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方承建企業不同,不同城市在城市大腦建設中的主導思想不同,對城市大腦的認知、定義和建設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還有許多對城市大腦的不同認識,如:
城市大腦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終端(物聯網)三個核心構件組合體,為城市交通治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網格防控、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構建的一個人工智能中樞。
城市大腦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基于城市所產生的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最終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
城市大腦是基于城市所產生的數據資源,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城市大腦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城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區域經濟管理等構建一個后臺系統,打通不同平臺,推動城市數字化管理。
城市大腦是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設施,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實現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服務模式突破、城市產業發展突破。
城市大腦是基于城市生命體理念,以系統科學為指引,將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
包括政務數據、企業數據、社會數據、生態環境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匯聚起來,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的平臺型人工智能中樞。通過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從而更加智能地管理城市。
另外,劉鋒等在《基于互聯網大腦架構的智慧城市建設探討》一文中提出城市大腦的概念和定義:城市大腦是互聯網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復雜智能巨系統,在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共同參與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云機器人和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城市神經元網絡和城市云反射弧將是城市大腦建設的重點。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復雜問題,更好地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城市大腦的發展目標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當世界范圍的城市大腦連接在一起,城市大腦最終將形成世界神經,城市大腦要搭建的是整個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是一個對城市信息進行處理和調度的超級人工智能系統[1]。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指出城市大腦,是指由中樞、系統與平臺、數字駕駛艙和應用場景等要素組成,以數據、算力、算法等為基礎和支撐,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全面、全程、全域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數字系統和現代城市基礎設施。
國家信息中心認為城市大腦是面向城市治理和服務現代化需求,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數據資源匯聚融合和運行態勢全域感知,驅動業務流程優化和再造,實現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和管理模式創新的綜合平臺,是城市新一代的數字基礎設施、現代化治理和服務的智能中樞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城市大腦發展白皮書(2022)》[2]認為城市大腦(也叫城市智能中樞)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競爭力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推進城市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城市全域運行數據進行實時匯聚、監測、治理和分析,全面感知城市生命體征,輔助宏觀決策指揮,預測預警重大事件,配置優化公共資源,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支撐政府、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在城市治理、應急管理、公共交通、生態環保、基層治理、城市服務等方面提供綜合應用能力,實現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科學決策,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