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設計研究流程可中可以用到以下工具和方法:利益相關者地圖、用戶旅程圖、情境訪談、用戶畫像、故事版和服務藍圖等等。
(1)利益相關者圖是項目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代表,旨在闡明角色和關系。根據特定需求,可以將地圖創建為具有兩個軸的簡單象限,包括影響程度和過程中的關注程度或參與程度,也可以創建為更復雜的動機矩陣,來詳細說明每個利益相關者為每個利益相關者帶來的利益以及服務項目中的其他項目。
(2)用戶旅程圖是一個復合的表示形式,它逐步描述了用戶與服務進行交互的方式。該過程是從用戶角度映射的,描述了在交互的每個階段發生了什么,涉及了哪些接觸點,它們可能遇到的障礙和障礙。旅程圖通常與其他圖層集成在一起,這些圖層代表了整個交互過程中體驗到的積極/消極情緒的水平
(3)情境訪談。情境訪談實在服務過程的環境和場景中,進行訪談工作,讓訪談人員可以在觀察的同時,更深入的了解想要研究的具體環節。同時,也能夠幫助受訪者陳述出特定的細節與心理感受,完善傳統訪談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有助于得到更全面的訪談資料。
(4)用戶畫像。每個角色都是代表特定類型用戶的參考模型。原型越具有真實感,例如包含姓名、年齡、家庭組成等,它們就越能成為真實的角色,充分表達特定用戶群的需求,欲望,習慣和文化背景。
(5)用戶故事板是一種來自敏捷方法的技術,用于從用戶角度描述數字服務的需求。用戶故事用戶在服務系統中與所有預期用戶體驗的所有元素和交互,并將設計團隊的工作與后端和前端開發過程聯系在一起
(6)服務藍圖.服務藍圖是一個圖表,通過列出每個階段發生的所有活動,由所涉及的不同角色執行,顯示了服務交付的整個過程。通過首先在垂直軸上列出服務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參與者,并在水平軸上提供服務所需的所有步驟來構建服務藍圖。生成的矩陣可以表示每個角色在流程中需要執行的動作流,突出顯示用戶可以看到的動作(在可見性線上方)和在后臺發生的動作(在可視性線下方)能見度。元素和角色可以由人類或其他類型的實體(組織,部門,人工智能,機器等)執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