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應急物流

應急物流

目錄

應急物流是什么

應急物流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Carter W.N提出,通過研究全世界范圍內的大部分自然災害后,指出應急救援物資按類別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合理地分配救災物資并及時送達災區。應急物流是指在發生重大事故、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恐怖事件的情況下,弱經濟效益、重時間效益以將災害損失最小化和最大程度地滿足受災點的需求為目標,利用現代化技術將應急救援物資進行配送和分發,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活動?!秶覙藴饰锪餍g語》對應急物流的概念闡述為:應急物流是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好預案,并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付諸實施的物流活動

應急物流

應急物流的分類

(1)根據突發應急事件所發生的領域劃分。

可分為自然災害、人為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物流。自然災害類應急物流主要是指應對由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暴雨暴雪、沙塵暴、高溫、臺風洪澇災害等自然氣象災害為主而發生所產生的救災行動中的應急物資運輸過程;人為事故災難主要指發生各工商貿易企業的安全事故、工廠生產事故、大型交通安全事故以及恐怖主義襲擊、突發涉外安全事故等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而產生的應急物流,例如2018年“8.12”天津濱海特大爆炸事故;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物流是指應對各種傳染性疫情如2003年“非典”、禽流感、新冠狀肺炎等而以醫療設備、醫療物資為主要運輸對象的應急物流。

(2)根據應急管理事件的預測性劃分。

可分為可預測和不可預測兩種應急物流。突發事件的可否預測性,對于應急物流系統的構建、方案選取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針對那些數據通信順暢、可預測的突發應急事件,可以預先將待運送物資準備齊全以應對突發事件,這是不可預測應急物流無法實現的。但是,對于事件發生后的反應速度要求,無論突發事件是否可預測,都需要迅速響應,以使損失降到最低。

(3)根據突發應急管理事件的影響和危害大小劃分。

可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應急物流。根據突發事件的等級可以制定不同類型的應急物流,有利于合理的管控應急物流的運輸規模和運輸力度,使其可以在完成減少損失的大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應急物流的成本[1]。

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的區別

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具有很大的差別,具體有以下幾點區別:

(1)目標:應急物流以時間效率最高為主要目標,經濟成本為次要目標,注重高效,弱經濟性;而普通物流相對于時效性,更注重經濟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化,在時間窗內盡可能的提高效率;

(2)物資:應急物流的運輸物資種類多,如藥品等醫用類,水、帳篷等生活類用品,同時數量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普通物流的運輸物資種類和數量都確定;

(3)目標對象:應急物流一般是以受災人民作為主要的目標對象;普通物流主要是以制造商、供應商、零售商等作為主要的目標對象;

(4)時間:應急物流具有緊迫性,注重時間效率,時間越短越好;普通物流一般是中長期;

(5)運輸方式:應急物流的運輸車輛具有臨時使用的特點,一般是往返支配為主;普通物流的運輸車輛一般是長期使用,以巡回和往返支配為主;

(6)外部環境:應急物流有不可預知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因此應急物流系統的相關信息具有模糊性;普通物流中,企業掌握物流的信息。

(7)結構:應急物流的結構包括物流配送中心、受災點等;而普通物流包括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客戶等等[2]

應急物流的特征

(1)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

應急物流主要是在突發性事件發生后所產生的,而突發事件的發生的時間地點都是隨機的、不可預料的。因為這一大特點也導致了在發生重大突發性自然災害時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路徑優化算法將物資最快地送到受災點,這也是普通物流與應急物流區別最大特點。

(2) 時間約束的緊迫性

地震災害發生后最重要的就是在黃金時間內,用最快地速度搶救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因為受災點的損失情況具有不確定性,受災點的人員傷亡情況數量未知、所需物資數量未知,從而導致應急物流的配送具有很強的緊迫性。

(3)峰值性

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會造成救援物資的匱乏、人員的短缺,對整個社會的人力和物力都會出現峰值性的考驗。

(4)弱經濟性與公益性

普通的物流追求的是總成本最小化、時間最短化這兩個指標,所以對于普通物流企業,一直在圍繞著如何減少整個活動的成本為目標。然而,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成本已不完全是應急物流所追求的,應當以盡可能地挽救人員傷亡減少人民財產損失為主要目標。而且,在應急活動中,很多參與者是軍隊、政府、社會志愿者以及其他社會公共事業單位,因此應急物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特點。

(5)應急物流需求的隨機性

因為類似地震災害、海嘯、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都是無法預測,發生的地點、時間、規模都是隨機的。所以在災害事件發生后,受災點所需要的救援物資的種類和數量都是不確定和隨機的。

(6)政府與市場的共同參與性

應急物流的主導者一般都是通過相關的政府機構主導,同時應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選址、應急物資的籌備、運輸等相關工作是政府與物流企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7)非常規性

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流是由政府機構等相關國家機構指揮,因為對于應急物流爭分奪秒是第一目標,所以要求比普通物資要快,因而一些環節與普通物資會不一樣,比如物資的包裝可以簡化等[3]。

應急物流中心

(1)性質——政府工作機構應急物流中心的正常運作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行使相關職權才能使應急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它是政府開展應急工作的執行機構,負責應急物資的采購、存儲、運輸、調度、配送等具體工作。

(2)構成形式——信息網絡中心由于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應急物流中心是一個具備強適應性、多功能性、高靈敏性的信息網絡中心。它由許多的商業物流中心與物流企業加盟而成,中心本部采用信息管理系統將所有的加盟物流中心與物流企業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絡化的應急管理系統。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流中心根據受災情況,靈活抽調各單位組成一個保障體系,實施應急救援任務。

