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火箭運力缺口較大。目前隨著小衛星技術在商業空間領域的發展,通信、導航和遙感領域的星座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其中作為“新基建”的重點領域,以“千帆星座”和“星網工程”為代表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成為當前及未來航天發射市場的主要需求者。以衛星規模12000顆、單星質量 200kg、軌道高度 700km、組網周期 7年的巨型星座為例,平均每年對火箭運力的需求將達到 343t(700km軌道高度),2023年我國發射航天器總質量為 151噸,面對未來兩個巨型星座的部署需求,運力缺口較大,考慮到占頻保軌的緊迫性,提升火箭運力勢在必行。目前 SpaceX 的獵鷹九號火箭的近地軌道運力達到 22.8 噸,重型獵鷹火箭運力則達到了 63.8噸,而我國目前除了長征五號(近地軌道運力為 25 噸)、長征十二號(近地軌道運力不小于12噸)、長征八號甲以及長征六號甲(近地軌道運力不小于 8噸)以外,其余在役型號的運載能力尚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