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2025年展望:衛星部署爆發在即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241209(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科技行業2025年展望:衛星部署爆發在即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241209(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科技行業科技行業研究研究 行業行業研究研究 科技行業科技行業 2025 年展望:年展望:衛星衛星部署部署爆發在即,爆發在即,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 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穩定增長,中國商業航天市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穩定增長,中國商業航天市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長。根據 Space Foundation 統計數據,2023 年全球航天市場規模為5700 億美元(同比+7.4%),其中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為 4450 億美元(同比+5%),占比 78%,占主導地位。根據艾媒咨詢及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23 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 1.8 萬億元(同
2、比+27%),預計 2024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3 萬億。全球全球各國各國航天發射活躍度航天發射活躍度不斷不斷提升,火箭技術不斷突破。提升,火箭技術不斷突破。根據 Space Stats 統計,全球軌道發射次數從 13 年的 81 次躍升到 23 年的 224次。從國家來看,美、中、俄長期霸占全球發射榜單前三名,美國從17 年的 30 次猛增到 23 年的 116 次,占當年全球發射活動過半數(52%)。中國火箭發射也從 17 年的 18 次提升到 23 年的 67 次。從技術來看,液體火箭被認為是未來趨勢,液氧甲烷將成為主要選擇。2024 年,SpaceX 獵鷹 9 號于 12 月 4
3、日創造了一級火箭復用 24 次的新記錄,星艦于 10 月 13 日的第五飛中首次實現用機械臂成功捕獲第一級超重型火箭,意味著在低成本可復用火箭技術探索中更近一步。全球在軌運行衛星數量持續增長,各國開啟“圈地競賽”。全球在軌運行衛星數量持續增長,各國開啟“圈地競賽”。根據 SIA統計,2023 年全球當年部署的商業衛星數量為 2781 顆(同比+20%),是 19 年的 7 倍。從國家來看,呈現出美國在 SpaceX 的拉動下領跑全球,中國穩居第二的特點。但全球的衛星頻軌資源是有限的,分配需要遵循 ITU“先登先占”原則。截止 24 年 6 月 19 日,全球在軌活躍衛星超 1 萬顆,其中約 9
4、0%為于低地球軌道,而低軌安全容量可能約在 6-10 萬顆,因此全球各國都在開啟低軌衛星星座建設熱潮。國內當前有 3 個過萬顆的巨型低軌衛星星座:千帆、國網和鴻鵠,其中千帆已于 2024 年 12 月 5 日實現在軌組網衛星 54 顆。2025 展望:我國衛星展望:我國衛星發射發射即將進入爆發期,即將進入爆發期,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為了防止頻軌資源的囤積,ITU 要求申請衛星網絡資料的運營商在 7年內完成全部部署,否則會進行規??s減。而根據新聞,截止今年 12月,我國宣布的低軌衛星總數已達 8 萬顆。其次,我國在實現高密度商業衛星發射基礎設施(衛星制造、火箭研發、發射場建
5、設)建設上進一步完善。再者,國家和地方層面對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頻出,因此可以預見 2025 年將是我國衛星發射及衛星組網建設的爆發期,商業航天即將迎來黃金時代。風險提示風險提示:可復用火箭技術進展緩慢、衛星發射及星座建設進展緩慢、技術突破不及預期、技術商業化不確定性、政策支持不及預期 民銀證券研究團隊民銀證券研究團隊 分析師分析師:蘇聰蘇聰 電電 話:話:37288224 Email: 今年以來今年以來指數表現指數表現 注:截至 2024 年 12 月 6 日 資料來源:Wind、民銀證券 2024 年年 12 月月 9 日日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
6、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2 2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科技行業科技行業 2025 年展望:年展望:衛星衛星部署部署爆發在即,商業航爆發在即,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天迎來黃金時代 一、一、2024 年商業航天行情回顧年商業航天行情回顧 縱向來看,截止 12 月 6 日,Wind 商業航天指數(8841877.WI)今年以來漲幅23.34%,滬深 300(000300.SH)指數漲幅 15.80%,恒生指數(HSI.HI)漲幅16.53%,雖然前三季度商業航天指數整體表現比較低迷,但在 10 月以后隨著國內外行業利好頻傳,開始迎來上漲行情,并在近期表現優于大市:圖圖 1:今年以
7、來今年以來 Wind 商業航天指數及滬深商業航天指數及滬深 300、恒生指數行情對比、恒生指數行情對比 資料來源:Wind、民銀證券 橫向來看,將 Wind 商業航天指數(8841877.WI)與申萬一級行業板塊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進行對比,商業航天指數的全年整體漲幅為正值,且與通信、家用電氣、電子、汽車等科技板塊在全部申萬一級行業板塊的排名中居前,表現相對較優。-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滬深300商業航天指數恒生指數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
8、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3 3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圖圖 2:今年以來今年以來 Wind 商業航天指數商業航天指數與申萬一級行業與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指數漲跌幅排名對比漲跌幅排名對比 資料來源:Wind、民銀證券 二、二、星海星海遙遙途加速深空探索,途加速深空探索,逐鹿星馳競速組網建設逐鹿星馳競速組網建設 1.商業航天產業商業航天產業規模規模持續持續擴展擴展 商業航天是指采用市場化的機制開展的航天活動,是以盈利為目的由市場需求驅動的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發射與應用。就產業鏈來看,上游涵蓋衛星研制(總體制造、配套制造)、火箭研制(總體制造、配套制造);中游包括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衛星地面設備及終端、衛
9、星測控、衛星運營及數據增值服務;下游應用領域則主要圍繞通信應用、遙感應用、導航應用和衛星服務(如太空旅游、太空探索、太空采礦等)。圖圖 3:商業航天產業鏈結構商業航天產業鏈結構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4 4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民銀證券 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穩定穩定增長增長,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保持兩位數,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保持兩位數高速高速增增長長。根據 Space Foundation(一家成立于 1983 年的非盈利組織)的歷年年報及新聞了解到,2023 年全球航天市場
10、規模為 5700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7.4%(該組織對 2022 年年報數據進行了修正),幾乎是 2010 年時全球航天經濟規模的2.3 倍(2010 年全球航天市場規模僅為 2450 億美元)。整個全球航天市場主要由商業航天收入和政府空間支出兩部分構成,其中代表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的部分 2023 年超過 44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5%(較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長了32%),占全球航天市場的 78%,位于主導地位。根據 World Economic Forum 與麥肯錫的預測,考慮了通脹(預計 23 年到 25 年的年均通貨膨脹率為 3%)的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在 2035 年達到 1.
