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

目錄

開放銀行是什么

2018年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在中國興起,中國也把2018這一年喻為開放銀行的元年。以下是不同機構對開放銀行的定義:

(1)國外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的定義: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商業模式,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

(2)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認為:開放銀行是一種協作的商業模式,通過API在兩個或以上非附屬關聯公司直接分享銀行數據,以增強市場的功能。

(3)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開放銀行不是單一技術或業務解決方案,是一種平臺生態的新服務模式,是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銀行機構基于移動互聯網、云平臺等融合發展,利用API/SDK等技術手段,通過開放平臺向第三方合作伙伴開放數據、或功能、或技術,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共同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以場景為載體連接及服務用戶,形成銀行新的商業生態,拓寬銀行服務邊界,實現銀行服務升級并創造新的價值。

(4)BCG發布的《中國開放銀行白皮書2021》報告中所定義的“開放銀行”,是指在監管范疇內,商業銀行以“連接”與“融合”為手段,基于標準化API、SDK、H5、小程序等連接方式,通過引入或輸出第三方產品、服務、數據和技術,從而實現更廣、更深、更精準客戶觸達的業態形式。這個定義突出強調了四方面要點:

一是在執行主體方面,限定在商業銀行范疇內;雖然市場上“開放證券”、“開放保險”等理念也在紛紛涌現,但并不在此次報告研究范圍之內。

二是在連接形式方面,并不僅限于API、SDK的形式,也包括H5、小程序等所有廣義上實現商業銀行與生態合作伙伴或金融科技賦能商連接的形式。

三是在開放內容方面,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也包括技術和數據。

四是在開放關系方面,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進來”。

總之,就本質意義而論,“開放銀行”是一種模式,是指銀行以開放平臺系統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為基礎或者根據消費者場景需要提供SDK(Soft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包)通過平臺系統與合作伙伴進行數據、算法、交易等功能共享,同合作伙伴的各類不同APP(Application)功能相互融合和服務流程再造,為商業系統內的其他行業合作伙伴輸出金融服務能力,再由合作伙伴按照協議和合同約定向用戶提供場景化的金融服務

開放銀行的優勢

(1)需求側方面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用戶對于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透明化和專業化的需求不斷加深。

開放銀行可以幫助銀行更好服務用戶需求,增強客戶粘性,可以通過海量的數據分享,高速的開放平臺的應用,多種的組件化的靈活嫁接等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足不出戶的個性化服務,利用生態融合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

(2)供給側方面

各地區開放銀行發展雖然由政府監管或市場推動,但共同的目的是激發金融市場活力,有效的提升和改善銀行業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開放銀行的服務由于沒有地域限制,服務輻射范圍更廣,使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更好的聯通,為銀行開拓新的市場和增加利潤來源,減少對線下渠道依賴,降低運營成本。

新技術進入金融行業,倒逼銀行自身進行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提升服務質量,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下一步的重要戰略。

開放銀行由于發展迅速、潛力大、市場活躍度高等特點會吸引大量優秀的人才加入到這個行業,為該行業帶來更多的機遇。

(3)技術方面

開放銀行通過API、SDK等方式進行第三方輸出和場景布設,還包括相關的移動金融平臺的開放性改造,相關技術優勢如下:

①安全:開放銀行之前,第三方與銀行的數據共享主要通過屏幕抓取實現,需要獲取用戶名、密碼等隱私信息,安全性差;銀行通過API技術將自己的某些技術服務開放給第三方,第三方只能使用被開放的服務內容,銀行核心技術與機制細節的安全性較高。

②成本:使用API技術,銀行不需要對核心系統進行大的改動,可以控制開發成本和時間,使用數據的第三方不用額外研發特定技術,節約了研發成本和時間。

③技術持續迭代升級:由于開放銀行的發展與金融科技密不可分,技術創新與升級時刻在發生,使得開放銀行需要不斷持續的增加自身技術儲備與前沿技術的結合。

開放銀行構成的三大要素

(1)以API技術作為手段

API目前可分為三大類,即內部API、企業定制API以及外部API,每一種API類型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其中外部API最符合開放銀行的特質,也最適合實現傳統銀行以及第三方機構之間的融合。

(2)以共享數據作為核心

開放銀行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以用戶為主要出發點,將用戶從支付、信貸、儲蓄等一系列行為所產生的數據共享給第三方,從而更好地服務用戶。

