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系列(六):無垠星空商業航天投資主題研究-240819(8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質生產力”系列(六):無垠星空商業航天投資主題研究-240819(86頁).pdf(8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0242024年年0 08 8月月1 19 9日日“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系列系列(六)(六)無垠星空:商業航天投資主題研究無垠星空:商業航天投資主題研究策略研究策略研究 策略深度策略深度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證券分析師:王開021-S0980521030001證券分析師:張立超0755-S098051905000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核心觀點核心觀點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不僅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引擎之
2、一更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引擎之一。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發射和應用。伴隨著低成本商業衛星與運載火箭、低軌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太空資源利用等領域的拓展,商業航天已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是構成國家戰略性力量的有機組成。當前全球各國加快航天領域改革和商業化進程當前全球各國加快航天領域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商業航天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商業航天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全球商業航天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最初幾十年里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直到21世紀初,隨著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蓬勃興起,給商業航
3、天的變革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球商業航天發展進入快車道,產業規模迅速增長。以“星鏈”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獵鷹”火箭、“龍”飛船、“星艦”系統等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系統顛覆了原有航天的設計理念、研產模式和應用模式,并呈現全球快速拓展的態勢。經過多年發展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商業航天已邁入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商業航天已邁入發展的快車道,并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并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從從0 0到到1 1”的突破的突破。在技術層面,多款商業火箭成功入軌,由商業公司研制的衛星取得多個國際和國內首次技術突破;在產業鏈方面,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在企業方面,以長光衛星、微
4、納星空、銀河航天等為代表的衛星制造企業,以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為代表的商業火箭企業,以華力創通、星網宇達等為代表的衛星地面設備企業,以中國衛通、鑫諾衛星等為代表的衛星通信企業,以中海達、北斗星通等為代表的衛星導航企業,以航宇微、中科星圖等為代表的衛星遙感企業,逐漸成長為中國商業航天的重要力量。商業航天正逐步顛覆傳統航天產業格局商業航天正逐步顛覆傳統航天產業格局,主題投資機遇凸顯主題投資機遇凸顯,兼具政策紅利兼具政策紅利(天時天時)、產業規模產業規模(地利地利)、市場前景市場前景(人和人和)。商業航天發展至今,已滲透到發射、衛星制造、太空態勢感知、太空信息支援、深空探測等眾多
5、領域,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亦包含了廣泛的應用場景,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家政策規劃的牽引下,目前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重慶等地區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群,最終實現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產業鏈的全覆蓋,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海外貨幣政策節奏和幅度的不確定性,海外局部地緣沖突風險等。報告列舉的公司/個股僅為案例介紹,不作為投資推薦的依據。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商業航天概述0101商業航天產業鏈拆解0202商業航天在國內的發展0303商業航天領域代表性公司梳理0404目錄目錄策略視角看商業航天的長期配置機遇
6、05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1.1 1.1 商業航天的基本概念商業航天的基本概念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開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制造、發射和應用發射和應用。這一概念強調了商業化運作的原則,即通過市場化機制來獲取利潤,與傳統主要由政府主導的航天活動不同,商業航天更多地依賴私營企業或合作企業來推動和開展,以技術為依托,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商業航天根據功能可分為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及空間站等方向;根據離地距離可分為近地空間商
7、業航天、宇宙空間商業航天以及宇宙深空商業航天。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不僅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引擎之一更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引擎之一。伴隨著低成本商業衛星與運載火箭、低軌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太空資源利用等領域的拓展,商業航天已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是構成國家戰略性力量的有機組成。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商業航天的定義: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商業航天的定義圖圖2:商業航天的分類:商業航天的分類資料來源:淺析大航天時代下
8、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宋歌等,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1.2 1.2 商業航天的發展歷程商業航天的發展歷程衛星通信衛星通信、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火箭發射端火箭發射端、航天器等商業航天業務迅速發展航天器等商業航天業務迅速發展,正在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正在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全球商業航天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從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到同時期的軌道通信計劃、天橋系統、全球星系統和泰利迪斯系統,從命名為“Conestoga I”第一枚私人出資的火箭到比爾航天公司開發的BA-1和BA-2火箭,在最初幾十年里,全球商業航天發展進程相
9、對緩慢。直到21世紀初,隨著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蓬勃興起,給商業航天的變革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球商業航天發展進入快車道,產業規模迅速增長。以“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獵鷹”(Falcon)火箭、“龍”(Dragon)飛船、“星艦”(Starship)系統等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系統顛覆了原有航天的設計理念、研產模式和應用模式,并呈現全球快速拓展的態勢。資料來源:SpaceX,Everyday Astronaut,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星鏈(:星鏈(Starlink)的發展示例)的發展示例圖圖3:全球商業航天發展的主要階段:全球商業航天發展的主要階段
10、資料來源:商業航天在太空安全中的應用研究(陳寧等,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1.3 1.3 商業航天的競爭格局商業航天的競爭格局當前當前,全球各國政府加快航天領域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全球各國政府加快航天領域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商業航天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商業航天成為大國競爭的新高地。特別是近年來衛星軌道資源和頻率資源已經成為航天大國的必爭之地,旨在通過商業化行動來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例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授予多家商業航天公司收集月球樣本的合同,打開了政府機構與商業企業共同開發地外天體的通道,開啟了以商業手段購買外太空資源的先河。就現階段來
11、看,世界上能夠獨立研制和發射衛星的國家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日本、英國、印度、以色列、伊朗、芬蘭等。資料來源:騰訊研究院,鈦禾產業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全球商業航天的競爭格局全球商業航天的競爭格局美國美國歐洲歐洲俄羅斯俄羅斯中國中國 早在1984年就開啟商業航天發展進程,當年出臺的空間商業發射法案允許開放火箭發射業務給商業公司;2003年先后出臺了國家航天運輸法案和美國國家航天法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逐步退出近地軌道業務,將其承包給私營航天公司,并把工作重點聚焦在科學研究和深空探索等領域;2011年之后,加大了對商業航天的支持力度,并啟動了商
12、業軌道運輸服務、商業補給服務、商業乘員開發等一系列計劃,目的是讓私營公司開發能夠運送貨物和人員到國際空間站的飛船和火箭,并由政府購買它們提供的服務;2021年以來,SpaceX、Blue Origin、Virgin Galactic將普通人送入近地軌道和亞軌道,開啟了太空旅游新時代。歐洲國家在航天商業化領域較早開展相關工作,并取得了實質進展;2017年歐盟委員會公布新的航天戰略,其中對航天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扶持計劃,建立風險資本基金為航天企業進行融資;歐洲航天局計劃2021-2027年航天預算由原來的132億歐元增加到149億歐元,旨在深化歐洲在衛星導航、地球觀測、空天態勢感知和通信安全等領域投
13、資。1992年,制定俄羅斯2000年前國家航天計劃,把發展航天工業、技術成功轉化、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放在首位;1994年,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RSC Energia)成為俄羅斯第一家私有化的航天公司;近年成立了國家商業航天風險基金,用于扶持民營航天企業發展。目前,俄市場上相關的私人公司不到10家。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相對較晚,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元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有76%的航天企業是在2015年及以后成立的,且在此之后商業資本和社會力量開始逐步發力;其中,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占比為80%,中科院
14、商業航天企業占比為10%,航天系商業航天企業占比為10%。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占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1.4 1.4 商業航天的市場規模商業航天的市場規模全球商業航天領域保持高速增長全球商業航天領域保持高速增長。根據美國航天基金會2023年發布的航天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5,462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收入4,276億美元,占比78%,較2021年3,962億美元增長8%。根
15、據Statista的預測,2020-2030年航天經濟規模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4.7%。在細分領域中,商業航天主要包括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商業基礎設施與輔助產業兩部分。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主要是衛星導航、通信、廣播以及遙感觀測應用產品與服務,是商業航天發展的主體,收入為2,880億美元,占比67%;商業基礎設施與輔助產業主要是地面站及設備、衛星制造、發射服務、保險等,收入1,396億美元,占比33%。同時,根據歐洲咨詢公司發布的太空經濟報告2022,2022年全球太空經濟總額達4,64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78%)占據太空經濟的主導,達3,620億美元。國內政策持續大力推動國內政策持續
16、大力推動,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邁入產業發展的快車道邁入產業發展的快車道。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9-2023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34萬億元。此外,泰伯智庫預測,2023-2028年,商業航天產業將進入發展黃金期,2025年僅中國市場規模就將達到2.8萬億元。圖圖7: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萬億元資料來源:美國航天基金會,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
17、為億美元圖圖6: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3073 3289 3369 3400 3620 4276 0%2%4%6%8%10%12%14%16%18%2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同比增長0.84 1.02 1.24 1.58 1.94 2.34 0%5%10%15%20%25%30%0.00.51.01.52.02.5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1
18、.5 1.5 商業航天的投融資情況商業航天的投融資情況近年來近年來,隨著進入太空的成本大幅下降隨著進入太空的成本大幅下降,航天產業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涌入航天產業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涌入,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融資日益活躍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融資日益活躍,商業航天企業的融商業航天企業的融資方式已由債務融資逐漸向股權融資轉變資方式已由債務融資逐漸向股權融資轉變。根據美國航天資本公司(Space Capital)的統計,2014-2023年,全球共有1,832家航天企業累計獲得2,98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種子投資、風險投資、收購、公開上市募集資金和債務融資等。其中,2023年全球365家商業航天企業經4
19、17輪次私募融資獲得179億美元投資,較2022年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加之SpaceX、BlueOrigin等頭部企業已開始盈利,具備自我造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融資的需求量。分區域看,美國在過去十年中主導了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占比66%;中國位居第二,占比11%,并將進一步加快對小型發射、衛星通信等的投資額;法國緊隨其后,排名第三,占比10%。此后是英國占比5%、日本占比2%。中國資本市場對商業航天的熱度日益升溫中國資本市場對商業航天的熱度日益升溫。2022-2023年,近五成融資事件處于股權融資,有160起;A輪23起,占比6.91%;早期融資,
20、種子輪及天使輪共計42起,占比12.61%;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共發生融資170起,合計披露金額超185億元。圖圖9:全球:全球商業航天投資規模的區域分布商業航天投資規模的區域分布資料來源:Space Capital,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Space Capital,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美元圖圖8:全球:全球商業航天融資企業數量、金額和輪次商業航天融資企業數量、金額和輪次美國66%中國11%法國10%英國5%日本2%其他6%010020030040050060070001002003004005006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
21、02120222023金額(左軸)輪次(右軸)企業數量(右軸)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商業航天概述0101商業航天產業鏈拆解0202商業航天在國內的發展0303商業航天領域代表性公司梳理0404目錄目錄策略視角看商業航天的長期配置機遇05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1 2.1 商業航天的產業鏈構成商業航天的產業鏈構成商業航天的產業鏈包括衛星制造商業航天的產業鏈包括衛星制造、火箭發射火箭發射、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運營與應用服務等環節運營與應用服務等環節。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游上游為研發與制造,包括航天器設計、材料研究、制造技術等。新型輕質高強
22、度材料、新型推進技術、新型能源系統等都在不斷推動航天器性能的提升,這些技術創新是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游發展的關鍵因素。產業鏈中游中游為發射與運營領域。具體來看,發射服務是商業航天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主要提供商業衛星的發射服務;運載火箭是商業衛星發射的主要提供方,其結構包括箭體、動力裝置、控制系統等;地面設備制造包括衛星測控設備和衛星終端技術設備,這些設備用于檢測判斷在軌運行衛星的各種儀器工作狀態,保障衛星在軌道上安全運行,同時面向下游的導航、通信、遙感等眾多應用場景提供基礎設備。產業鏈下游下游為是應用服務環節,包括衛星通信、導航定位、地球觀測、太空科學研究等。例如,遙感衛星可以用于氣象、環境、農
23、業等領域的監測,通信衛星可以為全球提供通信服務,導航衛星則可以提供精確的導航和定位服務。資料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艾媒咨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商業航天產業鏈概覽:商業航天產業鏈概覽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與傳統的國家航天機構一同發力商業航天與傳統的國家航天機構一同發力商業航天。在領域層面,跨國企業和多國合作項目不斷涌現,表現為商業航天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也將商業航天從傳統的導航、
24、遙感、衛星發射等拓展到火箭與(載人)飛船研制、低軌互聯網星座建設以及太空旅游等領域。目前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包括以下幾家公司目前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包括以下幾家公司,在火箭技術在火箭技術、發發射服務和衛星應用等方面展現出了相應的競爭力射服務和衛星應用等方面展現出了相應的競爭力。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SpaceX):美國的SpaceX公司擁有火箭發射業務、星鏈業務和太空旅游業務,在2023年執行了98次發射,是全球范圍內發射次數最多的機構。其旗下的獵鷹9號、重型獵鷹、星艦和龍飛船表現出色,取得了顯著成就。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UL
25、A):美國ULA公司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兩大軍工巨頭合資組建,繼承了美國航天發射業務的大部分傳統資源,盡管在2023年僅發射了3枚火箭,但由于火神半人馬火箭的成功升空以及Delta 4重型的運載能力,ULA仍然是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英國一網英國一網(OnewebOneweb):英國的OneWeb公司是低軌寬帶互聯網衛星的代表運營商之一,計劃打造900顆衛星,其中有720顆衛星將被發射到1,200km軌道以提供全球互聯網連接。在2023年6月,OneWeb已經發射了228顆衛星。藍色起源藍色起源(BlueBlue OriginOrigin):藍色起源是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投資創辦的商業
26、太空公司,為聯合發射聯盟(ULA)和其他客戶制造火箭發動機。2023年NASA宣布選擇藍色起源公司作為其旗艦級載人探索項目“阿爾忒彌斯”的第二款載人登月艙的承包商。維珍銀河維珍銀河(VirginVirgin GalacticGalactic):英國維珍銀河于2023年6月成功進行了其首次商業太空飛行,將付費乘客帶到太空邊緣并返回。藍箭航天:藍箭航天:中國的藍箭航天在2023年完成了2次發射,其中朱雀2號成為世界首個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燃料火箭,并將3顆衛星送入軌道。圖圖11:全球商業航天代表性商業版圖:全球商業航天代表性商業版圖資料來源:以上所列公司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
27、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SpaceXSpaceX:美國主要的發射服務商和衛星運營商:美國主要的發射服務商和衛星運營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SpaceX)是一家由埃隆是一家由埃隆馬斯克于馬斯克于20022002年年6 6月建立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月建立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SpaceX開發了可部分重復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并開發了龍系列的航天器以通過獵鷹9號發射到軌道。Spacex主要設計、測試和制造內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發動機。2023年,SpaceX公司估值接近1,800
28、億美元。在美國政府以及社會資本的支持下在美國政府以及社會資本的支持下,SpaceXSpaceX研制了獵鷹研制了獵鷹9 9號號、獵鷹重型火箭獵鷹重型火箭、龍系列航天器龍系列航天器、星艦星艦SNSN1515飛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商業航飛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商業航天產品天產品。數據顯示,2011-2021年間SpaceX總共進行了141次發射,其中有100次成功回收火箭、78次助推級復飛。此外,2019年以來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Starliner等商業載人飛船相繼推出,成功進行了多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為商業航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圖圖13:20112011-20232023年年Space
29、XSpaceX火箭發射次數火箭發射次數資料來源: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官網,艾媒咨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展帶來的變革挑戰與啟示(田曉萌等,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2:SpaceXSpaceX發展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里程碑事件過程中的主要里程碑事件2 2 3 6 6 8 18 21 13 26 36 61 96 02040608010012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SpaceX火箭發射次數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U