11、79 萬億美元,其統計的 2023 年全球太空經濟市場規模為 6300 億美元,則平均年增長率在 9%,遠高于全球 GDP 增長率(預計全球名義 GDP 年均增長率約為 5%),屆時太空經濟也將成為類似于半導體行業(預計 2030 年達到 1 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的關鍵部分。根據艾媒咨詢及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 2015 年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并在 2020 年首次突破萬億元,經調整后測算 2023 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在 1.8 萬億元,同比增長 27%。根據泰伯智庫預測,中國 2024 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 2.3 萬億,到 2025 年預計達到2
12、.8 萬億元。圖圖 4: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單位:十億美元):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單位:十億美元)資料來源:Space Foundation、民銀證券整理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5 5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圖圖 5:中國商業航天產值規模及同比增速(單位:十億元人民幣):中國商業航天產值規模及同比增速(單位:十億元人民幣)資料來源: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艾媒咨詢、華經產業研究院、泰伯智庫、民銀證券整理 2.全球全球航天航天發射發射活躍度提升活躍度提升,火箭火箭技術不斷突破技術不斷突破 全球各國航天發射
13、活躍度不斷提升全球各國航天發射活躍度不斷提升。根據 Space Stats 統計的數據進行整理,發現過去十年中全球航天發射活動在 2018 年以后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全球軌道發射次數從 2013 年的 81 次躍升到 2018 年的 114 次,并在 2023 年達到了 224次。從市場規模增長來看,根據衛星工業協會(SIA)的統計,全球發射收入規模已經從 2020 年的 53 億美元提升到 2023 年的 72 億美元,增長了 36%。圖圖 6:2013-2023 年全球軌道發射次數統計(單位:次)年全球軌道發射次數統計(單位:次)資料來源:Space Stats、民銀證券整理 5426778
14、361020126314921838233825%23%22%24%18%23%27%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中國商業航天產值規模YoY81938685911141021141451872244%15%-8%-1%7%25%-11%12%27%29%20%-15%-10%-5%0%5%10%15%20%25%30%35%0501001502002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全球發射次數YoY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
15、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6 6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按各個國家拆分,關注到美國、中國、俄羅斯長期霸占全球發射榜單的前三名按各個國家拆分,關注到美國、中國、俄羅斯長期霸占全球發射榜單的前三名。美國更是在 2021 年之后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從 2017 年的 30 次猛增到 2023 年的 116 次,更是在 2024 年達到 142 次(截止 11 月),占當年全球發射活動的一半以上(23 年全年占比 52%,24 年截止 11 月占比 62%)。此外,也關注到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發射活動中,如朝鮮在 23 年發射了 3 次,伊朗發射了
16、2 次,以色列 1 次,但歐洲在近年來發射活動正有所放緩。圖圖 7:2017 年年-2024 年年 11 月全球各國軌道發射情況對比(單位:次)月全球各國軌道發射情況對比(單位:次)資料來源:Space Stats、民銀證券整理 我國軌道發射次數也在快速提升我國軌道發射次數也在快速提升。根據 Space Stats 統計的數據整理發現,我國運載火箭在 2017 年僅發射 18 次,但在 2018 年上升到 39 次,并在 2023 年達到了 67 次,且每年仍在持續創新高。根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2024 年我國全年預計實施 100 次左右發射任務,截止 24 年 11 月
17、30日完成發射 58 次。此外,在 2023 年我國在發射次數(67 次)、發射航天器數量(221 個),及發射載荷質量(155 噸)上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其中,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和載荷質量都有了明顯進步,2023 年民營火箭公司(含混合所有制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總發射次數為 13 次(22 年僅為 5 次),載荷質量也從 22 年的 1.34 噸提升到 23 年的 2.9 噸。30342744518711614218393439556567581917221524212015576225737624313611119776321023328402040608010012014016020
