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

目錄

金融中介是什么

金融中介是資金在金融市場上流通中,在資金供給方與資金需求方之間充當 流通媒介的個人或者團體。約翰·G·格利和愛德華·S·肖提出金融中介以“從 最終借款人手中買入初級債券,并且通過發行間接債券來保證最終貸款人可以持 有相應的資產”為主要職能。另外也有人認為金融中介是從事各種籌 資活動以及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金融中介主要是由銀行類金融 中介機構與非銀行類中介機構這兩部分組成,具體包括著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 公司、證券公司和咨詢服務類機構等。

金融中介的類型

金融中介可以分為三類:存款機構(銀行)、契約型儲蓄機構與投資中介機構。

(1)存款機構是吸收個人和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這類金融中介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儲蓄和貸款協會、互助儲蓄銀行和信用社。

(2)契約型儲蓄機構是在契約的基礎上按期獲得資金的金融中介機構,主要包括人壽保險公司、火災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政府退休基金。

(3)投資中介機構,這類金融中介機構包括財務公司、共同基金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的功能

(1)便利支付結算

經濟活動以勞務和商品交易為基礎,在交易過程中必然存在貨幣收支,便利 貨幣收支和結算正是金融中介的基礎功能。金融中介機構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 高效的電子設備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為客戶提供貨幣收支與結算服務。高度信息化 的工作模式和頗具規模的客戶信息體系簡化了中間環節,使交易順暢、高效,大 大降低了交易所需時間,提高了交易效率,為客戶節約了可觀的時間。

(2)推動資金融通

金融中介運用多種金融工具進行中介銜接,鏈接資金供求方。一方面,金融 中介以存款、金融債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從各類經濟主體處籌集閑散資金;另一方 面,受理各類信貸需求,在經過項目審核、風險評估后,向優質借貸者提供授信, 基于信貸支持,并將得到的部分投資收益以利息的形式,回報給資金提供方。通 過上述活動,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實現增值。金融中介的運作為資金供求雙方 都創造了價值,降低了融資成本,實現了財富增值;通過資產轉型,提高了資金 的使用效率,優化了社會的資源配置。

(3)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曾經是解釋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的只要原因之一,正如 Benston George (1976)所認為:“這一行業(指金融中介業)存在的原因在于交易成 本”。交易成本包括貨幣交易成本、搜尋成本、監督和審計成本等。金融中介利 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溝通供需雙方,縮小信息差,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因此,與直接融資相比,間接融資往往交易成本更低。

(4)改善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問題指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并不是完全,一方掌握另一方無法或 很難擁有的信息,由此處于優勢地位,另一方則處于弱勢地位。信息不對稱會進 一步引發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導致融資或交易的低效率。

(5)轉移與管理風險

風險管 理從誕生之初就是銀行的核心職能,并且一直是金融中介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隨著金融產品的創新,這一職能發揮得越發有效:新的金融產品不斷涌現,提高 了非金融從業人員了解金融風險交易和風險管理的難度,增加了投資者直接參與 金融資產風險管理的隱形成本。金融中介作為專業機構,可以利用其優勢,發揮 其轉移和管理風險的功能大大降低參與成本。

(6)監控與激勵

金融中介可以確保資金配置效率的另外一個必不可少的優勢是其有效的監 督和激勵機制。要降低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需要對貸款人進行監督,但 監督是需要成本的,且可能存在個人投資者無法監督機構借款人的問題。金融中 介機構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特點形成了其行使監督權的獨特優勢,有利于低成 本得到可靠信息,降低監督難度,提高監督效率。

(7)價值增值

基金和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產品的誕生和迅速發展的原因不是參與成本,而 是轉換風險。金融中介不僅是溝通儲蓄者和投資人之間的橋梁,而且是以獨立的 金融主體身份創造參予市場交易,創造金融產品,并通過管理風險、期限、規模 以及流動性為客戶提供增加值。因此,價值增值才是金融中介飛速發展的主要驅 動力,進而成為金融中介的核心功能,這一功能主要通過降低投資者的參與成本、 提供金融產品和拓展金融服務來實現[1]。

金融中介理論

金融中介理論最早源于以信用媒介論和信用創造論為主的古典金融中介理 論。 (1)信用媒介論。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提出,信用作為一種媒介 能夠將資本由一個部門轉移至另一個部門,這里的信用并非資本、也不可創造資 本,僅是一種交換媒介。首先,金融資產交易技術具有非凸性及不可分性,且尚 不存在無摩擦完全信息化的金融市場,金融中介參與交易活動的行為由此產生。 其次,他們認為銀行的負債業務先于資產業務產生、且決定著資產業務。在此過 程中,銀行起到了媒介信用的功能而非創造信用,因為銀行只能在獲得存款的基 礎上才能進行放款,僅發揮著社會現實資本的轉移和再分配的作用。但是,在紙 幣流通條件下,古典金融中介理論排除了銀行超過吸收存款數量進行貸款的可 能,即忽略了銀行創造虛擬資本的過程,使得金融中介由貨幣流通的中介者變成 了壟斷者,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由此產生了信用創造論。

