。歸
7、根結底,除了 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外,還有一些行業特有的因素使然:盡管銀行業的技術投入占比高于其他 行業,但是行業勞動生產率增長卻參差不齊。需要不斷投資應對全球各地的監管變革。銀行業中盈利更豐厚的業務正在經受來自專業機構(包括私人信貸、支付和財富管理)的激烈競爭。近期業績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利率上漲。盡管近年創造了價值,但是過去十年間,若以資本成本衡量,銀行業的經濟價值一直在下滑。2023年銀行業整體業績在實現騰飛。那么在此之后,鑒于行業基本面問題持續存在,這是否會讓行業增長曲線轉而下降呢?觀察過去5到10年表現優異的銀行,或許能找到銀行如何實現逆勢增長的答案。我們從多種分析視角辨別出這些贏家銀行
8、,并且發現,它們之所以能贏,一方面是因為在三個戰略維度上做出明智之舉(精心選擇細分市場、找到規模效益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找準地理或價值鏈上的戰略定位),同時還能憑借一系列能力(例如數據分析、營銷效果、運營模式和技術)嚴格執行運營計劃。執行力和結構性戰略要素誠然至關重要,但是根據我們對相對效果的建模分析,執行力的影響是結構性要素的兩倍。我們發現在贏家中,沒有一家銀行憑僅一般水平的結構性要素或者僅憑其結構性定位就能做到表現出色。對于其他銀行而言,好消息是情況可以改善。過去五年間,約有10%的銀行有形股本回報率提高了五個十分位(盡管約三分之二的銀行表現波動不超過其先前水平的上下兩個十分位)。銀行業若要
9、恢復其市凈率,管理團隊需要學習并再現這些贏家銀行的活力。我們相信,在2030年之前,這種“管理商”將真正締造非凡。概要4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如果終點不夠好,那么它就還不是終點,這句話帶點幽默,給人些許安慰。不過,近來銀行業確實過得不錯,這對最終局面意味著什么?事實上,自大蕭條以來,過去兩年是銀行業業績表現最好的時期。全球銀行業創造了7萬億美元的收入(見圖1),凈利潤達1.1萬億美元,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達到11.7%(見圖2)。銀行業已經恢復到健康的資本水平(一級普通股資本充足率為12.8%,按風險加權資產計算)和流動性水平(77.2%),這兩項指標均較202
10、2年有所改善。事實表明,銀行業創造的利潤總額居全球各行業之首(見圖3)。行業總覽最后一切都會好起來。如果不好,那就是還沒到最后。佚名(常被認為是奧斯卡 王爾德的名言)圖 1全球金融中介機構,2023,萬億美元全球金融中介業的年收入組成,2023,%2023年,全球金融業各類業務涉及的資產規模達到410萬億美元,創造了約7萬億美元的收入。私有資本替代來源數字資產159655278669103932604960107961621712資金來源表外業務表內業務 銀行債券、其他負債和股權對公和政府機構貸款零售貸款表內證券個人存款對公和政府機構存款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零售AUM1保險和養老AUM其他機
11、構AUM2資金用途410410其他資產政府債券權益性證券證券化貸款企業債券其他投資31管理的資產規模。2包括捐贈基金和基金會、企業投資。3包括房地產、大宗商品、跨境配置、衍生品。4由于四舍五入,數字總和不為100%。5零售和企業銀行業務中考慮 了存款帶來的凈利息收入。6包括來自房地產基金、基礎設施基金、對沖基金、大宗商品基金、絕對回報基金、流動性替代品的收入,以及通過交易所與托管、支付和流動性供應商進行的數字資產開采、買賣的收入。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McKinsey&Company零售銀行33投資銀行5市場和基礎設施2公司和商業銀行28財富與資產管理14支付516其他63總計
12、6.8萬億美元5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3圖 2盈利強勁,有形股本回報率,%主要行業指標資本狀況健康,一級普通股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可持續,總存貸比,%資料來源:標準普爾Capital IQ數據庫;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2023年,銀行業務收入、有形股本回報率和流動性均有所增長,全面保持健康水平。McKinsey&Company201121平均值10.220222023+0.2百分點11.511.72022202378.675.577.2+1.72022202311.912.212.8+0.6上市公司凈利潤,不同行業
13、,2023,110億美元1基于35000家上市企業。資料來源: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2023年,全球銀行業凈利潤約為1.15萬億美元,大致相當于能源和工業行業之和。McKinsey&Company總計4,772商業服務 5424%房地產 42醫療 30全球銀行業1,151能源663科技、媒體和通訊597保險249制藥144企業集團 141基礎設施、出行和物流197消費品429材料314工業618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1426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那么,不祥之感從何而來呢?簡而言之,全球銀行業的市凈率僅為0.9,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這表明市場預計銀行業的
14、經濟價值將全部喪失(見圖4),而且這一挑戰普遍存在于大多數市場(見圖5)。其中可能存在很多原因:回報率的提升可能是短暫的?;仡欉^去,雖然銀行業努力降低成本并保持較好的信貸質量,但是自2021年以來回報率的提升似乎主要得益于利率上漲(見圖6)。模型當然并不完美,但是可以看到,如果沒有利率支撐,許多地區的銀行業有形股本回報率可能徘徊在8%左右,甚至低于資本成本。圖 4市凈率,2003231市凈率,不同行業,202311平均值已剔除異常值和市凈率為負的公司?;诩s15000家上市企業。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McKinsey&Company0
