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

目錄

消費金融是什么

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則認為消費金融和消費信貸是相同的,這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業務,和其他的一些個人貸款業務以及信用卡服務。美國銀行協會則認為消費金融屬于銀行貸款的一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有住房修建貸款、汽車貸款、以及個人貸款等8個方面的項目。

在英國廣義層面的消費金融企業,指的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定貸款的消費貸款服務機構;狹義層面的金融企業指的是最近幾年所出現的“PaydayLoan(發薪日貸款)”類型的貸款企業。日本的消費金融指的是為個人提供消費貸款的一些小型企業,以及提供無擔保融資的貸款企業,并且在當地政府要取得相應的營業執照。

我國經過數年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套消費金融在金融業界的理論體系。最早是由銀監會提出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工作辦法》中指出,消費金融公司指的是在我國境內成立的,不對公共存款進行吸收,存在小額性,分散性特征,給我國的居民提供以消費作為目的的小額貸款的非銀機構。

所以,消費金融指的是金融機構使用多元化的渠道提供信貸的一種形式,給予個人或者家庭消費貸款,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激發當前的消費欲望,促進當期市場的消費規模擴張的一種金融服務方式。

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的作用

消費金融是一個廣義的范疇,所有涉及借貸服務的都可稱之為消費金融,主要涵蓋居民住房貸、汽車貸、信用卡分期業務和以具體消費業務為主的信用貸,狹義上多指信用卡分期業務和消費業務為主的信用貸,剔除了居民住房貸和汽車貸款。與傳統個人消費貸款不同,消費金融的使用主體更加廣泛、信息審核速度更快,幾乎不需要物品抵押,因此受到市場消費者的熱烈喜愛。消費金融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已得到廣泛應用。

作為消費的“助推器”,消費金融在消費市場開發、消費渠道拓寬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消費金融能夠有效激發居民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市場健康快速發展。消費金融積極拓展供給渠道,開發住房、汽車、助學、旅游、房屋裝修、家用電器、個人耐用品等消費信貸產品,能夠有效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融資需求,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形成一些消費熱點,帶動整個消費市場的繁榮活躍。

(2)消費金融能夠幫助居民實現便利消費,催生新型消費市場及業態。信用卡、網上支付等新型消費支付工具的出現和發展,極大地方便了居民消費,同時帶動了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市場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電子商務、物流等行業的發展。此外,消費信用作為一種經濟手段或杠桿,在調節和促進生產流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例如,國家對小排量汽車的消費優惠政策、綠色家電產品的補貼等,都可以輔之以消費金融政策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

消費金融的產品

①循環額度產品,金融機構根據消費者信用情況對其授信,消費者可以在信用額度內進行循環使用,目前市場廣受歡迎的循環額度類產品主要為循環額度現金貸,即客戶可在其授信額度內自由支用現金用于約定的消費用途使用;

②基于特定場景的分期產品,即消費者在各類消費場景中申請貸款,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直接為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買單,之后再由消費者按照約定的還款計劃分期償還本息;

③信用支付類產品,即由消費者直接向金融機構申請,獲批額度用于在線上線下消費場景透支付款,并在最終還款日前還款,產品特點與信用卡類似[1]。

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主要面向境內居民個人提供金額20萬元以內的消費貸款服務。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但可以通過境內金融機構借款、與境內同業進行拆借、經批準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此外,消費金融公司還可以從事代理銷售消費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等業務。監管機構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出資人設置了嚴格的限定,投資主體企業需滿足注冊資金在3億元以上,最近一年年末資產總額在600億元以上。同時還需確保達成同業拆入資金金額不超過資本凈額的100%;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高于100%:投資余額低于資本凈額的20%等監管指標,為企業進入消費金融領域設定了較高的起步門檻[1]。

消費金融公司運營模式

運營模式是指企業調動內部各種資源、各種要素使其發揮作用的結合方式,這是商業模式的核心層面。運營是經營的運行,主要指運營的過程和方法方式。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圍是繞顧客消費意愿的強弱周期并為顧客觸點發覺、消費場景構建、產品包裝設計等活動。消費金融公司不生產實體產品,所以運營模式與常規生產性企業有所不同。消費金融運營模式一般如下流程圖所示,這是目前消費金融運營模式的大致圖解,基本概括了了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模式、融資模式和風控模式[2]。

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商業模式

(1)持牌消費金融模式

這些消費金融公司依靠其牌照優勢,一直在努力向中國居民提供小額、分散的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同時又不吸收居民存款。持證消費金融公司通常是由傳統銀行或大型場景類互聯網公司轉型而來,在國家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業務范圍內,在線為消費者提供小額產品及服務(住房貸款、汽車貸款除外)。這一模式類似于商業銀行的在線消費金融模式,獲取消費信貸,需要在線申請、在線審核、在線借貸等步驟。但與商業銀行相比,其風險控制體系較為寬松,但貸款利率較高。

(2)商業銀行線上模式

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為傳統的業務辦理模式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傳統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的動能。為了增強競爭力并且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消費信貸發展環境,傳統商業銀行開始主動尋求突破口,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個突破方向,即從實體渠道轉向電子渠道,商業銀行的在線消費金融模式逐漸成型。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首先在商業銀行指定的平臺上提交個人資料和貸款申請,商業銀行根據提交的申請數據通過線上審核并成功授信后,貸款將直接轉入平臺客戶注冊的銀行卡中,客戶便可以獲得使用該筆貸款的使用權。

