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研究院:2022創新藥年度白皮書(6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蛋殼研究院:2022創新藥年度白皮書(61頁).pdf(6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創創新新藥藥年年度度白白皮皮書書2022NEW DRUGINNOVATION告別同質化內卷奔赴差異化創新前言受 2021 年下半年開始的“資本寒冬”影響,2022 年整個創新藥領域表現相較前兩年的“熱”而顯得有點“冷”,但這份冷不等于消極,而是冷靜和理性。對于投資人來說,2022 年逐漸摒去了前兩年由于受大環境裹挾而生出的內心浮躁,開始冷靜分析大環境中的變與不變,理性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創新才是適合中國市場的創新以及著眼于全球市場應該如何平衡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對于創新藥企而言,資本突然下降的熱情讓他們開始冷靜分析當前所處的競爭市場,理性思考自身團隊的優勢所在以及應該如何揚長避短以發揮團隊最大力量,
2、專注與定力重歸內心,對于任何挑戰,他們已做好準備。2022 年創新藥領域的變化以多種方式呈現:政策發布、投融資事件、企業產品布局策略、技術成果、BD 交易但核心反映的還是創新藥企和投資人的內心,他們對于現狀的思考從而做出的動作調整、對于未來趨勢的洞察和隨之而來的行動布局。仔細回顧復盤 2022,2023 的步伐會走得更加穩健踏實,并繼續火力全開。蛋殼研究院復盤分析了 2022 年創新藥領域的重要變化并進行了 2023 值得關注的賽道展望,希望以下內容能為產業人士在 2023 年的工作帶來一些思考。目錄第一章 2022 年創新藥領域新洞察.11.1 政策:進一步規范創新藥領域發展,引導創新藥企進
3、行差異化創新.11.2 投融資:資本投小、投早現象明顯,最青睞 CGT、CXO.81.3 重大進展:雙抗、CGT 全球獲批最多年份,國內 AI+新藥新增 12 項臨床資產.14第二章 細分領域創新內涵解讀.232.1 細胞治療:攻克實體瘤、通用型產品的臨床新風向與廣泛注重創新、差異化的資本.232.2 基因治療:臨床主場為 AAV 基因治療,融資領域基因編輯的潛力已在顯現.292.3 CXO:專、精是“吸金”基本面,國際化成為核心競爭要素.322.4 CGT CXO:優質產能依舊稀缺,仍潛藏大量發展機會.35第三章 年度創新案例分析.383.1 博奧信:以“In Global For Glob
4、al”特色發展策略,差異化布局下一代 FIC/BIC 創新抗體療法.383.2 費米子:聚焦 CNS 及自免領域,以 AI 驅動打造差異化 BIC/FIC 產品矩陣.403.3 碳硅智慧:打造人機深度協同的一站式藥物發現平臺,做行業 AI 基礎設施和服務賦能者.423.4 輻聯醫藥:解決核素供應生產關鍵難題,打造全球化完整核藥產業鏈平臺.443.5 埃格林醫藥:利用 AI 高效開發 Me-Only 新藥,3 年將 5 款自研產品推進至全球臨床.46第四章 2023 年創新藥發展趨勢展望.484.1 AI+新藥:AI+新療法大有可為,AI 賦能臨床試驗降本增效值得關注.484.2 核酸藥物:環狀
5、 RNA 等前沿創新值得關注,核酸遞送系統仍是突破口.514.3 核藥:政策不斷加碼,頂級風投重押,生產和供應難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52圖表目錄圖表 12022 年促進生物醫藥領域加快發展的部分政策.1圖表 22022 年規范生物醫藥領域發展的部分政策.3圖表 32022 年針對 CGT、抗體藥、CXO、核藥等細分領域出臺的專門政策.5圖表 4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總體表現.9圖表 5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不同等級金額投融資事件表現.10圖表 6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不同輪次融資事件表現.10圖表 7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
6、總金額與融資事件數.11圖表 8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早期與中后期融資分布情況.12圖表 92022 年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不同融資輪次事件分布情況.13圖表 102022 年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過億元級融資事件占比情況.14圖表 11全球雙抗藥物獲批情況.15圖表 122022 年中國前 10 大 license-out 藥物交易.16圖表 132022 年全球獲批的 CGT 療法.18圖表 14國內 AI+新藥企業最新臨床進展.20圖表 15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獲批情況.24圖表 16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臨床獲批情況.25圖表 17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7、 2022 年產品臨床受理情況.26圖表 18國內基因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臨床申報情況.29圖表 192022 年基因治療領域不同類型融資事件占比.30圖表 20國內布局表觀遺傳編輯、堿基編輯及先導基因編輯領域的企業融資情況.31圖表 212022 年國內 CGT CXO 在整個 CXO 領域中的融資占比表現.35圖表 22博奧信三大核心技術平臺.38圖表 23費米子 Drug Studio AI 藥物發現平臺.40圖表 24一站式新藥發現 SaaS 平臺 DrugFlow 包含多個功能模塊,覆蓋藥物發現各環節42圖表 25輻聯醫藥構建核藥產業鏈解決方案.44圖表 26埃格林醫藥妙悟 A
8、I 藥物研發平臺.46圖表 272022 年 AI+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事件數與融資總金額表現.48圖表 282022 年 AI+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事件數與單筆融資金額表現.49圖表 292022 年國內核藥領域融資情況.53圖表 30國內核藥領域相關政策.541第一章2022 年創新藥領域新洞察1.1 政策:進一步規范創新藥領域發展,引導創新藥企進行差異化創新根據動脈橙數據,截至 2022 年 12 月 20 日,我國政府在 2022 年共發布了 49 條與生物醫藥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主要圍繞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規范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等方向展開,以及在基因與細胞治療領域、抗體藥
9、領域、CXO、核藥等領域出臺專門政策規范和加快相關領域的發展。圖表 1 2022 年促進生物醫藥領域加快發展的部分政策2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為科學規劃和系統推進我國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發了“十四五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也是我國生物經濟領域的首個頂層設計這也是我國生物經濟領域的首個頂層設計。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此外,規劃提出要圍繞加快創新藥上市審批、強化上市后監管,建設抗體藥物抗體藥物、融合蛋白藥物融合蛋白藥物、生物仿制
10、藥生物仿制藥、干細胞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干細胞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基因治療產品基因治療產品、外泌體治療產品外泌體治療產品等質量及安全性評價技術平臺。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在 2022 年也都紛紛發布了十四五相關發展規劃,以加快和推動各省份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如深圳、云南、黑龍江、廣州等省市陸續發布了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云南省“十四五”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規劃、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對如何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提出了具體目標和3規劃。并在涉及到地方政策的落實細則時將政策落實到具體的執行部門,明確了任務分工及時間要求。除了在十四五規
11、劃中直接進行生物醫藥產業的規劃發展外,包括重慶、黑龍江、福建、浙江、深圳等在內的省市還出臺了支持和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其中多個省市為了支持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多個省市為了支持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下了相比之前政下了相比之前政策更大的一場策更大的一場“政策紅包雨政策紅包雨”。如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政府在 關于加快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對新獲批上市的 1 類新藥由原有每個品種獎補 2000 萬元提高到 3000 萬元,對處在臨床試驗研究階段的 1 類、2 類新藥項目獎補力度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如為進一步提升創新藥企的創新積極性,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在關于
12、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里指出,對有望解決重大臨床需求與市場需求,進行新靶標、新位點、新機制、新原理等生物醫藥前沿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的,給予最高不超過 3000 萬元的全額資助。此外,在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中,比較重磅的還包括 2022 年 5 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在罕見病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批準上市的罕見病新藥,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承諾保障藥品供應情況下,給予最長不超過 7 年的市場獨占期,期間不再批準相同品種上市。在兒童藥方面,對首個批準上市的兒童專用新品種、劑型和規格,以及增加
13、兒童適應癥或者用法用量的,給予最長不超過 12 個月的市場獨占期,期間內不再批準相同品種上市。圖表 2 2022 年規范生物醫藥領域發展的部分政策4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5為進一步規范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包括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國藥局核查中心在內的多個部門在 2022 年發布了多項政策。其中,中辦、國辦在 2022 年 3 月引發的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是我國首個國家層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治理指導性文件面的科技倫理治理指導性文件,也是繼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之后,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基因編輯、異種器官移植等技術研發將得到進一步規范。2022 年 8
14、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連續發布三份征求意見稿,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實施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設計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以及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獲益-風險評估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設計公開征求意見:再次強調應將最佳支持治療再次強調應將最佳支持治療(BSC)納入臨床試驗設計,避免次優治療作納入臨床試驗設計,避免次優治療作為對照為對照。這些征求意見稿一旦轉正,意味著新藥要上市,必須要前瞻性的預測自身產品上市申報時的標準療法會是怎樣,能否優于標準療法,如果不能,會不會有被拒風險。未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新藥審批都只會更嚴。圖表 3 202
15、2 年針對 CGT、抗體藥、CXO、核藥等細分領域出臺的專門政策6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政府在生物醫藥更具體的細分領域制定了更加具體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包括 CGT、抗體藥、CXO、核藥等領域。國家高度關注并支持國家高度關注并支持 CGT 領域發展,多項政策接連出臺。領域發展,多項政策接連出臺。目前,隨著人類生命科學研究、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CGT(基因與細胞治療)技術產品在惡性腫瘤、遺傳性疾病等多種疾病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從全球到中國,從監管到市場,基因細胞治療產業正處于一片火熱當中。但技術的快速進步不僅會帶來產品研發的快速突破,也會使監管面臨更多問題。如全球已獲批 8