15、0.51.01.52.02.53.03.500.51.01.52.02.53.03.568%30%2005201020152020全球銀行業所有其他行業科技、媒體和通訊4.74.54.13.73.03.02.72.31.91.81.71.41.30.9商業服務消費品工業出行、物流和基礎設施材料企業集團全球銀行業制藥和醫療產品醫療衛生非儲蓄金融機構能源保險房地產資本市場對銀行業的估值明顯低于其他行業,而且差距還在拉大。7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6圖 5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銀行業在所有市場的估值均面臨挑戰。M
16、cKinsey&Company日本英國中國德國尼日利亞澳大利亞南非美國巴西加拿大印度沙特阿拉伯419027208655605792269682市凈率低于1的銀行占比,%1考慮到利率環境不同,不包括大中華地區。包括貸款損失撥備、其他財務減值和減記。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銀行池;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McKinsey&Company對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影響的比較,202123,指數化(2021=100)20212023凈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風險 成本運營支出稅費20212023凈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風險 成本運營支出稅費100107.310.50
17、.33.64.61.910091.712.6107.30.94.21.00實際值利率上漲理論值利率不上漲Web Exhibit of 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銀行業在所有市場的估值均面臨挑戰。McKinsey&Company日本英國中國德國尼日利亞澳大利亞南非美國巴西加拿大印度沙特阿拉伯419027208655605792269682市凈率低于1的銀行占比,%Web Exhibit of 1考慮到利率環境不同,不包括大中華地區。包括貸款損失撥備、其他財務減值和減記。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銀行池;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
18、e Intelligence近年來,凈息差的擴大是拉高有形股本回報率的關鍵因素。McKinsey&Company對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影響的比較,202123,指數化(2021=100)20212023凈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風險 成本運營支出稅費20212023凈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風險 成本運營支出稅費100107.310.50.33.64.61.910091.712.6107.30.94.21.00實際值利率上漲理論值利率不上漲8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如果未來利率低于當前水平,根據模型的一些預測情境,銀行業的有形股本回報率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恢復到接近股本成本的水
19、平(見圖7)。當然,我們也清楚,由于各地的通貨膨脹、降息速度和效果等情況不同,股本成本可能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如果全球利率如有些預測所言那樣普遍下降,我們的模型表明,凈息差(NIM)可能會壓縮50到60個基點,從2023年的略高于3.1%降至2030年的約2.7%。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近年來因利率上漲而帶來的經濟利潤增長將減小,有形股本回報率可能會再次向資本成本靠攏。銀行業內不同業務領域和地域的差異巨大,可能使人們對某些機構的看法產生偏差。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結構和組合因素可能顯著影響單個銀行的業績。在美國、英國、印度、德國和尼日利亞等國的銀行,2023年的業績普遍較2010年至2022年間有所
20、改善,而巴西、加拿大、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的銀行有形股本回報率則有所下滑。這些差異也存在于銀行業的不同業務領域,回報率最高和最低的領域之間可能相差約10個百分點(見圖8)。銀行未必能指望生產率的提高或規模優勢。這對于全球許多地區的銀行而言仍然是棘手的謎題。人工智能是否是靈丹妙藥,我們尚未看到證據(不過最近,一些率先發展人工智能的領先銀行已經宣稱憑借人工智能提高了效率,從而獲益數十億美元 相當于效率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全球銀行的技術投入高達約6000億美元,本應提高生產率,但是圖 7利率上漲資料來源:標準普爾全球;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盡管高利率支撐起銀行業近年來的經濟盈利性,但如果
21、利率下降,這種趨勢可能逆轉。McKinsey&Company不同的有形股本成本(COTE)下的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200323,%0200320052007200920112015201720192021201320232468101214161820全球金融危機平均COTE10.5%經濟盈利經濟虧損9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一些主要市場(如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卻在下降(見圖9)。1 人工智能可能會改變這一點,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多數銀行目前仍處于試點階段。隨之而來的還有更高的支出和監管要求,因此許多銀行采取了謹慎的態度。一些贏家銀行正在從試點轉向具體業務領域,尋