(2)信用創造論。

信用創造論的提出者約翰·勞認為,銀行的資產業務要 優于負債業務,銀行通過負債業務吸收的存款不僅僅是用于放款,更重要的是利 用放款創造存款,以此形成信用創造功能。一方面,銀行通過放款能夠創造存款, 這一功能使得銀行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新資本;另一方面,通過信用創造為社 會提供更多的新資本,以此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信用創造論詳細 闡述了銀行信用對貨幣流動過程的經濟影響,同時提出貨幣供應方式及貨幣倍數 擴張原理,為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及調控貨幣量提供理論依據。 上世紀末,隨著信息經濟學、契約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等 眾多前沿學科的崛起,現代金融中介理論由此產生?,F代金融理論深入分析了金 融中介存在的微觀理論基礎,并認為在不完全市場下,由于交易成本、信息不對 稱等問題的存在促使金融中介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在資源配置、支付流通等 方面具有優勢。

(3)交易成本與金融中介。

交易成本角度下金融中介理論認為:金融中應被視為單一借貸者為降低交易成本、尋找規模經濟合作的產物。金融中介具有 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優勢,可以分攤經營過程中的固定成本,降低整體交易成本。 首先,金融中介在儲蓄-投資過程中提高儲蓄投資水平,具備為有效分配稀缺資 源尋求更多投資機會的能力;其次,金融中介通過協調借貸雙方資金需求,實現 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催生更多新型金融資產的出現,推動金融市場發展。

(4)信息不對稱與金融中介。

不完全市場導致金融交易過程中信息不對稱 問題的存在,如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在金融借貸活動中,對貸款人來說, 貸前需要尋求合適的投資人和貸款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貸款人需擔負監督成 本,以防止借款人不遵守合同而產生機會主義行為;當項目完成以后,需要承擔 對項目收益和貸款償還進行“有成本的狀態檢驗”的時機成本。但是,當金融中 介存在,金融中介機構可以通過規模經濟優勢,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成本,并克 服信息不對稱問題。

(5)參與成本與風險管理論。

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金融輔助服 務,并且由于金融市場發展現狀不同,金融中介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所扮演的角色 不盡相同?;陲L險管理的角度,一方面,金融中介在自身資金充裕時,依然具 備吸收大量短期流動性資產的能力和機會,為防止資金短缺出現流動性風險提供 保障;另一方面,金融中介基于動態交易戰略產生大量不同的資產組合或合成資 產,能夠根據參與者風險偏好、資產狀況等實現風險的有效分配?;趨⑴c 成本的角度,參與成本指投資者為直接參與市場交易所承擔的學習成本和監控成 本。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過高的參與成本導致其缺乏直接參與市場交易的能力, 而金融中介通過專業化、系統化學習如何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引導投資者進行資 產交易和風險管理,大大減少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6)價值增加論。

金融中介機構的服務業務是多元化的,銀行可以在原有 產品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衍生工具,例如創造金融產品、轉換財務風險、多元化 產品的期限、規模、地點及流動性等實現客戶資產的增值,同時為金融中介發展 提供動力。結合上文中提到的風險管理觀點,金融中介機構不僅可以通過為客戶 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收取服務費,還可以通過風險管理,經營風險以獲取風險收益,均可以達到價值增加的目的[2]。

金融中介的作用

金融中介服務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金融中介服務實現了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與匹配。金融中介服務的發展使得資金流動不僅高度符合了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而且還推動和強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正是“三流”的高效整合與匹配,使得社會資源得以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進行整合和配置,并使社會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形態。

(2)金融中介服務促進資源高效配置。首先,金融中介服務通過自身的活動對整個國民經濟起著增量增加和存量調整的作用。金融中介服務在構造和活化金融市場的同時,進而活化整個社會經濟。其次,金融中介服務把財富的價值形態和權利從各種實物形態中剝離出來,從而使社會財富能以符號的形式方便地流動,使資源配置范圍獲得了無限擴大的可能性,配置的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真正進入了高效時代。金融中介發展推動了企業組織的合理發展。各種金融介質的存在為資源存量調整提供了條件,使得企業間的兼并,包括縱向一體化,橫向兼并和混合兼并能夠因成本下降而可行。重組不僅能實現生產要素存量的重新配置,而且可實現企業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促進企業規模結構的合理化。此外,金融中介還推動了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如控股公司的多級控股導致企業集團的出現[3]。

參考資料:

[1] 孔月月. 金融中介功能、規模與經濟增長質量--基于面板門限模型的實證研究

[2] 馬姚. 動態空間視角下金融中介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研究

[3] 千樂咨詢.什么是金融中介?有何作用?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超級電容器
下一篇:農村電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