30、LAULA:美國火箭發射的:美國火箭發射的“準國家隊準國家隊”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ULA)成立于成立于20062006年年,合并自洛克希德合并自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與波音國防太空安全的航天器發射業務馬丁太空系統與波音國防太空安全的航天器發射業務。目前,該公司旗下主要有兩種構型的運載火箭系列,即波音公司的德爾塔4系列和洛馬公司的宇宙神5系列,其客戶主要是美國國防部、美國宇航局等政府部門,也包括部分商業衛星運營商客戶。作為航天發射領域的巨頭,近年來ULA公司受到了來自商業競爭對手和國際局勢及政策變化的雙重壓力及影響。受來自受來自SpaceXSpaceX的競爭壓力的競爭壓力,UL
31、AULA積極尋求變革面向商業市場積極尋求變革面向商業市場。2014年,ULA著手開始公司重組,通過減少發射臺及融合宇宙神-5和德爾塔-4的技術,開發新型火箭,試圖將發射成本減半,從之前只承擔美國政府訂單轉向商業發射市場。同時,研制下一代低成本火神火箭,以取代宇宙神5系列與德爾塔4系列重型火箭,以增強商業競爭力。圖圖14:ULAULA的“的“火神火神-半人馬座”火箭構型示意圖半人馬座”火箭構型示意圖資料來源:ULA官網,“火神”火箭首飛任務分析(陳允宗等,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1:ULAULA早期的德爾塔早期的德爾塔和宇宙神系列
32、火箭和宇宙神系列火箭火箭類型火箭類型相關介紹相關介紹德爾塔系列火箭德爾塔系列火箭由雷神中程導彈發展而來,是世界上成員最多,改型最快的運載火箭系列(改型達40余次)。早期德爾塔火箭由麥道公司研制,而后被波音收購后,德爾塔后續系列火箭由波音公司研制。2024年4月,ULA使用“德爾塔”4重型火箭將美國國家偵察局的機密載荷NROL-70送入太空。此次發射是“德爾塔”4重型火箭最后一次飛行,完成任務后,“德爾塔”系列火箭退出歷史舞臺。宇宙神系列火箭宇宙神系列火箭由SM-65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發展而來,共有20多個型號,絕大多數由基礎級與不同的固體或液體上面級構成,形成了全系列火箭。早期宇宙神火箭由通用
33、動力研制,系列3和5為洛馬研制。宇宙神5是美國服役時間最長的現役火箭,2002年首飛至今執行了101次任務。2024年7月,ULA最后一次用宇宙神5執行美國國家安全發射任務,此后盟將使用火神火箭實施這類任務。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OnewebOneweb:擁有全球首創并付諸實施的低軌道巨型星座衛星系統:擁有全球首創并付諸實施的低軌道巨型星座衛星系統英國一網英國一網(OneWebOneWeb)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衛星運營商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衛星運營商,成立于成立于20122012年年,其目標是通過建立低地球軌道衛星網絡其目標是通
34、過建立低地球軌道衛星網絡,在全球范圍提供高速在全球范圍提供高速、可靠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可靠的互聯網接入服務。OneWeb的前身是世界唯優(WorldVu)衛星有限公司,該公司曾收購天空之橋(SkyBridge)公司,并獲得相關衛星頻譜資源。2016年,OneWeb與歐洲空客防務及航天公司合資成立OneWeb衛星公司,開啟衛星生產并在之后拿到了低軌道衛星通信網絡運營執照。目前,OneWeb是僅次于星鏈(Starlink)的第二大近地軌道系統,專注于為企業和政府客戶服務。隨著星座初步部署完成隨著星座初步部署完成,OneWebOneWeb成為第二個具備全球服務能力的巨型互聯網星座運營者成為第二個具備全
35、球服務能力的巨型互聯網星座運營者。與星鏈星座相比,OneWeb星座有著諸多的技術亮點和優勢:一是制造技術強大,建立了全球首個先進衛星批量制造工廠、世界首條衛星生產流水線,通過一體化設計、生產、總裝與測試,實現了每月40顆衛星的生產速率;二是衛星性能出色,每顆衛星覆蓋范圍10801080km,確保每個用戶至少能在1顆衛星的“視線”內,多顆衛星可接力完成通信服務。圖圖16:OneWebOneWeb星座最終部署示意圖星座最終部署示意圖資料來源:Oneweb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Oneweb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5:OneWebOneWeb近地軌道衛星的部署歷程近地軌道衛星
36、的部署歷程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BlueBlue OriginOrigin:致力于私人太空飛行事業的商業太空公司:致力于私人太空飛行事業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藍色起源(BlueBlue OriginOrigin)成立于成立于20002000年年,最初專注于亞軌道飛行最初專注于亞軌道飛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制造和試驗了多個亞軌道飛行器技術驗證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制造和試驗了多個亞軌道飛行器技術驗證機。公司從2014開始進入軌道飛行領域,同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簽訂合作協議,為后者在研火箭“火神”(Vulcan)研制BE-4火箭發動
37、機;隨后在2016年對外公布研制的“新格倫”(New Glenn)火箭項目。此外,藍色起源公司還積極參與NASA的“商業乘員開發”計劃和“商業航天探索技術”研發項目,與波音公司在美國DARPA空間飛機計劃試驗性太空飛機-1(XS-1)階段開展合作。目前藍色起源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目前藍色起源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新謝潑德新謝潑德”號亞軌道火箭號亞軌道火箭、“新格倫新格倫”火箭火箭、火箭發動機等火箭發動機等?!靶轮x潑德”號是一種亞軌道、可復用、可載人的運載火箭,既可以用作太空旅游,也可以運輸有效載荷;自2015年以來,“新謝潑德”號已經完成了25次亞軌道飛行,其中有7次是載人任務。而“新格倫”號是其正在
38、開發的一款重型推力、可復用、可載人的運載火箭,憑借7米長的整流罩,它能夠向近地軌道運載高達45噸的有效載荷。根據公司規劃,“新格倫”號運載火箭將于2024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發射,把NASA研究機器人運送到火星。圖圖18:藍色起源研制的“新格倫”火箭發射流程示意圖藍色起源研制的“新格倫”火箭發射流程示意圖資料來源:Blue Origin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Blue Origin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7:藍色起源研制的“藍色起源研制的“新謝潑德”新謝潑德”(左左)和“和“新格倫新格倫”(右右)火箭火箭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
39、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VirginVirgin GalacticGalactic:太空旅行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太空旅行領域首家上市公司維珍銀河維珍銀河(VirginVirgin GalacticGalactic)由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由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于布蘭森于20042004年創立年創立,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主要為私人主要為私人、研究人員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提供進入太空的機會和政府機構提供進入太空的機會。公司于2019年10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太空旅行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的業務涵蓋航天系統飛行器的設計和開發、制造、地面和飛行測試以及飛行后維護。維珍銀河的
40、創新之處是將運載機維珍銀河的創新之處是將運載機(以以VMSVMS EveEve號為代表號為代表)和太空船和太空船(以以VSSVSS UnityUnity為代表為代表)組合在一起組合在一起,實現兩者穩定協同實現兩者穩定協同。維珍銀河擁有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太空旅行航線,飛船的發射點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兩個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VSS Unity和VSSImagine,專門用于帶游客進行亞軌道飛行。圖圖20:維珍銀河研制的維珍銀河研制的VSS UnityVSS Unity太空船太空船資料來源:Virgin Galactic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Virgin Galactic官網,國
41、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9:維珍銀河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維珍銀河的重要里程碑事件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2 2.2 代表性商業版圖代表性商業版圖藍箭航天:中國首家取得全部準入資質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藍箭航天:中國首家取得全部準入資質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2015年年,致力于液氧甲烷火箭研發致力于液氧甲烷火箭研發。作為中國首家取得全部準入資質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藍箭航天目前核心產品包括朱雀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已完成首飛)、朱雀二號中型液體運載火箭(二級發動機聯合試車成功,試車指火箭發動機試驗),以及天鵲80
42、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已圓滿完成全系統試車)、鳳凰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在研)和姿控發動機(已研制成功)等分系統產品。藍箭航天擁有兩個研發中心(分別位于北京、西安)、一個總裝制造及測試基地(位于湖州)及重型試車臺,并在浙江湖州、嘉興智能制造基地進行了產業布局。自2019年起,公司掌握了液氧甲烷發動機技術,率先打造了中國首款百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2020年12月,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可回收”針栓式噴注器試車成功,成功實現火箭可回收關鍵技術突破。2023年7月,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液氧甲烷火箭的技術空白。圖圖21: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系統
43、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系統資料來源:藍箭航天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2:藍箭航天的主要產品藍箭航天的主要產品產品名稱產品名稱相關介紹相關介紹朱雀三號(朱雀三號(ZQZQ-3 3)可重復使用液氧)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甲烷運載火箭采用藍箭航天自研天鵲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一子級采用9臺TQ-12B發動機,二子級配置1臺TQ-15B真空發動機一次性任務低軌運載能力達21.3t,航區回收任務達18.3t,返場回收任務達12.5t未來火箭一子級可重復使用次數可達20次朱雀二號(朱雀二號(ZQZQ-2 2)運載火箭系統)運載火箭系統全球首款發射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國內首款具備商業化運營能
44、力的民商液體火箭國內首款基于自主研制液體發動機成功入軌的民商火箭天鵲(天鵲(TQTQ-12A12A)8080噸液氧甲烷發動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機經過二次起動試車考核驗證,已具備可重復使用能力在TQ-12基礎上,推力提高9%,比沖提高40m/s,重量減輕100kg采用自身起動方式,具備推力調節和混合比高精度控制等功能資料來源:藍箭航天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3 2.3 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軍民融合是海外商業航天發展的顯著特征軍民融合是海外商業航天發展的顯著特征。隨著冷戰結束和航天技術的逐步成熟,世界航天開
45、始從太空競賽向全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轉型。美國商業航天領域發展是軍民融合的典型代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政策法規,逐步開放航天領域,構建起完善的航天產業軍民結合體系,減輕了美國在國防上的財政負擔,推動了航天技術的進步與航天經濟的發展。以NASA為例,在太空領域打破蘇聯的競爭優勢是NASA在20世紀60-70年代的重要任務。這期間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僅僅依靠政府投入難以持續,因此廣泛地引入民間力量參與其中成為了重要的選擇。這不僅有效解決了空間探索的資金來源問題,而且NASA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技術和經驗使得美國商業航天企業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高起點,其商業價值在推動國民經濟發
46、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表表3:美國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階段:美國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階段資料來源:空天大視野(黃志澄,2015),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發展階段發展階段計劃航空計劃航空2020世紀世紀5050年代年代-2020世紀世紀8080年代年代商業航天商業航天2020世紀世紀8080年代年代-2121世紀初世紀初融合航天(第二次商業航天)融合航天(第二次商業航天)2121世紀初世紀初-至今至今模式特點模式特點立項模式采購模式投資+采購模式參與方參與方政府、軍方以及波音、麥道、洛馬等軍工復合體太空服務公司、軌道科學公司RpK、軌道科學公司、SpaceX、藍色起源、Rocket Lab資金來源資金
47、來源國家立項企業自籌政府訂單+企業自籌市場來源市場來源國家任務企業自主尋找載荷政府提供基礎載荷+企業自主尋找產權歸屬產權歸屬國家企業企業典型產品典型產品土星5、航天飛機、德爾塔、大力神大篷車、飛馬座、金牛座、德爾塔3、大力神3、K-1獵鷹9、獵鷹1、電子號、金牛座圖圖22:美國商業航天活動的主要政策:美國商業航天活動的主要政策資料來源:NASA,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3 2.3 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商業模式的可靠性與可執行性決定了航天商業化進程能否順利發展商業模式的可靠性與可執行性決定了航天商業化進程能
48、否順利發展。1987年,摩托羅拉公司開啟“銥星”衛星通信網絡設想與建設,歷經11年,耗資50億美元,在1998年宣告組網完畢并啟動商業化運營。但是,由于昂貴的終端成本、笨重的接收裝備以及無法在室內使用等硬傷,在正式運營15個月之后,“銥星”就宣告破產。因此,商業航天要想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當前諸多商業航天公司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當前諸多商業航天公司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盈利的空間從而增加企業盈利的空間。例如,在火箭箭體及推進器材料方面,SpaceX放棄使用碳纖維材料,轉而使用不銹鋼為原材料,其中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方面碳纖維的成本為200美元/KG,而不
49、銹鋼的成本不超過5美元/KG,后者可以極大地降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創新技術保證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經過研發和驗證,金屬鉻和金屬鎳含量高的不銹鋼原材料強度更高、韌性更強,符合火箭制造和使用的要求。通過技術創新,SpaceX占全球衛星發射的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7%已增加到2023的87%。資料來源:衛星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23:“:“銥星”計劃發展歷程銥星”計劃發展歷程類型類型主要內涵主要內涵相關特點相關特點軍民融合模式軍民融合模式融合傳統航天和社會資本,各取所長,實現合作共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推動傳統航天的技術轉化和資源共享,充分調動傳統航天的寶貴資源,大力提升商業航天產品的研發速
50、度和效益。局部產業鏈模局部產業鏈模式式在商業航天完整產業鏈中的某一局部環節以一體化經營理念為主導,即在完整商業航天產業鏈中的局部環節的一體化服務。其優勢在于有利于從各自所屬局部環節中的源頭控制航天產品的質量,減少中間商差價,并靈活應對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集成閉合模式集成閉合模式集火箭發射、衛星生產、衛星測控、地面設備制造、衛星運營服務等多個生產制造環節于一體。其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優化,全程掌握產品質量,有條件率先嘗試創新技術,有助于實現登月、載人飛船等宏偉目標,典型企業為SpaceX。表表4:商業航天的三種商業模式:商業航天的三種商業模式資料來源:商業模式創新視角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
51、展之路(趙珈藝等,2021),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2.3 2.3 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海外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及產業目標以低軌星座為代表的航天新勢力成為今后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方向以低軌星座為代表的航天新勢力成為今后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無線通信、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衛星通信朝著低軌化、高通量、小型化的方向發展,并開始面向大眾市場和個人用戶。當前,無論從整體性能、衛星數量以及價格上,低軌衛星已在時空分辨率、網絡延時、全球可達性等方面展現出傳統高軌衛星無法比擬的優勢。隨著太空進入成本和衛星制造成本的進一步降
52、低,低軌衛星成為商業航天企業拓展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低軌衛星星座組建隨著越來越多的低軌衛星星座組建,以及低軌衛星寬帶通信的成熟以及低軌衛星寬帶通信的成熟,疊加衛星通信網絡系統性能以及終端設備性價比的提升疊加衛星通信網絡系統性能以及終端設備性價比的提升,衛星互聯衛星互聯網接入的規模將會迎來加速期網接入的規模將會迎來加速期。目前,以美國AST科學(AST&Science)、鏈客(Lynk)、全能空間(Omnispace)、太空探索技術(SpaceX)為代表的新興商業公司正在加大“手機直連”衛星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國內也在加快衛星通信產業的整體商用進程,能夠實現手機與衛
53、星直接相連的衛星互聯網系統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競爭焦點。資料來源:全景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24:衛星通信示意圖:衛星通信示意圖圖圖25:衛星通信產業鏈構成:衛星通信產業鏈構成資料來源:美國衛星產業協會,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商業航天概述0101商業航天產業鏈拆解0202商業航天在國內的發展0303商業航天領域代表性公司梳理0404目錄目錄策略視角看商業航天的長期配置機遇05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3.1 3.1 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文件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文件中國對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指導始于中國對商業航天
54、發展的政策指導始于“十二五十二五”末末,20142014年首次以政策文件向民間資本打開大門年首次以政策文件向民間資本打開大門,改變以往由國家主導航天發展的模改變以往由國家主導航天發展的模式式。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中國鼓勵指導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經歷初步引導、探索培育到全面推動的發展脈絡,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和精準度不斷提升。從國家政策要點看,一是規范商業星箭研制、生產及發射的審批許可;二是鼓勵商業元素參與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推動技術創新、融合應用、培育產業;四是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資料來源: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分析(楊晨等,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
55、理圖圖26: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梳理: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梳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3.1 3.1 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文件國內支持商業航天的相關政策文件在國家在國家政策政策規劃的牽引下規劃的牽引下,目前北京目前北京、上海上海、海南海南、安徽安徽、重慶等地區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群重慶等地區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群。近兩年,地方政府亦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商業航天行業提供支持,包括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湖北省突破性
56、發展商業航天行動計劃(2024-2028年)等。各地方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各地方結合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科研條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發展方式發展商業航天: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發展方式發展商業航天:第一,利用原有產業基礎,吸引“鏈主”企業入駐和資本集聚,打造產業生態圈;第二,依托自身區位優勢,打造利于商業航天發展的營商環境,由此延伸發展航天產業;第三,加強央地合作或積極扶持商業航天主體,通過商業航天發展賦能政府治理水平現代化。資料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5: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
57、序號序號重點任務重點任務主要舉措主要舉措1 1做實做強基礎能力建設提升火箭研制發射一體化能力提升商業衛星批量化智造能力提升地面站和終端系統自主能力提升商業星座設計建設運營能力2 2協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航天運輸系統關鍵技術攻關衛星平臺和載荷關鍵技術攻關終端產品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星座網絡架構和動態接入關鍵技術攻關3 3推進規?;蛣撔率痉稇脤嵤底只D型示范應用推動重點行業規模應用開拓大眾消費應用場景推進手機直連衛星網絡4 4持續營造優質產業生態優化“一體兩翼”空間布局推動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打造商業航天創新模式推動衛星數據協同共享圖圖27: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商業航天: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商業航天資料來源
58、:各地方政府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3.2 3.2 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經過多年發展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商業航天已邁入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商業航天已邁入發展的快車道,并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并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從從0 0到到1 1”的突破的突破。在技術層面,多款商業火箭成功入軌,由商業公司研制的衛星取得多個國際和國內首次技術突破;在產業鏈方面,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在企業方面,以長光衛星、微納星空、銀河航天等為代表的衛星制造企業,以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際