18、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11美國發射次數中國發射次數俄羅斯發射次數印度發射次數日本發射次數歐洲發射次數其他國家發射次數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7 7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圖圖 8:2013-2023 年年我國我國軌道發射次數統計(單位:次)軌道發射次數統計(單位:次)資料來源:Space Stats、民銀證券整理 表表 1:2022 年與年與 2023 年我國不同研制單位火箭年我國不同研制單位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及載荷質量任務及載荷質量對比對比 資料來源:中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 2022/2
19、023、民銀證券整理 民營商業火箭民營商業火箭技術不斷發展。技術不斷發展?;鸺梢苑譃檫\載火箭(如 spaceX 獵鷹)和探空火箭(如 SpaceX 星艦)。根據國家航天局的介紹,運載火箭是將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運送入預定軌道的航天運載工具。商業運載火箭主要由三大系統構成:箭體結構系統(用來維持火箭外形和安裝載荷、儲存推進劑)、推進系統(動力來源,包含火箭發動機)和控制系統(實現沿預定軌道可靠飛行)。此外,影響火箭發射成敗的還有遙測系統、外彈道測量系統、安全系統和瞄準系統等。從分類來看,按能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以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固液混合火箭等為代表的化學火箭,
20、和以核火箭、光子火箭、電火箭為代表的新能源火箭。如果按照運載能力分類,則可以分為小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 2t 以下)、中型(2-20t)、大型(20-50t)和重型(50t及以上)運載火箭。從運載火箭的技術指標來看,主要關注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1517192218393439556567-21%13%12%16%-18%117%-13%15%41%18%3%-40%-20%0%20%40%60%80%100%120%140%0102030405060708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中國發射次數YoYLEO任務次數L
21、EO任務次數GTO任務次數GTO任務次數 合計(次)合計(次)載荷質量(噸)載荷質量(噸)LEO任務次數LEO任務次數 GTO任務次數GTO任務次數 合計(次)合計(次)載荷質量(噸)載荷質量(噸)航天科技集團49554193.9839948150.96航天科工集團5051.896061.02星河動力公司2020.337071.41中科宇航公司1010.941011.24星際榮耀公司1010.032020.1藍箭航天公司1010.042020.14天兵科技公司00001010.01合計合計59595 56464197.21197.2158589 96767154.88154.882023202
22、320222022研制單位研制單位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8 8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通?;鸺龑⒉煌δ艿挠行лd荷運送入不同軌道會有不同載重要求,軌道運送距離越遠,一般能夠承擔的載荷重量越輕,從而也會影響下游載荷對運力和推力的選擇,進而影響對運載火箭燃料的選擇。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液體火箭由于其在推力可控性、可重復使用性和高運載能力上的比較優勢,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發展趨勢。其中,液氧甲烷又憑借著比液氧液氫更低的成本,及比液氧煤油更好的可回收性,成為民營火箭公司的主要選擇。目前主要的民營商業運載火箭的最新進展及技術路徑總結如下
23、:表表 2:主要:主要民營民營商業火箭公司情況對比商業火箭公司情況對比 公司公司 發射情況發射情況 火箭型號火箭型號 發動機發動機 推進劑推進劑 是 否 可是 否 可回收回收 SpaceXSpaceX 1)Flcon9發 射117 次(歷史累計發射 402 次)2)Starship 發射4 次(歷史累計 6次)1)Falcon 系 列 2)Starship系列 1)Merlin 2)Raptor 1)液氧煤油 2)液氧甲烷 1)可重復使用 2)全部可回收 Rocket Rocket LabLab 發射 13 次(歷史累計發射 56 次)Electron Rutherford 液氧煤油 可 重
24、復使用 星河動力星河動力 Ceres-1 發射 4 次(歷 史 累 計 15次)1)Ceres 谷神星系列 2)Pallas 智 神星系列 1)“光年”GS-1/2/3 2)蒼穹(CQ-50)1)丁 羥 三 組元、MON-3/MMH雙組元 2)液氧煤油 1)否 2)可 重復使用 星際榮耀星際榮耀 1)雙曲線1號1次(歷史累計 7 次)2)雙曲線 3 號計劃 25 年完成首次入軌+海上回收 1)雙曲線 1 號 2)雙曲線 2 號 3)雙曲線 3 號 1)GT-1 發動機 2)JD-1 焦點1 號 3)JD-2 焦點2 號 1)丁羥三組元 2)液氧甲烷 3)液氧甲烷 1)否 2)可 重復使用 3)
25、可 重復使用 藍箭航天藍箭航天 1)朱雀 2 號 1 次(歷史累計 4 次)2)朱雀 3 號計劃25 年首飛 1)朱雀 2 號 2)朱雀 3 號 天鵲系列 1)液氧甲烷 2)液氧甲烷 1)否 2)可 重復使用 天兵科技天兵科技 天龍 2 號 2023 年1 次 1)天龍 2 號 2)天龍 3 號系列 天火系列 液氧煤油 1)可 重復使用 2)可 重復使用 注:發射次數為總計,包含失敗次數,24 年發射統計時間截止 11 月 30 日 資料來源:Space Stats、SpaceX 官網、Rocket Lab 官網、星河動力官網、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官網、天兵科技官網、灰機 wiki、民銀證券整理