16、 款產品的CAR-T 療法,均是自體型產品,屬于自體化、定制化流程,無法像傳統藥物一樣進行批量生產,需要進行個性化定制;即使是同一靶點,因基因設計和工藝不同也有可能造成質控檢項和標準的不同。72022 年 5 月,CDE 連續發布體外基因修飾系統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體內基因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和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三項指導原則,對體內外基因治療產品及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藥學研究提出一般性技術原則和建議,以規范和指導相關產品的藥學研發、生產和注冊。另外,隨著 CAR-T 療法產品在我國的研發進展飛速以及陸續申報上市,為降低和有效控
17、制 CAR-T 類產品上市后的安全性風險,最大限度保護患者,2021 年 9 月CDE 發布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產品申報上市臨床風險管理計劃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2022 年 10 月,由國藥局核查中心發布的細胞治療產品生產質量管理指南(試行)是 CGT 領域發布的又一重磅文件,把細胞治療產品范圍延伸至干細胞、把細胞治療產品范圍延伸至干細胞、組織細胞或其他相關細胞產品組織細胞或其他相關細胞產品。該指南主要為細化和完善細胞治療產品產業化階段生產質量管理方面的技術要求,旨在為細胞治療產品生產企業提供指導意見,同時,也可作為監管機構開展各類現場檢查的重要參考。避免避免 ADC、
18、雙抗研發再現、雙抗研發再現 PD-1 紅海局面,抗體藥領域政策引導企業合理確定研紅海局面,抗體藥領域政策引導企業合理確定研發立題發立題。無論是 ADC 還是雙抗的研發目前都進入了高潮期,成為目前抗腫瘤新藥的研發熱點。尤其在腫瘤治療領域,ADC、雙抗的研發持續增長,正在引領一個新的靶向治療新時代。經歷過紅海競爭、研發扎堆的 PD-1 時代,在新的行業發展新周期下,后來者或許都需要思考其研發部署是否會導致產業“重蹈”PD-1的“覆轍”。在監管層面,為避免 ADC、雙抗研發再現 PD-1 紅海局面,讓企業能聚焦真正有聚焦真正有臨床需求臨床需求/且護城河比較深的適應癥領域和瞄準差異化靶點,不在熱門適應
19、癥上且護城河比較深的適應癥領域和瞄準差異化靶點,不在熱門適應癥上布局扎堆,布局扎堆,2022 年 4 月和 9 月,CDE 陸續發布了雙特異性抗體類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和抗腫瘤抗體偶聯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的征求意見稿。其中,雙特異性抗體類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為雙抗的研發理想靶點選擇等做出了具體指導,并于 2022 年 11 月發布雙特異性抗體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 正式文件(下稱 指導原則),表明雙抗的開發應該注重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結構和機制特征為基礎,合理地確定研發立題,并且在研發過程中,深入探索、分析和明確 BsAb 的臨床優勢。8抗腫瘤抗體
20、偶聯藥物臨床研發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則提出臨床研發應關注同一靶抗原不同藥物間療效差異、最佳給藥方案探索等要點。藥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決患者的需求,藥物研發應以患者需求為核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如何進行高層次的創新、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真正為患者帶來有價值的新藥,是當下每家藥企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上海、海南重點關注上海、海南重點關注 CXO 領域,多項鼓勵政策支持領域,多項鼓勵政策支持 CXO 領域發展領域發展。為進一步支持 CRO 落戶海南以及鼓勵海南醫療機構與 CRO 加強合作,海南省在 2022 年連續發布關于支持海南省醫療機構與合同研究組織加強合作的通知 關于實施藥品領域助企紓困若干
21、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專門強調當地醫療機構要借助 CRO在創新藥械研發、設計及臨床研究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海南醫療機構臨床試驗研究水平,助力海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海也在 2022 年 11 月發布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優化 CDMO 的支持政策?!靶”娦”姟鳖I域核藥受關注領域核藥受關注,臨床指導原則先于非臨床出臺臨床指導原則先于非臨床出臺,對產業發展釋放積極信對產業發展釋放積極信號號。2022 年 6 月,CDE 發布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主要針對劑量探索、輻射劑量學、輻射防護等一般藥物
22、研發的指導原則并無涉及的部分給出指導,征求行業意見。征求意見稿 的發布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核藥尤其是治療性核藥研發的關注度越國家層面對核藥尤其是治療性核藥研發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來越高,對我國核藥產業的發展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此外,核藥臨床指導原則先于非臨床出臺,更是對核藥的診療一體化的研究和發展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越來越多的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陸續邁入臨床,核藥行業的政策支持逐漸擴展到了推動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臨床研究。1.2 投融資:資本投小、投早現象明顯,最青睞 CGT、CXO1.2.11.2.1 整體分析:整體分析:20222022 年投資人出手整體謹慎,更青睞發展更早期、估值更小的創新項目年投資
23、人出手整體謹慎,更青睞發展更早期、估值更小的創新項目從融資總金額和融資數量來看從融資總金額和融資數量來看,20222022 年整體融資熱度下降年整體融資熱度下降。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的市場調整,創新藥行業迎來“擠泡沫”階段,估值大幅回調。據動脈橙不完全統計,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總金額 172.14 億美元,融資事件 548 起)相比 2021 年(融資總金額 386.04 億美元,融資事件 714 起)有較大下降,甚至不及 2020 年(融資總金額 318.62 億美元,9融資事件 485 起)。原因在于,過去幾年,尤其是 2020 年新冠的流行帶來了產業對醫療保健和生物技
24、術的增長的看好,大量風投基金和私募股權涌入,大批的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獲得了高額融資,掀起一輪投融資熱潮。進入進入 20222022 年,這些年,這些曾經熱起來的資本和賽道曾經熱起來的資本和賽道,隨著創新產品商業化表現乏力隨著創新產品商業化表現乏力、醫保政策的醫保政策的“殺殺價價”、創新研發內卷等,商業化不盡如人意,資本市場對于創新藥的期待、創新研發內卷等,商業化不盡如人意,資本市場對于創新藥的期待值下降值下降,在一級市場在一級市場,投資人更加謹慎投資人更加謹慎,因此整體投融資遠不及去年同期因此整體投融資遠不及去年同期。圖表 4 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總體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
25、數據庫20222022 年,資本投早、投小的趨勢愈發明顯。年,資本投早、投小的趨勢愈發明顯。據動脈橙不完全統計,2022 年,生物醫藥領域千萬美元級融資事件共 249起,占比當年所有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 58.18%,與前幾年變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2 年生物醫藥領域過億美元級融資事件達到近年生物醫藥領域過億美元級融資事件達到近 5 5 年新低,年新低,占比當年所有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 10.98%,共 47 起;而百萬美元級和百而百萬美元級和百萬美元級融資以下融資事件占比創近萬美元級融資以下融資事件占比創近 3 3 年新高年新高,占比當年所有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 30.84%,共 1
26、32 起;說明產業資本在資本在 20222022 年對于大額投資更加年對于大額投資更加謹慎,更加偏愛小型投資。謹慎,更加偏愛小型投資。10圖表 5 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不同等級金額投融資事件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圖表 6 2018-2022 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不同輪次融資事件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生物醫藥領域天使輪/種子輪(97 起)、A 輪(182 起)、B 輪(77 起)融資事件共 356 起,C 輪(23 起)、D 輪及以上(15 起)、IPO11(39 起)、IPO 以后其他輪次(7 起)融資事件共 84 起。相比前幾年,相比前幾年,202202
27、2 2 年生物醫藥領年生物醫藥領域域 B B 輪以前融資事件占比明顯提高輪以前融資事件占比明顯提高2022022 2 年年 B B 輪以輪以前融資事件占所有披露輪次的融資事件前融資事件占所有披露輪次的融資事件 80.91%80.91%,高于,高于 2018-20212018-2021 年的任年的任何一年,產業資本更加偏向早期投資。何一年,產業資本更加偏向早期投資。1.2.21.2.2 具細分析具細分析:CGTCGT、CXOCXO 最受資本青睞最受資本青睞,AI+AI+新藥新藥、核酸藥物等新興技術賽道發展潛力大核酸藥物等新興技術賽道發展潛力大以上是宏觀層面的分析。那么,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
28、哪些細分賽道最受資本關注?動脈網對 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的所有融資事件進行了分類梳理和統計,希望從更微觀的子領域層面挖掘 2022 年創新藥領域中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圖表 7 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總金額與融資事件數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基因與細胞治療領域最受資本青睞基因與細胞治療領域最受資本青睞,CXOCXO 領域成為資本第二關注點領域成為資本第二關注點。2022年,基因與細胞治療領域投融資熱度最高,當年共發生融資事件 116 起,融資總金額達到 179.13 億元。其次,CXO 領域維持往年融資火熱態勢,以融資總金額 153.28 億元奪下生物醫藥領域子
29、領域融資 TOP2 排名,2022年 CXO 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68 起??贵w藥賽道(單抗、雙抗、ADC 等)以 81.75 億元的融資規模拿下 202212年年度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排名第三。另外,核酸藥(融資總金額 61.09 億元、融資事件 43 起)、AI+新藥(融資總金額 47.85 億元、融資事件 41起)等新興技術賽道發展潛力十足,不僅在融資規模上快趕及有多家企業上市的抗體藥賽道,融資事件上更是抗體藥賽道(26 起)的兩倍。圖表 8 2022 年國內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早期與中后期融資分布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抗體藥賽道多家企業抗體藥賽道多家企業 IPOIPO,AI+AI+新藥
30、新藥、核酸藥物核酸藥物、CGTCGT 等新興技術賽道處于等新興技術賽道處于融資早期融資早期、發展潛力大發展潛力大。融資輪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領域的成熟度??梢钥吹?,發展相對成熟的抗體藥賽道中后期融資事件(B 輪以后融資)相較更多,占比總融資事件的近一半(45%);而新興技術賽道像 AI+新藥(95.12%)、核酸藥物(94.74%)、基因與細胞治療(93.14%)、核藥領域(83.33%)在內的細分賽道發展潛力更大,早期融資事件(B 輪及 B輪以前融資)數量更多。13圖表 9 2022 年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不同融資輪次事件分布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抗體藥賽道,包括榮昌生物、
31、樂普生物、邁威生物、百奧賽圖、思路迪醫藥在內的多家以抗體藥物(單抗、雙抗、ADC 等)為核心產品的創新生物藥企紛紛掛牌上市,助漲了整個抗體藥一級市場熱度,也使得抗體藥賽道成為 2022 年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的細分賽道(平均融資金額 3 億元);CXO 領域,和元生物、近岸蛋白、諾思格、奧浦邁等 CXO 領域也紛紛登陸二級市場敲鐘,刺激了整個領域的發展。2022 年 10 月,艾美疫苗在港交所上市,核酸藥物領域迎來 2022 年首家IPO。諸如 AI+新藥等新興領域在國內雖然還未有企業上市,但包括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在內的企業目前已經發展到 D 輪融資,其中晶泰科技 D 輪融資創下當時 AI+新藥融