22、求端到端地精簡整個領域并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內的所有抓手。我們對這些做法的實際效果何時會在數據中反映出來拭目以待。盡管我們在退休賬戶管理和一部分資本市場等特定領域看到明顯的規模效應,但是銀行業在全球許多市場并沒有展現出絕對的規模效應(見側欄,“規模還重要嗎?”)。因此,無論是用于提高生產率的技術投入還是規模,都沒有真正改變銀行的成本曲線,從而擠出一些額外的利潤。加大成本削減未必就能提高利潤率。根據情境測算,在一些宏觀條件影響下,如果要維持當前的有形股本回報率,銀行業需要將每項資產的成本每年降低5%,相當于行業歷史降本幅度(每年降低1%)的五倍(見圖10)。圖 8有形股本回報率(R
23、OTE)分布,2023,1%機構占比銀行業不同領域的業績表現并不相同。McKinsey&Company1基于約3000家金融機構。由于四舍五入,數字總和不為100%。2此處為ROE(凈資產收益率),考慮該領域的商譽極大,導致有形股本為負值。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8101214ROTE,%平均ROTE,%金融交易和買賣消費金融支付財富管理和經紀綜合和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和托管專業金融投資銀行和經紀1122216214171219111141854252311313503858103848284373416973432133113116627
24、451016524市凈率3.13.31.66.01.90.81.51.0141 Gregor Petri、Jeff Casey和Debbie Buckland,2024年展望:銀行業和投資服務的企業IT支出預測(2004 outlook:Enterprise IT spending forecast for banking and investment services),”Gartner,2023年12月4日。10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91針對專業、科研和技術服務以及商業銀行業取三年移動平均值。包括會計、計算機系統設計、咨詢服務、法律服務和科學研究等子行業。資料
25、來源:美國勞工統計局;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高額技術投入之下,美國銀行業的生產率依然下滑,規模效應難以判斷。McKinsey&Company美國勞動生產率,按行業計,201022,1 指數化(2010=100)美國銀行業收入與員工人數相關度,2023902010202220102022201020229510010511011512012590951001051101151201259095100105110115120125專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私營非農業務商業銀行1.9%綜合平均增長率1.2%綜合平均增長率0.3%綜合平均增長率1501005
26、0050100150200250300收入,10億美元全職員工數,千人R=0.939911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10在利潤率壓縮的情況下維持當前ROTE所需的成本資產比,%保持2023年價值創造水平所需的成本資產比,%1收入利潤率為 凈利息收入、中收和傭金收入除以未清余額。2就普通跨國銀行而言。資料來源:牛津大學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銀行業采用的是一種杠桿經營模式,無法單純通過削減成本來“逃離引力”。McKinsey&Company在預期收入利潤率壓縮的情況下
27、,維持2023年的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水平需要降低的成本資產比20102023203000.20.40.60.81.01.21.41.61%每年5%每年預測保持2023年價值創造水平所需的成本資產比歷史成本資產比為 了保持當前的ROTE,銀行的降本速度需要是收入下降速度的約2.5倍202320302%每年5%每年20232030收入利潤率成本資產比3.12.71.30.9這意味著未來5年的下降速度須是過去5年的約5倍 新機構不斷給傳統機構制造壓力。正如我們在去年的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中所述,約三分之二的金融資產價值增長來自表外資產(如共同基金和另類投資)。2 非傳統競爭對手(例如非存款性機
28、構和私人資本)以及資金充足的新型銀行正在不斷蠶食最大的利潤池。宏觀不確定性和行業問題也構成了挑戰:受持續量化緊縮政策導致存款總量減少(2021年以來美國年復合增長率下降6%,歐洲央行下降10%)以及部分市場中對貨幣市場流動競爭加?。?021年以來美國年復合增長率上升12%,歐元區上升7%)的影響,銀行的資金成本可能會上升,由此產生的吸儲競爭可能進一步推高成本。貸款發放面臨消費者和企業需求雙雙下降的挑戰。例如,美國商業地產(CRE)貸款發放量較疫情高峰期下降了55%,較十年平均水平低25%。與此同時,現有資產面臨貶值的可能,其中有些可能會繼續貶值。例如,2023年第四季度,美國和歐元區的商業地產
29、價格指數下降了9%。降息或許能緩解一部分影響,但是鑒于羅素2000指數中有大量公司虧損3,小幅降息能否扭轉局勢尚無定論。此外,信貸成本上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焦慮的消費者對貸款的需求,而許多市場還面臨貸款組合貶值和高收益債務到期高峰的問題。2 2023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銀行業大變局(Global Banking Annual Review 2023:The great banking transition),麥肯錫,2023年10月10日。3 The Daily Spark,羅素2000中40%的公司收益為負(40%of companies in Russell 2000 have negat