26、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9 9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低成本可復用火箭技術取得低成本可復用火箭技術取得新新突破突破?;鸺幕厥蘸蛷陀檬墙档突鸺杀镜闹匾绞街?,是指火箭將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后能夠部分或全部地安全返回地球,經過對發動機、箭體或其他設備檢查維修與燃料加注后再次執行發射任務。重復使用運載器的回收方式通常分為三類:傘降回收(如火箭子級借助降落傘減速回收)、帶翼飛回回收(如給火箭助推器裝翅膀飛回)和垂直著陸回收(如重啟發動機減速垂直著陸)。2024 年 12 月 4 日,SpaceX 成功完成了一級助推器編號為 B
27、1067.24 的獵鷹 9 號火箭的發射,并實現了該枚一級火箭自 2021 年6 月 4 日首飛以來的第 24 次發射,打破了此前 SpaceX 火箭回收的最高記錄,也創造了火箭復用次數的新紀錄。從回收到再次復用發射的間隔上來看,SpaceX已經從首次最長的 161 天縮短到最新的 23 天(B1067 火箭第 23 次發射時間為11 月 12 日)。此外,在不久前的 10 月 13 日,SpaceX 的星艦在第五飛中首次嘗試原位返回發射場并成功實現捕獲第一級助推器超重型火箭 B12,上演“筷子夾火箭”場景(用機械臂捕獲火箭),同時也實現了第二級星艦飛船的精準再入和濺落,這也表明了 Space
28、X 在星艦系統的回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突破。星艦項目負責人也曾披露,如進展順利 SpaceX 計劃 25 年嘗試原位捕獲回收星艦飛船。根據 WRAL NEWS 的一篇分析,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的內部發射成本已經下降到每次飛行約 1500 萬美元(Space Insider 在 2023 年給出的獵鷹 9 號客戶發射價格為單次 6700 萬美元);而依據 CSIS 調研,發射入軌的每公斤成本已經從 1960s 的 25000 多美元下降到 2020 年前后的 1500 美元。圖圖 9:1960 年以來全球太空發射每公斤成本年以來全球太空發射每公斤成本(單位:(單位:美元美元/per kg
29、)資料來源:CSIS、民銀證券整理 3.全球全球在軌運行衛星數量持續增長在軌運行衛星數量持續增長,衛星組網,衛星組網建設建設進一步提速進一步提速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010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全球全球活躍商業活躍商業衛星數量快速增長,衛星數量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衛星工業協會(SIA)在 19-23 年發布的年度衛星行業狀況報告數據進行整理,顯示 5 年來每年送入軌道的商業衛星數量屢創新高,2023 年全年新部署商業衛星達到 2781 顆,同比增長了 20%,是 2019 年當年部署衛星數量的
30、 7 倍;此外,每年底的活躍繞地球飛行衛星數量也在 2023 年底躍升到 9691 顆,同比增長 32%,是 2019 年底活躍衛星數量的接近 4 倍。從市場規模增長來看,SIA 統計的全球商業衛星市場規模已經從 2021 年的 2790 億美元提升到 2023 年的 2850 億美元(增長2%),其中僅衛星制造部分的收入規模,也從 2021 年的 137 億美元上升到 172億美元(增長 26%)。圖圖 10:2019-2023 年年全球商業衛星及活躍衛星情況全球商業衛星及活躍衛星情況統計(單位:統計(單位:顆顆)資料來源:SIA、民銀證券整理 全球全球有效衛星載荷發射數量和有效衛星載荷發射
31、數量和噸位噸位不斷提升,美國在不斷提升,美國在 SpaceX 的拉動下全球領的拉動下全球領先,中國穩居第二先,中國穩居第二。根據 Jonathans Space Pages(由天體物理學家 Jonathan McDowell 建立)收錄的數據整理,2017-2023 年以來各年發射的衛星有效載荷個數及噸數都在持續上升(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全球衛星有效載荷個數從 2017年的一年 444 個躍升到 2023 年的一年 2907 個(CAGR 達到 37%),衛星有效載荷噸數從 2017 年的一年 394 噸提升到 2023 年的一年 1468 噸(CAGR 達到24%)。其中,美國的衛星有效載荷
32、在個數和噸數上自 2019 年以后迎來了顯著的增長,在近年來雙雙接近全球占比的 80%,位于全球第一位;但但其增長來源其增長來源主要來自主要來自 SpaceX,從有效載荷個數來看,從有效載荷個數來看,SpaceX 發射的衛星載荷數量占美國發射的衛星載荷數量占美國總載荷數量的比例在總載荷數量的比例在 22、23 年已經達到年已經達到 89%。其次,中國的衛星有效載荷數量與質量噸位也在持續增長,衛星有效載荷個數從 2017 年的一年 36 個提升到2023 年的一年 212 個(CAGR 達到 34%),衛星有效載荷噸數從 2017 年的一38612241713232527812460337148
33、527316969129%217%40%36%20%17%37%44%51%32%0%50%100%150%200%25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92020202120222023全球當年部署商業衛星當年低全球活躍繞地衛星全球當年部署商業衛星YoY當年底全球活躍繞地衛星YoY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111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年 51 噸提升到 2023 年一年 125 噸(CAGR 達到 16%)。2023 年中國衛星有效載荷的個數和噸位占全球比重分別為 7%和 9%。圖圖 11:
34、17-23 年年各年各國衛星有效載荷發射情況及占比(單位:個)各年各國衛星有效載荷發射情況及占比(單位:個)資料來源:Jonathans Space Pages(Jonathan McDowell)、民銀證券整理 圖圖 12:17-23 年年各年各國衛星有效載荷噸位各年各國衛星有效載荷噸位情況及占比情況及占比(單位:噸)(單位:噸)資料來源:Jonathans Space Pages(Jonathan McDowell)、民銀證券整理 衛星衛星頻率和頻率和軌道資源軌道資源有限有限,遵循“先登先占”原則遵循“先登先占”原則。衛星是宇宙中圍繞行星按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從分類角度,衛星可按照用途