32、資金額新紀錄,英矽智能的 D1、D2 輪兩輪融資均在 2022 年完成。重資產領域重資產領域,核藥核藥、CXOCXO 企業企業“最吸金最吸金”。2022 年,核藥領域和 CXO 領域過億級融資事件占比最大(分別為 71.43%、69.12%)。CXO 自不必說,核藥領域則令人驚訝。作為一個產業并不算熟知的“小眾”領域,從融資總規模而言,核藥領域 2022 年投融資情況相較其他各領域表現并不算突出,但資本十分舍得“砸錢”核藥領域在核藥領域在 20222022 年是過億級融資事件占比最年是過億級融資事件占比最14高的細分賽道高的細分賽道;20222022 年核藥領域共發生年核藥領域共發生 7 7
33、起融資事件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融資總額 8.88.8 億元億元,單筆融資金額達到單筆融資金額達到 1.261.26 億元億元,且多為早期融資事件且多為早期融資事件(B 輪及 B 輪以前融資事件占 83.33%)。對于核藥領域資本投入高的背后原因,輻聯醫藥首席財務官吳藝霞女士解釋,核藥由于屬于交叉領域,行業壁壘高,專業人員稀缺,又是重資產行業,通常需要企業有較為雄厚的資本作為支撐。圖表 10 2022 年創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過億元級融資事件占比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1.3 重大進展:雙抗、CGT 全球獲批最多年份,國內 AI+新藥新增12 項臨床資產1.3.11.3.1 抗體藥抗體藥:國內首
34、款雙抗上市開啟商業化浪潮國內首款雙抗上市開啟商業化浪潮,抗體藥企在出海浪潮抗體藥企在出海浪潮中彰顯研發實力中彰顯研發實力15圖表 11 全球雙抗藥物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公開信息整錄20222022 年全球上市年全球上市 5 5 款雙抗藥物超過歷史獲批總和款雙抗藥物超過歷史獲批總和,國內首款雙抗上市開國內首款雙抗上市開啟商業化浪潮啟商業化浪潮,雙抗賽道爆發雙抗賽道爆發。自雙特異性抗體概念于 1960 年首次被提出,近六十多年時間,由于雙抗技術復雜,涉及基因工程、雜交瘤技術、生 物 大 分 子 重 組 等 跨 學 科 多 重 技 術 領 域,全 球 僅 有 四 款 雙 抗 產 品(Catumaxom
35、ab、Blinatumomab、Emicizumab、Amivantamab)獲批,其中全球首款雙抗藥物 Catumaxomab 于 2009 年在歐洲獲批上市,但因其單一、可被常規治療手段替代的適應證,該藥銷售市場表現不佳,最終于 2017 年退市。經歷漫長的探索期,2022 年成為雙抗產品 2022 年是雙抗產品上市的爆發期僅一年上市的雙抗產品(5 款),已然超過過去幾十年獲批產品數量的總和。2022 年 獲 批 的 雙 抗 產 品 包 括 靶 向 gp100/CD3 的 Tebentafusp(Kimmtrak),靶向 VEGF/Ang2 的 Faricimab(Vabysmo),靶向
36、CD20/CD3的 Mosunetuzumab(Lunsumio),靶向 PD-1/CTLA-4 的卡度尼利單抗(開坦尼)和靶向 BCMA/CD3 的 Teclistamab(Tecvayli)。其中,Vabysmo 是全球首款治療眼科疾病的雙抗藥物;Cadonilimab(中文名:卡度尼利單抗)是全球首個同時靶向 PD-1 和 CTLA-4 的雙特異性抗體,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適用于既往接受含鉑化療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的治療。Cadonilimab 的順利上市,正式開啟了國內雙抗商業化浪潮。16與基因療法相似,雙特異性抗體也代表著一種創新治療模式,它通過與兩種
37、不同抗原的結合,顯著提高了抗體類藥物的靈活性。目前,全球共有超過 700 款雙抗在研藥物,其中近 300 款進入臨床階段。國內目前有國內目前有超超 3030 家企業涉足雙抗藥物的研發家企業涉足雙抗藥物的研發,共有共有 300300 余款雙抗在研藥物余款雙抗在研藥物,其中進其中進入臨床階段的藥物近入臨床階段的藥物近 100100 款,康寧杰瑞、百濟神州、恒瑞醫藥、信達生款,康寧杰瑞、百濟神州、恒瑞醫藥、信達生物、貝達藥業、澤璟制藥等都是雙抗賽道的代表性玩家。物、貝達藥業、澤璟制藥等都是雙抗賽道的代表性玩家。得益于雙抗藥物適應證逐漸擴大以及良好的臨床優效性及安全性,雙抗藥物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張。據西
38、南證券數據,2021 年全球雙抗市場規模接近 40 億美元,預計 2030 年全球雙抗市場規模有望達 807 億美元,2022至 2030 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達 39.6%。中國創新藥企研發能力受國際市場認可中國創新藥企研發能力受國際市場認可,LicenseLicense ouout t 交易金額連創新高交易金額連創新高,抗體藥為主角抗體藥為主角。如果說 2020 年是國產創新藥出海元年,那 2022 年則是爆發之年。20222022 年,前十大年,前十大 License-outLicense-out 交易總金額高達交易總金額高達 145145 億美金億美金,高于高于 20212021 年國內藥
39、企年國內藥企 License-outLicense-out 交易交易(3030 起起)全部全部 LicenseLicense outout 交易交易披露總金額(披露總金額(133133 億美元)。億美元)。細析其中交易發現,抗體藥(包括單抗、雙抗、ADC)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占據 TOP10 交易里的 7 項。圖表 12 2022 年中國前 10 大 license-out 藥物交易17數據來源:柏思薈2022 年前 10 大 license-out 藥物交易中,其中 ADC 藥物 5 起,單抗藥物 1 起(2 款)、雙抗藥物 1 起。其中,科倫藥業子公司科倫博泰與默沙東于 2022 年 12
40、月 22 日進行的 ADC 藥物 license-out 交易(科倫博泰將其管線中 7 種不同在研臨床前 ADC 候選藥物項目除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以外全球獨占權益授予默沙東,總里程碑款最高可達 93億美元)和康方生物與美國公司 Summit Therapeutics 達成的雙抗藥物license-out 交易(Summit 將獲得康方生物 PD-1/VEGF 雙特異性抗體AK112,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的開發及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均創下了當時中國新藥海外授權的新紀錄。在緊接著 PD-1 之后,ADC、雙抗正在引領又一波火熱的研發風潮,成為新的熱門競爭領域。國內中大型企業在這些領域
41、進行重點發力,包攬了大部分臨床管線和臨床試驗。但也有一小部分企業憑借特色競爭優勢,在其中探出一條路來,并獲得全球市場認可。如博奧信依托內部專有的H(高通量,高含量,高效率)抗體發現平臺、SynTracer 高通量抗體內吞篩選平臺以及 Flexibody雙功能抗體技術平臺,開發了超 20 款差18異化藥物管線(其中 5 款已進入臨床),與包括 Pyxis、Celldex、OBI、ImmunoGen 及正大天晴等在內的全球數家優秀藥企達成了 12 項全球開發戰略合作。1.3.21.3.2 CGTCGT 領域領域:基因與細胞領域全球獲批藥物數量創新高基因與細胞領域全球獲批藥物數量創新高,全球首款通用
42、全球首款通用型型 T T 細胞免疫療法獲批上市細胞免疫療法獲批上市2022 年,全球范圍內共有 8 款細胞和基因療法獲批上市,創下歷史新高。從獲批的適應癥上看,今年問世的基因療法大多以治療罕見病為主。其中不少基因療法在各自疾病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成為針對這些疾病批準的首款基因療法,這包括了首款直接注入大腦的基因療法,以及首款治療血友病 B 成人患者的基因療法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有一款治療膀胱癌的基因療法獲批,昭示著這一療法類型有望突破罕見病的局限,造福更多病患。根據 FDA 新聞稿,它也是治療這一適應癥的首款基因療法。圖表 13 2022 年全球獲批的 CGT 療法19數據來源:藥明康德公眾
43、號再看細胞療法方面,2022 年 2 月,傳奇生物(NASDAQ:LEGN)宣布,其自主研發的細胞治療產品西達基奧侖賽(英文商品名:CARVYKTI)獲得美國 FDA 批準上市,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患者,這些患者既往接受過四種或四種以上的治療,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抗 CD38 單克隆抗體。2022 年 5 月和 9 月,西達基奧侖賽又分別在歐洲、日本獲批上市。此外在細胞療法方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22022 年年 1212 月月,全球首款全球首款“現貨型現貨型”同種異體同種異體 T T 細胞免疫療法獲批,代表了細胞療法領域的新突破。細胞免疫療法獲批,
44、代表了細胞療法領域的新突破。AtaraBiotherapeutics,Inc.(NASDAQ:ATRA)和 Pierre Fabre 在 2022 年 12 月19 日 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其通用型 T 細胞療法 Ebvallo(tabelecleucel)的上市,作為單藥治療 EB 病毒(EBV)相關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BV+PTLD),接受治療的患者需為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其它20藥物治療的成人與 2 歲以上兒童,此療法的上市適用于所有 27 個歐盟成員國以及冰島、挪威和列支敦士登。Ebvallo 是全球首款獲批的通用型 T 細胞免疫療法,對于整個細胞療法領域而言是一項重大的
45、醫學突破,也是歷史性的時刻。1.3.31.3.3 AI+AI+新藥進入理性發展期,新藥進入理性發展期,20222022 年國內年國內 1111 家企業新增家企業新增 1212 項臨床資產項臨床資產圖表 14 國內 AI+新藥企業最新臨床進展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在臨床進展方面,相較于在臨床進展方面,相較于 20212021 年僅有少數幾家年僅有少數幾家 AI+AI+新藥企業將管線推進臨新藥企業將管線推進臨床的情況床的情況,20222022 年國內有更多的年國內有更多的 AI+AI+新藥企業收獲新藥企業收獲 AIAI 管線臨床資產管線臨床資產。2022年,國內有超過 11 家 AI+新藥企業 1
46、2 款 AI+新藥管線推入臨床階段。除了冰洲石科技、英矽智能、未知君生物以及藥物牧場等企業在 2021 年就將相關 AI+新藥管線推入臨床階段。2022 年,一些發展飛速卻顯得有些低調的AI 藥企,如埃格林醫藥利用自有 AI 藥物研發平臺開發了 2 款 AI Me-Only新藥管線(EG-301、EG-101)。其中用于治療眼底干性黃斑病變的口服藥物 EG-301,在 2022 年 2 月獲美國 FDA 批準,正式進入二期臨床。為實現差異化開發以提升新藥開發成功率,公司此前對全新靶點、病機、眼內藥效、溶酶體藥代和開發風險均進行了深入探討和預測。另外一家企業銳格醫藥,也在 2022年 4月宣布將
47、自研的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RGT-075在美國完成 II 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一些在行業深耕多年、頗有名氣的 AI 藥企,諸如冰洲石科技,分別于 2022年 4 月和 2022 年 8 月宣布將此前已經在美國開展 1 期臨床的 AC0682 產品(用于治療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和 AC0176(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21性前列腺癌)產品獲得 NMPA 的 IND 批準。英矽智能繼 2022 年 2 月在新西蘭完成抗纖維化小分子抑制劑 ISM001-055(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 1 期患者給藥后,2022 年 7 月完成了臨床 1 期的國內患者給藥。2022年 6 月,劑
48、泰醫藥自主研發的 2.2 類改良新藥 MTS004 口崩片獲 CDE 批準IND,開展用于假性延髓情緒(PBA)適應癥的臨床試驗。若進展順利,預計于 2023 年初進入 III 期臨床。一些快速成長的行業新銳,如中以海德,于 2022 年 2 月宣布利用 AI 大數據技術研發的首款乙肝治愈性藥物 HDM-8421034 正式啟動臨床試驗。如宇耀生物,于 2022 年 3 月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 EP4 受體小分子拮抗劑YY001 臨床試驗申請獲得 NMPA 批準,同意針對晚期實體腫瘤開展 1 期臨床試驗。如費米子,基于自主研發的 Drug Studio AI 藥物發現平臺高效開發的 FZ00
49、2 管線(用于治療慢性疼痛)于 2022 年 4 月申報中美 IND,10 月正式獲得 NMPA 受理,將于 2023 年 2 月中國臨床 1 期 FIH。據悉,FZ002項目為非成癮性鎮痛靶點,將成為全球第二、國內首個進入臨床的同靶點藥物。如德睿智藥,于 2022 年 12 月宣布其自主研發的 GLP1-RA 小分子口服藥物 MDR-001 獲得美國 FDA 針對肥胖適應癥的新藥臨床批件(IND)。IT 與 BT 的融合是生物科技確定的發展趨勢。當下的當下的 AI+AI+新藥行業在經過前新藥行業在經過前兩年的瘋狂押注后,已經開始回歸理性和平靜,兩年的瘋狂押注后,已經開始回歸理性和平靜,“老將
50、老將”和和“新兵新兵”各憑本事各憑本事,正腳踏實地地在正腳踏實地地在 AI+AI+新藥管線臨床階段創造更多佳績新藥管線臨床階段創造更多佳績。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戎璟也表示,“當下的 AI 制藥行業經歷過泡沫期,其價值逐漸回歸理性;與此同時,目前時間段由于算法的不斷精進成熟且成本越來越低,以及數據在質與量方面的不斷提升,即將達到一個行業爆發的節點,正是尋找優秀投資標的的好時候?!?021 年 Alphafold2 的推出,如平地一聲驚雷,解決了生物學界長達 50 年的蛋白質空間結構預測難題,同時也讓 AI+新藥行業受到行業的更多關注,持續不斷地吸引更多優秀產業人才加入 AI+新藥行業,為行業注入更
51、多新生發展力量。如 2022 年 1 月,被業界譽為“AI 蛋白質折疊技術奠基人”的知名計算生物學家許錦波教授創立分子之心,并于 4 月宣布完成由紅杉中國領投的數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2022 年 9 月,碳硅智慧完成由聯想創投、聯想之星聯合領投的 5000 萬元天使輪融資,該公司由擁有二十年人工智能領域經驗、曾任格靈深瞳 CTO 及 360 集團副總裁兼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的鄧亞22峰聯合擁有二十余年計算機驅動藥物設計經驗的浙江大學藥學院求是特聘教授侯廷軍創立。以上這些優秀團隊加入 AI+新藥領域無疑為行業帶來更多值得期待的可能性。目前盡管還沒有一款由 AI 研發的新藥上市,但 AI+新藥行業已