59、榮耀、星河動力等為代表的商業火箭企業,以華力創通、星網宇達等為代表的衛星地面設備企業,以中國衛通、鑫諾衛星等為代表的衛星通信企業,以中海達、北斗星通等為代表的衛星導航企業,以航宇微、中科星圖等為代表的衛星遙感企業,逐漸成長為中國商業航天的重要力量。整體來說,相較于海外,中國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已進入成長期,基本覆蓋了各主要領域,總體產業規模和產業生態在全球處于前列,但要形成繁榮發展的局面還需要應用端持續發力。資料來源:發展商業航天前景無限(徐大軍,2024),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6:商業航天涉及的主要關鍵技術:商業航天涉及的主要關鍵技術序號序號技術類別技術類別技術釋義技術釋義
60、1 1運載火箭技術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運載火箭能夠確保衛星等航天器準確、安全地進入預定軌道。2 2衛星通信與導航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各類商業活動提供了精準的定位服務,而衛星互聯網則通過構建覆蓋全球的通信網絡,為偏遠地區提供了互聯網接入服務,推動了商業航天在通信領域的廣泛應用。3 3航天器設計與制造技術輕量化、模塊化、智能化的設計理念以及先進的制造工藝和材料的應用,使得商業航天器具備了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強的可靠性。4 4空間探測與利用技術通過對深空、行星等未知領域的探測,商業航天企業能夠發現新的資源和能源,為未來的太空探索和開發提供有力支持。5 5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
61、術優化衛星軌道設計、提高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以及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和分析衛星遙感數據,商業航天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圖圖28:商業航天領域的中美發展對比:商業航天領域的中美發展對比資料來源:關于我國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衛征,2022),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3.2 3.2 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中國商業航天的技術驅動力主要體現在建設成本的降低和中國商業航天的技術驅動力主要體現在建設成本的降低和服務能力的提升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技術進步使得更多機構和人
62、員能夠同時技術進步使得更多機構和人員能夠參與到航天活動中參與到航天活動中,進一步降低了航天制造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了航天制造的門檻。從市場規???,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并且邁入產業發展的快車道;從應用場景看,雖然商業航天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但發展空間及潛力巨大。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現已形成了多條不同的賽道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現已形成了多條不同的賽道。在這些賽道中,發展最為成熟且風險較低的賽道是衛星地面應發展最為成熟且風險較低的賽道是衛星地面應用板塊用板塊。該板塊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地理信息服務、地圖服務、導航服務、通信及數據服務等。其中的從業機構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衛星數據類企業,主要是以
63、國有科研機構為背景的合資企業;二是針對消費端和應用端的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其發展成熟度同樣較高。市場壁壘較高的賽道是商業衛星板塊市場壁壘較高的賽道是商業衛星板塊。該板塊的產品和服務包括衛星研制、衛星制造和衛星托管。在中國,該板塊仍然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及中國科學院為首的科研機構和旗下的合資企業為主。發展成熟度較低但潛力巨大的賽道是火箭及發射板塊發展成熟度較低但潛力巨大的賽道是火箭及發射板塊。該板塊的產品和服務包括火箭研制、生產、發射和回收。在中國,該板塊已經有多家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誕生。但是,它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打通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政府和市場壁壘,在獲得特許經營權和背
64、書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商業發射訂單。圖圖2929:中國商業航天相關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商業航天相關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資料來源:艾媒咨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長光衛星、中科遙感等科研院所科研院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傳統航天企業傳統航天企業星河動力、時空道宇、銀河航天等新興航天企業新興航天企業騰訊“WeEarth超級地球”等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3.2 3.2 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國內相關技術、商業模式和海外的對比商業模式:新型舉國體制商業模式:新型舉國體制+民營企業的加入民營企業的加入。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主要來自體制內機構和單
65、位,隨著航天事業逐步擴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其中。當前,在火箭發射、衛星總體生產制造和衛星應用服務等細分領域都有一定數量的民營公司進入,各個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均在火箭和衛星研制、星座部署、數據服務等方面顯示出各自的特點與優勢。在中國發展商業航天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的作用,在投入大、風險高、見效慢的深空探索和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由國家主導完成;另一方面,發揮民營企業作為生力軍的價值,尤其是發揮民營企業自身靈活性優勢,從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出發,將市場良性競爭、優勝劣汰與航天科技政策、技術、資金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協同創新的路徑和模式。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多且大部分規模較小中國商業
66、航天企業數量多且大部分規模較小,與全球前沿技術仍有一定的差距與全球前沿技術仍有一定的差距。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是商業航天的主要特點。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多,但規模普遍較小,難以獲得國家重大項目支持。統計顯示,中國有8.5萬家注冊的航天企業,其中狀態為存續、在業的僅有3.8萬家。與此同時,中國的商業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可回收技術、成本控制等方面,以及在衛星規模、全球服務能力、高端衛星性能等方面,尚需要進一步提升,離規?;瘧眠€有一定距離,商業航天相匹配的應用生態尚未建立,仍需要更多從事應用開發的創新創業團隊,聚焦創新應用市場,推動中國商業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資料來源:表中所列公司官網,國
67、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7 7:中國商業衛星相關企業:中國商業衛星相關企業資料來源:表中所列公司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8 8:中國商業火箭相關企業:中國商業火箭相關企業序號序號名稱名稱成立時間成立時間核心產品核心產品特點特點1 1藍箭航天2015大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液氧甲烷發動機建設國內首個民營運載火箭發動機熱試車臺2 2星際榮耀2016雙曲線系列火箭雙曲線一號,國內第一型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3 3星河動力2018聚焦低軌微小衛星發射需求火箭谷神星一號,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且是太陽同步軌道4 4零壹空間2015微型和納米衛星發射火箭專注于低成本小型運載火箭的研制5 5天兵科技
68、2019常溫無毒推進系統自主研制國內首款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液體運載火箭6 6凌空天行2018可重復使用火箭高速飛行技術進入民用市場7 7中科宇航2016固體運載火箭運載系數最高的全固體運載火箭8 8長光衛星2014光學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入軌30顆,進入快速組網階段9 9天儀研究院2016SAR合成孔徑雷達遙感衛星海絲一號SAR衛星1010銀河航天2018低軌寬帶衛星星座 實現衛星與5G專網融合序號序號名稱名稱成立時間成立時間核心產品核心產品特點特點1 1長光衛星2014“吉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 2中科光啟2015自主研發算法模型和衛星大數據產品專注于“遙感應用、
69、衛星研制、星座運營、數據交易”的空天信息全產業鏈布局3 3銀河航天2016自主研發了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到48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構建了中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小蜘蛛網”,完成多項國內衛星互聯網應用驗證4 4時空道宇2018自研車載衛星通信技術全球首家實現衛星通信車規級量產應用的商業公司5 5中國衛通2001運營管理著16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擁有自主可控通信衛星資源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6 6中國衛星1997形成了覆蓋1-1000kg小/微小衛星的公用平臺型譜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的研制、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的制造,以及衛星運營服務7 7垣信衛星2018打造“商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千
70、帆星座”(又名:G60星鏈)實施的核心企業8 8北斗星通2000自主研發衛星導航定位芯片、模塊、板卡、天線等基礎器件中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最早從事導航定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之一9 9航天宏圖2008成功發射“女媧星座”首發衛星“宏圖一號”覆蓋遙感衛星領域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1010華力創通2001自研衛星通信基帶芯片擁有北斗、天通雙衛星通信導航一體化基帶芯片核心技術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商業航天概述0101商業航天產業鏈拆解0202商業航天在國內的發展0303商業航天領域代表性公司梳理0404目錄目錄策略視角看商業航天的長期配置機遇05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
71、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1 1)中國衛星中國衛星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1997年年,1997199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制是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制、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制造和衛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服務的航天高新技術企業運營服務的航天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天地一體化設計具有天地一體化設計、研制研制、集成和運營集成和運營服務能力服務能力,形成了航天東方紅形成了航天東方紅、航天恒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航天恒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
72、為305.3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8.81億元,凈利潤1.69億元。中國衛星深耕宇航制造、衛星應用兩大領域。在宇航制造方面,公司開發了覆蓋完整序列的小衛星/微小衛星公用平臺型譜,具備復雜星座系統設計、全鏈路仿真、自主任務規劃、星上智能處理、AIT一體化管控、組批生產等核心技術能力;在衛星應用方面,涵蓋衛星通導遙終端產品制造、大型地面應用系統集成、衛星綜合運營服務、信息系統及綜合應用平臺建設等,打造了Anovo衛星通信系統、北斗三代宇航級芯片、高通量機載衛星通信終端、北斗導航終端、信息鏈終端、遙感衛星地面站、民航機載追蹤監視設備等一批具備競爭優勢的核心產品。依托“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
73、心”和“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平臺,中國衛星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衛星及衛星應用裝備制造等方面擁有較為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研制與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深圳、西安等地,同時具備關鍵系統、核心部組件與產品的研制交付能力。根據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中國衛星將鞏固公司在小衛星研制領域的傳統優勢地位,加大衛星低成本研發力度,積極拓展在軌服務、深空探測等領域的新應用,提升在商業航天市場的競爭優勢;同時,集中資源發展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優勢業務,提升空間設施的商業應用能力。圖圖30:20202020-2022023 3年中國衛星年中國衛星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
74、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1:20202020年年以來中國衛星股價表現以來中國衛星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70.0770.5982.4268.810.74%16.76%-16.51%-20%-15%-10%-5%0%5%10%15%20%010203040506070809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40455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
75、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2 2)航天科工航天科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1999年年,總部位于北京總部位于北京,以軍民兩用信息技以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術、衛星與衛星應用衛星與衛星應用、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是一家戰略性是一家戰略性、高科高科技技、創新型中央骨干企業創新型中央骨干企業。航天科工轄屬24家二級單位,控股8家上市公司,擁有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主要從事航天防務裝備、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研發和
76、生產,已成功研制發射天鯤系列衛星、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星,組建天目氣象探測衛星星座,實現特色化空間平臺、載荷技術在軌驗證和應用。近年來,航天科工已成功研制發射天鯤系列衛星、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星,組建天目氣象探測衛星星座,實現特色化空間平臺、載荷技術在軌驗證和應用。其中,自主研制的“天鯤一號”衛星,主要用于遙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衛星平臺技術驗證試驗,拓展了中國低軌通用衛星平臺型譜;國內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掌握了通信載荷、通信協議等核心關鍵技術并形成了一系列關鍵產品;國內首批具有星間互聯能力的行云工程天基物聯網試驗衛星,在軌驗證了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上千套模組和終端產品正在
77、面向水利、氣象、林草、地質災害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服務和應急保障;發射具有多大氣要素同時獲取能力的掩星氣象探測試驗衛星,以創新發展服務國家氣象業務“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戰略。以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服務為牽引,航天科工全面布局運載火箭研制及發射、空間平臺及載荷研制、衛星運營服務、空間信息應用等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目前公司協同湖北省、武漢市共同推進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衛星產業園建成了中國首條具有“柔性智能化、數字孿生、云制造”特征的小衛星生產線,具備年產百顆1噸級以下通用衛星能力;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空間產品研發體系,空間平臺研制能力、衛星星座建設核心能力逐步增強。此外,公司建成
78、了國內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可實現衛星零部件從入庫到整星下線的全流程,形成了衛星快速批生產能力,具備了年產120顆(單班制)、240顆(雙班制)1噸以下小衛星的總裝集成測試(AIT)能力。圖圖32:航天科工的發展戰略:航天科工的發展戰略資料來源:航天科工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3 3)長光衛星長光衛星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2014年年,總部位于長春總部位于長春,是中國首家商是中國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業遙感衛星公司,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孵化由中科院
79、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孵化。公司依靠“吉林一號”遙感衛星數據,可為客戶提供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快速廣域覆蓋的衛星遙感數據以及以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的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長光衛星的產品涵蓋了衛星設計到數據服務的全產業鏈。在產業鏈中有多個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遙感衛星、光電儀器、星載關鍵部件、衛星自動化測試設備、地面解碼解壓縮設備、數據服務平臺和終端、各類遙感影像和信息等。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是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中國第一顆以一個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的自主研發衛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商用衛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
80、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公司已成功發射實現108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在遙感信息服務上占據優勢地位,并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航天遙感信息來源。長光衛星的核心技術在于實現了從“以載荷為核心”、到“載荷平臺一體化”、再到“載荷平臺相融合”的技術迭代,在增強數據獲取能力,提升圖像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衛星體積、重量,節約了衛星的研制和發射成本。表表9:長光衛星的主要衛星產品:長光衛星的主要衛星產品資料來源:長光衛星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類型類型圖例圖例主要特點主要特點0.5m0.5m分辨率分辨率高分系列衛高分系列衛星星該衛星可獲取分辨率0.5m、
81、幅寬優于15km的靜態推掃影像,具備高分辨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的特點。0.75m0.75m分辨率分辨率高分系列衛高分系列衛星星該衛星是長光衛星面向亞米級高分辨光學遙感的批產衛星型號,具有快速批產、智能運行、圖美價廉的優勢。1m1m分辨率視分辨率視頻系列衛星頻系列衛星具備面陣視頻成像功能,同時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的特點。150km150km幅寬寬幅寬寬幅系列衛星幅系列衛星該衛星是目前國際上幅寬最大的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具備高分辨、大幅寬、高速數傳、低成本的特點。5m5m分辨率光分辨率光譜系列衛星譜系列衛星該衛星搭載了多光譜成像儀,短波、中波、長波紅外相機等載荷,具有寬波段、多光譜、
82、大幅寬、超高速傳輸等特點。紅外系列衛紅外系列衛星星搭載小型長波紅外相機載荷,可對海洋、熱點目標及大氣層進行探測,獲取目標的輻射度信息,具有集成度高、重量輕、體積小、高性價比的特點。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4 4)微納星空微納星空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2017年年,是國內最早一批以衛星制是國內最早一批以衛星制造業務為核心的衛星系統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造業務為核心的衛星系統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主要從事微納衛星系統的研發制造服務,自主研發微納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擁有衛星整星設計和集
83、成測試能力,具有電子通訊和光學載荷等衛星系統研制經驗,并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衛星在軌交付服務。根據公司披露,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8輪股權融資,累積融資金額20億,現已成功邁入商業航天獨角獸門檻。憑借其自主研發衛星平臺和星上核心部組件的能力,微納星空在衛星整星設計、生產、總裝和集成測試等方面均具備強大實力。自2018年自主研發“未來號”衛星以來,微納星空不斷刷新商業航天領域的紀錄。其“未來號”衛星創造了當時商業航天完成衛星從研制到發射的最短時間記錄,并因此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快速認可。此后,微納星空通過發射多顆衛星,充分驗證了其平臺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并開啟了“一箭多星”型號任務。截至目前,微納星空已
84、成功發射24顆各類衛星,涵蓋10-1000kg級衛星,其中包括備受行業關注的泰景四號03星(國內首顆商業KU頻段相控陣雷達成像衛星)、泰景三號01星(國內首顆商業0.5m分辨率光學衛星)等在軌明星產品。此外,微納星空自主研發了多用途、多口徑、多頻段的衛星通信終端,具備VSAT衛星通信系統集成經驗,可為國防、行業、區域等用戶提供基于天基資源的綜合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圖圖33:微納星空的衛星平臺產品微納星空的衛星平臺產品資料來源:微納星空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10:微納星空的業務方向微納星空的業務方向資料來源:微納星空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序號序號主要內容主要內容1 1專注于衛星星座
85、系統及衛星整星研發制造2 2完整的衛星平臺體系,可滿足遙感、通信、導航等多種應用場景需求3 3自主知識產權衛星和核心部組件,擁有整星和核心載荷的設計、研發、集成測試能力,實現一站式在軌交付4 4自主研發衛星地面通信終端,為客戶提供基于衛星資源的天地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解決方案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5 5)時空道宇時空道宇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2018年年,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新企業新企業,致力于構建全球首個服務于未來出行生態的低軌衛星星座致力于構建全球首個