30、ive earnings),Torsten Slk的博客,2023年11月17日。12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 隨著降息而進行重新估值后,預計持有至到期證券的未實現損失將逐漸減少,可能會為并購打開大門。雖然合適的并購交易有可能重塑銀行業務范圍,或增添寶貴的新能力(如數字獲客工具),但是大型并購并非成功坦途,因為規模本身在許多市場并不預示著利潤率會增長。即便拋開法律和監管的不確定性,成功的并購還需要周密的整合規劃和執行,以減輕運營、文化和人才等諸多風險。這些風險可能分走日常業務運營所需的精力。換言之,即便并購機會增多,銀行業并購的門檻也應保持高標準。我們對 巴塞爾協議II
31、I 最終對股本回報率(ROE)影響的預測非常實際。最近發布的修訂提案將產生何種影響尚待觀察,但是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將這些挑戰與當今世界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結合起來考慮,就能夠理解資本市場對ROTE所受影響的預見。規模還重要嗎?多年來,銀行業的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優勢一直是整個行業爭論的焦點。研究了全球2000多家銀行后,我們就此提出了 一些經驗觀察結果:在許多地方,局部規模依然重要。在美國,網點密度仍然關乎存款市場份額,即便服務轉向數字渠道,絕大多人仍然去線下網點開支票賬戶。隨著經營性存款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經歷了十年的質疑和客流的數字轉型后,網點似乎正迎來新生。話雖如
32、此,但正如我們在 客戶品牌意識:美國零售銀行業的新戰場(Customer mindshare:The new battleground in US retail banking)中所述,近十年來網點密度已變成預測當地市場份額的四個關鍵變量之一(其他三個為“數字商”、客戶體驗感和當地營銷支出),而在其他市場,特別是那些高度數字化、人口密度高且同質化程度高的市場,網點密度的相關性可能就不那么高了。在一些領域,規模仍然重要。例如,在退休賬戶管理方面,我們的對標評估表明,規模曲線在參與者達到500萬時趨于平穩。在一些資本市場或消費者服務業務中,關鍵技術平臺的固定成本攤銷會明顯影響單位經濟效益。規模也有
33、助于營銷,同一品牌下宣傳較少的產品也能享受光環效應。在一些市場,我們還觀察到需要達到一定的“最小規?!焙蟛庞惺袌龈偁幜?,不過在此之后規模效益會趨于平緩。數字化有兩面性。雖然數字技術可以降低一些市場的準入門檻并削弱規模優勢,構建一個可靠數字平臺所需的資本投入本身也是一種門檻,還會給先行者帶來規模效益。供應商網絡可能削弱規模效應。在一些市場,規模和復雜性達到一定程度之前“租用”能力更容易。但是再往上走,自有這些能力(出于系統韌性、專有差異化或吸引人才等考慮)才更明智。因此,供應商生態系統的成熟度和活力也會決定規模效應的重要性。復雜性會抵消規模效益。在大多數市場中,隨著銀行規模的擴大,其管理復雜性、
34、監管強度和義務也隨之增加。事情變得更復雜,進而帶來額外成本,抵消了規模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關于規模的結論是:規模的重要性取決于選擇,首席執行官和管理團隊需要知道規模何時會創造有利條件,何時會帶來不利挑戰。認為規模效應定能提升比較優勢并不是可靠的戰略。13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我們認為,想要實現飛躍發展的銀行,必須采取不同于當下的運營方式,才能“獲得逃逸速度,逃離引力”。為 了理解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查看了 一系列領先機構的過往記錄,希望找到它們長期健康發展的線索。同時我們也必須指出,銀行本質上是脆弱的實體,首要任務是確保安全穩健。像組合過度集中或過度輪換這種
35、缺乏多元化的結構性決策,可能產生流動性或信貸質量問題而拖垮整個銀行。美國一些幾年前ROE(或增長率)領先的銀行就在2023年的地區銀行業動蕩中遭到重創。在更早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次級抵押貸款為主的機構也曾領跑行業。因此,當我們研究贏家時,我們會謹慎行事,檢查它們是否審慎地獲得且可持續地保持領先地位。有鑒于此,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找尋全球范圍內潛在的贏家:1.首先,我們關注在ROTE和市凈率倍數方面脫穎而出的銀行,這意味著它們的表現優于業內其他機構。2.其次,我們關注與五年前相比,業績表現變化超過五個十分位的銀行,這代表它們成功實現了業績轉好。3.再次,我們關注業績持續高于資本成本的銀行(這在銀
36、行業內相對罕見,因為2013年至2023年間,全球銀行平均每年經濟損失100萬美元,若不是近期的加息這個數字可能更高),這篩選出了表現持續穩健的銀行。4.最后,我們關注美國股東總回報(TSR)排名前十分位的銀行,將它們與排名后十分位的銀行進行比較,然后我們在模型中運行了數十項指標,從統計角度分析推動這些佼佼者TSR的驅動要素,這至少定義了在美國這個主要地區推動股東回報差異化的經濟驅動要素。獲得“逃逸速度”,實現逆勢增長欲求不變,須做改變。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豹,1958)14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或許正是采納了這位棒球界智者的忠告
37、,那些贏家銀行才得以憑借出色的執行力和結構性因素,奠定了今日的地位。單一要素難以維系長久的優勢,唯有二者的緊密結合方能使銀行在市場中獨占鰲頭。盡管執行與結構性因素兩者都非常重要,但在我們針對情境建模分析,探究其相對影響時,發現執行(運營模式)的影響是結構性因素(在哪里競爭)的兩倍。在我們所研究的贏家中,沒有一家銀行僅憑平庸的結構性要素或單純的結構性地位便脫穎而出。以下是觀察這些贏家銀行后的幾點發現,或許能為銀行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思路。存在一條“逃離引力”的崛起路徑有14%的銀行能在當前市凈率(高于1)和市盈率(高于13)的基礎上創造價值且表現出色,這揭示出銀行業內存在著一條“逃離引力”的上
38、升通道(見圖11)。相比之下,約62%的非銀行上市公司能達到這一水準(見圖12)。贏家走到岔路口的時候,別猶豫,你終歸要選一邊。Yogi Berra圖 11銀行分布,按市凈率(P/B)和市盈率(P/E)計,2023有14%的銀行市凈率超過1、市盈率超過13。McKinsey&Company市凈率倍數050403010102020304050業績優異的公司01.02.03.04.05.01.0市盈率倍數其它公司注釋:樣本量=786,其中112家業績更優異。113倍的市盈率是在歷史利率的最低值,與高于名義GDP水平以上的經濟利潤增長相對應。市凈率1.0意味著預期會創造價值。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
