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

目錄

海綿城市是什么

201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海綿城市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同時要求“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充分發揮山水林田湖草等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墊面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濕地、水體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努力實現城市水體的自然循環”。建設海綿城市就是“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即灰綠結合、藍綠融合),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模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就是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定位。

海綿城市的內涵

海綿城市是從城市雨洪管理角度來描述的一種可持續的城市建設模式,其內涵是:現代城市應該具有像海綿一樣吸納、凈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極端降雨的防災減災、維持生態功能的能力。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概念起源與形成

(1)2003年—2008年概念雛形

2003年1月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的俞孔堅、李迪華出版《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交流》一書,書中寫道“河流兩側的自然濕地如同海綿,調節河水之豐儉,緩解旱澇災害?!碧岢觥昂>d”概念比喻自然系統調節洪澇的能力。

(2)2008年—2011年實踐探索

2008年5月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天津橋園,建設城市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诰坝^再生策略,提出生態適應性調色板概念,在場地挖21個坑洼,形成濕地水泡,以收集雨水,營造水敏性景觀,建成具有雨洪蓄留的多功能生態公園。

2010年5月上海世博后灘公園實踐探索,建立了一個可復制的水系統生態凈化模式和低維護的公園管理模式

2010年5月遷安三里河生態廊道實踐探索,結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態凈化和回用,使綠帶具有雨洪調節功能,營造了一個帶狀綠地型生態基礎設施工程。

2010年11月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實踐探索,改變傳統市政工程解決雨洪問題的方式,利用景觀滯留和凈化雨水,起到海綿的作用,探索了綜合解決城市雨洪問題的方式

2011年3月湖南常德市環衛處宣教中心的劉波通過九三學社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交《關于科學利用與管理城市水資源的提案》,提出“建設海綿體城市,提升城市生態還原能力”。

2011年12月清華同衡市政規劃研究所的董淑秋與韓志剛發表《基于“生態海綿城市”構建的雨水利用規劃研究》的文章,首次在學術期刊中提出“生態排水+管網排水”的“生態海綿城市”規劃概念。

(3)2012年—2013年概念發展

2012年7月北京“7·21”暴雨后,俞孔堅書信市委書記郭金龍,建議“建立‘綠色海綿’解決北京雨洪災害”。

2013年3月常德市江北水系綜合治理辦公室的劉波通過湖南代表團羅祖亮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關于科學利用與管理城市水資源的建議》,再次提出“建設海綿體城市”的建議。

2013年10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氣象學院的林炳章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的極端暴雨時間和防洪減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建議借鑒美國經驗,建設一座“海綿城市”。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談到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4)2014年—至今概念形成

2014年2月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發布《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年工作要點》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提出海綿型城市設想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5次會議上,提出新時期治水思路,同時再次強調“建設海綿家園、海綿城市”。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明確“海綿城市”概念[1]。

海綿城市的基本要素

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于不斷提高“海綿體”的規模和質量,它是構成海綿城市的基本元素。

(1)城市“海綿體”是什么

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

(2)城市“海綿體”的作用

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3)城市“海綿體”類型

城市“海綿體”可分為三類,即原有的“海綿體”、受到破壞的“海綿體”、新建的“海綿體”[2]。

海綿城市基本建設途徑

海綿城市建設應貫徹“建設自然存蓄、自然下滲、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理念”,注重對河流、湖泊、濕地、池塘和溝渠等原有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對城市現有山體、植被和林地等的保護與合理利用;進行植物配置時,優先選用適應力好的鄉土植物。海綿設施設計及施工時,應充分考慮植物正常生長的所需環境。海綿城市建設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基本途徑。

(1)保護:生態保護

保護城市中原有生態基質結構。城市在規劃設計時,首先就得劃定藍線和綠線,通過對藍線和綠線的劃定,最大限度的保護濕地、水體、林地和草地等生態敏感區。嚴格保護生態斑塊的存在,構建生態廊道聯系各個生態斑塊,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基質結構,這使得城市在面對降雨強度較大或者長時間降雨的降雨事件能夠有效的應對。