(3)以平臺模式作為土壤

開放銀行依托于平臺模式,不再像傳統銀行那樣直接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客戶,而是將上層各種不同的商業生態嵌入到平臺上,平臺像是商業生態的土壤,這些商業生態在開放銀行的土壤中成長,開放銀行在底層為上層提供養料(數據、金融服務等)。

開放銀行業務模式

(1)業務驅動模式

該模式圍繞客戶的日常需求,通過開放自身的API和客戶的生活場景對接,融入客戶的以客戶的衣、食、住、行。通過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達到引流客戶,提高客戶忠誠度,積累客戶信息的效果,以形成完整的金融用戶畫像。

開放銀行

(2)金融科技創新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科技提高銀行內部運營效率,積累客戶金融數據,并建立銀行自己的孵化器系統,構建創新技術生態系統。

開放銀行

(3)金融業務服務平臺化模式

銀行通過API和微服務等技術打造開放平臺,并重新構建銀行內部系統,通過改造核心系統,使前中后臺系統和流程的現代化和模塊化。開放平臺應包括零售、對公、機構三大業務,涵蓋客戶群、業務、技術支持等各個方面。所有平臺都要自負盈虧,為公司創造價值。每個平臺的業務主管和技術主管共同進行資源調配,提高對內對外的協同效率。

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發展模式

國內外銀行機構的開放銀行實踐探索,主要形成四種模式

(1)投資模式

銀行通過股權投資、兼并收購等方式,基于利益/風險共擔的原則,與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合作。銀行投資主要方式有內部專設風險投資或戰略投資部門、建立獨立的風險投資基金、通過自身資產負債表投資。

(2)聯盟模式

與其他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參與者組建聯盟,聯盟成員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科技交流、客戶共同維護等深度合作。聯盟模式可以共享資金、技術、人才等,在不影響自身業務的情況下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國內探索方式:以創投機構核心,構建金融一體化生態圈特點:城商行、農商行偏向,更容易參與到開放銀行生態建設中。

(3)自建模式

銀行自建開放平臺,業務場景、技術支持、流量入口和金融服務都由銀行自身或者銀行所屬集團建設。該模式可以保障產品服務與業務場景的絕對融合,并且一旦建設成功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赡茱L險:相對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

(4)合作模式

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等開放銀行生態參與者,利用金融科公司開發的產品或服務、組建合作網絡、流量/線索購買、合營企業或合創服務等合作。特點:銀行無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執行快,靈活性強,短期內可以快速盈利??赡茱L險:合作信用風險,合作各方的約束力等。適用:風險容忍度較小的企業

開放銀行

全球開放銀行發展歷程

(1)萌芽期

2004—2013年是全球開放銀行發展的萌芽期,PayPal推出了PayPal API,拉開了全球開放銀行發展的序幕。2004年,PayPal在其平臺率先推出了用于批量付款的API,即Mass PayAPI,主要用于分批發送多筆付款,用戶可以通過一次API調用將付款發送給最多250個收件人。借助Mass PayAPI,用戶可以輕松處理傭金、返利以及一般性支出的批量支付。盡管該服務已于2017年9月1日終止,但帶動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API形式開放金融服務。

(2)興起期

2013—2016年是全球開放銀行發展的興起期,英國和歐盟率先探索開放銀行發展模式。英國是全球首個提出發展開放銀行理念的國家。2013年,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開展銀行市場調查,并于2014年底委托開放數據研究所(ODI)與監管政策咨詢機構Fingleton Associates發布《數據分享和銀行的開放數據》報告,提出“開放數據有助于銀行、中小企業和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發展”的觀點。2015年9月,英國政府成立開放銀行工作組(OBWG),于次年發布了《開放銀行標準框架》,涵蓋數據標準、API標準和安全標準。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同時頒布了以開放銀行為核心的促進銀行業創新與競爭的相關措施,如支持和鼓勵英國第三方科技公司開發新一代金融服務和應用程序。歐盟率先通過立法的形式推進了數據開放。2015和2016年,歐盟先后通過《支付服務指令修正案》(PSD2)和《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要求歐盟區商業銀行在獲得用戶授權后,應向滿足條件的第三方平臺開放數據訪問權限,加速歐盟區開放銀行的發展進程。