86、服務于未來出行生態的低軌衛星星座。公司目前已形成以上海研究總院為核心,南京、西安、武漢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研發體系,并在浙江臺州建立了衛星超級工廠作為衛星制造基地。經過多年發展,時空道宇已經涵蓋衛星研發、制造、測控、應用等方面的全產業鏈布局。在星座建設領域,公司是全球第六家具有自主星座建設及運營能力的商業航天企業;在衛星制造領域,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多種量級通用衛星平臺,以及低成本、高可靠的衛星及供應鏈產品,實現從衛星研制到衛星量產AIT的一站式在軌交付;在衛星應用領域,公司通過未來出行星座及自有地面系統,提供全球中低速衛星通信服務、星基高精定位服務、衛星遙感AI服務,深度融合航天技術與汽車制造、未
87、來出行、人工智能,與生態伙伴開放合作,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打造新一代航天數字經濟業態。未來出行星座是時空道宇開展衛星數據應用服務的基礎,星座包含空間段、地面段和應用段。2022年6月,時空道宇自研的首軌九星成功入軌,正式開啟未來出行星座空間段的建設;2024年2月,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發射。在地面段,公司已建成自有的星座測運控系統及星座地基數據站網,其中包括衛星地球站19個,監測注入站30個,衛星基準站400個。應用段,面向智慧出行、消費電子、無人系統、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海洋海事、能源安全、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需求,開發數據應用系統及應用終端,提供不同類型的數據增值
88、服務。在衛星通信技術發展與落地方面,時空道宇率先推動車載衛星互聯網行業標準建立,牽頭完成了國內首個面向車載衛星通信行業標準建設的研究課題立項,參與多項衛星技術研究和行業標準制定,為車載衛星通信應用服務體系的規范化建設、標準化拓展、規?;瘧么蛳禄A。圖圖34:時空道宇的星座業務時空道宇的星座業務資料來源:時空道宇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5:未來出行星座的生態示意圖未來出行星座的生態示意圖資料來源:時空道宇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1 4.1 衛星制造企業衛星制造企業(6 6)銀河航天銀河航天銀河航天銀河航天(北京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89、成立于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2018年年,是一家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衛星制造商。公司致力于通信載荷、核心單機、衛星平臺的自主研發與低成本量產,在西安、成都和北京分別構建了國際領先水平的通信載荷、核心單機和太陽翼的配套研制能力,并在南通建設新一代衛星智能制造工廠,已實現百顆衛星的量產能力。銀河航天成功發射了自主研制的中國首次批量生產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02批衛星。該批衛星已在軌與銀河航天首發星組成中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構建星地融合5G試驗網絡“小蜘蛛網”?!靶≈┲刖W”已在空地海等多場景實現低軌應用示范。在陸地:完成云南電網低軌寬帶應用示范;在空中:面向運營商應急通
90、信需求,銀河航天低軌通信能力結合中型無人機及地面網絡,實現了基于空中高速機動平臺的5G應急通信覆蓋能力;在海上:銀河航天在南海海域“電科一號”試驗船上完成了中國首次低軌寬帶海上應用驗證。目前,銀河航天已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衛星平臺型譜,包括平板堆疊式衛星平臺、200-700kg級通信衛星平臺、100-500kg遙感衛星平臺、靈巧型衛星平臺等,可全面滿足衛星寬帶通信、光學遙感、SAR、導航增強、頻譜感知等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同時,公司具備微波通信載荷、相控陣天線、數字處理載荷等先進載荷產品,以及綜合電子、能源、測控等核心平臺產品的低成本、批量研制能力。圖圖36:銀河航天銀河航天0202批衛星在軌模
91、擬圖批衛星在軌模擬圖資料來源:銀河航天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7:銀河航天實現“翼陣合一”衛星的二維展開關鍵技術攻關銀河航天實現“翼陣合一”衛星的二維展開關鍵技術攻關資料來源:銀河航天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1 1)航天科技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1999年年,是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是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1956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航天科技
92、集團主航天科技集團主要負責中國航天器要負責中國航天器、運載火箭運載火箭、衛星等航天產品的研制和生產衛星等航天產品的研制和生產,是中國航天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核心企業事業的核心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運載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航天器的研制和發射服務。航天科技集團還涉及航天應用服務,如衛星導航、通信、遙感等,以及航天技術的民用轉化,如新能源、新材料等。航天科技的研發重點在于航天器的設計、制造和發射,以及相關的航天技術研究。航天科技集團承擔了中國大部分的航天發射任務,包括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同時,航天科技在國際航天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參與了多個國際航天項目,如國際空間站的合
93、作、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等。航天科技的市場定位更偏向于國際市場,致力于提升中國航天技術的國際競爭力。航天科技具有研制、生產地球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太陽同步軌道等各類航天器和運載器的能力;在衛星回收技術、一箭多星技術、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技術、載人航天技術等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成功研制了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科學試驗衛星和導航定位衛星及各類衛星應用系統。公司下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
94、合體,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前航天科技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全面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動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和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論證工作。公司在開發民用產品時,可利用在航天技術上使用的成熟技術,大幅降低開發成本和風險,提高民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圖圖3838:長征二號:長征二號F F運載火箭運載火箭資料來源:航天科技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9: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具備“一箭多星”的發射能力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具備“一箭多星”的發射能力資料來源:
95、航天科技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2 2)星河動力星河動力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2018年年,是一家商業運載火箭是一家商業運載火箭研發商研發商,致力于自主創新致力于自主創新,打造高可靠打造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可重復使用商業低成本的新一代可重復使用商業運載火箭運載火箭。公司總部位于北京亦莊,在四川簡陽(谷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智能制造基地)、山東海陽(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創新研發制造基地)、安徽池州(新一代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
96、四川資陽(新一代固體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及江蘇太倉(在建中大型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創新研發、制造生產基地)均擁有生產基地。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中關村金種子企業。星河動力主要為國內外航天領域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航天發射服務,先進的航天裝備制造,高性能產品配套,和廣泛的工程、技術、安全、系統集成等領域系統化解決方案。公司核心產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谷神星”系列輕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等。在航天發射業務方面,星河動力創造了國內首家實現連續多次發射成功、首家將商業組網衛星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首家掌握一箭多星發射能力等多個行業第一,是中國目前
97、成功發射火箭次數最多的民營火箭公司。星河航天擁有研制發射運載火箭的完備資質牌照。其中,智神星一號為公司自主設計的兩級液體加先進上面級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采用“一型發動機、兩個子級基礎模塊、兩種構型”的模塊化、組合化總體研制思路,致力于為低軌小衛星提供質優價廉的快捷發射服務。圖圖40:星河動力發展歷程星河動力發展歷程資料來源:星河動力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1:星河動力核心產品及服務星河動力核心產品及服務資料來源:星河動力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3 3)中科宇航中科宇航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
98、術有限公司成立于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2018年年,主要從事系列化中大型火主要從事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箭研制、定制化宇航發射定制化宇航發射、亞軌道科學試驗及太空旅游等業務亞軌道科學試驗及太空旅游等業務,是中國科是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的全資子公司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核心團隊均來自中國運載火箭公司核心團隊均來自中國運載火箭國家隊國家隊。公司作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培育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以中國宇航領域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致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的宇航企業。公司下設有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中科宇航(廣州)裝備
99、工業有限公司、中科宇航(廣州)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等全資子公司。產業布局方面,中科宇航在北京設有總體研發設計、試驗中心;在山東建有液體發動機試車臺、海上發射平臺;在海南建有發射工位、技術廠房;在廣東建有產業化基地、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在陜西建有液體發動機研發設計基地;在甘肅建有發射工位、技術廠房,包括力箭一號專有發射工位和中大型液體火箭專用發射工位,具備年度30次發射能力。中科宇航主要為中科院體系及國內外衛星公司提供穩定高效的發射能力,并致力于成為承擔國家任務的生力軍。其首型固體火箭為與中科院力學所聯合研制,運載能力為1.5噸/500公里SSO,這是國內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火箭,能滿足低軌衛星快速
100、組網的發射需求。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號是一款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30米,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截至目前,已連續三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共將37顆共3.5噸載荷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100%。2024年6月,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26星,打破了當時中國一箭多星發射最高紀錄。圖圖42:中科宇航的主要產品中科宇航的主要產品資料來源:中科宇航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4 4)星際榮耀星際榮耀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
101、司成立于20162016年年,是中國首家具備自主是中國首家具備自主研制運載火箭能力并成功完成高精度入軌發射的民營企業研制運載火箭能力并成功完成高精度入軌發射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領主要從事的領域是商業運載火箭域是商業運載火箭,并提供系統性的發射解決方案并提供系統性的發射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先后獲得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等資質,具備一定程度上在全球衛星發射市場與國際商業航天企業進行角逐的能力。目前,星際榮耀擁有兩大產品線,即固體小型運載火箭和液體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固體小型運載火箭已經具備商業服務的能力
102、;液體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現在處于前期的研發階段,計劃在2025年完成首飛和重復使用,具備正式的服務能力。從發展歷程上看,2019年7月,星際榮耀研制的雙曲線一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入軌的民營運載火箭;2023年11月和12月,星際榮耀“雙曲線二號”液氧甲烷可重復使用驗證火箭首飛及復飛試驗任務均取得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次可復用火箭的復用飛行。作為中國首個實現火箭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堅持“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由天到地、固液并舉”的技術發展路徑。其中,雙曲線一號(SQX-1)作為星際榮耀首款四級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用于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在推動固體
103、運載火箭研發的同時,公司也同步發力液體運載火箭市場,在雙曲線二號可重復使用技術驗證火箭(SQX-2Y)、雙曲線三號中大型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SQX-3)等重點項目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圖圖43:星際榮耀火箭型譜星際榮耀火箭型譜資料來源:星際榮耀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5 5)零壹空間零壹空間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2015年年,主要從事小型商業運載火主要從事小型商業運載火箭箭、各類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各類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姿軌控動力系統液體姿軌
104、控動力系統、空天電子信息系統等空天電子信息系統等產品的研制及技術轉化產品的研制及技術轉化,提供快速高效的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快速高效的商業發射服務、系統性解決方案系統性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及衛星數據共享平臺服務技術服務及衛星數據共享平臺服務,同時致力于探索新技術同時致力于探索新技術、新機制在航新機制在航天領域的運用天領域的運用。零壹空間的總部及研發中心位于重慶,并在重慶設立了智能制造基地,開展三大主營業務:M系列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實現高頻、低成本、常態化的微小衛星入軌發射服務;X系列飛行試驗平臺,為科研、運輸提供運載器解決方案;電子和動力產品的配套及定制服務。零壹空間堅持火箭技術垂直一體化業務布局,
105、致力于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實戰化的“火箭+”產業服務平臺,已開拓零壹火箭、零壹電子、零壹動力三大技術平臺,完成火箭總體設計、保障裝備、無線通信、智能控制、固體發動機這五大火箭底層技術的轉化,成功研制靈龍、望舒、玄鵲、玄珠、鴻鳴五大神獸系列火箭技術產品,實現火箭核心技術獨立研發和自主可控,并建成一支經驗豐富、技術扎實、團結協作、掌握領先技術的研發團隊。零壹空間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效的商業發射服務、技術服務及系統性解決方案,并且戰略布局液體火箭的研發,已形成L系列運載火箭、X系列飛行試驗平臺和S系列火箭軟件系統的產品布局。其中靈龍一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共包括4型火箭:靈龍一號甲、靈龍一號乙、靈龍一號丙
106、、靈龍一號s。其中,靈龍一號甲是靈龍一號系列運載火箭的基本型,采用三級固體+末級液體的串聯布局方案,700km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300kg;靈龍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重型衛星。圖圖44:零壹空間火箭技術的垂直一體化方案零壹空間火箭技術的垂直一體化方案資料來源:零壹空間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5:零壹空間的靈龍系列火箭零壹空間的靈龍系列火箭資料來源:零壹空間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6 6)天兵科技天兵科技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
107、152015年年,是一家開展新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是一家開展新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及中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研制的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研制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核心團隊均來自于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等國家航天集團,目前已形成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鄭州動力試驗中心、張家港智能制造基地為代表的“三大中心五大平臺”航天智造體系和“三機兩箭”的產品戰略布局,以及“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的供應鏈體系,和“立足全中國面向全世界”的發射市場網絡。主營產品方面,其自主研制的國內首款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液體運載火箭,可為衛星用戶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定制化發射服務,以及提供配套星箭對接、發射場協調、
108、發射測控、保險技術支持等完整服務體系。同時,天兵科技可為飛行器總體用戶提供各型譜的動力系統產品配套,旗下自主研發的小推力、中推力和大推力的通用型發動機產品,能夠匹配于衛星推進系統、超音速飛行器推進系統、火箭及防務產品的主動力推進系統。硬件設施方面,天兵科技的火箭及發動機智能制造基地在江蘇蘇州,2022年投產,投資40億元,總用地200畝,其中一期100畝,于2023年底交付使用,具備年產30發液體運載火箭和500臺火箭發動機的能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有天龍二號發射工位是LC-120;在海南商業發射場2號工位可發射天龍三號火箭。天兵科技保持著每年融資2到3輪的節奏,至今融資15輪,共有30余家
109、知名投資機構,為其融資超40億元人民幣。根據公司規劃,天兵科技的終極目標是讓普通人也能坐上火箭,進行太空和洲際航行。圖圖46:“天龍”系列運載火箭“天龍”系列運載火箭資料來源:天兵科技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7:“天火”系列液體火箭發動機“天火”系列液體火箭發動機資料來源:天兵科技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2 4.2 火箭制造火箭制造/發射企業發射企業(7 7)東方空間東方空間東方空間技術東方空間技術(山東山東)有限公司成立于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2016年年,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的子公司,也是一家運載
110、火箭和新型空天運輸工具設計制造服務公司也是一家運載火箭和新型空天運輸工具設計制造服務公司。公司擁有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煙臺總裝中心、煙臺海上發射中心以及江蘇無錫動力總部,其核心技術團隊大多來自于長征十一號火箭團隊。東方空間通過研發“引力”系列運載火箭、“原力”系列航天發動機、“鴻力”系列航天電氣系統,打造一次性使用和可回收重復使用的系列化空天運輸產品,提供低成本、規?;?、便捷化的發射服務,覆蓋LEO、SSO、GTO、GEO等各類軌道?!耙Α毕盗写笾行瓦\載火箭:國內商業航天在研運力最大的大中型運載火箭系列,具備運載能力大、響應速度快、捆綁構型多樣、海陸兼容發射等技術特點,適應低
111、軌中小衛星、中大型衛星大規模組網、大規??臻g建設及深空探索等需求?!霸Α毕盗泻教彀l動機:面向可回收火箭的航天動力系列,自研“原力-85”百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綜合性能國際領先,2023年試驗完成并投入試生產,2025年投入整箭使用?!傍櫫Α毕盗泻教祀姎庀到y:面向火箭可回收的航天電氣系統,立足自研“傳感+遙測+計算+控制+仿真”,重構運載火箭電氣系統,實現真正智能化火箭,可擴展應用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相關數據鏈、遙測、仿真處理系統開發和配套業務。圖圖48:“引力”系列火箭的產品布局“引力”系列火箭的產品布局資料來源:東方空間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9:東方空間自研的“原力”航天發
112、動機東方空間自研的“原力”航天發動機資料來源:東方空間官網,創業邦,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1 1)星網宇達星網宇達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2005年年,20162016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以慣性技術為核心是以慣性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智能無人系統及核心部組件研發專業從事智能無人系統及核心部組件研發、生產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產品覆蓋了慣性導航、光電探測、衛星通信等無人系統核心部件以及無人機、無人
113、車、無人船等無人系統整機。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56.1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71億元,凈利潤0.58億元。星網宇達目前已形成信息感知、衛星通信、無人系統三大業務板塊。公司在衛星通信領域具有多年的核心技術儲備,目前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小型衛星地面終端設備,主要產品包括車載動中通、船載動中通、機載動中通、便攜式通信站,在反恐處突、搶險救災、重大安保任務和通信應用等各類活動中,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通信業務保障。星網宇達的衛星“動中通”可滿足車輛、艦船、飛機等載體在運動中實現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的傳輸,廣泛用于消防、應急、救災等方面。低軌衛星互聯網方向,公司正在研制的相控陣天線產品計劃
114、在2024年第四季度問世。公司還完成了多款新型衛星通信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可滿足同步軌道衛星的高通量應用。此外,基于傳統衛通產品的數字孿生系統也將為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提供全新的視角。與此同時,星網宇達深耕地面終端,合作開發了車載終端,也向下游集成類項目拓展,實現收入和利潤的增厚收益,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根據規劃,公司將在保持現有移動衛星通信業務的同時,緊跟低軌移動衛星互聯網的發展,積極參與并針對關鍵技術進行研發投入。圖圖50:20202020-2022023 3年星網宇達年星網宇達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1:20202020年年以來星網宇達股價表現以來