39、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1315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這條路徑愈發普遍好消息是,如今行業內的高業績現象更為普遍(這或許也受益于不同市場的監管特性)。當前,14%的銀行貢獻了行業80%的經濟利潤,而在2013年,這一比例僅為11%(見圖13)。這一數字幾乎是其他所有行業平均水平的五倍,其他行業的業績要集中得多(見圖14)。業績鴻溝可能很大我們深入剖析美國TSR表現突出的銀行后發現業績差異巨大:在2013年至2023年間,美國前90家銀行中,最高與最低十分位銀行的業績差距達到了14個百分點。卓越的TSR業績主要體現在四個運營指標(及風險管
40、理)上:收入增長(34%);通過降低成本使凈息差管理得到強化(34%),提高存款黏性(降低資金成本)或加大高盈利貸款投放并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兩者均可改善凈息差);拓展咨詢與財富管理等以收費為主的業務,實現中間業務收入增長(16%);以及提高成本效益(5%)。盡管成本效益至關重要,但其對TSR表現的影響卻不大(可能因為成本屬于銀行可控范疇,且眾多銀行正迅速降本,故而對TSR的影響不太顯著)。許多其他指標對TSR并無實質性貢獻(例如,機構的資產規模,這再次說明了機構規模并不那么重要)。計算這些指標可以幫助確定您所在銀行是否在這些方面真正有所投入,例如,科技投資項目是否支持了這些指標的實現?圖 12
41、制藥與醫療產品醫療衛生商業服務工業科技、媒體和通訊消費者材料出行、物流和基礎設施能源房地產企業集團保險全球銀行業市凈率大于1、市盈率大于13的企業占比1,按行業計,2023,%1基于大約17000家上市企業。資料來源: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縱觀所有行業,62%的企業市凈率大于1,市盈率大于13。McKinsey&Company84777774746153494241373614其他行業達到銀行業業績水平的企業占比6216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13經濟利潤(EP)分布,全球銀行業,%機構占比1不包括2013年后被并購或停止運營的機構。資料來源:麥
42、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麥肯錫分析前14%的銀行創造了80%的經濟利潤,10年前這個比例為11%。McKinsey&Company2013(n=503)2023(n=4811)2.52.50經濟利潤,10億美元(柱狀寬度代表5000萬美元)2.52.5044+5642+585101520250510152025總EP280億美元總EP1160億美元0經濟利潤,10億美元(柱狀寬度代表5000萬美元)運營地點很重要這些機構中約有三分之一位于吸引力強的銀行市場(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印度),這些市場表現出高利潤率和強勁的基本面(例如信貸需求、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見圖15)。在同
43、一國家內,在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運營自然也會帶來增長優勢。不同業務也是同樣的情況,有些業務,比如支付業務能產生14%的股本回報率和6倍的市凈率,而其他業務,如綜合銀行和商業銀行的ROTE為12%,市凈率為0.8。業績也很重要稟賦或結構性因素或者運營地點并不是唯一的關鍵,業績也很重要。贏家銀行是通過刻意的戰略性結構選擇和大膽執行實現并維持了高水平業績。這類贏家運營著各種業務,分布在各個地區,值得深入了解甚至復制它們的做法。17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經濟利潤(EP)分布,2023年,%機構中 占比資料來源: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麥肯錫分析銀行業的經濟利
44、潤分布比其他行業更分散。McKinsey&Company全球銀行業(n=514)其他行業(n=16000)2.52.50經濟利潤,10億美元(柱狀寬度代表5000萬美元)2.52.5058+4241+59010203040總EP1210億美元總EP8840億美元經濟利潤,10億美元(柱狀寬度代表5000萬美元)圖 14那么這些贏家銀行是怎樣的銀行?由于各個市場的地域差異很大,將它們進行比較毫無意義,因此,我們對一些特征做了歸一化處理,轉化為共通的基準。表現優異的銀行:收入增長是其當地GDP增長的1.5倍,手續費收入占比通常在40%以上,效率比低于50%,并且全周期風險成本管控良好,顯著低于其參
45、考行業成本(幅度和絕對平均值)。在哪里競爭(結構性因素)贏家至少具備以下三個結構性因素中的一個,這些因素推動了它們的業績:精心選擇并果斷承諾投入具備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同時避免過度轉向這些市場的陷阱。按客戶細分或產品類型進行投入來推動增長,但是不過度集中,使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下,這一點至關重要。有些贏家增加了固18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圖 15市凈率1且市盈率13的上市銀行占比,按地區計,2023,%注釋:樣本量=786,其中112家業績更優異。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全球范圍內價值創造并不均衡。McKinsey
46、&Company加拿大和美國亞洲新興市場非洲和中東歐洲5亞洲發達市場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大中華區721141198全球:14有費用比率低的商業業務,從而降低了機構的整體費用。也有贏家銀行充分利用在高ROE業務領域(如財富和支付)的現有平臺。大眾富??腿壕褪且粋€明顯的例子。在許多國家,這個客群是財富領域最大的利潤池。還有一些贏家加倍投入資本市場,以推動能提高ROE的手續費收入增長。多數情況下,這些變化只是方向上的小幅傾斜,而不是大規模轉向。但是這些贏家銀行認為這些傾斜是有意義的投入方向,因此重新配置資金、“管理帶寬”(指管理層投入的時間和資源限度)和人才等,而這正是它們的回報脫穎而出的原因。在規模
