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商群體不斷擴大和各種營銷模式的快速發展,微商經營中商品一系列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商品質量不過關。通過微信、微博、快手等社交平臺開展的微商經營,有別于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專業電商網絡交易平臺,社交平臺缺乏對微商經營主體資格的審核,沒有既定的準入門檻,對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售后等缺乏管控,微信朋友圈中出現的經營行為幾乎都屬個人經營,其所售商品質量無法保障。部分微商利用“朋友圈”熟人監督信任,從事“殺熟”勾當,假貨真貨混著賣。
(2)虛假宣傳多發。微信用戶通過朋友圈上傳商品圖片及信息,很少會對商品作詳細描述,消費者并不能對商品或服務進行準確全面的了解,在網上看到的物品圖片在外觀、色彩或質量上往往與實物大相徑庭,與網上所展示的圖片效果差異很大。微商經營者為了吸引廣大消費者的眼球,增加產品和服務的受眾,擴大銷量,虛假夸大產品或服務的功能、作用、材質、成分,誘騙消費者進行購買,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目前大部分的微商屬于中下游的代理商,既無需尋找貨源,也無需倉儲商品,聯系物流,他們充當的僅僅是一個尋找客源的中間人角色,通過大范圍、高頻率的宣傳商品,吸引消費者眼球,發貨、售后全部由廠家代為處理,缺乏第三方監管、擔保,遇到消費者要求提交商品的相關證明材料,或要求退換貨等訴求時,往往采取拉黑、刪除好友等措施,對其視而不見、有意規避,甚至打一槍換一個賬號,很容易出現專宰熟人、無法退換貨、付款不發貨、質量問題等投訴無門情況,買家的合法權益很難保障,風險很大。
(4)層層代理,滑向傳銷邊緣。社交平臺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網狀關系,加之熟人之間的信任,極易于被用來發展層級關系營銷商品,明里分銷實則傳銷,從而進入歧途,構成違法,近兩年通過朋友圈虛假炫富來蠱惑發展下線從事傳銷的報道屢見不鮮,2015年至2016年興起的“WV夢幻之旅”就是其中之一[4]。
參考資料:
[1]紀增玥.微商行政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高榕.微商交易模式下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
[3]屈嘯.M公司微商營銷策略研究
[4]王曉軍.L市微商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商相關報告:
【研報】計算機行業:微信電商使用情況調研報告(零售篇一)上海陸家嘴正大廣場3層品牌目前微信電商使用情況-210310(20頁).pdf
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微商市場研究白皮書(38頁).pdf
克勞銳:微信生態下的營銷洞察(79頁).pdf
微博:2018微博營銷品牌影響白皮書(3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