115、星網宇達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6.857.6810.747.7112.06%39.88%-28.25%-40%-30%-20%-10%0%10%20%30%40%50%024681012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2 2)雷科防務雷科防務北京雷科防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
116、雷科防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2002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主要從事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主要從事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復雜電磁環境測試與驗證及評估復雜電磁環境測試與驗證及評估、北斗衛北斗衛星導航接收機星導航接收機、雷達以及微波信號分配管理及接收處理業務雷達以及微波信號分配管理及接收處理業務。公司在北京、天津、西安、成都、蘇州均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總員工人數超1,300人。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2.3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18億元,凈利潤-4.49億元。雷科防務主營業務覆蓋雷達系統、衛星應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儲、智能網聯五大方向。其中,
117、衛星應用業務在長期的技術積累與發展中,已經培育并掌握了眾多涉及遙感衛星和地面系統的關鍵技術,形成了星上與地面系統緊密協作的產業能力。星上遙感技術專注于滿足航天遙感信息快速獲取、精確處理的需求,提供一系列星上實時處理的關鍵裝備和解決方案;而地面系統則涵蓋了商業遙感衛星接收系統、地面站的支持設備,并向地面站提供包括天線伺服系統、射頻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運維管理軟件在內的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已在國防軍工、防災減災、國土資源、氣象預報、環境監測、海洋開發等多個領域應用。雷科防務積極開拓天地一體化低軌道衛星通信應用,已承接多個星載、地面站的微波產品研制任務,以滿足不斷發展的衛星互聯網需求。公司持續深耕遙
118、感衛星接收、處理及應用多個領域,完成了多個民用商用衛星數據接收與處理應用裝備、系統的交付。公司緊跟商業航天發展浪潮,專注機動式小型化、嵌入式實時處理、AI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持續布局遙感衛星地面產業鏈。圖圖52:20202020-2022023 3年雷科防務年雷科防務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3:20202020年年以來雷科防務股價表現以來雷科防務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2.1616.2213.6413.1833.45%-15.93%-3.39%-20%-10%0%10%20%30%40%024681012141
119、618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3 3)顯盈科技顯盈科技深圳市顯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深圳市顯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2011年年,20212021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一家以信號轉換器是一家以信號轉換器、信號拓展塢信號拓展塢、電源適配器電源適配器、智能充電器等移動終端智能充電器等移動終端
120、智能配件產品研發智能配件產品研發、生產生產、銷售為主體銷售為主體,無人機及衛星通信為產業發展方無人機及衛星通信為產業發展方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信號轉換拓展產品的研發主要從事信號轉換拓展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生產和銷售售。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逐步在行業內確立了技術優勢,能夠開發和制造可靠性好、兼容性高、品質過硬的中高端信號轉換拓展產品。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32.6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凈利潤0.23億元。目前,顯盈科技已形成以多功能信號轉換拓展類及電源類產品為主,模具、精密結構件及SMT貼裝為輔的主營業務格局。公司的產品主要分為信號轉換拓
121、展類產品、模具和精密結構件類產品、電源適配器等。衛星通信芯片產品線上,顯盈科技已戰略性入股江蘇奧康銀華科技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研制國產化天空地一體化通信和導航芯片;基于自研芯片,面向衛星物聯網、衛星手機、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智能無人化平臺行業等,提供芯片、模塊、終端解決方案。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華盈星連已與奧康銀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為其全球唯一總代理,負責芯片市場開拓與銷售,模組及衛星通信智能終端開發和銷售等相關業務。顯盈科技以“全球領先的3C周邊配件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發展奮斗目標,致力于成為商務辦公、學習教育、游戲娛樂等主要應用場景移動終端智能配件方案解決提供商。公司將持續構建以精密模具
122、、精密結構件及SMT為基礎,自主研發3C周邊產品為主體,外延至衛星通信芯片代理及模組開發制造的綜合商業模式。圖圖54:20202020-2022023 3年顯盈科技年顯盈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5:20212021年年以來顯盈科技股價表現以來顯盈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5.315.696.876.827.31%20.65%-0.72%-5%0%5%10%15%20%25%012345678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802021/092022/0120
123、22/052022/092023/012023/052023/092024/012024/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4 4)華力創通華力創通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2001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市,主營業務涵蓋研發主營業務涵蓋研發、整車整車、零部件零部件、能源及生態能源及生態、國際化國際化、商貿與出商貿與出行行、投資與金融等七大板塊投資與金融等七大板塊。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在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雷達信號處理、仿真測試、無人系統領域已經形
124、成一定規模的科研生產能力,并在智慧城市、衛星大數據、應急通信、安全監測、海洋工程等領域,為廣大用戶提供整套的技術體系及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61.2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10億元,凈利潤0.19億元。華力創通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全面參與北斗導航、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的系統建設,將衛星應用領域作為重要戰略方向持續投入,目前在衛星應用方向已形成“芯片+模塊+終端+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產業+產品”的全體系布局。公司是同時掌握“衛星通信+衛星導航”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全國產化的自主產品和體系化解決方案在應急管理、地災監測、交通運輸、民用航空、國防裝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
125、用。華力創通專注于導航技術十多年,緊密圍繞衛星導航及慣性導航專業領域,專注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產品及系統的設計生產。公司已形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芯片、板卡與模塊、導航終端、高端天線、慣導及組合導航、導航測試設備和基于位置服務(LBS)等完整導航產業鏈格局。華力創通承擔中國“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核心芯片研制,并基于自主衛星通導一體化芯片,研制出多款模塊產品,同時面向手持、車載、船載和便攜等終端應用,形成系列化終端解決方案。同時,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衛星移動通信綜合測試儀產品和測試系統。圖圖56:20202020-2022023 3年華力創通年華力創通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
126、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7:20202020年年以來華力創通股價表現以來華力創通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6.456.653.857.103.10%-42.09%84.27%-60%-40%-20%0%20%40%60%80%100%012345678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40455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
127、地面站及終端設備(5 5)海格通信海格通信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2000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前身是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國營第七五廠前身是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國營第七五廠,目前是廣州無線電集團的主目前是廣州無線電集團的主要成員要成員。公司主營業務覆蓋“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航空航天、軟件與信息服務”四大領域,是全頻段覆蓋的無線通信與全產業鏈布局的北斗導航裝備研制專家、電子信息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是行業內用戶覆蓋最廣、頻段覆蓋最寬、產品系列最全、最具競爭力的重點電子信息企業之一。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3
128、18.9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4.49億元,凈利潤7.33億元。無線通信領域:海格通信主導產品覆蓋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衛星通信、數字集群、多模智能終端和系統集成等領域,實現天、空、地、海全域布局,是國內擁有全系列天通衛星終端及芯片的主流廠家。公司正積極參與當前國家快速推進的衛星互聯網重大工程項目,全方位布局衛星通信領域。北斗導航領域:海格通信是國內最早從事無線電導航研發與制造的單位,擁有國內領先的高精度、高動態、抗干擾、通導一體等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北斗全產業鏈研發與服務能力。公司突破了北斗三號核心技術,構建起芯片競爭優勢,是特殊機構市場北斗三號芯片型號最多、品類最齊全的單位。同時
129、公司著力推進“北斗+5G”技術融合和關鍵成果轉化,率先實現“芯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全產業鏈布局,是“北斗+5G”應用領先者。航空航天領域:模擬仿真業務覆蓋飛行模擬器、機務模擬器、車輛模擬器、電動運動平臺、視景系統等產品以及模擬飛行培訓,是國內機構市場模擬仿真系統領導者;飛機零部件業務主要覆蓋大型飛機、大型和集群化無人機整機研發制造、部組件裝配、航材維修以及航空發動機部件制造,是國際、國產飛機制造商、發動機制造廠家的主流供應商之一;民航通導業務主要為民航提供業界領先的國產化通信、導航和監視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圖圖58:20202020-2022023 3年海格通信年海格通信營業收入
130、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59:20202020年年以來海格通信股價表現以來海格通信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51.2254.7456.1664.496.87%2.58%14.84%0%2%4%6%8%10%12%14%16%01020304050607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1618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
131、.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6 6)航天環宇航天環宇湖南航天環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湖南航天環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2000年年,20232023年在上交所科創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板上市,是一家專業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與制造的國家高新是一家專業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與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具備了涵蓋從產品設計、仿真分析、工藝設計、精密制造、裝配集成到調試測試全過程的研制生產能力,特別是在高精密星載產品的研制、航空航天先進工藝裝備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復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饋”分系統產品研發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
132、產業化優勢和綜合競爭力。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09.13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凈利潤1.38億元。航天環宇主營業務專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和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主要為航空航天領域科研院所和總體單位的科研生產任務提供技術方案解決和產品制造的配套服務。其中,宇航產品板塊,公司主要面向航天科技、中國電科、中科院等下屬從事航天器產品研制的科研院所和總體單位,承擔星載微波天線、微波器件、機構結構、熱控、星體結構及太陽翼等核心零部件的工藝技術研究、精密制造、裝配、測試、環境試驗等任務;航空航天工藝裝備板塊,公司主要面向中航工業、中國
133、商飛、中國航發、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下屬單位,承擔金屬及復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藝裝備、裝配型架、復合材料零件自動化生產線、部段和整機裝配生產線、非標裝備等產品的研制、維修及服務;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板塊,公司以“天伺饋”分系統級產品的自主研發、生產制造、裝配集成、調試測試為主線,形成衛星通信天線、地面測控天線和特種測試設備三個類別。公司依托多年參與國家重大工程以及航空航天產品積累的設計開發和制造經驗的能力以及多年來打造的產品鏈的優勢,主要通過向航空航天領域科研院所和總體單位的科研生產任務提供技術方案解決和產品制造的配套服務實現收入和利潤。圖圖60:20202020-2022023 3年航天環宇
134、年航天環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61:20232023年年以來航天環宇股價表現以來航天環宇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663.064.014.5615.20%31.22%13.65%0%5%10%15%20%25%30%35%0.00.51.01.52.02.53.03.54.04.55.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402023/062023/082023/102023/122024/022024/042024/062024/08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
135、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7 7)盟升電子盟升電子成都盟升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成都盟升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2013年年,20202020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市,專注于衛星應用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及制造專注于衛星應用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及制造,是一家衛星導航和是一家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制造制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主要產品包括衛星導航品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等系列產品衛星通信等系列產品。公司產品始終以信息化裝備研制為重心,發揮電子信息領域的技
136、術優勢、工程研制經驗和質量管理經驗,已逐步成為國內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制造領域主要的供應商。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81.9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1億元,凈利潤-0.49億元。盟升電子堅持走軍品民品并重的發展路線,以技術自主創新為根基。其中,衛星導航產品主要為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導航終端設備以及核心部件產品,如衛星導航接收機、組件、專用測試設備等。衛星通信產品主要為衛星通信天線及組件,包括動中通天線、信標機和跟蹤接收機等產品。盟升電子在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相關領域形成了良好的技術積累。在衛星導航領域,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已自主掌握導航天線、微波變頻、信號與信息處理等環節核
137、心技術的廠商之一,具備全國產化設計能力,不僅能研發衛星導航接收終端,還具備模擬衛星信號的設計能力,研制、開發各種衛星導航模擬測試設備;在衛星通信領域,公司已完全掌握了天饋設計、射頻及微波、傳動結構及力學仿真分析、慣性導航及伺服跟蹤等主要環節的核心技術,其核心零部件均為自主設計生產。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對衛星通信領域進行投入,目前已形成了涵蓋機載、船載和車載多個平臺,覆蓋L頻段、S頻段、Ku頻段和Ka頻段等主流通信頻段的動中通產品體系。盟升電子構建了“立足衛星導航及通信領域,積極拓展電子對抗業務,適當探索民品新應用”的發展戰略,在持續加強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領域的投入基礎上,積極拓展電子對抗業務,
138、適度探索民品新應用領域,為未來業務拓展做好準備。圖圖62:20202020-2022023 3年盟升電子年盟升電子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63:20202020年年以來以來盟升電子盟升電子股價表現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4.234.764.793.3112.42%0.65%-30.81%-35%-30%-25%-20%-15%-10%-5%0%5%10%15%0123456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20/072020/122021/
139、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8 8)震有科技震有科技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2005年年,20202020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一家專業從事通信網絡設備及技術解決方案的綜合通信系統供應商是一家專業從事通信網絡設備及技術解決方案的綜合通信系統供應商。經過多年發展,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公網通信領域和專網通信領域的核心層、匯聚層及接入層等各個通信網絡層次。截至2023年底,
140、公司總市值為36.5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84億元,凈利潤-0.82億元。震有科技主營業務為核心網系統、光網絡及接入系統、數智網絡及智慧應急系統、技術與維保服務等。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公司持續跟蹤并開拓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圍繞5G+衛星,震有科技與中國聯通在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項目合作,如衛星接入配置模塊項目。震有科技在衛星通信領域長期投入,目前涉及衛星話音、高速衛星互聯網、衛星物聯網等多種業務。近年來,公司堅持參與衛星通信的標準體系建設和方案論證設計,持續研究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積極布局國內外衛星通信互聯網相關產業鏈。震有科技是國內少數具備衛星互聯網核心網技術能力的企業,也是
141、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提供衛星5G核心網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軌衛星和低軌衛星核心網。公司擁有寬窄帶融合衛星通信技術、衛星物聯網技術、衛星核心網通信導航一體增強技術、衛星端到端通信技術等衛星通信領域的多項關鍵技術,同時公司將以現有核心技術為基礎,對高通量與低軌互聯網衛星技術、星載核心網技術、NTN網絡技術、星地異網漫游技術等進行持續研發,從而保持技術先進性。公司持續參與衛星通信的標準體系建設和方案論證設計,助力衛星通信系統建設。圖圖64:20202020-2022023 3年震有科技年震有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65:20202020年年以來震有科技股價表
142、現以來震有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5.004.645.328.84-7.12%14.68%66.10%-20%-10%0%10%20%30%40%50%60%70%01234567891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2020/072020/122021/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3 4.3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地面站及終端設備(9 9)星展測控星展測控星展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43、星展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2007年年,20142014年在三板掛牌年在三板掛牌,總部位于總部位于陜西西安陜西西安,是一家專注于衛星通信設備研發是一家專注于衛星通信設備研發、生產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術企業。公司主要立足于移動衛星通信設備領域,主營業務為衛星通信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動中通終端、衛星基帶系統集成、衛星寬帶運營服務等,構建了集核心模塊、整機產品、系統集成、運營服務于一體的全鏈式產品矩陣,市場領域涵蓋了地面端的用戶站和衛星主站。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0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0.83億元,凈利潤-0.59億元
144、。星展測控主營車載衛星通信設備、船載衛星通信設備、機載衛星通信設備等,是國內衛星通信終端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先后完成了M系列民用船載動中通設備、AT系列機載動中通設備和PA系列相控陣動中通設備的研發,實現了客艙機載衛星通信系統在國內民航客機上的首裝。星展測控聚焦于衛星通信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與開發,已在天饋設計、射頻及微波、傳動結構及力學仿真分析、慣性導航及伺服跟蹤等主要方面形成了10余項核心技術。其中,SATPRO系列衛星通信設備融入了GNSS/INS融合姿態測量系統、圓錐掃描峰值跟蹤、載體姿態解算、補償算法及相控陣通信等多項業界領先技術,利用SATPRO系列精確可靠的衛星通信系統,用戶既可