(3)擴展期

2016年至今是全球開放銀行發展的擴展期,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等國家紛紛布局,積極加入發展開放銀行的陣列。2016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聯合新加坡銀行協會發布API指導手冊(API Playbook),從API的選擇、設計和使用三個環節提出指導意見,并提出數據和安全標準的相關建議,引導銀行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實現數據共享?;ㄆ煦y行于2016年推出API開發者平臺(API Developer Hub),開發者可以通過該平臺的API模塊設計金融應用程序。美國消費金融保護局也于次年發布針對金融數據共享的九條指導意見,詳細列舉了數據使用的安全性、透明度和問責機制等,在消費者授權下實現金融數據共享。借鑒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針對開放銀行的監管政策,澳大利亞于2018年發布《消費者數據權利法案》對開放銀行的監管框架、推行范圍、數據分享機制、實施計劃等作出了全面規定。

在中國,自2016年以來,監管機構對于互聯網企業直接開展金融業務的行為不斷加強規范,正本清源,互聯網企業在開展金融業務時逐步由“封閉自營”轉向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加之商業銀行也逐步意識到互聯網企業在場景流量、客戶運營方面的優勢,中國在2018年進入開放銀行元年。2018年7月,浦發銀行推出業內首個APIBANK;8月,建設銀行的開放銀行管理平臺正式上線;10月,眾邦銀行推出“眾邦銀行開放平臺”等,銀行開始將自己的數據和產品輸出、延伸到各個流量平臺。平安銀行同樣從2018年開始布局開放銀行,已經從開放銀行1.0迭代升級到3.0版本,聚焦“能力開放”目標,助力生態化發展。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也從2018年開始,宣布開啟開放銀行研究計劃,積極布局開放銀行發展。

開放銀行

中國銀行開放銀行的實踐

中國伴隨金融市場改革與金融科技的興起,從國有大行、新興的民營銀行到股份制銀行,都在加快推進開放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傳統大型銀行,與微眾、新網等新興民營銀行均已宣布開放銀行計劃并開展開放銀行實踐。從各行的實踐來看,目前以API為核心技術,部分以SDK產品聚合金融服務能力,從平臺建設、場景生態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新興開放服務模式。

(1)浦發銀行: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于2018年8月上線,已發布超300個APU服務,涵蓋零售電商平臺、跨境電商等多個業務場景解決方案,與銀聯、京東、攜程、萬科等近130家合作應用對接。

(2)工商銀行:基于API開放平臺,打造場景化金融服務生態圈,擴大與合作伙伴系統對接的服務范圍,完成面向行內分支機構的服務調用的統一管理和規范控制,內部實現API推廣實現平臺調用,正面向行外合作開放實踐。

(3)建設銀行:2018年8月上線開放銀行管理平臺,把該行金融服務、數據服務嵌入第三方,如支付結算、信用卡、投資理財等銀行業務擴展到生活場景。

(4)平安銀行:2018年初上線開放銀行管理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跨行快富、代付等金融產品和服務。

(5)民生銀行:將其直銷銀行打造為“云+開放式+鏈接器”BBC開放式綜合金融云服務平臺,場景應用方面與各類企業開展合作。

(6)微眾銀行:以SDK為開放載體,理財產品封裝到SDK并直接集成到合作伙伴銀行APP;2019年3月與騰訊成立科技創新實驗室,合作研發面向開放銀行場景的創新應用。

(7)中信銀行:零售業務布局的“開放銀行”平臺化建設——①通過API向外部商業伙伴開放數據權限,通過場景融合的方式與其它平臺連接,如與京東、麥當勞、淘寶、滴滴等平臺的賬戶連接;②與各類合作伙伴共建跨界融合生態,從場景嵌入到深度渠道創新的合作方式。

(8)北京銀行:搭建聚合服務平臺,將外部的開放式API封裝為行內各渠道可調用的標準化服務。

參考資料:

移動支付網:銀行業開放銀行發展分析報告:銀行業的冰與火之歌[90頁].pdf

BCG:中國開放銀行白皮書2021(52頁).pdf

開放銀行相關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銀行+金融科技:讓銀行無處不在(44頁).pdf

麥肯錫:開放銀行的全球實踐與展望:打破藩籬合作共贏(43頁).pdf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19開放銀行發展研究報告[80頁].pdf

易觀分析:開放銀行熱潮來襲中國銀行業擁抱潮涌加速變革-v2.0-提交(41頁).pdf

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開放銀行全球監管報告(60頁).pdf

中國銀聯:開放銀行數據保護與合規研究報告(2021)(39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