52、經跨過了“講概念”的階段,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無論是否將無論是否將 AIAI 用于了藥物研發用于了藥物研發,生物生物創新藥企普遍已經把創新藥企普遍已經把 AIAI 當成常態化工具。當成常態化工具。我們相信,未來幾年,國內將會有更多由 AI 設計的藥物進入臨床階段,進入有效性概念驗證(POC,Proofof Concept)階段的 AI 藥物不再是個例。未來 3-5 年,全球將有首款 AI驅動設計的藥物上市,并有大批管線進入有效性概念驗證階段。屆時,AI在新藥研發中的技術價值得到規?;炞C,行業逐漸進入發展成熟期。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現在仍然是在 AI+新藥行業發展的初期,距離徹底改變制藥流程還
53、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過程驗證,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要尊重生物科技的發展規律,理性看待。短時間內,短時間內,AI+AI+新藥相關管線的成與敗均屬于正新藥相關管線的成與敗均屬于正?,F象?,F象,不會改變行業長線蓬勃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行業長線蓬勃發展的大勢。未來三年則是看各家未來三年則是看各家 AI+AI+新藥新藥產出結果和研發實力的關鍵窗口期。產出結果和研發實力的關鍵窗口期。23第二章細分領域創新內涵解讀作為 2022 年最火熱的賽道,CGT 領域不僅在投融資方面表現出彩,在產品獲批和臨床進展方面同樣有優秀的表現和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創新藥發展正當時,推動 CXO 領域在 2022 年持續火熱,精而專的 CX
54、O 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出?!崩顺狈?,“國際化”無疑是這一代創新型 CXO 的核心競爭要素?;诘皻ぱ芯吭簩?2022 年創新藥領域的年度回顧,本章節我們將重點討論分析CGT 與 CXO 兩大受行業廣泛關注板塊包括細胞治療、基因治療、CXO、CGT CDMO四個細分領域的內容。2.1 細胞治療:攻克實體瘤、通用型產品的臨床新風向與廣泛注重創新、差異化的資本臨床方面臨床方面,從血液瘤到實體瘤從血液瘤到實體瘤,從個體化到通用型從個體化到通用型,國內企業積極探索多樣國內企業積極探索多樣化創新療法化創新療法。細胞療法作為一種里程碑式的新型治療手段,打破了癌癥等疾病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如果說 CAR-
55、T 療法同質化布局、在血液瘤領域“內卷”是我國細胞療法領域早期發展階段的縮影,那么積極探索創新療法、多樣化發展則是當下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發展現狀。對比早期的血液瘤領域自體CAR-T 研發扎堆,當下國內企業積極探索發展方向,在實體瘤、通用型細胞療法領域,或是 TIL、NK 等潛力賽道都有了更均衡的布局。與此同時,國內細胞療法領域與國際頂尖水平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短。2022 年,國內多家公司“全球首款”藥物獲批臨床,在今年的 ESMO、ASH 等大會上也不乏國內企業的身影。從產品獲批上看,國內企業獲批從產品獲批上看,國內企業獲批/提交提交 NDANDA 上市申請的細胞治療產品仍以血上市申請的細胞
56、治療產品仍以血液瘤為適應癥的液瘤為適應癥的 CAR-TCAR-T 療法為主療法為主。2022 年,傳奇生物 CAR-T 細胞療法產品西達基奧侖賽在美歐日陸續上市,目前在國內也已經遞交西達基奧侖賽的新藥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藥明巨諾 CAR-T 細胞治療產品瑞基奧侖賽在中國獲批第二項適應癥,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淋巴瘤(r/r FL)患者,包括馴鹿生物、科濟藥業、合源生物在內的藥企在 2022 年分別遞交自研 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新藥上市申請并獲受理。誰將成為國內第三款成功獲批的細胞療法,答案即將在 2023 年揭曉。24圖表 15 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獲批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
57、數據庫但行業已然在孕育新變化。相較于已經獲批上市或者提交 NDA 上市申請的細胞治療產品以自體個體化療法為主的情況,國內開發細胞療法產品的企業已經逐漸向異體細胞療法、通用型療法過渡發展。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申報的情況來看,在適應癥方面在適應癥方面,在 2022 年國內企業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細胞療法產品中,有 10 款是針對血液瘤開發,15 款是針對實體瘤開發,針對實體瘤開發的細胞療法產品針對實體瘤開發的細胞療法產品“風頭風頭”儼然已經蓋過了儼然已經蓋過了“血液血液瘤瘤”。在細胞療法類型方面在細胞療法類型方面,除了眾所周知的 CAR-T,還有包括 UCAR-TUCAR-T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TCR
58、-TTCR-T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TILTIL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RAKRAK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STAR-TSTAR-T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DNDNT T細胞療法細胞療法、MTCA-CTLMTCA-CTL 細胞療法細胞療法、MASCTMASCT 細胞治療等新型細胞療法產品的身細胞治療等新型細胞療法產品的身影開始出現,影開始出現,相繼邁入臨床。25圖表 16 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臨床獲批情況26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此外,除了已經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 23 家企業,還有另外 1111 家企業的細胞家企業的細胞療法產品目前已經提交了療法產品目前已經提交了 INDIND 申請且
59、已獲得申請且已獲得 NMPANMPA 受理受理,其中同樣以針對實其中同樣以針對實體瘤開發的細胞療法為主體瘤開發的細胞療法為主(8 款,占比 73%),細胞療法類型多種多樣細胞療法類型多種多樣。圖表 17 國內細胞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臨床受理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投融資方面,資本廣泛注重有創新、差異化的項目,在通用型細胞療法方面投融資方面,資本廣泛注重有創新、差異化的項目,在通用型細胞療法方面最舍得最舍得“花錢花錢”。作為腫瘤疾病領域被寄予眾望的療法,細胞治療在近幾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趨勢,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上可見一斑。20222022 年國內年國內細胞治療領域共發生融資時細胞治療
60、領域共發生融資時間間7 73 3起起,融資總金額融資總金額為為71.971.91 1億元億元。其中,UCAR-T、27CAR-NK、iPSC 來源 CAR-iNK、體內 CAR-T 等通用型細胞療法由于為患者帶來了更多潛在治療選擇,未來市場想象空間巨大,因此成為資本“寵兒”。具體來講,2022 細胞療法領域的融資事件多集中在干細胞療法(15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 3.67 億元)、實體瘤治療(13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12.5 億元)、通用細胞療法(12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 15.29 億元),或是 NK(7 起,8.2 億元)、TIL(3 起,9.17 億元)等細分領域,專注于血液瘤
61、自體 CAR-T 早期項目的基本沒有??梢娊涍^早期國內血液瘤 CAR-T 同質化競爭,以及經歷了生物醫藥市場融資寒冬期后,有創新、有差異化的項目有創新、有差異化的項目更受資本青睞。更受資本青睞。干細胞療法領域融資事件最為密集,資本關注度高。干細胞療法領域融資事件最為密集,資本關注度高。干細胞是一類尚未完全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原始細胞群體,相對其他需要經過基因編輯或者其他工藝進行體內外改造的細胞療法,干細胞療法具有無傳染病傳播風險、不存在自體移植排斥風險、避免外科手術、恢復期短等明顯優點。從 20 世紀末以來,以干細胞技術為依托的干細胞治療,成為小分子化學藥、大分子蛋白藥后的第三次藥物
62、革命,可見它在臨床醫學上的重要性。目前國外已有多款干細胞新藥上市,適應癥包括了阿爾茨海默癥、軟骨損傷及骨修復、運動神經元病、GVHD、克羅恩病、心肌梗塞和嚴重下肢缺血等。根據clinicaltrials.gov 網站登記的數據,正在開展的干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涉及上百種疾病,包括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癥、老年癡呆癥、骨關節炎、帕金森、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等。目前,我國的干細胞治療領域目前,我國的干細胞治療領域在以國家層面為主導,各地方大力推動的鼓勵政策扶持下,我國干細胞產業在以國家層面為主導,各地方大力推動的鼓勵政策扶持下,我國干細胞產業醫學研究和應用邁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醫學研究
63、和應用邁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不過,現階段的干細胞治療也受到一些質疑,但一項新生的技術需要時間檢驗,期待干細胞治療的更多臨床推廣應用。以血液瘤為主過渡到以實體瘤為主的免疫細胞療法,實體瘤才是未來征戰的以血液瘤為主過渡到以實體瘤為主的免疫細胞療法,實體瘤才是未來征戰的主戰場主戰場。以 CAR-T 為代表的細胞療法,讓一些患者實現了長達十年的有效治療,最先點燃了產業界對于免疫細胞療法的熱情。自 2017 年 FDA 批準兩款CAR-T產品(Novartis的Kymriah、Kite Pharma(被吉利德收購)的Yescarta),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 10 款 CAR-T 產品相繼獲批。但 CA
64、R-T 最開始僅在治療血液瘤方面成績斐然,治療實體瘤方面礙于種種因素難有突破。然而,28在癌癥中實體瘤占比超過在癌癥中實體瘤占比超過 90%90%,意味著實體瘤才是未來免疫細胞療法征戰的,意味著實體瘤才是未來免疫細胞療法征戰的主戰場。主戰場。從從 CAR-TCAR-T 扎堆到多樣化發展不同免疫細胞療法扎堆到多樣化發展不同免疫細胞療法,解決臨床需求和成本問題是解決臨床需求和成本問題是核心核心。對于如今已經有多款產品獲批上市的自體 CAR-T 細胞療法而言,優異的療效毋庸置疑,但生產繁瑣耗時、個性化定制成本較高,價格昂貴是其在臨床推廣的重大障礙。星奕昂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王立群博士曾在采訪中
65、表示,細胞療法的核心即是解決臨床需求和成本問題。通用型細胞療法既對通用型細胞療法既對腫瘤有殺傷力又能夠大規模生產,能夠顯著增加細胞療法的可及性,成為更腫瘤有殺傷力又能夠大規模生產,能夠顯著增加細胞療法的可及性,成為更符合細胞治療商業化應用的理想形式符合細胞治療商業化應用的理想形式,不僅讓無數科研學者以及企業爭相追捧,并得到了產業資本的重點關注。目前,通用型細胞療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以 UCAR-T、CAR-NK、CAR-iNK為主的異體通用型細胞療法,另一類是以體內 CAR-T 為代表的自體通用型細胞療法。其中,UCAR-T 是最早出現的通用型細胞療法,通常是對健康供者來源的 T 細胞受體復合物
66、(TCR)以及其他分子進行敲除,使得細胞制劑可以異體通用,從而可以從一份單采血制備幾十上百份通用型細胞產品,進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工藝開發難度較高,UCAR-T 的研發走了很多彎路、過程非??部?,直至近兩年才看到較好的臨床效果。CAR-NK/CAR-iNK 作為近兩年興起的細胞療法也備受市場追捧。2020 年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首次報道,臍帶血來源 CAR-NK 應用于淋巴瘤治療,11 個病人中,有 8 個響應(response,73%),7 個完全響應(CR,63%),其療效接近于同類型的 CAR-T。同時,由于 NK 可以大量擴增、且可以異體使用,因此理論上也可以從一份單采
67、血制備數十份通用型 CAR-NK治療產品,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CAR-iNK 可以通過 iPS 直接分化獲得,可以有效解決細胞來源問題,并一次性規?;苽涑砂偕锨朔莸?CAR-iNK治療產品;同時由于分化成本較低,能很好解決“降本”的核心需求。目前,國內外有不少企業布局臍帶血、外周血來源的 CAR-NK,也不斷有較好的臨床數據正在展示出來。不過,CAR-NK/CAR-iNK 療法的領頭羊企業 FateFate TherapeuticsTherapeutics 在在 20232023 年開年開初卻向市場釋放了一個不太積極的信號,或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市場對于該初卻向市場釋放了一個不太積極的信
68、號,或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市場對于該療法的積極性。療法的積極性。2023 年 1 月 5 日,Fate Therapeutics 宣布與強生的合作終29止。與此同時,Fate對研發管線也進行了調整,聚焦開發第二代 CD19 CAR-NK療法,終止開發 FT596 項目。截至 2022 年底,Fate 賬上還剩 4.75 億美元現金。受此消息影響,Fate Therapeutics 股價大跌,最新市值為 5 億美元左右。作為 CAR-NK/CAR-iNK 領域的先驅,Fate 市值曾一度高達 40 億美元。關于與強生終止合作的原因,Fate 解釋為“無法就繼續合作達成一致”。不過,CAR-NKCA
