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物流產業已經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倉儲信息化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物流技術格局。根據智慧物流的技術架構,智慧物流的關鍵技術總體可以分為感知層、網絡傳輸層、數據存儲層、應用服務層,具體而言,智慧物流的技術架構主要包括智能運輸、智能倉儲、智能配送、智能包裝、智能裝卸、智能信息處理等六個方面[3]。
(1)智能運輸:集成各種運輸方式,包括應用車輛識別技術、定位技術、信息技術、移動通信與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實現交通管理、車輛控制、營運貨車管理、電子收費、緊急救援等功能,降低貨物運輸成本,縮短貨物送達時間。
(2)智能倉儲:在現有倉儲管理作業環節中進行貨品、數量、位置、載體等信息的實時自動采集,并通過信息交互在操作現場,實現快速貨物入庫、貨物準確出庫、庫存盤點、貨物庫區轉移、貨物數量調整、實時信息顯示、溫度檢測與報警。
(3)智能配送:集成全球定位系統(GPS)、配送路徑優化模型、多目標決策等技術,把配送訂單分配給可用的車輛,實現配送訂單信息的電子化、配送決策的智能化、配送路線的實時顯示、配送車輛的導航跟蹤和空間配送信息的查詢顯示,協同倉庫部門一起完成配送任務。
(4)智能包裝:反映包裝對象物品特性及內在品質和對象物品在運輸、倉儲、銷售等流程相關信息的包裝過程。記錄包裝物品整個生命周期內物品質量的變化;借助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等手段搜集和管理包裝商品的生產及銷售分布等相關信息。
(5)智能裝卸:在一定區域內借助無人搬運車(AGV)、傳送設備、智能穿梭車、通信設備、監控系統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等技術,改變物品空間位置和存放狀態的相關活動。智能裝卸是包括裝上卸下、傳送移動、分揀、堆垛、出入庫等作業活動的立體化、動態化過程。
(6)智能信息處理:包括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存儲和信息處理等;快速、準確地進行海量數據的自動采集和輸入,實現物流信息集成和整合,通過數據庫的整理、加工和分析,為物流作業的運作、相關決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基礎和經驗借鑒,保障物流作業合理和高效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