與電商系企業相比,商業銀行發展消費金融業務主要優勢在于經過多年運營,手中握有豐富優質的實體渠道客戶資源,因此商業銀行的在線消費金融服務更容易獲得客戶的信賴,業務發展更快。但該模式的主要缺點是風控體系相對嚴格,消費信貸一般采用傳統線下方式授信,不能充分體現互聯網消費金融快捷方便的特點。目前,建行、招行、中行等商業銀行均通過機構優化,設置專業的消費金融平臺,已經開發多款消費信貸產品,成功加入消費金融行業。

(3)電商平臺模式

電商系公司依托其豐富的消費場景和大量積累的消費者基本屬性、交易等各類數據,設立互聯網消費金融子公司通過產品與信貸服務深度融合或單一信貸服務為其企業用戶及外部客戶提供信貸服務并收取一定的利息。顧名思義,該模式也稱為電商平臺模式,它主要為消費者通過平臺在網上商城消費時提供小額貸款或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務。在這種模式下,電商平臺通過平臺留存的客戶購買記錄、購買習慣、長期積累的個人行為信息構建基于客戶的信用評價模型,評估消費者的信用狀況,根據評價結果,結合消費者的特定需求由電商企業的金融子公司或第三方金融機構提供具體服務,為有資金需求的客戶提供消費信貸服務,而信貸服務供應方會賺取相應的服務費與利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就是典型的電商平臺模式下的消費貸產品。

(4)P2P網貸平臺模式

P2P是一種私人小額信貸模式,它將小額資金聚集到平臺上,并貸給需要資金的人。P2P金融機構屬于類金融公司,在成立之初,它沒有許可證,也沒有準入門檻,銷售非標金融產品,到現在也沒有完善的監管手段。所以,在P2P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吸引了眾多違規經營主體,這些主體資質參差不齊,最終導致行業一片混亂。P2P經歷爆發式增長后,自2018年以來,僅上海的P2P違約金額就已超過2000億元,非法集資、暴力催收、套路貸、個人信息違法販賣相關問題頻頻發生。國家清退P2P的信號很明確,為凈化消費金融業態環境,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出臺了多項制度規定以化解P2P金融風險。截至2019年,全國9個省市已逐步取締清退其管轄的P2P金融公司,P2P網絡貸款風險正在加速消除。直到2020年,P2P機構轉型一直在進行,非法P2P平臺每天都在被查處。目前,只有不到20家P2P金融企業,包括PPMoney、人人貸等[3]。

消費金融風險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指的是債務人在交易前或交易中不履行交易義務,從而使得消費金融公司遭受經濟損失的風險。由于消費金融產品的授信主要是建立在客戶信用價值之上,因此由客戶所產生的信用風險是影響產品損益的重要因素。消費金融機構面臨最突出的風險便是信用風險,大規模信用風險爆發有很大可能使得企業瀕臨破產。完善的征信制度對消費金融公司全面評估借款人信用風險、有效控制壞賬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信用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消費金融公司自身的信用風險;二是資本需求側引發的信用風險

(2)流動性風險:消費金融的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及時或以合理的成本及時獲得充足的資本以應對資產的增加或支付到期負債的風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可能會導致消費金融公司的倒閉。因此,資金的流動性是否充足決定著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能否正常經營。存款準備金、風險撥備等制度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傳統金融機構降低流動性風險的主要手段。

(3)操作風險:消費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使得操作風險成為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最重要的風險之一。從營銷、授信、放貸到放貸后,都需要客戶管理系統、數據倉庫等系統的支持,期間的操作始終伴隨風險。一般來說,操作風險可以分為內部操作風險、客戶操作風險

(4)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因利率、匯率和商品價格等市場因素的波動對金融參與者的資產造成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而帶來資產損失的風險。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起步較晚,相關市場監管機制不夠完善,所以,消費金融行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比傳統金融行業要高。

(5)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在業務交易過程中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商業標準從而無法履行已約定的合同,進而引發糾紛或者訴訟等法律方面的風險問題。相較于與美國、日本,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相對落后,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法律風險較高。法律規范滯后與非法集資是我國消費金融實踐中的主要法律風險。

(6)聲譽風險: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或者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市場對其負面輿論所引發的風險即為聲譽風險。消費金融的發展壯大依賴于平臺和客戶的雙向信任,缺一不可,所以聲譽風險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發展損害尤其嚴重[3]。

參考資料:

[1]劉陽.Y消費金融公司市場營銷戰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21.

[2]蔣子淳.蘇寧消費金融運營模式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1.

[3]李曉宇.BY消費金融風險控制研究-基于客戶生命周期理論[D].內蒙古財經大學,2021.

消費金融相關報告:

銀聯數據:2021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151頁).pdf

Mob研究院:互聯網消費金融研究報告風控浪尖如何突圍(53頁).pdf

【研報】金融服務行業:螞蟻、招聯等頭部公司和行業趨勢展望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機會大嗎?-210606(34頁).pdf

易觀分析:中國消費金融行業數字化進程分析(40頁).pdf

蘇寧金融:2020年第2季度互金報告暨消費金融市場動態專題報告(41頁).pdf

零壹智庫: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專利及科技全景分析報告(12頁).pdf

【精選】2021年馬上消費金融公司與新網銀行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6頁).pdf

Mob研究院:2020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44頁).pdf

中國銀協: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63頁).pdf

NIFD:2019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 ——創新與規范.pdf

愛分析:汽車消費金融:發現下一輪市場增長動能(69頁).pdf

金融數字化發展聯盟&;銀聯數據:2020年消費金融數字化轉型主題調研報告(129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硬科技
下一篇:互聯網醫療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