35、(通信、遙感、導航),軌道高度(低軌、中軌、高軌)和衛星質量(大型衛星、中型衛星、小型衛星)進行分類。如圖所示:2823032819741237193822284612483799517271990369773741111822122423312220506710214411519345631740064%53%56%77%68%78%77%1%2%44%86%80%89%89%8%17%15%6%6%7%7%0%10%20%30%40%50%60%70%80%90%1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USASpaceXPRC
36、RU除中、美、俄以外USA全球占比SpaceX美國占比PRC全球占比1591261593414177171168516369106177179125666378461166780119137937888839540%32%40%60%52%69%80%13%16%17%19%22%17%9%0%10%20%30%40%50%60%70%80%9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USAPRCRU除中、美、俄以外USA全球占比PRC占比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
37、免責聲明 1212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圖圖 13:衛星分類一覽:衛星分類一覽 資料來源:灰機 wiki、ITU、民銀證券整理 不同軌道的衛星由于其在軌運動速度、繞地球周期、對地的視場和所需衛星數量不同,也導致適配用途并不完全相同。其中 GEO 衛星由于位置相對地球固定,通常用于固定通信服務與氣象觀測,MEO 衛星因為高度能夠覆蓋廣泛區域且提供穩定定位信號主要用于導航,LEO 則因距離地面近、信號延遲低等特點通常用于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和通信服務,遙感和環境監測及科學研究。根據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期刊介紹,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信聯盟(ITU)無線電規則)無線電規則規定,任何衛星通信系統都應遵循向國際
38、電信聯盟申報相應頻段的衛星網絡資規定,任何衛星通信系統都應遵循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相應頻段的衛星網絡資料,然后料,然后根據根據 ITU 的協調的協調按照“先登先占”原則有序使用按照“先登先占”原則有序使用。其中,低軌道小衛星雖然所需衛星數量多、壽命短,但憑借其傳輸損耗小、通信時延低、發射靈活、制造成本低等優點已經成為近期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由多顆衛星通過組網方式提供全球互聯網帶寬接入服務的網絡系統)建設的熱點。衛星分類按照用途通信衛星全球通信服務遙感衛星觀測和監測地球表面和大氣層導航衛星用于提供定位或導航服務按照軌道高度高軌道衛星(GEO)又稱地球靜止軌道,距地36000公里中軌道衛星(MEO)
39、距地約2000-36000公里低軌道衛星(LEO)距地約200-2000公里按照質量分類大型衛星1000KG(1噸)中型衛星500-1000KG(半噸)小型衛星500KG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313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表表 3:不同衛星軌道對比:不同衛星軌道對比 對比內容對比內容 LEOLEO MEOMEO GEOGEO 軌道軌道高度高度 低 中 高 在軌運動速度在軌運動速度 快 中 慢 軌道周期軌道周期 約 90-120 分鐘 約 12 小時 約 24 小時 地球覆蓋范圍地球覆蓋范圍 較小 中等 較大 所需衛星數量
40、所需衛星數量 較多(數百上千顆)較少(一般十幾顆)3 顆全球覆蓋 衛星壽命衛星壽命 較短 中等 較長 衛星質量衛星質量 輕(小型衛星)中等(中型衛星)重(大型衛星)傳輸時延傳輸時延 低 中 高 應用應用 通信、地球觀測、科學試驗 定位導航、數據通信 通信廣播、氣象監測、軍事偵察、數據中繼 資料來源:Qorvo、灰機 wiki、民銀證券整理 各國開啟“圈地競賽”,各國開啟“圈地競賽”,低軌低軌衛星衛星星座加速部署星座加速部署。根據天體物理學接 Jonathan McDowell 在 2023 年發表的看法,他認為 5-10 年后將有 2-10 萬顆衛星,未來人們會可能要通過一些代價來了解近地空間
41、的自然容量。而根據賽迪顧問在2020 年發布的測算,全球低軌衛星約可容納 6 萬顆衛星,且低軌衛星所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頻段資源也逐漸趨于飽和,其預計 2029 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 5.7 萬顆低軌衛星。綜合來看,可能地球近地軌道的安全容量大約在 6-10萬顆衛星。表表 4:頻率資源劃分頻率資源劃分及使用及使用情況情況 頻段頻段 頻率范圍頻率范圍 使用情況使用情況 L L 1 1-2GHz2GHz 資源幾乎分配殆盡,主要用于地面移動通信、衛星定位、衛星移動通信及衛星測控等業務 S S 2 2-4GHz4GHz 資源幾乎分配殆盡,主要用于雷達、地面移動、衛星移動通信及衛星測控等業務
42、 C C 4 4-8GHz8GHz 近乎飽和,主要用于雷達、地面移動和衛星通信業務 X X 8 8-10GHz10GHz 主要用于雷達、地面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業務 KuKu 1 10 0-1 14 4GHzGHz 實現覆蓋范圍和容量的平衡,已飽和,主要用于衛星通信和衛星電視直播業務 KaKa 1818-3 30GHz0GHz 適合大容量傳輸和高數據吞吐量適合大容量傳輸和高數據吞吐量,正在被大量使用,主要用于,正在被大量使用,主要用于衛星通信、地面移動、星間通信等業務衛星通信、地面移動、星間通信等業務 Q Q 3737-52GHz52GHz 開始進入商業衛星通信領域 太赫茲太赫茲 0.10.1-1