47、有意義的地方實現規模,推動生產率和獲客水平的提升。雖然在一些國家,整個銀行業很難實現規模效益,但是在有些領域規模仍然重要,因此,找到利用規模的方法會產生顯著效果。有些贏家銀行已經找到這些領域并加倍投入,以擴大規模,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值得探索規模效益的領域包括營銷支出、退休和財富經紀等細分市場以及托管運營或客戶服務中更加標準化的部分。此外,規??梢允蔷植康?、區域的、全國的乃至全球的,而最好的銀行會圍繞這些主軸在關鍵領域最大化規模效益。優化定位 無論是地理定位還是客戶價值鏈中的定位。定位顯然很重要,有些銀行選擇跨國和跨州/省經營,進入那些經濟前景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區。有些銀行選擇占據價值鏈上更有
48、戰略意義的環節,比如,一家歐洲按揭貸款機構給消費者提供搜房功能,因此抓牢商業決策漏斗的前段,而不被局限于漏斗尾部,即消費者找到房后才開始尋求融資。19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卓越的執行也是一大競爭優勢。對許多機構而言,結構性戰略調整(如改變地域布局和進入更具吸引力的業務領域)存在制約。因而重點可以放在瞄準特定利潤池、提高精細化定價能力,以及為增長改善定制客戶細分等策略上。我們研究多家銀行贏家后,精選了 一些不同機構為提升業績回報而采取的策略。沒有哪家機構能在所有方面都出類拔萃,但是每家機構都各有所長。以下是我們在全球贏家銀行觀察到的一些基于執行的策略:深化關系(以客戶為
49、中心的一站式銀行和生態系統)。這對于對公領域尤為重要,零售領域能夠憑借一個網點渠道提供多種產品,對公領域卻不盡然。讓資產負債表密集型業務和中收業務相輔相成(例如,提供存貸、財富管理和支付等其他解決方案的一站式銀行服務),能夠將日益高昂的獲客成本分攤給更多的業務。一些贏家銀行擅長為企業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一些贏家銀行則向原本只有信貸業務往來的小企業客戶提供ROE更高的支付產品。在新興市場,贏家銀行往往提供銀行業務范疇之外的服務(如忠誠度計劃、優惠券、代金券、個性化優惠、市場平臺服務、游戲化以及與生活方式和社交媒體應用的集成)來增加客戶互動和實用性,在更為成熟的銀行業市場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多。這不
50、僅將客戶流失率降至接近零,還極大地深化了客戶關系。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精心設計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產生可觀的第三方收入。通過個性化漏斗實現零售客戶或中小企客戶至上。北美一家領先銀行改組了業務,能夠為客戶創造從營銷到服務全覆蓋的個性化體驗,它專注于財富和房屋凈值等產品,創建快速循環任務(每月多達四個營銷活動),還與電話坐席、話術以及客戶最終獲得的服務支持(例如,在哪些時間點與客戶聯系及發送哪些類型的優惠)的細分相結合。統一的指示板能夠近乎實時地更新所有關鍵指標,從而形成自我改進的循環。這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減少了客戶流失率,最終延長了客戶生命周期,從而創造更多價值。善用精細化定價和風險選擇。有一家銀行
51、頗以自身的客戶接觸和決策速度為傲,并且因此建立起復雜貸款業務(例如抵押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的領軍地位。幾年前,這家銀行意識到,隨著數字產品的無處不在和決策時間的必然縮短,這兩個優勢正在被削弱。的確,如今在其經營的市場里,絕大多數審批都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因此,該銀行在數據和分析方面投入了 大量資金,建立起客戶微觀細分視圖。這些由需求和行為特征聯系在一起的客戶群體,一方面幫助銀行延伸進入了之前缺乏銀行服務的新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也幫助其優化了現有細分市場的定價以匹配風險。它還將其復雜貸款業務與提供增值服務的合作伙伴網絡相結合,進一步多元化收入來源。如何成為贏家(執行)20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
52、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 在財富管理領域打造世界一流的潛客開發。一家擁有龐大財務顧問團隊的財富管理機構決定從根本上改變其潛客開發模式和經濟效益構成。它們認識到,抓住“流動資金”有三個關鍵因素:正確的產品、正確的時間點以及正確的交付渠道。正確把握這三個要素,而不是隨意行事,就能將轉化率提升至普通顧問拓客的近20倍。通過建立起將客戶數據與這類觸發因素相結合的分析模型,以及嚴格的A/B測試計劃,該機構能夠及時向財務顧問提供質量更高的潛客線索。這不僅使客戶和資產的轉化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而且降低了財務顧問費用比例,從根本上改變了經營這些客戶的經濟效益。通過移動端引領的分銷實現零售或中小企業客戶至上。一家
53、在數字化程度領先的國家運營的贏家銀行大舉投資,將分銷邏輯從全渠道轉向移動端引領。銀行將移動端提升為所有客戶旅程的主導(也有助于加深客戶關系,有效引導客戶去正確的服務點);將所有其他渠道運營標準化,使這些渠道成為同一流程的接口(降低了運營成本和復雜性);將許多需要專業知識的服務轉變為遠程咨詢模式(實現了高效部署);并將“系統智能”升級為客戶關系管理、漏斗管理和客戶價值管理系統中的“指揮大腦”(使得競爭對手更難復制該模式)。通過簡化獲客和加深關系提高了收入;通過將一些員工從分支網點(并縮減網點數量)調到呼叫中心(同時人工智能協助的自助服務能力也在提高)降低了成本;客戶體驗也得到改善,因為客戶對銀行
