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數縣經濟發展還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經濟產業結構仍然以工業和農業為主,其中工業產值占比50%左右,農業占比30%一40%左右,服務業比重還較低,工業化程度還不高。根據其產業結構分析,縣級城市物流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農業物流。
農業物流包括與農業生產相關的農資、器具物流和農產品銷售物流兩個方面。對多數縣而言,農業生產性物資物流量大,僅以化肥為例,每一畝耕地每年需求大致為20kg左右,主要從干線城市或物流節點流入縣域。對于自產自銷為主的縣農產品物流主要以縣域內部或周邊小范圍地區銷售為主,而部分具有特色農產品的縣則農產品物流需求旺盛,可能是周邊大區域覆蓋或全國(全球)性覆蓋。
(2)工業物流。
盡管工業產值占比不高,但工業物流量往往占到全縣物流總量的70%以上,很多工業企業采購、銷售“兩頭在外”,通常較大比例的物流量都是通過干線城市中轉。
(3)商貿物流。
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縣級城市商貿物流包括線下傳統商貿物流和線上電商物流兩部分。傳統商貿物流主要以日用工業品、建材、家居、家電、快速消費品、百貨等為主,電商物流主要包括快遞和電商自營配送兩大類。與大多數大中城市物流發展相比,縣域物流需求呈現以下特征:
1、周邊輻射區域需求相當有限。除極少數有一定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的縣級城市以外,大多數縣級城市對周邊縣市的輻射能力較小,輻射區域基本僅限于本縣及周邊小范圍;
2、物流配送服務覆蓋廣大農村地區,分散、難度大。對我國多數縣而言,農村地區面積較大,居民居住分散,物流配送需要覆蓋全縣 、鄉 、村 ,部分地方路途遙遠、道路狀況差,難度大;
3、主要以公路物流為主。很多縣級城市并不通火車,遠離港口和機場,物流主要依賴于公路運輸;
4、雙向流通不對稱。西部多數縣往往流出較小、多以日用工業品等流入為主
,而東部部分縣又以工業品流出為主、流入較小??傊?,對于多數縣而言,物流量流入、流出不對稱和均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