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0頁).pdf(1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2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內容提要】2024年,在國家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整體保持穩步上升,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較快。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應用領域加速拓展,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如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內卷,部分關鍵零部件創新能力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以及國產品牌占有率亟需提高等。賽迪研究院建議加強行業自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等,提高國產機器人應用水平,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娟P鍵詞】機器人產業 發展
2、形勢 展望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機器人產業已成為推動制造業升級、改善社會服務和保障國防安全的重要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我國機器人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在市場規模、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展望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將在政策支持、技術驅動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同時也面臨著技術突破、品牌競爭、應用拓展等多方面的挑戰。為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從“大”到“強”的轉型升級,亟需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策略。223一、對2025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對機器人產品需求更加多樣化2024年,在國家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
3、場需求驅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整體保持穩步上升。工業機器人方面,受下游行業回暖帶動,產銷整體穩中有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達46.6萬套,同比增長13.3%。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8.4%,創歷史新高。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2024世界機器人報告,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達27.6萬臺,占全球總量的51%,穩居全球首位。服務機器人方面,隨著新興應用場景的拓展,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產量穩定增長。2024年1-10月,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871.2萬套,同比增長18%。特種機器人方面,隨著高端傳感器、特殊材料等技
4、術的逐漸成熟,特種機器人在復雜環境和極端工況作業能力不斷提高。如,核電作業機器人實現了強輻射環境下探測、勘察等功能。排澇、救援、消防和勘探機器人為應急救援提供了裝備支撐保障。展望2025年,隨著我國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將出現更多細分市場和個性化產品,一批家用服務機器人、養老助殘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產品將成為熱點,機器人產業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水平。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224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自主創新技術持續突破,多技術融合與跨界合作將成為新常態我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性能大幅提升
5、,減速器、電機、控制器、傳感器等部分核心零部件實現突破,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如,匯川技術、雙環傳動、綠的諧波等多家零部件企業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精密減速器、芯片、功能軟件等核心零部件已進入國際知名企業供應體系。機器人技術將加快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化、網絡化的機器人系統,特別是具身智能賦予機器人自主決策和多模態交互能力。機器人企業將與汽車制造商、醫療設備制造商、服務提供商等建立更緊密的跨界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機器人技術的225創新和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仿生靈巧手等技術快速迭代,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執行精細操作,多款人形機器人創新產品進入汽車制造一線執
6、行測試任務,加快應用落地進展。如,優必選WalkerS人形機器人已經實現在移動的生產流水線上安全穩定地靠近車輛,檢測范圍可覆蓋車身360和0.5米以下低矮區域,實現毫米級檢測,準確率可達99%。展望2025年,一批高爆發電機、高算力芯片、精密減速器、高精度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將實現創新突破,國產化進程加速;深度學習、運動控制、環境感知、人機交互、材料科學等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推動機器人向更高效、更智能、更自主的方向發展。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226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三)應用
7、深度廣度持續擴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擴展,從傳統的工業制造到服務、特種以及新興領域,人機協作的邊界不斷突破。工業機器人在智能化、精度和柔性制造能力方面持續提升,已廣泛應用于焊接、裝配、打磨、檢測等高精度和復雜工藝場景,逐步實現在半導體真空傳輸、汽車車身打磨拋光、航天大型結構件鉚接等高端場景應用。服務機器人已具備獨立完成清掃、引導、配送、陪護等復雜任務的能力,在倉儲物流、城市環衛、醫療健康、教育娛樂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養老助殘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部分產品已居全球領跑水平。特種機器人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自主性不斷提高,已能勝任定位導航避障跟蹤場景感知識