54、服務的便捷非常滿意;將以前不同的技術平臺整合為一致的云平臺,以近乎為零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一系列舉措下來,現在該銀行在增長、客戶關系深度、客戶滿意度和經營杠桿四個方面均領先同行。利用戰略人才管理贏得客戶并釋放生產力。一些贏家銀行充分挖掘人才可以帶來的回報,并利用團隊人才形成差異化的客戶價值主張。沒有哪家機構能在所有方面都出類拔萃,但是各擅勝場。21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這類銀行形成了戰略性人力資源能力,招聘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天,薪酬競爭力居市場的前四分位,員工滿意度得分保持良好(包括用使命激勵員工,而不僅僅是金錢),員工愿意超越常規去更好地服務客戶。最優秀的銀行懂得
55、利用勞動力和人才優化來推動變革,它們主要撬動了三種變革:對地點、結構和其他領域進行快速干預;采取措施重塑組織以便未來取得成功,如集中化和減少影子職能;抓住機會,通過更好的勞動力規劃從根本上強化人才骨干。選對批發銀行業務。一家地區性銀行認識到,自己無法在批發銀行業務上整體取勝。相反,它聚焦打造并提供專門的業務領域(將整個業務領域的價值鏈垂直整合),成為這些領域的客戶首選機構。它們有意識地投資于人才、布局、營銷和思想領導力以便在這些領域形成品牌力。此外,它還專注于成為該領域的一站式服務機構,讓客戶能夠輕松獲得司庫管理服務、代扣代發(通過合作伙伴)以及一系列相關服務。這家銀行也沒有將私人信貸機構視為
56、威脅,而是與之合作,為客戶提供額外融資渠道,這也為這家銀行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構建人工智能賦能銀行。雖然真正的人工智能仍在發展中,已經有一些領先的銀行大量使用高級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最近興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等。它們將這些應用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結構(例如,沒有中心分析團隊,因為分析已嵌入每個部門,并且合規模型驗證流程比平均水平快三倍)和運營模式(例如,數據結構屬于一流水平;對包括分析初創企業在內的生態系統進行戰略投資;人才水平也是一流)。因此,它們的重點傾向于能夠規?;臉I務,因為在這些領域它們能夠利用自身非凡的分析能力推動數字交互,并在關鍵點按需輔以人工交互。我們認為,隨著數字交互的迅
57、速擴散、人工智能的普及以及人才技能的提高,這種(各大洲不同銀行都在部署的)模式將變得更加普遍。使用經過驗證的運營模式,大規模安全地加速。一些贏家銀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運營模式,甚至因此打出了品牌。這些模式是“數字工廠”、“產品和平臺”或“獨立迷你公司”等模式的變體,它們能夠在同一銀行內運營,但擁有更多自主權,同時大部分通用服務實現了自動化。我們觀察到,這些運營模式中蘊含著積極進取的文化,有志向有抱負,尊重專業知識,并竭誠為客戶服務;還有大方協作的精神,懂得盡早且經常讓管控職能參與進來,以防最后出現意外;在意細節,自上而下相信要始終保持領先,同時謹慎行事這是文化上難以實現的平衡。這些銀行能夠勝出是
58、因為它們運作的更為順暢,而且高層決策轉化為一線行動的速度也比其他銀行快得多。構建這些運營模式,模仿和培養能夠優化工作速度的文化和行為,是許多運用這種方法取得成功的企業的秘訣。22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在全球銀行業的ROTE分布圖上,約有10%的銀行成功地將業績至少提升了五個十分位,這表明這一行業確實存在業績實現突破的可能(見圖16)。但總體而言,我們的分析顯示,行業內相對位置的變化似乎并不大。業績位置至少下滑了五個十分位的銀行僅占5%,約半數的銀行保持在起始位置上下一個十分位的區間內,而大約三分之二的銀行保持在起始位置上下兩個十分位的區間內。顯然,改變并不容易。但反過
59、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可以坐等競爭對手“自擺烏龍”、并希望以此提升自己的相對地位的行業。鑒于歷史上銀行業經濟價值的不斷滑坡,且該行業在全球的交易價格均低于股票賬面價值,這使得管理層有責任積極行動,“對抗引力”,在前文描述的種種逆風環境中起飛。差異所在 “管理商”圖 16ROTE發生十分位排名變化的銀行占比,201323,%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10年來,約10%的銀行成功將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提升 了至少五個十分位。McKinsey&Company沒有變化18.512.97.56.13.916.310.07.24.0 3.22.61
60、.31.70.22.20.71.61十分位排名提高十分位排名降低122334455667788.8823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全球大多數行業的經濟回報4大致呈鐘形曲線分布5(或許這表明業績結果中存在某種隨機因素,是不受管理層控制的多種外部因素作用的結果),平均值附近的集中度高得多(見圖17)。銀行業看起來與其他行業的分布形態相似,但是平均值附近的離散度更大。業績結果這種更明顯的碎片化是否蘊含著更多機會?因為這意味著要么可能會對表現較差的銀行進行結構性整合,要么可能會由一些表現突出的銀行拿下更多的市場份額。圖 17經濟利潤分布與正態分布的比較,2023相比正態分布,經濟
61、利潤的分布在平均值附近更集中。McKinsey&Company集中度,%中值附近分布,標準差資料來源:麥肯錫Panorama數據庫;麥肯錫Value Intelligence;麥肯錫分析03210123102030405060708090正態分布在一個標準差范圍內的價值占比,%全球銀行業所有其他行業 6898914 高于資本成本的回報。5 公司業績的分布形狀有點像正態分布,但是平均值附近的形狀或斜度要大得多。對于非銀行企業而言,其回報有96%落在平均值的半個標準差范圍內,而正態分布(高斯分布)中這一比例僅為38%;有98%落在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范圍內,而正態分布中這一比例僅為68%。但是,如果
62、將第二個標準差的區間也算在內,則有99%落在兩個標準差范圍內,這與正態分布中99%的比例是一致的。與其他行業相比,銀行的業績分布斜度略?。ɑ蚋吔谡龖B分布),有86%的銀行落在半個標準差范圍內,95%落在一個標準差范圍內,99%落在兩個標準差范圍內。24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當然,銀行業的監管環境不同于其他許多行業,因此影響因素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強的“管理商”是否會因為能夠創造出更多表現勝出的公司,產生更多“離群值”,從而改變行業的業績分布斜度呢?平均值附近的分布較為緊密,以及前文提及的業績變動幅度相對較小,都說明了提升業績的難度。銀行業不乏初衷良好的想法和舉措,