69、R-NK 安全性好、異體等基本面優勢仍然存在,臨床探索仍然值得進行,安全性好、異體等基本面優勢仍然存在,臨床探索仍然值得進行,仍然期待重大療效突破。仍然期待重大療效突破。2.2 基因治療:臨床主場為 AAV 基因治療,融資領域基因編輯的潛力已在顯現圖表 18 國內基因治療企業 2022 年產品臨床申報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從臨床申報的角度看,從臨床申報的角度看,AAVAAV 基因療法是基因療法是 20222022 年國內管線步入臨床的基因年國內管線步入臨床的基因治療企業最多的細分領域。治療企業最多的細分領域。一共有包括朗昇生物、天澤云泰、嘉因生物、錦籃基因等在內的 8 家公司共計 13 款
70、基因療法步入臨床階段(2022 年之前有 3 款 AAV 基因療法產品獲批臨床),說明國內的 AAV 基因療法正在逐步成熟。20222022 年,全球共有年,全球共有 5 5 個基因治療藥物獲個基因治療藥物獲 FDAFDA、EMAEMA 批準,是批準,是史上獲批基因治療藥物最多的年份史上獲批基因治療藥物最多的年份,而其中有而其中有 3 3 款是款是 AAVAAV 基因療法基因療法。多多款款AAVAAV 基因療法商業化成功的先例給基因療法商業化成功的先例給 AAVAAV 賽道帶來了相對較高的確定性。賽道帶來了相對較高的確定性。國內目前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不在少數,但目前該領域進入臨床的藥國內目
71、前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不在少數,但目前該領域進入臨床的藥物相對較少物相對較少,或許是基因編輯領域技術難度更高或許是基因編輯領域技術難度更高、在我國起步更晚在我國起步更晚。202230年,僅有邦耀生物、瑞風生物的 2 款產品步入臨床階段,其他步入臨床階段的基于基因編輯技術的產品還包括博雅輯因針對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的 CRISPR/Cas9 基因編輯療法產品 ET-01,該產品在 2021 年獲 CDE 批準 IND,同年 9 月首例患者入組??傮w來看,20222022 年國內共有年國內共有 1515 款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批,意味款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批,意味明年將有大量臨床試驗
72、開展明年將有大量臨床試驗開展,20232023 年對于國內基因治療領域來說無疑是關年對于國內基因治療領域來說無疑是關鍵的一年。鍵的一年。圖表 19 2022 年基因治療領域不同類型融資事件占比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從一級市場投融資領域來看,從一級市場投融資領域來看,2022 年有 11 家布局 AAV 基因治療的公司獲得融資,22 家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獲得融資,可以看出,20222022 年布局年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相比基因編輯技術的公司相比 AAVAAV 基因療法公司似乎更受資本青睞,或許代表基因療法公司似乎更受資本青睞,或許代表了產業未來的新發展風潮了產業未來的新發展風潮,這一點正和
73、國外基因治療市場目前的發展情況相似。早些年,在基因編輯公司還沒上市時,AAV 平臺公司炙手可熱,但近幾年隨近幾年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基因編輯開始受到資本熱烈追捧基因編輯開始受到資本熱烈追捧,技術一代代更新技術一代代更新,融資金額不斷創新高融資金額不斷創新高。國外已上市的基因治療公司,市值前幾位、上市以來漲幅前幾位也基本是基因編輯公司。不過,因為目前基因編輯技術的核心底31層專利主要掌握在國外部分公司、學術機構手上,我國目前的基因編輯公司我國目前的基因編輯公司起步較晚起步較晚,現有研發實力與國外同類公司還存在一定差距現有研發實力與國外同類公司還存在一定差距,有待進一步提升
74、有待進一步提升。結合國內基因治療臨床進展及一級市場投融資情況整體來看,我國基因治療我國基因治療領域還處于發展早期領域還處于發展早期,有較大的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多的發展機會有較大的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國內基因治療公司剛起步,2023 年是關鍵的起步期,預計到 2024 年或能收取果實。另外,在蛋殼研究院對基因治療領域的融資進行細致梳理時,我們發現已經有一些公司的技術路線走在國際前沿并且得到資本寵愛。近兩年在國外風頭近兩年在國外風頭正盛的表觀遺傳編輯正盛的表觀遺傳編輯、堿基編輯以及先導基因編輯領域堿基編輯以及先導基因編輯領域,在國內已經有包括在國內已經有包括邦耀生物邦耀生物、新芽基因新芽
75、基因、華毅樂健華毅樂健、益杰立科在內的多家公司開始布局益杰立科在內的多家公司開始布局,其中其中幾家在幾家在 20222022 年獲得融資。年獲得融資。圖表 20 國內布局表觀遺傳編輯、堿基編輯及先導基因編輯領域的企業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表觀遺傳編輯表觀遺傳編輯、堿基編輯堿基編輯、先導基因編輯等都是可實現更安全先導基因編輯等都是可實現更安全、效率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新型基因編輯技術。以堿基編輯為例,與 CRISPR 基因編輯工具相比,堿基編輯最主要的優勢即是能夠在不造成 DNA 雙鏈斷裂的情況下改變單個堿基。這種方法消除了編輯過程中雙鏈斷裂的風險,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染色體異常
76、和遺傳毒性。2022 年 11 月,全球首個利用 CRISPR 單堿基編輯技術開發新療法的公司 Beam Therapeutics 首發管線 Beam-101(治療患有嚴重鐮狀細胞?。⊿CD)步入臨床,成為堿基編輯領域首個進入臨床的產品,吸引了行業的熱烈關注。但堿基編輯技術也不是一帆風順,2022 年 8 月,Beam 基于堿基編輯的通用型 CAR-T 細胞療法 BEAM-201 臨床研究被 FDA 暫停;11 月,堿基編輯治療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 主要候選藥物 Verve-101 的臨床試驗研究新藥申請也被 FDA 暫停。32作為一項問世僅六年的創新技術,堿基編輯仍需要
77、一定時間來證實自己的安作為一項問世僅六年的創新技術,堿基編輯仍需要一定時間來證實自己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但創新藥物的研發從來不是條好走的路,在挫折中蜿蜒前行全性與有效性。但創新藥物的研發從來不是條好走的路,在挫折中蜿蜒前行是常態。是常態。不可否認的是,以上這些新技術的誕生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無疑是 2023 年值得關注的新賽道。2.3 CXO:專、精是“吸金”基本面,國際化成為核心競爭要素整個創新藥產業鏈中,處于產業鏈上游的 CXO 在近幾年無疑是最亮眼的存在。作為行業“賣水人”,CXO 始終做著“旱澇保收”的業務。雖然 2022 年受宏觀環境及中美角力影響,CXO 二級市場板塊出現較大
78、波動,但一級市場對于 CXO 的熱情依舊沒有停歇。2022 年,CXO 以融資總金額 153.28 億元奪下創新藥領域融資 TOP2 排名,這一年 CXO 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68 起?;谡{研訪談及案頭研究,我們認為,CXO 領域持續火熱,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國內醫藥行業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戰略轉移國內醫藥行業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戰略轉移,助力助力 CXOCXO 產業鏈產業鏈迅猛發展迅猛發展。早期,我國藥品研發以仿制藥為主,對于藥品的藥理、毒理研究需求小,CXO 行業發展緩慢;隨著 2015 年中國醫藥行業在政策面發生的兩件大事7 月食藥監局發布臨床實驗數據核查公告,以及 8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79、“44 號文”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標志著中國醫藥行業正式從仿制藥時代跨入創新藥時代。國家對新藥創新的投入逐步增加,國內創新藥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帶動 CXO 產業鏈快速崛起。尤其是 2018 年以來,在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上市許可人制度(MAH)、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帶量采購、創新藥醫保談判等一系列政策的綜合作用下,仿制藥價格大幅縮水、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從根本上改變了行業生存規則,創新藥的比較優勢凸顯,極大地提升了藥企發力創新藥的積極性。近年來新藥開發難度不斷提升,近年來新藥開發難度不斷提升,CXOCXO 迎來黃金發展期。迎來黃金發展期。新藥研發因為具有高
80、風險、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且近年來由于大部分已發現的可以用藥的蛋白近年來由于大部分已發現的可以用藥的蛋白質逐步開發殆盡質逐步開發殆盡,新型靶點發現速度開始放緩新型靶點發現速度開始放緩,基礎研究突破性進展不足基礎研究突破性進展不足,使得使得新藥研發成本新藥研發成本進一步進一步提升提升和和研發周期不斷增長研發周期不斷增長。為了提升新藥研發效率,越來越多大型制藥企業通過收縮研發部門規模減少開支,采用研發服務外包的形式提升整體研發效率和控制研發成本;對于初創型、中小型醫藥企業而言,其對于成本、33風險的敏感性更高,且很難獨立完成后續新藥研發的全部環節,因此對于醫藥研究外包服務的需求也十分強烈。越
81、來越多的藥企選擇外包,讓國內 CXO 行業迎來迎來黃金發展期。與此同時,對于投資者而言,醫藥創新周期長、不確定性高,醫藥股投資難度大,相比之下作為醫藥創新“賣水人”的 CXO 成為更穩健的投資選擇,且 CXO 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優秀企業如果護城河深厚,無疑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以上因素進一步助漲 CXO 行業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熱度。國內國內 CXOCXO 能力不斷提升能力不斷提升、中國市場的資源成本優勢吸引中國市場的資源成本優勢吸引跨國藥企的跨國藥企的 CXOCXO 訂單向訂單向國內轉移。國內轉移。近年來,在醫藥研發產業鏈全球配置資源的背景下,隨著國內 CXO企業技術水平、質量體系不斷與
82、國際接軌,且我國的人才資源、研發成本、臨床試驗成本等均具備明顯比較優勢,促使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研發需求向國內轉移,為國內 CXO 產業帶來巨大市場增量。對于藥企而言,患者資源極其寶貴,而我國擁有龐大的病患群體,臨床試驗樣本充足,臨床前和臨床試驗各階段的研究試驗費用僅為發達國家的 30%-60%,成本優勢突出。依托得天獨厚的醫療資源優依托得天獨厚的醫療資源優勢勢,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藥臨床開發和上市地區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藥臨床開發和上市地區,吸引眾多海外醫藥吸引眾多海外醫藥研發服務訂單研發服務訂單。此外,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一直是跨國藥企的必爭之地,而跨國藥企的產品在國內
83、上市必須通過國內的臨床試驗,客觀上也加速了其醫藥研發服務訂單向國內轉移。因此,隨著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大力支持,國內藥企對于創新藥的研發積極性不斷提升,對專業化 CRO 服務需求進一步擴大,以及跨國 CXO 產業轉移趨勢明顯,推動國內 CXO 行業持續高速發展。但 20222022 年的年的 CXOCXO 行業行業,帶有明顯的特色標帶有明顯的特色標簽簽專、精、國際化專、精、國際化。分析如下:“專專、精精”是資本選擇投資一家創新是資本選擇投資一家創新 C CX XO O 看的基本面看的基本面。原因在于,CXO 的產業趨勢,是對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研發策略和頂層設計的依賴性更強。由于醫藥研發環
84、節的技術差異性很大,國內大部分 CXO 企業專注于某一特定環節。同樣,由于技術保密和分散風險等因素的考量,藥企往往在不同階段會選擇不同的 CXO 企業。隨著國內企業的發展,涉及領域日益廣泛,門類越來越多樣,產品日趨專業化,許多大的公司不能提供專業性的指導和服務,因此一些創新藥企一些創新藥企由于其產品的專業性需要更加專業的配套由于其產品的專業性需要更加專業的配套 C CX XO O 企業進行服務,便為一些專業背企業進行服務,便為一些專業背景強的新興企業提供了成長和競爭機會。景強的新興企業提供了成長和競爭機會。出海是大勢所趨,出海是大勢所趨,“國際化國際化”成為新一代創新成為新一代創新 C CX
85、XO O 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34近年來國內創新藥實力增強近年來國內創新藥實力增強、國內創新藥降價壓力持續存在國內創新藥降價壓力持續存在,國內企業迫切需要國內企業迫切需要打開海外市場潛力。打開海外市場潛力。一方面,隨著 2015 年藥審改革開始,中國創新藥產業開始接軌國際。2019 年11 月,澤布替尼在美國獲 FDA 批準上市,打破中國創新藥海外獲批“零的突破“;2022022 2 年年 licenselicense outout 總交易金額總交易金額創下創下歷史最高歷史最高,前十大前十大 licenselicense outout 交易交易金額超金額超過過 202120