(2)修復:生態修復

修復因城市過度開發而被破壞的自然生態結構。土地開發利用和改變城市土地用途是經濟發展最見效的方式,也是城市傳統開發模式的重中之重。然而這種粗放式的城市傳統開發模式人為的改變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環境,破壞了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環特征。運用生態的手段對城市被破壞的自然生態結構進行修復,修復城市水文循環能力,盡可能恢復城市因過度開發被破壞的水文循環特征,恢復城市生態活力。

(3)開發:低影響開發

轉換城市開發模式。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已成為當今城市的開發原則。城市開發過程中,因地制宜的布置LID設施,這是海綿城市建設最終得到落實的微小技術單元。低影響開發理念旨在減少城市中不透水地表面積,以微小的生態措施增加城市中的透水地表面積比例,增加生態面積能最大限度的修復城市過度開發中被破壞的水文循環能力[3]。

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海綿城市以實現良好的城市水文循環、怡人的城市景觀、宜居的生態環境作為高層次的建設目標。海綿城市的建設通過采取現代化的雨洪管理方法構建不同尺度區域,對不同尺度區域內的水文環境進行保護以及修復,保證城市開發與水生態環境保護能在同一個頻道,維持城市生態活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際上,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多目標的雨洪管理,不僅是恢復原有水文環境的功能和解決城市洪澇災害的問題,還包括水資源化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真正做到城市可持續發展??刂朴晁偭?、峰值徑流、徑流污染以及雨水資源化是海綿城市的四大建設目標,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示意圖如圖所示。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特征復雜多樣,氣候條件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海綿城市項目,要根據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特征,因地制宜的選擇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海綿城市

控制雨水總量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目的,也是四大海綿城市建設目標中優先級最高的建設目標。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雨水總量控制,基本上能夠滿足控制水污染和雨水資源化利用的建設目標??偠灾?,控制雨水總量是滿足其他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的基礎條件,所以建設海綿城市的首要目標就是控制雨水總量。

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情況

(1)珠海

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累計開工海綿城市建設項目333項,完工284項,累計完成投資133.24億元,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15.0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占35.63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152.85平方公里)的23.3%。試點帶動,全域推進,目前已完成海綿化小區改造45個、消除內澇點72個、整治和治理河道湖泊105個,通過“生態城市”+“海綿”的模式累計建成各類城市公園708個、1290公里綠道、640公里林蔭道、220公里健康步道,人居環境得到不斷提升。

(2)深圳

2018年度,經專家認定已完工海綿城市項目939個,新增海綿城市面積65平方公里,其中既有設施海綿專項改造項目521個。2017和2018兩年,專家認定已完工海綿城市項目1361個,新增海綿城市面積達104平方公里,其中既有設施海綿專項改造項目719個。

(3)杭州

2020年杭州將建成含海綿城市建設內容的主要項目110個,完成海綿區域化建設面積52.9平方公里,到年底,將有累計142.4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圓滿完成“建成區25%的面積實現海綿建設”的階段性目標。

(4)上海

“十四五”期間城市建成區40%以上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2021年海綿城市建設目標任務是城市建成區50平方公里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統籌推進建筑與小區、公園與綠地、道路與廣場、水務系統等各類海綿項目建設。

(5)南京

到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6)廣州

2020年廣州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須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截至去年11月30日,廣州市已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建成區面積為274.1km2,占全市建成區面積1324.17km2(以2019年為水平年)的20.7%。

(7)重慶

截至“十三五”期末,已建成達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排水分區281個,面積總計421平方千米,圓滿完成我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目標要求”的階段目標。

參考資料:

[1]楊陽,林廣思.海綿城市概念與思想[J].南方建筑,2015,03:59-64.

[2]小純“海綿城市”理念及構建全解讀.來源《嶺南論壇》

[3]李洲.基于SWMM模型下的工業園區海綿化改造研究——以株洲市嘉德工業園為例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