43、0THz10THz 正在開發 資料來源:衛星頻率軌位資源全球競爭態勢與對策思考(蘭峰、彭召琦,2001),民銀證券整理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414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根據 OTC network 引用 Look Up Space 的統計,2024 年年 6 月月 19 日全球在軌活日全球在軌活躍衛星達到躍衛星達到 10019 顆,顆,已經已經實現過萬顆里程碑,且這些衛星中的實現過萬顆里程碑,且這些衛星中的 9254(占比超(占比超過過 90%)位于低地球軌道()位于低地球軌道(LEO)上)上(主要距離地球主要距離地球
44、 400-1200 公里公里)。全球低軌衛星星座建設也成為各國搶占軌道和頻率資源的競爭熱點,當前主要大國如美國、中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都推出了各自的星座組網建設計劃。根據 Jonathan McDowell 統計整理,截止 12 月 6 日,美國公司 SpaceX 的星鏈計劃(Star Link)兩代星座系統 Gen1(6736 顆)和 Gen2A(40456 顆)總計計劃發射 4.7 萬顆衛星,當前累計發射了 7523 顆衛星,目前在軌衛星總數為 6846顆,運營中的衛星總計 6031 顆。相比之下中國總計有三個計劃過萬顆的巨型低軌衛星星座(Mega satellite constell
45、ations),為千帆(G60)、國網(GW)和鴻鵠三號,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分別為超 1.5 萬顆、超 1.2 萬顆和 1 萬顆。當前國內進展最快的巨型商用低軌衛星星座為千帆星座(G60),是由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建設和商業化運營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主要是提供民用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于 2024 年 12 月 5 日使用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通過一箭 18 星方式將第三批組網送入預定軌道(前兩批分別為今年 8 月 6 日及 10 月 15 日),當前千帆星座在軌組網衛星數量達到 54 顆,組網衛星已進入常態化發射狀態,計劃 2025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提供衛星互聯網商業服務。表表 5:
46、全球主要低軌衛星星座情況:全球主要低軌衛星星座情況 國家國家 星座名稱星座名稱 運營公司運營公司 計 劃計 劃 數 量數 量(顆)(顆)軌道高度軌道高度 (kmkm)頻段頻段 最新最新情況情況 美國美國 S Startar LinkLink (Gen1/Gen2A)(Gen1/Gen2A)SpaceXSpaceX 47192 550-1414km Ku/Ka/E 累 計 發 射 了7523 顆,當前在軌總數 6846顆 KuiperKuiper AmazonAmazon 3236 590-639km Ku/Ka 累計發射了 2顆,當前在軌總數 2 顆 中國中國 千帆(千帆(G60G60)上海上
47、海垣信垣信衛衛星科技星科技 超過 15000 500-2000km Ku/Q/V 累計發射了 54顆,當前在軌總數 54 顆 國網國網(GW)(GW)(GWGW-A59/GWA59/GW-A2A2)中國星網中國星網 12992 500 及以下-1145km Ku/Ka 計劃未來 5 年內發射約 10%的 衛 星,到2035 年完成全部發射 鴻鵠鴻鵠三三號號 藍箭鴻擎科藍箭鴻擎科10000 600km Ku/Ka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515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技技 銀銀河河 GalaxyGalaxy 銀行航天銀行航天
48、1000 1200km Q/V 累計發射了 8顆,當前在軌總數 8 顆 金紫荊金紫荊 香港航天科香港航天科技(技(USPACEUSPACE)112 550km 計 劃2023-2026 年間 衛星在軌部署 吉林一號吉林一號 長光衛星長光衛星 138 500-700km 累 計 發 射 了133 顆,當前在軌總數 124 顆 英國英國 OneWebOneWeb (Phase1/(Phase1/Phase2)Phase2)OneWebOneWeb 648 1200km Ku/Ka 累 計 發 射 了660 顆,當前在軌總數 654 顆 加拿大加拿大 TelesatTelesat TelesatTe
49、lesat 300 1000-1248km Ku/Ka 計劃2027年底前完成 156 顆發射 德國德國 KLEOKLEO KLEO KLEO ConnectConnect 624 1050-1425km Ka 印度印度 SpaceSpace NetNet AstromeAstrome 150 1400km 毫米波 俄羅斯俄羅斯 YalinyYaliny YalinyYaliny 135 600km 韓國韓國 三星三星 三星三星 4600 1400km 注:星座的最新情況更新截止 2024 年 12 月 6 日,在軌總數指已進入軌道不論是否正常工作的衛星;此外,當前 OneWeb 運營中心仍然
50、位于倫敦,但 2020 年申請破產后目前由印度電信 Bharti Global 和英國政府組成的財團所有。資料來源:Jonathans Space Pages(Jonathan McDowell),衛星頻率軌位資源全球競爭態勢與對策思考(蘭峰、彭召琦,2001),鋮昌科技招股說明書,灰機 wiki,你好太空,太空與網絡,民銀證券整理 三、三、2025 展望:展望:我國我國衛星發射衛星發射即將即將進入爆發期進入爆發期,商業航商業航天迎來黃金時代天迎來黃金時代 ITU 要求要求頻軌資源申請后頻軌資源申請后 7 年內完成衛星部署年內完成衛星部署。為了防止軌道資源的過度搶占囤積,2019 年 ITU
51、對星座運營商追加新規則,根據 ITU-R 第 35 號決議的里程碑要求,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non-GSO)的運營商們在向 ITU 提交衛星網絡資料后有 7 年的規則有效期,需要在需要在 2 年內年內部署衛星總數的部署衛星總數的 10%,5 年內年內須須部署衛星總數的部署衛星總數的 50%,并在,并在 7 年年期限屆滿時須部署衛星總數的期限屆滿時須部署衛星總數的 100%,否則需,否則需對其申報的網絡資料進行相應規模的縮減對其申報的網絡資料進行相應規模的縮減。該規定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適用“里程碑”的頻段主要包括 Ku、Ka 和 Q/V 頻段,限于衛星固定業務、衛星廣播業務