86、21 年所有年所有 licenselicense outout 交易交易金額總和金額總和,體現國內企業的研發實力體現國內企業的研發實力,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爆發之年。另一方面,隨著國家醫保局持續推行藥價談判進行靈魂砍價,差異化程度較低的藥品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醫保目錄成為創新藥打開市場大門的關鍵突破口,推動整體藥品降價、藥企“以價換量”。FICFIC 與與 BICBIC 無疑無疑是創新的最前沿,但進軍是創新的最前沿,但進軍這兩者的企業也將面臨更大風險這兩者的企業也將面臨更大風險,況且由于我國況且由于我國醫?;鹗轻t療支出的主要來源,醫?;鹗轻t療支出的主要來源,政府掌握核心議價權政府掌握核心議
87、價權,而支撐高風險創新藥研發的全新支付方式尚不明朗。而支撐高風險創新藥研發的全新支付方式尚不明朗。舉個具體例子,以國內兩款已獲批 CAR-T 療法的商業化來看,復星凱特的奕凱達和藥明巨諾的倍諾達商品定價分別為 120 萬元/針和 129 萬元/針,海外的CAR-T 療法,以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為例,定價為 46.5 萬美金(約合人民幣 320 萬元),大概是國內 CAR-T 療法價格的近 3 倍,但其一個季度(2022年 Q3 季度西達基奧侖賽銷售額約為 5500 萬美元)的銷售額已然超過了國內 2款 CAR-T 療法在 2021 年度的銷售額總和(奕凱達、倍諾達在 2021 年分別實現銷售
88、額約 1 億元、3079.7 萬元),無論是產品定價還是銷售成績,國內 CAR-T產品表現顯然不及海外。中國患者群體雖然更大中國患者群體雖然更大,但國內市場空間相比全球市場但國內市場空間相比全球市場卻差別懸殊。卻差別懸殊。我國政府對于創新藥企全球化發展持鼓勵支持態度。比如 2022 年 1 月,在工信部、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中,政府將“高質量創新”、“國際化發展全面提速”列為具體目標,并指出:要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發生產全球化布局研發生產全球化布局的制藥企業。因此,走向國際化,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采取國內外同步研發、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最終實現“中國
89、+海外”雙市場回報,成為中國優秀創新藥企的一致選擇,也是行業的大勢所趨。然而,“出?!钡奶魬鹨诧@而易見。全球各地審評審全球各地審評審批機制差異斐然批機制差異斐然,中國企業出海面臨海外臨床開發策略制定中國企業出海面臨海外臨床開發策略制定、海外臨床資源海外臨床資源(P PI I35和和 SiteSite)的選擇的選擇、海外注冊法規的理解海外注冊法規的理解、臨床運營團隊的有效協作等挑戰臨床運營團隊的有效協作等挑戰。即使優秀如信達,也因為對 FDA 關于審評審批的態度理解出現偏差,而在 2022 年初出海受挫。中國創新藥企如果希望通過中美雙報、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等方式加快產品全球上市速度,無疑需要具備
90、全球范圍的臨床開發知識和執行能力,但這樣的企業可能是鳳毛麟角。一般初創的技術型醫藥企業,對新藥的研發、和繁瑣的審批流程相對陌生,面對全球市場面對全球市場繁瑣且嚴格繁瑣且嚴格的的新藥新藥研發和研發和審批審批流程流程,專業化和國際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的的C CX XO O 公司是企業提質增效的最好辦法公司是企業提質增效的最好辦法,也是也是中國創新藥企中國創新藥企“出海出?!钡谋赜芍返谋赜芍?。此外,不僅是走向全球的中國 Biotech 需要一個能提供量身定制全球化服務的“引路人“,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藥臨床開發和上市地區,海外生物技術公司亦需要一個以中國為根基又接軌國際的“領航員”。多方面因
91、素影響和推動,讓具備“國家化”標簽的 CXO 格外受到資本青睞。2.4 CGT CXO:優質產能依舊稀缺,仍潛藏大量發展機會圖表 21 2022 年國內 CGT CXO 在整個 CXO 領域中的融資占比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CGT CXO 顯然是 CXO 領域中尤為值得關注的細分領域。20222022 年年,CGTCGT CXOCXO 共共發發生生2 29 9起融資事件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達融資總金額達到到85.85.1 1億元億元,占占比比CXCXO O領域融資總金領域融資總金額額56%56%,36均筆融資金額達到均筆融資金額達到 2.92.9 億元億元。蛋殼研究院認為,CGT CXO
92、 在眾多 CXO 細分領域中尤為火熱的原因,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近幾年一方面是近幾年 CGTCGT 火熱發展帶動,一火熱發展帶動,一方面是方面是 CGTCGT 藥物更高的研發生產門檻卻面臨優質人才短缺的困局。藥物更高的研發生產門檻卻面臨優質人才短缺的困局。以 CGT 為代表的創新療法,變革了傳統醫學模式,讓許多罹患致命性疾病的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不僅為腫瘤、罕見病、慢病及其他難治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理念和手段,還具備一般藥物可能無法企及的長期性、治愈性療效,有希望徹底治愈疾病。伴隨著 CGT 領域不斷的技術進展以及國內外多款 CGT 產品的連續獲批,刺激了全球對于 CGT 產品研發的熱情
93、。而 CGTCGT 行業的繁榮發展前景行業的繁榮發展前景,給予了給予了 CGTCGT CXOCXO 市場未來足夠的想象空間。市場未來足夠的想象空間。然而,相對傳統藥物,CGT 藥物研發生產具有極高的門檻,CGT 研發企業往往面臨研發生產投入高、規?;a能力不足、技術平臺復雜等問題。CGT 藥物研發生產對技術平臺的完善性、企業的項目經驗和技術人員的完備性都有較高的要求。由于當下基因治療上市藥物較少,CGT 領域處于發展早期,行業對于基因治細胞療產品工藝開發的理解和認識還在不斷深化中,擁有豐富 CGT 藥物研發生產經驗的優質人才非常少。因此,復雜的技術機制復雜的技術機制、高門檻的工藝開發高門檻的
94、工藝開發、優質技術人員的稀缺和大規模生產優質技術人員的稀缺和大規模生產、嚴苛的法規監管要求以及有限的產業化經驗,使得嚴苛的法規監管要求以及有限的產業化經驗,使得 CGTCGT 研發企業相比傳統制藥研發企業相比傳統制藥企業更加依賴企業更加依賴 CXOCXO。相比國外相比國外,國內國內 CGTCGT 行業發展起步更晚行業發展起步更晚,CGTCGT CXOCXO 行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戰行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略機遇期。尤其是基因治療領域,目前國內還沒有產品獲批,但 2022 年國內已經有 1515 款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批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批,加之此前已經步入臨床的基因治療產
95、品,來年將有大量相關臨床試驗開展。臨床 CGT 產品的 GMP 生產需求以及不斷加入 CGT 賽道的新生企業的研發和臨床前研發生產服務需求,正在誘惑著更多的 CGT CXO 加入賽道以搶奪分得一杯羹的機會。目前,CGT CXO 領域十分火熱,不僅有像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一類向CGT CXO 領域進行跨界布局的傳統 CXO 龍頭,還有通過分拆子公司的形式進軍CGT CXO 賽道的國內頭部生物科技公司(金斯瑞生物、普瑞金生物、藝妙神州等),以及成長于中國本土或從海外留學/工作歸來的 CGT CXO 團隊(和元生物、宜明細胞、派真生物、云舟生物等)。不同產業的加入使得 CGT CXO 領域十分
96、熱鬧。但不少產業人士表示,目前目前 CGTCGT 領域的優質產能依舊很少。領域的優質產能依舊很少。藍馳創投董37事總經理戎璟也認為,中國 CGT CXO 領域公司的整體水平有些參差不齊,來自海外一線 CGT CXO 的優質人才非常少。出海是大勢所趨,CGT CXO 企業要想在領域具備話語權收獲大量客戶,獲得海外訂單是公司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證明。而 FDA 對于 CGT 產品的高監管高要求,使得海外生意并不那么好做。未來如果有做過獲得未來如果有做過獲得 FDAFDA 批準批準 CGTCGT 產品的團隊加產品的團隊加入國內入國內 CGTCGT CXOCXO 賽道,無疑有很大的機會。賽道,無疑有很大的
97、機會。38第三章年度創新案例分析3.1 博奧信:以“In Global For Global”特色發展策略,差異化布局下一代 FIC/BIC 創新抗體療法博奧信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聚焦在免疫及腫瘤疾病領域,致力于利用專有抗體技術平臺開發創新療法的全球化生物技術公司,在中國、美國與澳大利亞均設有分支機構。2022 年 12 月,博奧信完成由廣發信德領投,芳晟基金、毅達資本、蘇信創投跟投的超億元 B 輪融資。圖表 22 博奧信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圖片來源:博奧信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保證創新源源不斷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保證創新源源不斷,5 5 款產品已進入臨床階段款產品已進入臨床階段。通過內部專有的 H
98、(高通量,高含量,高效率)抗體發現平臺、SynTracer高通量抗體內吞篩選平臺以及 Flexibody雙功能抗體技術平臺,公司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差異化的創新抗體,為管線臨床開發奠定扎實基礎。依托核心技術平臺,博奧信目前已開發了超 20 款差異化藥物管線,5 款已步入臨床階段,另外有多款管線預計在年底陸續在中美步入臨床階段。差異化布局下一代差異化布局下一代 FIC/BICFIC/BIC 創新抗體療法創新抗體療法,多款產品研發進度全球領先多款產品研發進度全球領先。博奧信聚集全球藥物開發格局,采取差異化創新開發策略,開發了多款研發進度全球領39先的抗體療法。其中,BSI-045B(TSLP 單抗藥
99、物)目前在國內進入臨床二期,并即將在2023 年初在美國開展包括特應性皮炎在內的多項適應癥的全球二期臨床試驗,是當前國際同類型臨床項目中進度最為靠前、也是當前國際上唯一展開TSLP單抗針對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試驗。另外,公司潛在BIC抗體藥項目BSI-060T(Siglec-15 單抗藥物,用于治療實體瘤)、潛在 FIC 抗體藥項目 BSI-585(PD1/ILT4 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用于治療實體瘤)分別于 2022 年 11 月和 12月獲美國 FDA 臨床試驗批件。布局全球商務合作,多款產品實現布局全球商務合作,多款產品實現 licenselicense outout,創新,創新+創收雙輪驅動
100、公司發展創收雙輪驅動公司發展。依托核心技術平臺,博奧信秉持“In Global For Global”發展策略,將具有潛力的新藥管線攜手全球合作伙伴進行共同開發。一方面借力優秀合作伙伴加速拓寬創新管線開發,另一方面通過 license out 交易獲取可觀收益,實現創新與創收的齊頭并進,從而可持續開發更多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藥管線。目前,博奧信已與Pyxis、Celldex、OBI、ImmunoGen 及正大天晴等全球多家優秀藥企達成 12 項戰略合作,2022 年公司實現了 8000 萬元創收。未來,博奧信將繼續發揮國際團隊優勢,不斷打磨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以建立全球合作聯盟的方式開發推進更多具有
101、臨床價值的優質新藥管線,造福全球患者。403.2費米子:聚焦 CNS 及自免領域,以 AI 驅動打造差異化BIC/FIC 產品矩陣費米子由連續創業者、中山大學計算機博士鄧代國創立于 2018 年,是一家 AI和數據驅動的小分子創新藥物研發公司。聚焦聚焦 CNSCNS 與自身免疫疾病領域開發差異化與自身免疫疾病領域開發差異化 BIC/FICBIC/FIC 產品產品,核心項目已進入臨床核心項目已進入臨床。為避開紅海競爭、開發差異化 BIC/FIC 產品,費米子將藥物研發重心放在了 CNS與自身免疫疾病領域。CNS 領域現有療法有限、且存在安全性問題,存在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潛在市場規模巨大。費米
102、子團隊多位成員此前是做 CNS 藥物出身,為其快速推進管線研發奠定基礎。公司瞄準非成癮性鎮痛靶點、治療慢性疼痛的 FZ002 項目是全球第二、國內首個進入臨床的同靶點藥物,該項目目前已進入臨床 1 期。公司另外 2 款在研管線治療急性疼痛的 FZ008 項目與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FZ007 項目同靶點國內外競爭小,臨床前數據優異,目前也均啟動 IND-enabling 工作,預期 2023 年 Q3 遞交中美 IND。以超高選擇性及組織靶向性作為以超高選擇性及組織靶向性作為 AIAI 技術突破口,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技術突破口,提升臨床用藥安全。除了算法模型開發能力,對算法數據及場景的理解對于
103、 AI+新藥研發非常重要。費米子通過在特定的領域集中挖掘知識和數據,以靶點選擇性與組織靶向性為 AI 技術突破口,從而減少藥物潛在的臨床(脫靶)副作用,讓 AI 技術與商業競爭更加垂直以形成更強的核心競爭力。圖表 23 費米子 Drug Studio AI 藥物發現平臺41圖片來源:費米子構建一體化構建一體化 AIAI 藥物臨床前研發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新藥研發效率。藥物臨床前研發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新藥研發效率。費米子自主研發的 Drug Studio AI 藥物發現平臺通過快速設計、規模篩選與精細計算,能夠顯著提升分子生成、優化與篩選效率,高效獲得綜合參數最優的可成藥分子,實現將臨床前候選化合
104、物(PCC)的交付周期縮短 50%(低至 10 個月)、成本降低 70%(低至 400 萬元),篩選成功率提高 10 倍。目前公司技術平臺已實現工業化應用。自研管線為主自研管線為主,license-out/JVlicense-out/JV 模式并行推進產品臨床開發及商業化模式并行推進產品臨床開發及商業化。依托自研技術平臺,公司目前已經打造了 10 余條藥物管線,其中 FZ002 項目已和國內優秀藥企簽訂了 3 項 TS。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完善臨床能力,推進核心管線臨床工作,優化管線配置打造差異化管線矩陣,同時積極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拓展更多項目的權益合作與轉讓。423.3 碳硅智慧:打造人機
