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在中國興起,中國也把2018這一年喻為開放銀行的元年。以下是不同機構對開放銀行的定義:
(1)國外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的定義: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商業模式,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
(2)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認為:開放銀行是一種協作的商業模式,通過API在兩個或以上非附屬關聯公司直接分享銀行數據,以增強市場的功能。
(3)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開放銀行不是單一技術或業務解決方案,是一種平臺生態的新服務模式,是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銀行機構基于移動互聯網、云平臺等融合發展,利用API/SDK等技術手段,通過開放平臺向第三方合作伙伴開放數據、或功能、或技術,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共同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以場景為載體連接及服務用戶,形成銀行新的商業生態,拓寬銀行服務邊界,實現銀行服務升級并創造新的價值。
(4)BCG發布的《中國開放銀行白皮書2021》報告中所定義的“開放銀行”,是指在監管范疇內,商業銀行以“連接”與“融合”為手段,基于標準化API、SDK、H5、小程序等連接方式,通過引入或輸出第三方產品、服務、數據和技術,從而實現更廣、更深、更精準客戶觸達的業態形式。這個定義突出強調了四方面要點:
一是在執行主體方面,限定在商業銀行范疇內;雖然市場上“開放證券”、“開放保險”等理念也在紛紛涌現,但并不在此次報告研究范圍之內。
二是在連接形式方面,并不僅限于API、SDK的形式,也包括H5、小程序等所有廣義上實現商業銀行與生態合作伙伴或金融科技賦能商連接的形式。
三是在開放內容方面,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也包括技術和數據。
四是在開放關系方面,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進來”。
總之,就本質意義而論,“開放銀行”是一種模式,是指銀行以開放平臺系統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為基礎或者根據消費者場景需要提供SDK(Soft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包)通過平臺系統與合作伙伴進行數據、算法、交易等功能共享,同合作伙伴的各類不同APP(Application)功能相互融合和服務流程再造,為商業系統內的其他行業合作伙伴輸出金融服務能力,再由合作伙伴按照協議和合同約定向用戶提供場景化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