52、和衛星移動業務。根據太空與網絡于 2024 年 12 月 3 日的新聞,中國各實體已經發布了至少 65 個星座計劃和提案,且根據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的聲明,中國宣布計劃中的低地球軌道衛星總數已經達到中國宣布計劃中的低地球軌道衛星總數已經達到 8 萬顆萬顆??紤]到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616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當前各國已經申報的衛星發射計劃的總量已經超過地球低軌道衛星理論容量,且 ITU 對頻譜資源的使用有部署限制,因此意味著將會引爆未來幾年的衛星組網發射和建設需求。高密度衛星發射高密度衛星發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
53、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完善。衛星、火箭和發射場是商業航天的硬件基礎。就衛星制造來看,2024 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組網建設的千帆星座預計其在2025 年底前將完成首批 648 顆衛星發射組網的任務。據稱該批衛星分別來自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和上海格思航天(各承擔 50%),前者目前具備每年 300顆以上的衛星產能,后者目前具備每年 50-70 顆衛星生產能力且規劃目標產能是年產 270 顆。銀河星座的衛星制造商北京銀河航天介紹其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的年產能預計可以達到 300 到 500 顆。對于火箭復用的關鍵技術,據今年 11 月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的新聞報道,包括朱雀三號、
54、雙曲線三號、智神星一號、力箭二號、星云 1 號、引力二號在內的6 款具備可重復使用能力的火箭產品將于 2025 年年底前進行首飛。其次,2024年 11 月 30 日晚,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首個企建民用的航天發射場。目前該發射場擁有兩個發射工位(兩座發射塔架),基本覆蓋我國主流商業火箭的多種構型。據介紹,兩個中型液體工位已具備常態化高密度發射能力,按設計每個中型液體工位每年均可發射 16 發火箭。國家國家及地方及地方層面支持政策頻出層面支持政策頻出。2020 年 4 月,衛星互聯網被國家發改委首次納入新基建范圍,自此開啟了國家層面引導的產業發展
55、。2021 年 4 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負責統籌規劃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2024 年 1 月,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前瞻布局 6G、衛星互聯網、手機直連衛星等關鍵技術研究。同期,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 年),計劃重點攻關可重復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技術,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產品研制能力和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能力。2024 年年 3 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首次作為新增長引擎被寫在商業航天首次作為新增長引擎被寫在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務這種,說明商業航年政
56、府工作任務這種,說明商業航天的發展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天的發展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2024 年 4 月海淀區發布 建設商業航天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4-2028 年),提出到 2028 年,初步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航天創新高地,商業航天產業規模超 1000 億,在軌運行衛星數量超 1000顆。2024 年 10 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 年),方案提出到 2026 年,廣東省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 3000 億元,引進和培育 10 家以上商業航天重點企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
57、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717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業,建設 5 個以上商業航天特色產業集聚區,還擬打造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珠海、陽江等地為支點,全省協同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空間布局,致力于加速布局商業航天產業。進入 2025 年,可以預見將是全球衛星發射有史以來最為繁忙的一年,也是我國商業航天進入爆發期的一年。這不僅來自于客觀上軌道及頻率資源規則的要求,也來自基礎設施條件的進一步鞏固,和我國政策環境的大力支持,這最終將帶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進程的加速升級,并迎來商業航天發展的黃金時代。風險提示:風險提示:可復用火箭技術首發入軌失敗導致進展緩慢風險 衛星發射進展不順利從而導致衛星星座建設進度緩