105、深度協同的一站式藥物發現平臺,做行業 AI 基礎設施和服務賦能者碳硅智慧成立于 2022 年 6 月,是一家聚焦于新藥研發的新秀科技公司,致力打造覆蓋新藥發現全流程的一站式設計平臺,提高新藥研發成功率和效率。成立僅半年,公司即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站式新藥發現 SaaS 平臺 DrugFlow并對外發布,以產品+服務的模式與數家天使客戶達成合作。頂尖跨領域專家人才領銜頂尖跨領域專家人才領銜,成立半年底層技術創新果實累累成立半年底層技術創新果實累累。公司的核心創始團隊,有 20 年深耕 AI 領域的專家,也有 20 年深耕藥學的專家,以及量子物理+AI和化學信息學+AI 領域的專家,是業內少
106、有的既懂 AI 又非常懂藥學的團隊?;趫F隊在 AI 算法和物理計算層面的算法建模能力優勢,結合對軟件平臺和自動化機器人硬件技術以及對藥物設計領域需求的深刻理解,公司正在將人工智能內容生成(AIGC)、自監督預訓練、多模態多任務大模型、強化學習等在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這些 AI 最活躍的領域產生的技術進步落地至制藥領域,解決分子生成及優化、分子-蛋白關系建模、分子性質預測、靶點發現等藥物發現領域最核心的建模問題,目前已獲得初步成果,例如基于生成算法產生的分子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得到驗證。公司運行半年,已研發出包括基于殘基-原子距離統計勢的重打分模型 RTMScore、基于強化學習的全新分子生成
107、模型 MCMG、基于蛋白口袋做分子生成的模型 ResGen 等在內的多款行業領先算法模型,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藥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被接收論文 9 篇。圖表 24 一站式新藥發現 SaaS 平臺 DrugFlow 包含多個功能模塊,覆蓋藥物發現各環節43圖片來源:碳硅智慧以以 SaaSSaaS 藥物設計軟件平臺觸達潛在客戶藥物設計軟件平臺觸達潛在客戶。利用人工智能、物理計算以及自動化軟硬件技術三輪驅動,公司打造了一站式新藥發現 SaaS 平臺 DrugFlow,通過SaaS 產品結合服務的方式深度賦能
108、藥企。DrugFlow 平臺擁有靶標發現、虛擬篩選、先導化合物優化、成藥性預測等功能模塊,覆蓋藥物發現各環節,能幫助藥化專家更高效、便捷地找到潛在成藥分子。平臺既支持公有云 SaaS 版本,也支持混合云部署版本。DrugFlow 發布幾個月以來,得到了行業的持續關注,已經累積了近千名注冊用戶。未來,公司將持續發揮底層 AI 算法創新優勢,進一步完善 DrugFlow 平臺功能模塊,并結合自動化試驗打通試驗反饋環節形成算法和數據閉環,提升模型準確率,打造“Expert in the loop”的深度人機交互藥物設計模式,為行業提供專家交互參與的個性化藥物設計平臺。443.4 輻聯醫藥:解決核素供
109、應生產關鍵難題,打造全球化完整核藥產業鏈平臺輻聯醫藥成立于 2021 年 8 月,是一家全面整合的國際化放射性藥物公司,在中國、歐洲和美國均設有辦事處。該公司致力于打造擁有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全產業鏈的核藥公司以造福全球患者。圖表 25 輻聯醫藥構建核藥產業鏈解決方案圖片來源:輻聯醫藥自研自研+對外尋求優秀合作伙伴,打造診療一體化平臺,構建多款核藥創新管線。對外尋求優秀合作伙伴,打造診療一體化平臺,構建多款核藥創新管線。聚焦經高度驗證的多肽和具有高潛力的納米抗體,并優化鏈接子以實現更優的安全性和療效,是輻聯研發策略的重心。團隊多位核心成員在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診斷產品研發及生
110、物技術公司管理方面積累的經驗,為公司布局核藥產品開發及放射性同位素生產上奠定優勢和發展基礎。產品開發上,公司正嘗試發揮 RDC 特有的診療一體化優勢,使用同樣的配體偶聯不同放射性元素來開發多款產品,以構筑腫瘤診斷-治療-療效評估閉環。對外合作上,2022 年 11 月公司宣布收購 Focus-X Therapeutics,強化了以多肽為配體的核藥研發管線。目前,公司核心管線包括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MSA)靶向肽(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抗性前列腺癌)和潛在神經降壓素受體 1 型(NTSR-1)靶向肽(用于治療胰腺45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兩款產品預計在 2023 年推進至歐美臨床。此外,公司內部有
111、 10 余款早期產品正在開發中。國際化戰略布局,解決上游核素供應生產及運輸難題,全方位打通核藥產業鏈國際化戰略布局,解決上游核素供應生產及運輸難題,全方位打通核藥產業鏈。核藥領域目前發展面臨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供應。輻聯醫藥一方面應用前沿的加速器技術(目前放射性同位素生產領域壁壘最高的技術之一)代替核裂變反應堆來生產放射性醫藥同位素,以滿足公司產品的研發、臨床和商業化需求;另一方面,為解決核素生產和物流方面痛點,輻聯醫藥選擇在放射性藥品生產和國際化運輸方面經驗豐富的比利時建造核素生產基地和核藥房,以打造全球化供應鏈,從而讓藥物能及時送達醫院和患者手中。通過整合國內外資源,輻聯將
112、核藥產業鏈全方位打通,以期帶動國內核藥產業發展,與國際軌道接軌。公司將持續推進比利時 GMP 工廠的建設,預計在 2024 年底建成并投入生產,同時加快核素藥物臨床轉化平臺的全球團隊組建和對外合作,加速推進核心產品的臨床開發工作,進一步豐富輻聯的產品管線。463.5 埃格林醫藥:利用 AI 高效開發 Me-Only 新藥,3 年將5 款自研產品推進至全球臨床埃格林醫藥成立于 2019 年,是一家以“端到端”AI 為核心技術的國際化創新醫藥企業,在中美均設有辦公室和實驗室。差異化布局差異化布局 Me-OnlyMe-Only 藥物,藥物,3 3 年開發年開發 1010 余款產品管線,半數獲余款產品
113、管線,半數獲 FDAFDA 批準推進批準推進至臨床階段至臨床階段。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國際法規背景的埃格林醫藥團隊,始終將治療“有迫切臨床需求”疾病放在首位,針對全球唯一(Me-Only)藥物進行開發。成立 3 年,公司瞄準眼科、免疫、血管三大領域已開發出 10 條自有產品管線。其中,EG-007(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癌)已推進至 III 期臨床,EG-009A 注射劑(用于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EG-301(用于治療眼底干性黃斑病變)推進至 II 期臨床,EG-001(治療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孤兒藥),EG-009 口服劑推進至臨床 I 期。目前公司有 90 多項專利申請和 17 項專利
114、授權,覆蓋包括中、美、歐、日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搭建妙悟搭建妙悟 AIAI 藥物研發平臺藥物研發平臺,高效開發新藥高效開發新藥,2 2 款款 AIAI 管線進入臨床管線進入臨床。公司妙悟 AI藥物研發平臺分為妙悟-Bio、妙悟-Clin、妙悟-Chem 三個模塊。其中,妙悟-Chem負責設計和優化出新分子化合物;妙悟-Bio 負責確定用藥準則和對應的生物標志物;妙悟-Clin 負責通過計算完成適應癥的精準鎖定適應癥,并得出最佳臨床方案。利用妙悟 AI 藥物研發平臺,公司已高效開發出多款 AI Me-Only 新藥管線,其中 EG-301 項目已進入臨床。該項目從臨床前推進到臨床二期用時不到 1
115、8 個月。埃格林開發的另一款 AI Me-Only 新藥 EG-101,用于治療先兆子癇,預計在 2023 年進入一期臨床。圖表 26 埃格林醫藥妙悟 AI 藥物研發平臺47圖片來源:埃格林醫藥自有管線自有管線+對外服務對外服務,雙業態體系并行推動公司發展雙業態體系并行推動公司發展。為進一步釋放 AI 藥物研發平臺的價值,埃格林一方面聚焦于眼科、免疫和血管領域的自研管線藥物開發,同時也在其他治療領域使用 AI 技術對外提供國際化的創新藥開發服務。與同行相比,埃格林的 AI 服務具有差異化優勢,側重于臨床開發,如適應癥的選擇、臨床試驗設計、入組病人的篩選和臨床試驗結果的預測,屬于國內外稀缺的能力
116、資源。目前,埃格林已經為數家創新藥企提供了這種 AI+國際化創新藥的臨床開發服務。未來,埃格林將進一步加速自研管線的臨床開發,并利用公司的特色 AI 臨床開發服務支持中國醫藥工業的轉型和發展,致力于改變目前國內創新醫藥研發產品高度“內卷”的現狀。48第四章2023 年創新藥發展趨勢展望4.1 AI+新藥:AI+新療法大有可為,AI 賦能臨床試驗降本增效值得關注相較其他子領域,AI+新藥領域早期融資事件(B 輪及 B 輪以前)占比最高(95.12%),行業整體融資進度處于早期,顯示了該領域的巨大發展潛力。圖表 27 2022 年 AI+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事件數與融資總金額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
117、數據庫AIAI 賦能傳統化藥最為成熟,賦能傳統化藥最為成熟,AIAI 賦能新藥物形式研發已經受到資本更多關注賦能新藥物形式研發已經受到資本更多關注。2022 年,細分領域融資方面,基于在產業發展成熟度、研發風險、產業生基于在產業發展成熟度、研發風險、產業生態配套三方面的優勢,小分子藥物研發依舊是態配套三方面的優勢,小分子藥物研發依舊是 AIAI 最成熟的落地領域,最成熟的落地領域,AI+傳49統化藥研發相關融資事件和金額在 AI+領域依舊處于遙遙領先地位,相關融資事件 16 起,融資總金額 17.5 億元。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A AI I賦能新藥物形式研發的公司也
118、開始嶄露頭角賦能新藥物形式研發的公司也開始嶄露頭角,受到資本越來越多的關注受到資本越來越多的關注。包括 AI+蛋白質組學/多組學類藥物、AI+大分子藥物、AI+核酸藥物、AI+多肽藥物、AI+細胞治療、AI+分子膠等一些利用 AI 技術布局新藥物形式領域的融資事件在不斷增加。其中,AI+蛋白質組學/多組學類藥物研發融資事件為 5 起,AI+大分子藥物研發類融資事件為 3 起,AI+多肽藥物研發類融資事件為 2 起,AI+細胞治療研發類融資事件為 3 起,AI+蛋白質藥物/蛋白質結構預測與設計類融資事件為4 起,AI+核酸藥物研發類融資事件為 2 起,AI+分子膠融資事件 1 起,AI+類器官芯
119、片融資事件 1 起,AI+保健品研發融資事件 1 起。圖表 28 2022 年 AI+新藥領域各細分領域融資事件數與單筆融資金額表現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若從平均融資金額來看若從平均融資金額來看,AI+AI+新藥物形式領域似乎新藥物形式領域似乎“吸金吸金”體質更強幾分體質更強幾分。其中,AI+核酸藥物領域 2 起融資事件均筆融資金額達到了 5.6 億元,拔得 AI+新藥各細分領域均筆融資頭籌,這主要歸功于劑泰醫藥(專注于小分子及核酸藥50物領域的 AI 藥物及遞送系統開發)在 2022 年連續完成兩輪大額融資,融資金額共計 1.5 億美元。聚焦 AI+分子膠領域進行新藥研發的創新蛋白降解藥物研
120、發公司達歌生物成為資本“寵兒”,獲得由冪方健康基金領投,德屹資本、BV 百度風投、芯航資本跟投的 2200 萬美元 A 輪高額融資。另外,AI+大分子藥物領域也讓部分資本進行重押,3 起融資事件吸金 6.7 億元,均筆融資金額達到 2.2 億元。其中,華深智藥憑借 5 億元 A 輪高額融資拉起領域平均線。整體看來,布局 AI+新藥物形式的融資事件相對較少,但若將資本布局所有 AI+新療法的動作加總,會發現資本布局資本布局 AI+AI+新療法領域的新療法領域的頻率和總金額已經高頻率和總金額已經高過過 AI+AI+傳統化藥傳統化藥2022022 2 年年 AI+AI+新療法的融資事件新療法的融資事
121、件共共 2 22 2件,融資總金額件,融資總金額 29.329.3 億元,超過億元,超過 AI+AI+傳統化藥領域的融資事件(傳統化藥領域的融資事件(1616 起)與起)與融資總金額(融資總金額(17.517.5 億元)億元),可明顯看出資本對于 AI+新療法的喜愛。諸如基因細胞治療一類新興治療方式為腫瘤、罕見病、慢病及其他難治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理念和手段,有望從根本上治愈疾病,新藥物形式領域蘊藏著醫藥產業更大的發展機會,發展勢頭迅猛。AIAI 目前在新藥物形式領域目前在新藥物形式領域發展早期就開始介入發展早期就開始介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未來,伴隨化合物庫伴隨化合
122、物庫、基因組基因組學、單細胞測序、蛋白質組學等領域進一步發展和突破,學、單細胞測序、蛋白質組學等領域進一步發展和突破,AI+AI+新療法領域無新療法領域無疑將有更好的表現和更多的機會,值得產業投以關注。疑將有更好的表現和更多的機會,值得產業投以關注。此外,隨著隨著 AIAI 在新藥研發的價值鏈不斷延長,在新藥研發的價值鏈不斷延長,AIAI 賦能臨床試驗的公司也開賦能臨床試驗的公司也開始被資本關注和發掘始被資本關注和發掘,包括哲源科技、數垚科技、白星花科技在內的公司在2022 年分別完成 A 輪近億元、數千萬元天使輪、數百萬天使輪融資。臨床臨床試驗作為新藥研發進程中周期最長試驗作為新藥研發進程中
123、周期最長、花費最高的階段花費最高的階段,即使即使 AIAI 在其中僅能起在其中僅能起到微小輔助作用到微小輔助作用,在臨床階段實現降本增效的價值不一定比在藥物發現階段在臨床階段實現降本增效的價值不一定比在藥物發現階段進行降本增效的價值更小。進行降本增效的價值更小。盡管目前 AI 賦能臨床試驗還處于早期探索階段,距離發展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隨著未來臨床階段試驗數據進一步數字化、相關監管政策更加成熟以及技術的發展,AI 在臨床階段進行降本增效十分可期。514.2 核酸藥物:環狀 RNA 等前沿創新值得關注,核酸遞送系統仍是突破口近幾年,隨著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酸藥物因其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