145、通過電話、郵件與外界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寬帶衛星接入互聯網獲取信息,廣泛應用于應急救災、資源勘探、野外探險、賽事轉播及其他海陸空衛星通信應用領域。此外,星展測控還積極開展無人機衛星通信服務的技術創新,利用無人機空中基站,實現長距離、高帶寬的無線通信。圖圖66:20202020-2022023 3年星展測控年星展測控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67:20202020年年以來星展測控股價表現以來星展測控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262.101.960.8366.89%-6.35%-57.47%-80%-60%-40%-2
146、0%0%20%40%60%80%0.00.51.01.52.02.5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1 1)中國衛通中國衛通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2001年年,2019201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主營業務為衛星空間段運營及相關應用服務營業務為衛星空間段運營及相關
147、應用服務,主要應用于衛星通信廣播主要應用于衛星通信廣播。公司運營管理各類通信廣播衛星,為用戶提供廣播電視、通信、視頻、數據等傳輸服務,是中國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國家一類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直接指揮調度的保障力量。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31.24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16億元,凈利潤5.09億元。中國衛通擁有體系完備的通信廣播衛星資源、頻率軌道資源和地面站網資源。截至2023年末,公司運營管理17顆高軌民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衛星轉發器資源涵蓋C頻段、Ku頻段以及Ka頻段等。其中,“海星通”全球網服務覆蓋范圍全球超過9
148、5%的海上航線,Ka高通量衛星覆蓋中國全境及周邊區域,能夠為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航空、航海、應急、能源、林草等行業及普遍服務用戶提供高速的專網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接入等服務,為邊遠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無縫覆蓋的信息傳輸手段。作為維護中國空間業務衛星頻率軌道資源權益的“國家隊”,中國衛通持續開展衛星頻率軌道資源國際規則制修訂及技術兼容性研究,頻率資源應用地位明顯提高,在資料數量、申報頻段、業務類型等方面的資源儲備能力顯著增強。此外,公司不斷尋求對外合作機會,通過開展項目合作,拓展了多顆通信廣播衛星頻率軌道資源使用權益。中國衛通多年從事通信廣播衛星運營服務,憑借高品質、專業化、海陸空天全覆蓋的天地一體
149、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取得了市場先發優勢,目前已覆蓋廣電、航空、航海、能源、交通運輸、國土資源、農林牧漁、應急、電信、教育等眾多領域。圖圖68:20202020-2022023 3年中國衛通年中國衛通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69:20202020年年以來中國衛通股價表現以來中國衛通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7.1026.3427.3326.16-2.81%3.76%-4.30%-5%-4%-3%-2%-1%0%1%2%3%4%5%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
150、0253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2 2)超圖軟件超圖軟件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1997年年,20092009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聚焦地理信息軟件與空間智能領域的基礎軟件與應用軟件廠商是聚焦地理信息軟件與空間智能領域的基礎軟件與應用軟件廠商,是信創是信創、時空大數據時空大數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虛
151、擬現實等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作為地理信息軟件(GIS)行業的領跑者,公司專注于地理空間智能領域,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研發形成了全信創系列的國產軟件產品,深度參與數字中國、數字政府以及企業數字化等建設。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02.9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79億元,凈利潤1.45億元。超圖軟件通過持續創新以及獨具特色的精益敏捷研發管理體系,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三維、分布式、跨平臺等地理信息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優勢,并構建了云邊端一體化的GIS基礎軟件產品體系。公司自主研發的大型GIS基礎軟件系列SuperMap GIS是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GIS軟件,是數字中國、數字政府、
152、企業數字化、數字孿生、元宇宙、智慧城市的重要技術底座。超圖軟件在跨平臺GIS技術、新一代三維GIS技術、分布式GIS技術、云原生GIS技術、邊緣GIS技術等方面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GIS技術、空間區塊鏈技術、AR地圖技術方面不斷創新,構筑了相關核心競爭優勢。目前,超圖軟件進軍遙感生產領域,打造遙感GIS一體化,正式發布遙感軟件產品跨平臺遙感影像處理桌面軟件,實現了遙感GIS一體化的遙感數據全流程處理與應用。作為中國最新自主研發的跨平臺遙感GIS一體化軟件,將衛星遙感獲取的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分析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割裂”,打通了海量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分析、高效
153、存儲、管理和分發共享的各個環節,提升空間數據向空間智能轉化的效率效果,實現遙感GIS全鏈條應用落地。圖圖70:20202020-2022023 3年超圖軟件年超圖軟件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71:20202020年年以來超圖軟件股價表現以來超圖軟件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6.1018.7515.9619.7916.46%-14.90%24.00%-20%-15%-10%-5%0%5%10%15%20%25%30%0510152025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2
154、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3 3)四維圖新四維圖新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2002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國導航地圖產業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導航地圖產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管理下的國有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管理下的國有上市企業上市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形成以智駕為龍頭,整合芯片、智能座艙、大
155、數據、高精度定位等全套軟硬件組合方案的產品布局,在各個領域均獲多家頭部汽車品牌長期定點,是智能出行領域的領航企業。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211.6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22億元,凈利潤-13.85億元。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四維圖新聚焦“汽車智能大腦”戰略定位,逐步向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擴展業務,提供智能駕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芯片(SoC)、車規級微控制器芯片(MCU)、地圖服務、智能座艙產品及服務等核心產品,主攻以智駕為龍頭、整合芯片/座艙/數據的軟硬一體組合產品解決方案。這其中,高精度定位是四維圖新面向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未來布局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四
156、維圖新通過旗下的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中國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兼容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的基礎上,依托自主研發的接收機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為用戶提供厘米級定位能力,發展成為“車規級高精度定位”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引入中國電信投資公司及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戰略投資,共同打造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和統一的智能信息基礎設施,并在大數據、云服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互聯網+”等領域深入推進合作。圖圖72:20202020-2022023 3年四維圖新年四維圖新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73:20202020年年以來四維圖新股價表現以來四維圖新
157、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1.4830.6033.4731.2242.48%9.37%-6.72%-10%0%10%20%30%40%50%051015202530354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4 4)航天世景航天世景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
158、立于20122012年年,業務主要圍繞中高分辨率業務主要圍繞中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展開遙感衛星展開,范圍涵蓋原始數據服務范圍涵蓋原始數據服務、基礎地圖服務基礎地圖服務、專業地圖服務專業地圖服務、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建設方案等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建設方案等,是中國航天科技集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三級企業團下屬三級企業。公司整合了四維高景一號、高景一號、Pliades 1A/1B等50余顆國內外頂尖高分辨率遙感衛星資源,通過統籌規劃多源衛星采集,為不同的行業用戶提供高效、高頻、高性價比的數據獲取解決方案,是中國自然資源部、歐洲太空局和荷蘭太空局等國內外權威機構的遙感衛星
159、數據供應商,并全力推動國內商業遙感數據產品和服務標準的建設。航天世景是中國首個自研0.5米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高景一號的數據服務商,承擔了該衛星數據的商業分發任務。目前,高景一號數據已應用于全國國土調查等項目,為國家與地方國土資源調查提供數據服務?;谝延械男l星數據資源,航天世景還提供世景圖庫、數字正射影像圖等基礎地圖產品以及電信數據地圖、機場數據庫等專業地圖產品。同時,為滿足客戶在外業工作中處理遙感數據和讀取地理信息的需求,公司為資源調查等領域的客戶提供GeoPDF、GeoEDGE等地理信息軟件。此外,航天世景自主研發的MSTSpace大規模遙感影像一體化平臺,集自動化入庫、查詢、瀏覽、統
160、計等功能為一體,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多源遙感數據的高效管理。目前公司已面向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互聯網地圖企業提供了全國性衛星地圖生產服務。圖圖74:航天世景的主營產品航天世景的主營產品資料來源:航天世景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5 5)中科星圖中科星圖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2006年年,20202020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中是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投資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投資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也是
161、是國內也是是國內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領軍企業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領軍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將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面向政府、企業、特種及大眾領域用戶,自主研發了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的GEOVIS數字地球產品。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79.7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16億元,凈利潤4.82億元。中科星圖長期專注數字地球行業,持續研發數字地球相關產品和核心技術,陸續推出GEOVIS數字地球基礎軟件系列產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以特種領域、智慧政府、氣象生態、航天測運控、企業能源、線
162、上業務六大板塊業務,為政府、企業、特種領域及大眾用戶提供軟件銷售與數據服務、技術開發與服務、專用設備及系統集成等業務。目前中科星圖已經形成了數據共享、可計算數字地球、云上開發平臺、商業閉環和AI融合的五大能力,支撐公司布局商業航天全產業鏈。針對商業航天領域的布局,公司提出了“4+2”計劃,包括建設電磁衛星星座、氣象衛星星座、遙感衛星星座、新型衛星星座4個星座,以及1個全球測運控網絡與運營服務中心、1朵空天信息“星圖云”。面向航天測運控系統與服務領域,中科星圖形成了“洞察者”系列產品。例如,GEOVIS Space Insighter洞察者-空間信息分析基礎平臺是系統級的空間任務全周期分析軟件,
163、特別針對商業航天需求增加了星座智能規劃、衛星通信干擾分析、在軌服務策略分析以及深空探測軌道設計功能,并對碰撞預警計算進行了升級。圖圖75:20202020-2022023 3年中科星圖年中科星圖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76:20202020年年以來中科星圖股價表現以來中科星圖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7.0310.4015.7725.1648.03%51.62%59.54%0%10%20%30%40%50%60%70%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
164、1202020/072020/122021/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6 6)航天宏圖航天宏圖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2008年年,20192019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市,是國內領先的全球航天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商是國內領先的全球航天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商。作為國內衛星運營與行業應用龍頭企業以及時空數據要素的采集服務商,公司已成功發射了“女媧星座”首發衛星“
165、宏圖一號”。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10.3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19億元,凈利潤-3.76億元。航天宏圖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遙感與地理信息一體化軟件PIE,擁有國內首個遙感與地理信息云服務平臺PIE-Engine,實現遙感基礎軟件的國產化替代,同時規劃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多層次、多模式混合遙感衛星星座“女媧星座”,一期工程計劃發射54顆業務衛星,業務能力向全衛星產業鏈拓展,為政府、企業、高校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提供基礎軟件產品、系統設計開發、遙感云服務等空間信息應用整體解決方案。航天宏圖發射的“宏圖一號”一主三輔衛星,構成首期“女媧”衛星星座。星座具備全球范圍高分寬幅成像、高
166、精度測繪及形變監測等能力,可快速、高效地制作高精度數字表面模型(DSM)并完成全球非極區測繪任務,具備在1年內完成全球陸地范圍測圖任務的能力,提供多類型遙感數據產品。航天宏圖堅持衛星應用全產業鏈布局發展戰略,針對全球在軌遙感衛星雷達載荷數據源相對稀缺的產業現狀,建設高精度商業雷達遙感衛星星座,2023年已成功發射4顆高分辨率商業雷達衛星,之后將繼續擴大星座規模,從而解決中國雷達衛星數據稀缺、雷達干涉測量應用需求旺盛等問題,實現高精度地形測繪、高分寬幅成像、形變檢測以及三維立體成像的能力,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圖圖77:20202020-2022023 3年航天宏圖年航天宏圖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
167、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78:20202020年年以來航天宏圖股價表現以來航天宏圖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8.4714.6824.5718.1973.43%67.32%-25.98%-40%-20%0%20%40%60%80%100%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168、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7 7)天儀研究院天儀研究院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2015年年,是國內領先的全球航天是國內領先的全球航天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商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商,專注于專注于SARSAR星座建設和星座建設和SARSAR衛星數據服務衛星數據服務。成立8年,公司累計完成18次太空任務,成功發射30顆衛星。其中包括中國首顆對標國際先進指標的、基于有源相控陣天線的百公斤級(整星185kg)、1米分辨率、C波段商業SAR遙感衛星“海絲一號”。該衛星填補了中國商業SAR遙感衛星的空白,使天儀成為國內首家運營SAR遙感衛星的商
169、業公司,也成為全球范圍內繼ICEYE和Capella之后的第三家商業SAR遙感衛星運營公司。SAR衛星研制服務:天儀研究院是國際輕小型商業SAR遙感衛星的先行者之一,當前正在研制的第一代輕小型商業SAR遙感衛星TYSAR,具有多頻段、多極化、抗干擾、重軌干涉模式等特點,填補國內商業SAR衛星的空白。SAR衛星數據服務:天儀研究院是國內首家運營SAR遙感衛星的商業公司,當前規劃的輕小型SAR遙感衛星星座,具有成本低、部署快、覆蓋能力強、調度靈活等優點,能夠實現高分辨率、寬覆蓋、持續監測、快速遙感信息處理能力,為商業用戶提供多樣化、高質量、極致性價比的SAR衛星數據服務??蒲行l星研制服務:天儀研究
170、院是商業化科研衛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擁有TY6U-12U-50U定制化科研衛星平臺,可以實現10-300kg級別的搭載能力。目前公司已成功發射20余顆科研衛星,助力包括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等在內的數十家科研院所、大學和商業企業完成重大空間科研突破。圖圖79:SARSAR星座規劃星座規劃資料來源:天儀研究院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天儀SAR星座衛星總數為120顆,全球重要目標平均重訪周期11分鐘,支持InSAR應用,為商業用戶提供多樣化、高質量、極致性價比的SAR衛星數據服務。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8 8)北斗星通北
171、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2000年年,20072007年在深交所主板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上市,業務涵蓋衛星導航和無線通訊兩大領域業務涵蓋衛星導航和無線通訊兩大領域,是中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是中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是最早從事導航定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之一也是最早從事導航定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之一。公司緊扣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產業化推廣,推動了“北斗一號”向民用開放,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定位芯片、模塊、板卡、天線等基礎器件/部件基礎產品全面領跑行業,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位置數字底
172、座”。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71.8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82億元,凈利潤-0.56億元。北斗星通主要涉及衛星導航、汽車智能網聯、微波陶瓷器件三大主營業務。北斗星通開拓了中國首個北斗民用規?;瘧?,公司自主開發的衛星導航產品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及社會發展各領域。作為中國最早從事衛星導航定位業務的專業公司之一,公司主要為用戶提供基于衛星導航地位技術的解決方案。在衛星導航定位產品業務領域,北斗星通通過合作創新與自主創新,為測繪、機械控制、海洋漁業、國防、通信、電力等領域提供包括BDNAV GNSS系列板卡、北斗集團用戶中心系列設備等多系列產品。在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統應用業務領域,北
173、斗星通通過集成創新將衛星導航定位、通信、地理信息等多種資源與應用行業作業流程深度融合,提高行業用戶生產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基于位置的運營服務業務是北斗星通發展的又一重要戰略方向,公司已建成了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并融合移動通信系統和互聯網的北斗運營服務網絡,為注冊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數字報文通信服務和基于位置的增值信息服務。圖圖80:20202020-2022023 3年北斗星通年北斗星通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81:20202020年年以來北斗星通股價表現以來北斗星通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36.2438.5138.
174、1640.826.24%-0.90%6.97%-2%-1%0%1%2%3%4%5%6%7%8%051015202530354045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809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9 9)合眾思壯合眾思壯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1998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
175、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國內進入衛星導航定位領域最早是國內進入衛星導航定位領域最早、技術儲備最深厚技術儲備最深厚、產業布局最完備的產業布局最完備的公司之一公司之一,擁有從高精度核心技術擁有從高精度核心技術、板卡部件板卡部件、終端設備終端設備、解決方案到服解決方案到服務平臺的全產業鏈產品與服務務平臺的全產業鏈產品與服務。公司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衛星導航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多年來堅持以衛星導航高精度應用為主營業務方向,以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為基礎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并在專業市場拓展行業應用,為眾多行業提供高精度產品服務和時空信息“端+云”全方位行業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55.