58、慢風險 技術創新及突破不及預期導致成本端未能顯著降低風險 國內衛星應用商業化發展不及預期風險 技術商業化的不確定性風險 國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不及預期風險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818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行業評級體系(基準為 MSCI 中國指數)行業評級體系(基準為 MSCI 中國指數)增持:未來 12 個月行業股票指數強于基準 中性:未來 12 個月行業股票指數基本與基準持平 減持:未來 12 個月行業股票指數弱于基準 公司評級體系(基準為公司所在行業的 MSCI 中國行業指數)公司評級體系(基準為公司所在行業的 MSC
59、I 中國行業指數)買入:未來 12 個月個股股價表現強于基準 持有:未來 12 個月個股股價表現基本與基準持平 賣出:未來 12 個月個股股價表現弱于基準 分析師聲明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作者謹此聲明:(i)本報告發表的所有觀點均正確地反映作者有關任何及所有提及的證券或發行人的個人觀點,并以獨立方式撰寫;(ii)其報酬沒有任何部分曾經,是或將會直接或間接與本報告發表的特定建議或觀點有關。本報告作者進一步確定(i)他們或其各自的有聯系者(定義見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注冊人操守準則)沒有在本報告發行日期之前的 30 個歷日內曾買賣或交易過本報告所提述的股票,或在本報告發布后 3 個工作日內
60、將買賣或交易本文所提述的股票;(ii)他們或其各自的有聯系者并非本報告提述的任何公司的雇員;及(iii)他們或其各自的有聯系者沒有擁有本報告提述的證券的任何金融利益。民銀證券有限公司 民銀證券有限公司 CMB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地址:香港中環交易廣場 1 期 45 樓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1919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此報告只提供給閣下作參考用途,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或認購證券的邀請或向任何特定人士作出邀請。此報告內所提到的證券可能在某些地區不能出售。此報告所
61、載的資料由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民銀國際”)的附屬公司民銀證券有限公司(“民銀證券”)編寫。此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皆被民銀證券認為可靠。此報告所載的見解,分析、預測、推斷和期望都是以這些可靠數據為基礎,只是代表觀點的表達。民銀國際和任何附屬公司(統稱“民銀集團”)或任何個人不能擔保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此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反映民銀證券于最初發表此報告日期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而毋須另行通知。此報告內所提到的任何投資都可能涉及相當大的風險,若干投資可能不易變賣,而且也可能不適合所有的投資者。此報告中所提到的投資價值或從中獲得的收入可能會受匯率影響而波動。過去的表現不能代表未來的業績。此報
62、告沒有把任何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求考慮進去。民銀證券及其高級職員、董事、員工,可能不時地,在相關的法律、規則或規定的許可下(1)持有或買賣此報告中所提到的公司的證券,(2)進行與此報告內容相異的倉盤買賣,(3)與此報告所提到的任何公司存在顧問、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服務業務關系,(4)又或可能已經向此報告所提到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建議或投資服務。(5)民銀集團的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團隊可能作出與此報告相反投資決定或持有與此報告不同或相反意見。(6)此報告的意見亦可能與銷售人員、交易員或其他民銀集團成員專業人員的意見不同或相反。投資者應注意其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客觀性的潛在利益沖突。投資者不
63、應僅依靠此報告,而應按照自己的判斷作出投資決定。投資者依據此報告的建議而作出任何投資行動前,應咨詢專業意見。民銀集團不會對因使用此報告內之材料而引致任何人士的直接或間接或相關之損失負上任何責任。此報告對于收件人來說是完全機密的文件。此報告的全部或任何部分均嚴禁以任何方式再分發予任何人士,尤其(但不限于)此報告及其任何副本均不可被帶往或傳送至日本、加拿大或美國,或直接或間接分發至美國或任何美國人士(根據 1933 科技科技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最后部分的免責聲明 2020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年美國證券法 S 規則的解釋),民銀證券也沒有任何意圖派發此報告給那些居住在法律或政策不允許派發或發布此報告的地方的人。此報告受到版權和資料全面保護。除非獲得民銀證券的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目的復制、派發或出版此報告。民銀證券保留一切權利。規范性披露規范性披露 民銀集團擁有此報告提到的上市公司的財務權益少于 1%或完全不擁有該上市公司的財務權益。民銀集團的雇員包括分析員或其有聯系者(參照證監會持牌人守則中的定義)并未擔任此報告提到的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級職員。民銀集團在過去 12 個月未與此報告提到的上市公司有任何投資銀行或莊家活動相關的業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