8、別行為預測等復雜工作,將在深海探測、空間探索、緊急救援、防空防暴等諸多領域釋放更大價值。展望2025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機器人將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將在柔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實現規模應用,“機器人+”應用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特點。227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一)行業內卷加劇,產品無序價格競爭頻繁受產品同質化、跨界參與者涌入等多重因素作用,當前機器人行業內卷現象嚴重。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廠商能夠生產出功能相似、性能相近的機器人產品,導致市場上的機器人產品在技術上趨于同質化,難以形成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國內外機器人廠商紛紛
9、涌入市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廠商不得不采取價格戰等策略,導致企業前期研發等方面的努力與投入無法得到回報,長期來看,機器人市場將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后果。調研發現,部分企業反映擔心價格低導致上游廠商壓縮成本,供貨品質不穩定,影響本體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228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產品質量、損害產品形象,最終將導致用戶端對國產機器人市場的信心難以重建。(二)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需突破我國機器人產業雖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存在瓶頸,限制產業進一步發展。部分核心零部件國產化
10、率較低。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等仍依賴進口,當前RV減速器國產化程度不足30%。具體來看,RV減速器、大型伺服驅動器等在技術成熟度、產品一致性、質量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核心算法與軟件的研發能力不足。機器學習、智能感知、實時控制等軟件技術上,我國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基礎軟件和元器件底層技術尚未完全掌握,仿真訓練軟件等關鍵研發工具鏈仍受制于人。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發滯后。輕量化、高強度材料以及3D打印等新技術的應用尚不廣泛,對提升機器人性能和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制約。(三)國產品牌占有率亟需提高近年來,我國機器人自主品牌占有率已大幅提升,但外資品牌產品憑借技術
11、領先優勢和成熟的產品體系仍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高端整機產品供給不足。在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機器人整機產品方面,我國供給能力相對不足,且高端制造領域試錯成本較低。如,外資品牌機229器人在汽車制造業市場的占比達到70%以上,依然保持絕對優勢。新興領域市場競爭加劇。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逐漸成為外資品牌進入的重點方向,外資品牌加快布局,加劇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壓力。國產品牌在品牌影響力和國際化布局上不足。部分國產機器人品牌在高端市場表現相對薄弱,同時在全球化布局和國際市場拓展方面與外資品牌存在明顯差距,限制其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一)加強行業自律,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一是維護市場秩
12、序。加強對機器人市場的監管,打擊低價傾銷、假冒偽劣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支持建立相關行業標準,防止無序競爭和價格戰的發生,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市場競爭觀念,避免陷入無序的價格競爭。鼓勵機器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策略,通過提供多樣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三是支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利用行業展會、專業論壇、機器人大會、機器人競賽等多種渠道,進行品牌宣傳和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合作伙伴。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
13、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230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一批共性與前沿技術當前,機器人技術正呈現多領域交叉融合的趨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一是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智能控制系統等核心軟硬件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動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機器人中的深度應用,提升自主決策、智能感知和復雜環境適應能力。二是加強跨領域共性技術融合。機器人技術需要與材料科學、仿生學、認知科學等領域深度融合。如,通過新材料技術實現輕量化、高強度的
14、機器人設計,通過仿生學提升機器人運動的靈活性和仿真能力,通過認知科學改善人機交互體驗。三是前瞻部署一批前沿技術。對電子皮膚技術、機器人生機電融合技術、腦機接口、多模態感知與交互、仿真訓練等前沿技術攻關進行前瞻布局。(三)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拓展機器人應用水平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亟需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升技術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機器人在各行業和場景中的應用深度與廣度。一是強化自主品牌技術實力。提升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的全231鏈條自主化,降低對外依賴。二是提升
15、自主品牌的全球競爭力。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通過技術輸出、并購合作、品牌推廣等方式,擴大國產機器人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強化自主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全球化的銷售和服務網絡,逐步實現從區域市場到全球市場的跨越。三是拓展機器人應用領域。結合國家智能化升級需求,加速機器人在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廣工業機器人在高精度裝配、柔性制造和復雜工藝中的應用;進一步挖掘服務機器人在醫療護理、智慧家居、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潛力,推動其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的普及應用;推動特種機器人在極端環境作業、應急救援、國防安保等領域實現更多突破。不斷拓展機器人產品系列,提升性能、質量和安全性,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本文作者:機器人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 13811281517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