176、4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02億元,凈利潤4.58億元。在業務方面,合眾思壯積極把握產業和行業發展機遇,圍繞衛星導航規?;瘧檬袌?,在相關政策引導下,重點拓展北斗高精度、北斗移動互聯、時空信息服務等三個業務領域,在測量測繪、精準農業、機械控制、形變監測、智慧城市、民用航空、交通運輸等細分市場進行應用推廣與市場開拓。在技術方面,合眾思壯以構建泛在服務的定位、導航、授時技術為核心,進一步發展多傳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導航和定位技術,構建全面的高精度、泛高精度室內外導航定位技術體系。公司深度挖掘衛星導航融合創新在新基建、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同時整合內外研發資源,加強核心技術和通用產品的技術
177、整合,鞏固了在高精度定位、技術平臺和通用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的優勢。合眾思壯的總體戰略是以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關鍵技術為基礎,以“端+云”時空平臺為核心能力,致力于時空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發展各類智能化終端設備,以時空信息“端+云”解決方案和行業應用為切入點,發展時空架構和應用體系,在全球進行市場資源開拓,發展成為時空信息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精度專業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圖圖82:20202020-2022023 3年合眾思壯年合眾思壯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83:20202020年年以來合眾思壯股價表現以來合眾思壯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
178、:單位為億元16.3521.0819.2418.0228.90%-8.73%-6.31%-15%-10%-5%0%5%10%15%20%25%30%35%0510152025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1010)華測導航華測導航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2003年年,201
179、72017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市,專業從事于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有關的軟硬件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專業從事于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有關的軟硬件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產和銷售,為行業內客戶提供數據應用及系統解決方案為行業內客戶提供數據應用及系統解決方案,是國內高精度是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高精度GNSS接收機、GIS數據采集器、海洋測繪類產品、三維激光類產品、無人機遙感類產品等數據采集設備以及位移監測系統、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數字施工系統等系統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測繪與地理信息采集、形變監測、精準農業、工程施工
180、、電力、國土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68.5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78億元,凈利潤4.44億元。華測導航聚焦“用精準時空信息構建智能世界”的愿景,圍繞高精度導航定位技術核心,逐步構建起高精度定位芯片技術平臺、全球星地一體增強網絡服務平臺兩大核心技術護城河,并逐步打造公司各類高精度定位導航智能裝備和系統應用及解決方案在建筑與基建、地理空間信息、資源與公共事業、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等應用板塊的競爭力。華測導航以高精度導航定位算法為核心,已在相關基礎器件領域基本實現全布局,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帶芯片已成功量產。同時,公司不斷投入建設全球服務平臺,優化SWAS
181、廣域增強系統核心算法,構建全球衛星導航定位解算平臺,實現提供廣域增強服務的技術能力。根據公司戰略,結合北斗及衛星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華測導航將立足于已有的核心技術優勢,持續加大在基礎器件和核心算法上的研發投入;同時同步構建基于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全球高精度服務能力,以及基于北斗、微慣性傳感器、激光雷達、相機等多源傳感器的多源定位感知能力。圖圖84:20202020-2022023 3年華測導航年華測導航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85:20202020年年以來華測導航股價表現以來華測導航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4.1
182、019.0322.3626.7835.02%17.50%19.77%0%5%10%15%20%25%30%35%40%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1111)中海達中海達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2006年年,20112011年在深交所
183、創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業板上市,是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是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公司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為基礎,融合聲吶、光電、慣導、激光雷達、UWB超寬帶、星基增強等多種技術,已形成“海陸空天、室內外”全方位、全空間的高精度定位產業布局。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53.5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86億元,凈利潤-6.24億元。中海達專注于高精度定位技術產業鏈相關軟硬件產品技術的研發,深化北斗精準位置行業應用,著力提供時空信息解決方案,目前以北斗高精度定位裝備、高精度時空信息解決方案兩大產品體系為基礎,重點發展測繪測量裝備業務、北斗高精度行業
184、應用業務、特殊機構高精度應用業務、智能駕駛與導航控制應用業務、時空數據及信息化業務與科技旅游業務五大核心業務板塊。這其中,中海達生產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裝備主要以硬件設備形態面向客戶,包括高精度定位接收終端、三維激光雷達、海洋探測、全站儀、車載高精度硬件等系列產品。高精度時空信息解決方案主要以硬件、軟件、技術服務相結合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面向客戶,其中包括高精度時空數據、專業軟件平臺、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類型產品。經過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中海達已掌握于高精度定位相關的核心技術,主營產品大部分已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特別是技術門檻較高的工業級激光雷達、海洋聲吶、星基增強系統、車規級慣導等產品技術
185、領域,在鐵路、電力、石油石化等行業應用領域已積累較深的行業認知和行業經驗。圖圖86:20202020-2022023 3年中海達年中海達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87:20202020年年以來中海達股價表現以來中海達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7.7317.9613.1811.861.28%-26.58%-10.02%-30%-25%-20%-15%-10%-5%0%5%0246810121416182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162020/012020/072021/
186、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1212)振芯科技振芯科技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2003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衛星導航主營業務包括衛星導航、雷達雷達、通信等領域的研發通信等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產和銷售,產品覆產品覆蓋車蓋車、機機、船等領域船等領域,提供定位提供定位、導航導航、通信通信、授時授時、短報文等基礎服務短報文等基礎服務。公司多
187、年來致力于圍繞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元器件-終端-系統”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擁有北斗分理級和終端級的民用運營服務資質,被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北斗系列終端產業化基地。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28.8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52億元,凈利潤0.56億元。振芯科技主要產品包括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關鍵元器件、高性能集成電路、北斗衛星導航終端及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系統,自主研制生產的多種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終端已廣泛應用于國防、地質、電力、交通運輸、公共安全、通信、水利、林業等專業應用領域。振芯科技深耕北斗行業20余年,是最早參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研制的企業之一,專業從事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技術開發
188、、應用、生產和運營服務,全程參與了北斗一代、二代、三代應用終端研制及衛星應用服務,已形成九大系列百余項產品,包括手持、車載、船載、機載等,功能涵蓋定位、導航、授時、測速、指揮及短報文通信,是國內系列全、種類多、應用覆蓋面廣的北斗廠商之一。振芯科技在北斗板塊具有“元器件終端系統應用”的全產業鏈研發和服務能力,基于自主研制的北斗芯片,向客戶提供優質的北斗模塊及終端產品,產品在高動態、抗干擾、安全性和兼容互操作等方面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在北斗二代時期,公司是國內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骨干領先型企業,目前正逐步向北斗三代產品更迭,逐步拓展“北斗+”融合市場,積極布局能源、鐵路、水利、應急管理等應用領域。圖
189、圖88:20202020-2022023 3年振芯科技年振芯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89:20202020年年以來振芯科技股價表現以來振芯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5.777.9411.828.5237.48%49.01%-27.95%-40%-30%-20%-10%0%10%20%30%40%50%60%02468101214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4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
190、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4 4.4 衛星運營及應用衛星運營及應用(1313)鑫諾衛星鑫諾衛星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1994年年,總部位于北京總部位于北京,是中國衛通集團股是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從事份有限公司旗下從事“天地一體天地一體”衛星通信綜合應用服務業務的核心專業衛星通信綜合應用服務業務的核心專業子公司子公司,是國家一類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是國家一類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公司主要業務包括衛星通信系統的開發、經營和管理,通信衛星轉發器的租賃經營,衛星通信網、地面站及相關工程的設計和建
191、設,以及相關的技術咨詢和服務等,廣泛服務于國家廣播電視、能源、金融、通信、教育等眾多行業的政府和企業用戶。鑫諾衛星為“海、陸、空”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應急通信、數據傳輸、系統集成等多種綜合應用通信服務,服務涵蓋海洋通信、鐵路通信、航空機載、政企專網、運營商服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領域,用戶遍布亞洲、大洋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區。鑫諾衛星擁有自主建設、國內運營、安全可控的全球衛星寬帶通信網?!叭蚓W”具有豐富的空間段衛星資源、國際先進的衛星通信系統、完善的地面基礎設施、專業的衛星通信應用服務隊伍,為全球用戶提供7*24小時的衛星通信應用服務。此外,公司依托“全球網”的海
192、洋覆蓋,推出海上衛星通信品牌“海星通”,為海洋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海上通信應用服務。鑫諾衛星的全球衛星寬帶通信網,簡稱鑫諾“全球網”,是以中國自有衛星資源為主建設、由北京、香港、喀什、斯里蘭卡、歐洲、北美等境內外關口站組成、安全可控的“天地一體”衛星寬帶通信網。公司采用多星、多波束、多頻段、多主站系統為用戶提供服務,單雙向站點總數達到上萬個,可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以及“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提供通信基礎支撐。圖圖90:鑫諾衛星的全球衛星寬帶通信網鑫諾衛星的全球衛星寬帶通信網資料來源:鑫諾衛星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11:鑫諾衛星的主要平臺及業務鑫諾衛星的主要平臺及業務資料來源:
193、鑫諾衛星官網,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序號序號名稱名稱主要內容主要內容1 1“全球網”平臺具備多頻段、大容量、高速率、廣覆蓋的能力,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高速網絡服務、語音通話、流媒體、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增值服務和應用支撐。2 2海洋通信“海星通”依托鑫諾“全球網”,服務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及主要航線,為全球船舶、海上油氣平臺以及沿線港口提供安全可靠的企業互連、互聯網接入、音視頻應用等衛星寬帶通信綜合服務。3 3陸地綜合應用服務涉及陸地傳統衛星通信服務以及結合導航遙感衛星形成的“感傳智用”一體化綜合信息服務,為客戶提供系統化綜合應用解決方案以及平臺化服務模式。4 4機載業務構建機載
194、衛星通信基礎網絡,面向各航空公司、電信運營商、內容服務商、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用戶,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甚至全球范圍內提供空中寬帶互聯網接入、視頻傳輸及網絡綜合應用服務。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 1)國機精工國機精工國機精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國機精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2001年年,20052005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隸隸屬于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屬于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其精密工業板塊的拓展平臺是其精密工業板塊的拓展平臺,
195、目前在軸承目前在軸承、超硬材料超硬材料、機床工具等方面機床工具等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居國內領先地位。公司生產的軸承和超硬材料制品的技術水平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61.1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84億元,凈利潤2.70億元。國機精工主要業務涵蓋軸承行業、磨料磨具行業及相關領域的研發制造、行業服務與技術咨詢、貿易服務等,分為新材料、基礎零部件、機床工具、高端裝備、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五大業務板塊。其中基礎零部件板塊包括特種及精密軸承、電主軸等業務,主要產品為以航天軸承為代表的特種軸承、精密機床軸承、重型機械用大型(特大型)軸承、機床用電主軸等,特種軸承主要服務于航空航
196、天等領域。在商業航天領域,目前公司主要提供特種軸承及其組件,應用于衛星、運載火箭、空間站等且市場占有率90%以上。國機精工擁有國機集團母合優勢,具備較強的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產品結構及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下屬制造企業大多為行業領先企業,具備較強的行業產品集成及資源整合能力,在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及綜合服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根據公司戰略,國機精工的整體定位是支撐國家軸承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引領行業技術與產業發展,成為中國高端軸承研發創新中心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開放整合產業資源,成為中國軸承技術創新、產品集成、業務服務的平臺。圖圖91:20202020-2022023 3年國機精工年國機精工營業收
197、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92:20202020年年以來國機精工股價表現以來國機精工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3.5533.2834.3627.8441.30%3.25%-18.98%-30%-20%-10%0%10%20%30%40%50%051015202530354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16182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
198、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2 2)光威復材光威復材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1992年年,20172017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市,是一家專業從事碳纖維是一家專業從事碳纖維、碳纖維織物碳纖維織物、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復合材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及碳纖維核心生產設備的研發料制品及碳纖維核心生產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是中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公司以高端裝備設計制造技術為支撐,形成了從原絲開始
199、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復合材料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221.7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18億元,凈利潤8.41億元。光威復材積極布局碳纖維、通用新材料(預浸料)、能源新材料(碳梁等拉擠產品)、航空先進復合材料、航天先進復合材料、精密裝備(碳纖維生產設備及工裝模具)六大業務板塊,實現了“原絲-碳纖維-織物-樹脂-預浸料-復合材料制品-裝備制造-檢測分析-技術設計”的一體化全產業鏈服務。光威復材是中國最早實施碳纖維國產化事業的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碳纖維國產化事業的成功實踐者,由于公司在國內率先研發成功并實施了碳纖維的產業化,形成了公司在中國航空航天
200、等國防裝備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地位。隨著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公司積極開發民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品,業務不斷向下游延伸,積極培育碳纖維應用市場,逐步形成了高端裝備與民用業務協同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光威復材目前涉及商業航天的業務主要有衛星和發射:衛星環節,公司是衛星結構和太陽能電池板(太陽翼)用高性能碳纖維的主力供應商,目前也涉及部分衛星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的研制業務;發射環節,公司主要是為航天火箭發動機殼體提供高性能碳纖維材料配套,以及部分火箭發動機復合材料殼體的研制業務。圖圖93:20202020-2022023 3年光威復材年光威復材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
201、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94:20202020年年以來光威復材股價表現以來光威復材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1.1626.0725.1125.1823.25%-3.69%0.26%-10%-5%0%5%10%15%20%25%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
202、企業(3 3)中簡科技中簡科技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2008年年,20192019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一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家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目前公司所生產碳纖維主要為高端、高性能型碳纖維產品,已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31.16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9億元,凈利潤2.89億元。中簡科技是中國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纖維核心供應商,在碳纖維基礎研究方面有較為全面、
203、深入和系統的積累,同時結合工程化實踐經驗,能夠將碳纖維制備轉化和設備、工藝的對應關系進行有機結合,是國內率先完成高強和高模碳纖維理論研究和工程化實踐的單位。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和突破,在設計、人才、技術、裝備保障等方面,公司具備較強的持續競爭力。中簡科技作為專業的碳纖維產品生產商,專注于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致力于完成高性能碳纖維國產化目標,從技術等級、應用水平、裝備水平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公司ZT7系列碳纖維產品已率先穩定批量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多年,支撐了高端裝備的研制及批產需要;以ZT9H為代表的新一代碳纖維是現階段國內唯一一款已經工程化應用的第三代碳纖維產品,并伴隨不同
204、應用領域進行了多個場景的驗證。中簡科技所生產的宇航級高性能碳纖維系列產品,在基礎研發、技術要求、工藝規范等方面與一般民用產品有所不同,是航空航天高端碳纖維應用高技術壁壘和高起點競爭的體現。如ZM40X作為第三代碳纖維的典型代表,在國內率先完成工程化制備,未來將與ZT9H形成互補,在某些對剛度要求更高的領域發揮其性能優勢。圖圖95:20202020-2022023 3年中簡科技年中簡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96:20202020年年以來中簡科技股價表現以來中簡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3.904.127.975
205、.595.72%93.58%-29.90%-40%-20%0%20%40%60%80%100%0123456789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8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4 4)航天電器航天電器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2001年年,20042004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206、,是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市公司,是中國高端連接器與互連一體是中國高端連接器與互連一體化產品化產品、微特電機與控制組件微特電機與控制組件、繼電器和光電子行業的核心骨干企業繼電器和光電子行業的核心骨干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連接器與互連一體化產品、微特電機與控制組件、繼電器、光電器件等,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電子、兵器、船舶、通訊、新能源、石油、軌道交通等各個領域,先后承擔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火星探測和大飛機等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專項配套產品研制生產任務。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219.3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10億元,凈利潤8.6
207、8億元。航天電器現已形成“三地一院十二部”的跨地域集團化產業發展格局,在上海、蘇州、深圳、東莞、泰州、鎮江、遵義等地設有10個子公司,在北京、深圳、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研究所,在國內主要城市設有技術市場服務中心,形成了集團化、跨地域、專業化的產業布局,聚焦軍、民、國際三大市場領域快速發展,朝著成為“世界一流互連互通、驅動控制、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目標邁進。航天電器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自主產品研制,在連接器與互連一體化產品、微特電機與控制組件、繼電器、光電器件等中高端機電組件領域掌握相關核心關鍵技術,如傳輸一體化互連、高可靠光電互連、微波組件、先進互連技術、射頻連接器及組件、液冷、金屬及
208、陶瓷管殼、繼電控制與開關、高精度伺服電機、高功率密度電機、高速電機、智能制造裝備及技術,在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形成原創技術互連解決方案,公司業務正從單一元器件向互連一體化、驅動控制整體解決方案轉型升級。目前航天電器正積極實施商業航天領域的產業布局,與藍箭航天、天兵科技、東方空間等客戶開展合作,加快推動新業務發展。圖圖97:20202020-2022023 3年航天電器年航天電器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98:20202020年年以來航天電器股價表現以來航天電器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42.1850.3860.206
209、2.1019.43%19.49%3.16%0%5%10%15%20%25%01020304050607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809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5 5)火炬電子火炬電子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2007年年,20152015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年在上交所主板上
210、市,中國首批通過宇航級產品認證的企業之一中國首批通過宇航級產品認證的企業之一。公司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新材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檢測及服務業務,圍繞“元器件、新材料、國際貿易”三大戰略板塊布局,構建泉州、廣州、成都生產制造基地,上海、北京、深圳運營中心。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21.4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5.04億元,凈利潤3.13億元。特種陶瓷材料是繼碳纖維復合材料之后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優異性能的多功能陶瓷新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溫抗氧化、耐腐蝕、低熱膨脹系數、低蠕變等優點。公司的特種高性能新材料具備耐高溫、密度低、優異的高溫抗氧化性能等突出優勢,可作為基體制造陶瓷基復
211、合材料,應用于航天、航空、核工業等領域。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火炬電子持續開展電子元器件產品優化及新品研發工作,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形成從產品設計、材料開發到生產工藝的一系列陶瓷電容器制造的核心技術,如“濕法淋幕成型一體化生產工藝”“全自動懸浮式瓷膠移膜生產工藝”“BX材料配方”“BP高頻材料配方”等。公司通過發展多元化產品線、穩定產品性能,提供技術標準、自主創新等一系列差異化競爭策略,積累了一大批下游用戶,也推動了行業技術標準的提升,形成了較強的技術研發優勢?;鹁骐娮幼庸玖喰虏腃ASAS-300特種陶瓷材料以技術獨占許可及自主研發的方式,掌握了“高性能特種陶瓷材料”產業化的一
212、系列專有技術,產品系列覆蓋全面,是國內少數具備陶瓷材料規?;a能力的企業之一,其產品性能、產能已具備穩定供貨能力。圖圖99:20202020-2022023 3年火炬電子年火炬電子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0:20202020年年以來火炬電子股價表現以來火炬電子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36.5647.3435.5935.0429.48%-24.83%-1.55%-30%-20%-10%0%10%20%30%40%0510152025303540455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