(3)工作職能——平時和災時不同在平時,中心本部需要做好應急物流的預測和預算,掌握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業的相關情況,了解應急物資的生產與儲存狀況。各加盟商業物流中心與物流企業進行正常的物流活動,不受中心本部的管理和干涉。突發事件發生以后,中心本部根據應急預案,緊急調用各加盟單位的人員與設備組建成一個現實的應急物流中心并開展工作。其中中心本部總攬全局,負責分配救援任務、調度救援車輛與應急物資,加盟單位負責救援工作的具體落實[4]

應急物流生命周期

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時間階段的不同導致面臨的問題也具有差異性。應急物流在不同階段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可以將應急物流的周期分為日常預警、緊急部署、執行維持和事后處理四個部分

應急物流

(1)日常預警。

本階段主要是為保障應急物流工作的快速組織和實施,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監控和預警。日常預警處在應急物流全周期的最前端,對應急物流能夠及時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2)緊急部署。

本階段是在確定發生公共衛生事件之后,為保障應急物流工作的順利開展,應急物流指揮機構應該在第一時間制定應急物流方案、籌措應急物資,保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人員、物資和運行。

(3)執行維持。

本階段公共衛生事件已得到一定的控制,應急物流運行過程中的物資和信息因素逐漸明確。與此同時,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地的不確定因素逐漸消減,應急物流環節中物資的供給端、需求端與一般物流的差異開始逐漸減小。

(4)事后處理。

本階段的執行重點逐步轉移到災后地區重建、生產和生活秩序的恢復,應急物流運行機制逐漸退出,應急物流的運作與一般物流的差異性已經基本消失。此時的突發事件事件已經得到了控制[5]

應急物流相關問題

(1)應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選址

目前來說,應急物流的配送中心的選址類型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配送中心選址主要是風險預防性選址。其主要目的是在提前預見風險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應急物流方案,當災害發生的時侯能夠快速反應緊急啟動。這種類的選址一旦確定,將會成為永久性的固定設施。能夠長久穩定的提供相關服務。第二種類型的配送中心的選址主要服務于地震、洪水、公關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當災害發生時,為了用于應急物流所進行的選址作業。此種類型的選址一般都是臨時性的,在救援活動完成之后就會被撤銷。單個應急物流選址;多個應急物流選址;帶有時間窗的應急物流選址是當前應急物流的選址三種主要類型。同時,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于上述三種情況的求解進行了豐富的理論研究。其相關的求解模型有P—中值模型、P-中心模型和集合覆蓋模型。P-中值模型是在一堆待選的施點中確定P個設施點的位置,以最短距離為目標函數,距離是指服務客戶的配送中心到該客戶的距離;P-中心模型是在一堆待選的設施點中確定P個設施點,使每個設施點的平均距離差最??;集合覆蓋模型的要求是在少量設施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覆蓋需求點,以所有設施點的定位成本之和達到最小目建立相關標函數;最大覆蓋模型的要求是在設施點數量一定的情況下,使得設施點能盡可能的服務更多的需求點。

(2)應急物資調度

一般在災害救援活動的初期,由于之前沒有做事先的準備,這就使得短時間內所能籌集到的救援物資十分有限,因此,在救援活動剛開始的初期,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快速的把用于救災活動的應急救援物資運送到受災地區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同時,高效合理的利用救援物資,避免社會救援物資的浪費也是救援活動需要研究的問題之一。通過相關論文研究可以知道,應急物資調度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多配送中心協同的應急物資調度;有時間窗的應急物資調度;物資連續不間斷的應急物資調度;多種應急物資組合運輸的調度。

(3)應急物流運輸路線規劃

當地震,洪水等嚴重的自然災害發生時,為了保證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把救援物資送到災區,相關周密的研究和計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研究,制定出最合理的救援方案,保障應急物流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傳統的常規物流的運輸路線選擇,一般就是在確定的靜態環境下進行物流決策,這樣可以保證所搭建的應急物流系統是能夠穩定運行和不受外界影響。同時常規物流的時間特性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但是由于其不確定性,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例如:地震震區的二次余震會使應急物資運輸路網和應急物流配送中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從而使應急物流系統的部分癱瘓,嚴重時可以造成整個應急物流系統的癱瘓。這些不確定因素是在構建應急物流運輸路網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綜上所述,由于救援活動外部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如何在滿足各種條件約束的情況下,同時考慮配送中心有可能失效的情況下,規劃出合理的應急物資運輸路線,使得即使在應急物流配送中心失效的情況下也能使應急物流救援系統遭受的損失最小,順利完成救援任務。應急物流配送中心作為應急物流運輸路網上的重要節點,對保障應急物流活動的順利進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應急物流配送中心是否能夠正常有效的運轉在很大的程度上將會影響到應急物資的運輸路線的規劃和制定。因此,在考慮配送中心失效的條件下對應急物資運輸路線進行的合理規劃,以此確保應急物流救援系統正常的運轉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6]

參考資料:

[1]王瀟迪.考慮物資優先級的應急物流定位-路徑問題(LRP)研究

[2]劉倩宇.考慮優先級的應急物流選址—路徑多目標優化研究

[3]李海洋.基于GIS的京津冀協同應急物流管理系統研究

[4]蔡世遠.面向突發事件的地區應急物流中心選址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5]鄭成功.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構建及實現機制研究

[6]徐紳.考慮配送中心失效的應急物流選址-路徑研究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應急物流相關報告:

同濟大學:加快韌性物流運輸體系的構建(2022)(43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百科信息

C-C
C-C
最近編輯者
  • 瀏覽次數:4332 次
  • 編輯次數:1 次
  • 更新時間:2022-06-23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