63、但其效果要么缺乏持續性(例如,成本削減計劃僅僅持續了兩年,最終讓成本“卷土重來”),要么事與愿違(例如,手機應用設計糟糕導致呼叫中心業務量增加,而不是像業務計劃設想的那樣減少)。例如,我們的GCI Analytics子公司長年跟蹤美國商業銀行和現金管理的詳盡指標,就記錄了幾起因提價導致客戶流失過多,抵消掉新增收入的案例。研究一再發現,只有30%的轉型完全成功,而70%的轉型要么僅部分成功,要么完全失敗。但是管理層確實能夠對這些結果產生實質性影響。鑒于市場當前對銀行業的看法以及各種起作用的“引力”因素,管理團隊可以抓住時機,脫穎而出,他們可以通過找到以下五個核心問題的答案,創造真正的活力:你手中
64、的牌。有鑒于結構性要素的重要性(分散或集中、公有或私有、全球或本國、區域或社區),你如何看待你所在市場的基本經濟規律及其發展方向?有哪些實際因素在推動你和競爭對手的市場價值,而且你可以切實影響這些因素,產生相對競爭優勢?你如何出牌。在明確影響企業價值的市場結構因素后,進一步發揮你所在銀行享有的稟賦(例如:品牌和社區忠誠度)能在多大程度上縮小與競爭對手的價值差距?這在多大程度上依賴執行因素(例如:你所采取的行動和拓展的業務)?讓天平傾斜。結構性杠桿應該在哪些點上傾斜(例如,借助規模、業務組合和關系深度)?執行層面的杠桿應該在哪些點上傾斜?(例如:更好的風險選擇、人才選擇、定價和營銷)?杠桿中能抓
65、住的部分有多少?順暢或受阻。你的運營模式能夠讓想法順暢地轉化為行動,還是在內部推動事情有時會感覺像在泥濘中跋涉?究竟是什么在阻礙你?可以從執行更敏捷的銀行那里學習和借鑒什么?即興應對,靈活適應,克服困難。你適應變化趨勢和競爭對手行動的速度有多快?為了讓自己實現超越,你為自己和管理團隊設定的“燈塔”是誰?25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聯系方式中國區業務領導人周寧人 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麥肯錫中國區金融咨詢業務負責人,常駐北京分公司 nicole_黃婧 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駐北京分公司 elaine_獲取麥肯錫金融業研究報告:gc_fig_作者Asheet Mehta全球資深董
66、事合伙人,常駐紐約分公司asheet_Karim Thomas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駐硅谷分公司karim_Klaus Dallerup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哥本哈根分公司klaus_Luca Pancaldi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米蘭分公司luca_ Miklos Dietz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溫哥華分公司miklos_Pradip Patiath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邁阿密分公司 pradip_Valeria LaszloPanorama 資深資產負責人,常駐布達佩斯分公司valeria_Vik Sohoni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常駐芝加哥分公司vik_26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
67、: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致謝作者謹向以下同事對本報告的貢獻表示感謝:Amit Garg、Andres Vasconez、Anubhav Das、Anuj Gupta、Cage Brewer、Candelaria Casado、Cristina Catania、Debopriyo Bhattacharyya、Dmitry Devyaterikov、Eckart Windhagen、Eszter Teszarik、Fuad Faridi、Jay Datesh、Jeffrey Condon、John Spivey、Jonathan Godsall、Kate McCarthy、Lisa Gross、Lui
68、gi Crevoisier、Marie-Claude Nadeau、Marti Riba、Matthieu Lemerle、Max Fltotto、Megha Kansal、Milana Mukiyeva、Omar Quintero、Robert Byrne、Rushabh Kapashi、Sergey Khon、Tim Bacon、Vishnu Sharma、Xavier Lhuer 和 Zane Williams。本報告由麥肯錫全球金融服務市場與傳播團隊編寫制作: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基于麥肯錫Panorama(麥肯錫專有銀行研究機構)的數據與洞察,以及全球客戶和業者的實踐經驗。歡迎發送評論至
69、 fs_external_。Matt Cooke 傳播與市場總監 matt_ Monica Runggatscher 公共關系負責人 monica_Chris Depin 傳播協調員 chris_ Kate McCarthy 運營和出版負責人 kate_Astrid Regojo 活動和伙伴關系負責人 astrid_ 魯志娟 中文編輯 zhijuan_賀玨 中國區金融業運營經理 joyce_272024 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掙脫引力 逆勢增長麥肯錫公司 2024年12月 版權所有 2024 McKinsey&Company。保留一切權利。McK本出版物不得作為未經咨詢專業顧問而進行的任何公司股票交易或其他復雜或重大金融交易的依據。未經麥肯錫公司事先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或再發布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