124、巨大應用潛力而備受行業關注。20222022 年,國內核酸藥物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年,國內核酸藥物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 4 43 3起,融資總金額起,融資總金額 61.0961.09 億元。億元。B 輪之前融資事件占比 94.74%,說明該賽道處于發展早期,有很大發展潛力。與傳統的小分子藥物和抗體藥物相比,核酸藥物有望攻克現有靶點的成藥局限性,可以從根本上調控致病基因的表達,具有設計簡便、研發周期短、靶向特異性強、治療領域廣泛和長效性等明顯優勢。其在遺傳疾病、腫瘤、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療上應用廣泛,是當今生物醫藥研發中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之一,有望成為繼小分子和抗體藥物后的第三類主要藥物。據 Insi
125、ght 數據庫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19 款核酸藥物獲批上市(其中 3 款小核酸藥物已退市),包括 9 款 ASO 藥物、5 款 siRNA 藥物以及 3 款 mRNA 疫苗(2 款狂犬病疫苗、2 款新冠疫苗)。隨著多款隨著多款 mRNAmRNA 疫苗及多款重磅疫苗及多款重磅 ASOASO 和和siRNAsiRNA 藥物的上市,核酸藥物的成藥性風險已基本釋放。藥物的上市,核酸藥物的成藥性風險已基本釋放。但由于受限遞送系統與化學修飾的瓶頸但由于受限遞送系統與化學修飾的瓶頸,核酸藥物發展經歷了較大的波折核酸藥物發展經歷了較大的波折,而隨而隨著技術的進步著技術的進步,LNPLNP 和和 GalNacG
126、alNac 的出現已經部分解決了遞送難題的出現已經部分解決了遞送難題。隨著藥物遞送系統的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核酸藥物即將走完市場爆發前的最后一公里,或將在不久之后迎來黃金發展期。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戎璟也表示,如果未來遞送系如果未來遞送系統能夠延展到特異靶向其他的臟器統能夠延展到特異靶向其他的臟器,將會進一步催生核酸藥物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核酸藥物的發展,這將為行這將為行業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業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因此在核酸藥物遞送方面極具技術優勢的創新團隊是資本關注的重點。另外,從成本和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從成本和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核酸藥物尤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核酸藥物尤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以P
127、CSK9 靶點為例,siRNA 藥物 Inclisiran 可以做到半年一針,而 PCSK9 的單抗需要每月 2 針,安進的 PCSK9 單抗 Evolocumab 于 2015 年上市,在 2021 年全年的銷售額達到 11 億美金。從成本和醫療便捷性的角度來看,半年院內注射一次的藥物尤其符合中國市場的臨床需求。2022 年,不少資本的投資策略發生較大變化,意識到公益性是中國公立醫院的52基本定位,國家醫?;鹗轻t療支出的主要來源,政府掌握核心議價權。因此,對于創新企業而言對于創新企業而言,如果其產品是面向中國醫療的主流市場如果其產品是面向中國醫療的主流市場,那么產品的定價和那么產品的定價和
128、成本就至關重要成本就至關重要,在技術創新上在技術創新上,也需要順應這樣的商業邏輯去設計也需要順應這樣的商業邏輯去設計。像核酸藥物這種基本已經釋放成藥性風險、而且適應癥拓展空間大,從成本和臨床需求的角度來看又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領域自然成為資本關注的重點。對于包括環形對于包括環形 RNARNA 內的一線前沿創新,不少投資人也報以積極關注。內的一線前沿創新,不少投資人也報以積極關注。mRNA 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和使用,進一步凸顯了 RNA 技術在疫苗制備和藥物研發領域的優勢,但 mRNA 技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 mRNA 在生物系統中極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半衰期短;免疫原性引起嚴重副作用;翻譯蛋白
129、效率較低等。除此之外,目前海外 mRNA 巨頭在該領域布下的強大的專利壁壘,也是眾多后來者難以繞開的挑戰。環形RNA技術可完美避開mRNA技術上的缺陷,相當于mRNA技術 2.0 版,在生產、遞送和治療方面更具優勢。首先,circRNA 是一種單鏈 RNA,具有連續結構,缺乏核酸外切酶識別所需的末端基序,不易降解,穩定性高;其次,circRNA 通過合理設計通用輔助序列,可在體外有效環化長達 5kb 的 RNA;而優化的環狀 RNA 具備超強翻譯能力,在某些細胞環境中,環狀 RNA 蛋白的表達穩定性遠遠超過了未修飾的和核苷修飾的線性 mRNA;此外,circRNA 不需要核苷酸修飾來避免先天性
130、免疫應答,與未修飾的線性 mRNA 相比,純化的未修飾的環狀 RNA 可避免誘發 TLR/RIG-I 介導的免疫反應。國外專注開發環形 RNA 療法的明星公司像 Laronde、Orna Therapeutics 分別獲得了資本 2.21 億、4.4 億美元的 B 輪高額融資。國內目前也有多家初創企業如圓因生物、環碼生物、科銳邁德等在專注開發環形 RNA 療法,其中圓因生物、環碼生物更是在近兩年合計完成超 5 億元的融資,足見資本對其的青睞程度。4.3 核藥:政策不斷加碼,頂級風投重押,生產和供應難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核藥這個小眾賽道,隨著近些年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政策的加持,2022 年在國內受
131、關注度也是蹭蹭上漲。先是 2022 年 3 月,諾華靶向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藥物 Pluvicto 獲 FDA 批準治療前列腺癌,為 PSMA 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提供了全新的治療方案,標志著核藥領域的又一個重大53進展。臨床數據顯示,Pluvicto 將患者死亡風險降低 38%,將患者出現放射學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降低 60%。亮眼的臨床數據,讓業界看到了放射療法在實體瘤上面展現出的強大潛力,也讓諾華樂觀預計該藥最高的銷售額將超過 20 億美金。自年初開始,包括法伯新天、紐瑞特醫療、輻聯醫藥、藥明博銳等在內的多家核藥創新企業陸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7 起融資事件達到
132、了高達 8.8 億元的融資總金額。頭部投資機構如紅杉中國更是主導領投頭部投資機構如紅杉中國更是主導領投 20222022 年核藥領域年核藥領域 2 2 起最大融資起最大融資事件的背后主角事件的背后主角2022 年 5 月領投輻聯醫藥的近 2.5 億元 A 輪融資,2022 年9 月領投藥明博銳的近 3 億元 A 輪融資,引起了產業的諸多好奇關注。圖表 29 2022 年國內核藥領域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 11 月 29 日,輻聯醫藥的又一項大動作再次讓國內產業人士的目光聚焦到核藥領域宣布將以 2.4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8 億元)收購 Focus-XTherapeu
133、tics 公司,強化以多肽為配體的核藥研發管線。Focus-X 是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基于自身專有多肽工程技術開發靶向放射性藥物來治療癌癥的創新公司。到到 20222022 年底年底,行業內對核藥領域的關注探討已經遠遠超過年初行業內對核藥領域的關注探討已經遠遠超過年初。對于2022 年仍彌漫在“資本寒冬”的生物醫藥行業而言,核藥領域就像一匹“黑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大眾視線。其實早在上世紀其實早在上世紀 5050 年代年代,首個核藥碘首個核藥碘131I131I的出現的出現,就宣告了全球核藥市場興起就宣告了全球核藥市場興起。到今天,核藥已有著近百年歷史,前仆后繼的核醫學企業也過了百家,僅
134、是在美54國FDA獲批的核藥就多達50多個。諾華、GE、Cardinal health、UPPI、RadioMedix、Lantheus 等是全球核藥領域的領跑者,前列腺癌治療藥物 Xofigo、放射性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 Lutathera 等是全球核藥明星產品。只是核藥有其特殊性,礙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供應等核心問題礙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供應等核心問題,核藥在全球核藥在全球的發展并不均衡的發展并不均衡;礙于核藥的放射性對人體造成的的影響礙于核藥的放射性對人體造成的的影響,核藥發展并不算快速核藥發展并不算快速,諾華 Pluvicto 在臨床上的亮眼表現無疑是行業的又一重大進展。隨著越來越
135、多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放射性藥物面世放射性藥物面世,核藥行業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核藥行業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根據 Medraysintell 數據,2019年全球核藥市場規模約 60 億美元,隨著越來越多的核藥上市,將推動 2030 年全球核藥市場達到 300 億美元左右。中國自中國自 19561956 年開始放射性同位素研制工作年開始放射性同位素研制工作,核藥市場起步稍晚核藥市場起步稍晚,和歐美國家差和歐美國家差距較大距較大。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我國核藥領域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雖然核醫學科建設和醫藥同位素的生產還面臨比較明顯的滯后,但國家一直在制定和完善放射性藥品和醫用同位素生產的相關政策和舉措,開
136、展通過自主研發生產醫用放射性同位素解決臨床核素供應問題,為后續核藥行業發展夯實了基礎。核藥領域核藥領域面臨的生產和供應核心難題面臨的生產和供應核心難題,反而讓中國的核藥企業擁有了更多發展機會和發展反而讓中國的核藥企業擁有了更多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空間??梢钥吹浇鼛啄陣鴥群怂幮袠I涌現了越來越多的 Biotech 公司,恒瑞、遠大醫藥等傳統藥企也紛紛進入到核藥領域。圖表 30 國內核藥領域相關政策55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2022 年 6 月,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的發布進一步為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臨床研發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指導方向,結合此前發布的放射性體內診斷藥物臨床評價
137、技術指導原則和放射性體內診斷藥物非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進一步打通了核藥的臨床研發路徑進一步打通了核藥的臨床研發路徑。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核藥尤其是治療性核藥研發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我國核藥產業的發展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7 年中國核藥市場規模約 44 億元,預計 2022 年將達到 106 億元,隨著國內核藥研究的持續完善,預計中國核藥市場將持續擴容。越來越多核藥的陸續獲批、國內核藥老兵和新秀在研發上的不斷發力,以及包括紅杉在內的優秀產業資本的重金支持、政策的不斷加碼,2023 年核藥領域會發生哪些驚喜,值得關注和期待。56參考資料:1、國內外基因治療明年爆點展望
138、.豐碩創投2、CXO,醫藥“賣水人”為何受追捧?.星圖金融研究院3、CXO 龍頭盡數入局,19 家企業大舉進發,但真的需要這么多 CGT CDMO 嗎?.動脈新醫藥4、【首發】濟因生物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加速推進通用型細胞療法開發.動脈新醫藥5、批準數創新高,一文看懂細胞和基因療法最新趨勢.藥明康德6、雙抗潮頭,倍道而進.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7、多個企業攜創新技術重兵布局,核藥雙寡頭格局即將松動?.動脈新醫藥57免責申明:本報告的信息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和訪談,蛋殼研究院對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保證。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蛋殼研究院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過往表現不應作為
139、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蛋殼研究院可能發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蛋殼研究院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蛋殼研究院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版權申明:本文檔版權屬于蛋殼研究院/北京蛋黃科技有限企業,未經許可擅用,蛋黃科技保留追究法律 責任的權利。蛋殼研究院(VBR):蛋殼研究院關注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興趨勢與創新科技。蛋殼研究院是醫健產業創投界的戰略伙伴,為創業者、投資人及戰略規劃者提供有前瞻性的趨勢判斷,洞察隱藏的商業邏輯,集合產業專家、資深觀察者,盡可能給出我們客觀理性的分析與建議。研究人員:蛋殼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陳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