213、03040506070809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6 6)新雷能新雷能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1997年年,20172017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一家專業從事模塊電源是一家專業從事模塊電源、定制電源和大功率電源及系統的研發定制電源和大功率電源及系統的研發、生產的生產的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公
214、司主要產品包括模塊電源、定制電源及大功率電源及系統,產品在通信、航空、航天、軍工、鐵路、電力、工控、廣電等各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9.5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67億元,凈利潤1.04億元。經過多年積累和持續的新產品研發,新雷能具備單片電源管理芯片、電機驅動芯片、集成電路微模組、模塊電源、定制電源、大功率電源及供配電電源系統,以及電機驅動模塊、電機控制器的多行業多品類電力電子產品解決方案能力,可為客戶提供多種電源、集成電路類產品、電機驅動品類及型號的整體選擇。在航空航天領域,新雷能形成了從發電機或電網側,到最終用電終端,經過系統組件級定制電源進行一次變換,形
215、成高壓或低壓中間母線,再經過模塊電源(包含微電路工藝模塊電源及混合集成電路工藝模塊電源)進行二次變換給一般情形下的航空航天領域設備負載進行供電;針對數字及模擬控制芯片、FPGA等低壓大電流IC或綜合信號處理裝置的供電需求,在二次變換的基礎上,進行集成電路微模組級三次變換的一體化供電架構。新雷能研制的模塊電源產品,分為微電路工藝模塊電源及混合集成電路工藝模塊電源,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通信、數據中心、鐵路、激光等領域。公司新立項研制的航空航天模塊電源均為100%國產化,可替代國外技術領先公司模塊電源產品。圖圖101:20202020-2022023 3年新雷能年新雷能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
216、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2:20202020年年以來新雷能股價表現以來新雷能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8.4314.7817.1414.6775.37%15.96%-14.40%-20%-10%0%10%20%30%40%50%60%70%80%024681012141618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020304050607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
217、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7 7)航天智裝航天智裝北京航天神舟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航天神舟智能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2007年年,20152015年在深交所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創業板上市,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是中國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裝備和服務的供應商中國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裝備和服務的供應商,主要從事鐵路車輛運行主要從事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領域和機車車輛檢修自動化領域相關設備的研發安全檢測領域和機車車輛檢修自動化領域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生產、銷售銷售、安裝和服
218、務安裝和服務。公司主營產品為鐵路車輛紅外線軸溫智能探測系統(THDS)、鐵路車輛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TFDS)、機車車輛檢修自動化立體庫、鐵路車輛信息化產品。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85.7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凈利潤0.91億元。航天智裝專注智能裝備領域,發揮宇航技術、專業基礎和系統工程經驗優勢,重點聚焦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核工業三大國家戰略性行業,形成了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及檢修系統、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核工業及特殊環境自動化裝備三大業務板塊的產業格局。在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領域,航天智裝的子公司軒宇空間憑借在測控仿真技術領域
219、的多年深耕,持續發力傳統宇航地面測試保障領域,大力拓展航空、船舶等市場,其科技產品創新一直走在中國復雜航天器系統測控仿真領域技術前沿。軒宇空間在微系統和控制系統部組件領域持續鞏固傳統宇航芯片市場,積極拓展商業航天和工業控制領域用戶,多次獲得國家和北京市前沿技術產品研發支持,公司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已經逐步確定了行業領先的市場地位,業務規模逐年穩定增長。目前,公司的仿真測試平臺已經大量成功應用于航天航空控制系統地面仿真測試、嵌入式計算機地面測試及測試數據管理等領域,可為復雜系統和復雜單機提供仿真和測試驗證平臺,有效支撐了國家重大航天型號任務;研發的微系統產品,目前在高可靠抗輻照加固設計方面具有較強
220、優勢,多款產品已經得到成功應用,在高等級抗輻照類處理器、存儲器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研制的控制系統核心部組件產品,實現了輕小型化、高集成和高性能的技術特點,具備產業化大規模研制的基礎,已經在商業航天等領域開始大量應用。圖圖103:20202020-2022023 3年航天智裝年航天智裝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4:20202020年年以來航天智裝股價表現以來航天智裝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1.3512.8813.4814.0813.49%4.64%4.45%0%2%4%6%8%10%12%14%16%02468
221、10121416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8 8)航宇微航宇微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2000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從事宇航電子從事宇航電子、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智能
222、測繪技智能測繪技術的研制與生產術的研制與生產。公司目前主要為航空航天、工業控制領域提供高可靠的核心元器件及部件(SoC、SiP、EMBC)。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85.2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凈利潤-4.25億元。航宇微致力于宇航嵌入式SOC處理器芯片、SIP立體封裝模塊/微系統、EMBC宇航總線控制系統的研制、設計、生產和銷售,是中國宇航SPARC V8處理器SOC芯片的標桿企業、SIP立體封裝微系統的開拓者,解決了中國宇航電子系統核心處理器及微系統國產化、高性能、高可靠等問題。航宇微瞄準立體封裝技術前沿,建成了亞洲第一條符合宇航電子標準的“SIP立體封裝模塊數字化生
223、產線”,推出了型譜化的宇航存儲器模塊(SIP-MEM)、復合電子系統模塊(SIP-MCES)和計算機系統模塊(SIP-OBC)等立體封裝產品,研制了滿足客戶需求的數百款微系統模塊/芯片。在宇航電子方面,航宇微深耕20余年,高端宇航SPARC V8處理器 SoC、立體封裝SiP宇航模塊/系統兩大產品已達到領先的技術水平;同時基于宇航電子技術的積累和延伸突破,公司具備了“微小衛星電子系統一體化平臺”設計技術、“衛星控制平臺計算機”設計技術等;在圖像分析處理技術方面,公司通過自身人才儲備、與知名院校、專業院所合作等方式,儲備了豐富的圖像數據處理技術。此外,航宇微通過資本運作,并購了具備智能圖像分析技
224、術的子公司和具備遙感影像處理技術的繪宇智能,完善了衛星大數據應用端的關鍵技術。圖圖105:20202020-2022023 3年航宇微年航宇微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6:20202020年年以來航宇微股價表現以來航宇微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8.706.964.253.53-19.98%-38.87%-17.11%-45%-40%-35%-30%-25%-20%-15%-10%-5%0%01234567891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46810121416182020/01202
225、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9 9)亞光科技亞光科技亞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亞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2003年年,2010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致力于高性能微波電子致力于高性能微波電子、航海裝備及其產品的研發設計與制造航海裝備及其產品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國內主要國內主要的軍用微波電路及器件生產企業之一的軍用微波電路及器件生產企業之一,產品覆蓋航天通訊產品覆蓋
226、航天通訊、航空雷達航空雷達、航航海船艇三大領域海船艇三大領域。公司占據國內微波電路及組件的重要市場份額,屬于第一梯隊企業。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4.9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89億元,凈利潤-2.73億元。亞光科技電子產品門類齊全,涵蓋半導體分立器件、芯片、組件與模塊、微系統和分系統等,廣泛應用于衛星通信、載人航天、探火探月、雷達精導、電子對抗、遙感數傳等高新技術領域。在低軌衛星領域,亞光科技供應多個型號微波電路及組件,其主要產品為微波電路及組件、半導體分立器件、芯片等。公司已建立起微波電路及組件領域完整的技術體系,形成了以半導體設計技術、微波混合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微波單片集成
227、電路設計技術、微組裝技術、互連轉換技術、測試技術、環境試驗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體系。亞光科技下游客戶廣泛,主要為軍工集團的科研院所及相關工廠,包括中國電科集團、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等,基本覆蓋了涉及信號收發細分領域最領先的整機院所。目前,公司TR組件等產品大量在天宮、神舟和北斗系列衛星和飛船上使用,并參與了國家天基互聯網等項目。亞光科技主要子公司成都亞光成立于1965年,是原電子工業部最早建立的兩個半導體器件廠家之一,是中國第一批研制生產微波半導體器件及模塊的骨干企業,也是中國軍用微波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定點廠。圖圖107:20202020-2022023 3年
228、亞光科技年亞光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08:20202020年年以來亞光科技股價表現以來亞光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8.1315.8816.8615.89-12.41%6.21%-5.79%-15%-10%-5%0%5%10%0246810121416182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
229、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010)天銀機電天銀機電常熟市天銀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常熟市天銀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2002年年,20122012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重點圍繞重點圍繞“冰箱壓縮機零配件冰箱壓縮機零配件”和和“雷達與航天電子雷達與航天電子”兩大板塊開展業務兩大板塊開展業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起動器、過載保護器、吸氣消音器和接線盒以及變頻控制器等壓縮機外圍配套電氣零部件,同時積極拓展了軍工電子、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設備、智能家電零部件以及航天傳感器業務。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65.33億元,全年實現營
230、業收入10.41億元,凈利潤0.34億元。恒星敏感器是航天器、航空器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航天器的姿態控制和天文導航提供高精度測量數據,主要應用于各種衛星、無人機、飛艇等空天設施。天銀機電控股子公司天銀星際是國內商業運營的恒星敏感器生產廠商。依托清華大學20多年空間技術積累,天銀星際主要產品包括納型、皮型兩大系列星敏感器,同時自主研發了星模擬器、太陽模擬器、觀星轉臺等專業配套設備,以及納型衛星及其全物理地面實驗系統,目前天銀星際實現了星敏感器的批量化生產,產能達2,000臺套/年。天銀星際在國內商業衛星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旗下產品已廣泛應用到中國探月工程、高分專項、衛星互聯網等國家重大任務實
231、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應。天銀星際的恒星敏感器具有性能穩定、產品迭代快和性價比高等突出優勢,并且已成功應用于吉林一號衛星、高分衛星、月球探測衛星、全球多媒體通信衛星、鴻雁衛星、科學探測衛星、立方星等多顆在軌衛星。圖圖109:20202020-2022023 3年天銀機電年天銀機電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10:20202020年年以來天銀機電股價表現以來天銀機電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8.9810.398.3910.4115.67%-19.24%24.07%-25%-20%-15%-10%-5%0%5%10%15
232、%20%25%30%024681012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111)航天電子航天電子航天時代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航天時代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1990年年,19951995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從事航天電子測控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從事航
233、天電子測控、航天電子對抗航天電子對抗、航天制航天制導導、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產品主要包括綜合信息系統、慣性導航、集成電路、機電組件等領域,在相關行業領域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保持著較高的配套比例。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254.3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7.27億元,凈利潤5.91億元。公司航天電子信息業務領域的慣性與導航、測控通信與網絡信息、微電子、機電組件與傳感系統、精導對抗與有效載荷等是公司傳統優勢專業,在相關行業領域內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并保持著較高的配套比例,市場份額基本呈現穩中有升態勢。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
234、速發展,公司航天電子產品營業收入穩步提升,公司七成左右的營業收入均來自該產品領域,由于產品毛利率相對較高,是公司凈利潤的主要來源。航天電子具備商業航天涉及的火箭發射、衛星載荷、測控通信等配套領域和衛星地面站建設、數據處理與分發等業務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公司目前已為部分商業航天型號提供了配套任務。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航天電子將以發展航天電子信息和無人系統技術、助推航天強國建設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為使命,著力提升航天電子專業技術水平和電子信息系統融合創新能力,全面實施融合發展、創新驅動、市場領先、協同共贏四大發展戰略,加快形成高水平科技創新能力、高效率資源配置能力、規?;统杀狙挟a能力、高質量市
235、場主體能力、一體化戰略協同能力五大核心能力,建設成為航天電子信息和無人系統行業領軍企業。圖圖111:20202020-2022023 3年航天電子年航天電子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12:20202020年年以來航天電子股價表現以來航天電子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40.09159.89174.76187.2714.14%9.30%7.16%0%2%4%6%8%10%12%14%1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23456789102
236、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2023/012023/072024/01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212)國博電子國博電子南京國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南京國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2000年年,20222022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目前國內能夠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陣是目前國內能夠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陣T/RT/R組件及系列化射頻集成電路產品組件及系列化射頻集成電路產品的領先企業的領先企業,是國內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核心供應商是國
237、內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核心供應商。公司緊跟移動通信發展的趨勢,建立了以化合物半導體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和系列化產品布局,產品覆蓋射頻芯片、模塊、組件。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有源相控陣 T/R組件、射頻模塊、射頻放大類芯片、射頻控制類芯片等,均屬于模擬集成電路。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318.1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5.67億元,凈利潤6.06億元。國博電子專注于有源相控陣T/R組件和射頻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民品領域,公司砷化鎵基站射頻集成電路主要應用于移動通信基站領域,并逐步拓展到移動通信終端和無線局域網領域。在軍品領域,公司于2019年整合中電科55所微系統事業部,夯實了從
238、芯片到組件的完整設計平臺,并發展成為能夠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陣T/R組件的領先企業,公司T/R組件產品主要應用于彈載和機載領域。在星載領域,公司保持研發跟進和技術儲備,已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相關產品。國博電子在低軌衛星和商業航天領域均開展了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工作,多款產品已開始交付客戶。在射頻集成電路方面,公司已開展衛星通信領域多個射頻集成電路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工作,多款產品已被客戶引入;其中多款射頻集成電路已應用于5.5G通感一體基站中,應用于基站新一代智能天線的高線性控制器件業務需求旺盛,并針對5.5G通信的發展需求持續進行產品迭代開發和新產品研發。在數字相控陣T/R組件方面,公司積極推進新的技
239、術研發,包括T/R組件頻譜往更高頻段發展、開發更高規模集成度T/R陣列,積累異構集成技術產品化技術等。圖圖113:20202020-2022023 3年國博電子年國博電子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14:20222022年年以來國博電子股價表現以來國博電子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22.1225.0934.6135.6713.40%37.93%3.08%0%5%10%15%20%25%30%35%40%051015202530354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14
240、0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2023/102024/012024/04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313)鋮昌科技鋮昌科技浙江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浙江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2010年年,20222022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是一家以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一家以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T/RT/R芯片研發芯片研發、生產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主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營業務的公司,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相控陣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相控陣T
241、/RT/R芯片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芯片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之一。公司主要面向市場提供基于GaN、GaAs和硅基工藝的系列化產品以及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98.1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7億元,凈利潤0.80億元。鋮昌科技作為國內微波毫米波射頻集成電路創新鏈的典型代表,是少數能夠提供完整、先進T/R芯片解決方案及宇航級芯片研發、測試及生產的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包含功率放大器芯片、低噪聲放大器芯片、模擬波束賦形芯片及相控陣用無源器件等,頻率可覆蓋L波段至W波段,產品已應用于探測、遙感、通信、導航、電子對抗等領域,在星載、機載、艦載、車載和地面相控陣雷達中列裝,也可應
242、用至衛星互聯網、5G毫米波通信、安防雷達等場景。鋮昌科技是商業航天產業技術聯盟成員單位。通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掌握了實現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集成度、多功能化的T/R芯片的核心技術。包括高性能微波功率放大器設計技術、相控陣芯片高成品率分析及優化技術、高性能低噪放芯片技術、基于MESFET器件的限幅器電路設計技術、模擬波束賦形芯片技術、寬頻帶幅度相位電路設計技術、高效率多模功放技術等。目前鋮昌科技積極推進在衛星通信的業務和產品布局,推出星載和地面用衛星通信T/R芯片全套解決方案,研制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為代表的T/R芯片,在集成度、功耗、噪聲系數等關鍵性能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產品已
243、進入量產階段并持續交付中;同時公司持續進行衛星通信T/R芯片解決方案的迭代研制,重點研制寬頻帶、高集成度、輕量化、多功能化、多波束、低功耗MMIC系列產品,并同步迭代面向衛星通信相控陣終端應用芯片解決方案。圖圖115:20202020-2022023 3年鋮昌科技年鋮昌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16:20222022年年以來鋮昌科技股價表現以來鋮昌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752.112.782.8720.60%31.69%3.44%0%5%10%15%20%25%30%35%0.00.51.01.52.
244、02.53.03.5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140160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2024/06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414)臻鐳科技臻鐳科技浙江臻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浙江臻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2015年年,20222022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專注于終端射頻前端芯片專注于終端射頻前端芯片、高密度封裝微波模組和微系統高密度封裝微波模組和
245、微系統,是一家集設計是一家集設計開發開發、研制研制、生產和銷售為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和銷售為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射頻收發芯片及高速高精度 ADC/DAC 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微系統及模組等,為客戶提供從天線到信號處理之間的芯片及微系統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04.5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1億元,凈利潤0.72億元。臻鐳科技的終端射頻前端芯片包括終端功率放大器、終端低噪聲放大器、終端射頻開關等,可廣泛應用于自組網、電臺、數字對講、導航等無線通信終端領域。微系統及模組可用于星載、地面、車載、船載等各類相控陣載荷系統中。公司現已成為國內行業通
246、信、雷達領域中射頻芯片、微系統及模組核心供應商之一。臻鐳科技在商業航天領域特別是低軌大規模星座系統的建設中,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元器件研發和供貨任務,已成為國產基礎元器件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電源管理芯片方面,在部分產品已在低軌商業衛星產業成熟供貨的基礎上,公司繼續完善產品矩陣,多維度、多角度地挖掘市場需求,新研了多款高集成度電源模塊化產品,以滿足客戶在不同載荷、不同平臺上的供配電需求;微系統及模組方面,公司繼續擴大微系統產品的技術領先優勢,在近期研發定型了多款應用于低軌商業衛星的SIP組件產品。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推廣后,已獲得了進一步的拓展;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方面,公司在成熟產品的基礎上
247、為下一代低軌商業衛星及地面配套設備新研了多款新產品及型號,布局了諸如多通道射頻收發芯片、數字波束成形芯片(DBF芯片)、射頻收發數字波束成形一體化芯片等多款芯片,部分產品已進入樣品推廣階段。圖圖117:20202020-2022023 3年臻鐳科技年臻鐳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18:20222022年年以來臻鐳科技股價表現以來臻鐳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521.912.432.8125.28%27.28%15.75%0%5%10%15%20%25%30%0.00.51.01.52.02.53.0202
248、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204060801001201401602022/012022/052022/092023/012023/052023/092024/012024/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515)信科移動信科移動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1998年年,20222022年在上交所科創板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上市,是從事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制定是從事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唯一一家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
249、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央企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星地融合與衛星互聯網方向進行戰略布局,推動5G NTN的國內外標準制定,牽頭多個標準立項項目。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246.4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8.48億元,凈利潤-3.51億元。信科移動圍繞運營商基站建設與無線網絡覆蓋的業務主線,以自主研發的移動通信核心技術為基礎,以一系列移動通信網絡設備等硬件產品為載體,為客戶提供包含硬件、軟件、組網和優化服務在內的移動通信網絡部署綜合解決方案,具體包括移動通信網絡設備以及移動通信技術服務。同時,公司利用在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積極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聚焦交通、能源等領域,為客戶提
250、供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及智慧化綜合解決方案。目前,信科移動6G技術預研的前沿技術方向10項,在新型多天線技術、網絡分布式智能化、以用戶為中心的接入網架構、星地融合衛星互聯網、高精度定位等多個研究方向上保持業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完成2022年國內IMT-2030(6G)推進組首次關鍵技術測試,在無線空口傳輸和網絡的多個方向開展關鍵技術原理驗證的測試,在業界首次實現基于RIS的毫米波基站與商用終端的多波束賦形技術驗證。信科移動擁有豐富的衛星互聯網產品序列,具備提供通信載荷、信關站、核心網、網管以及測試儀表等全系列產品和技術服務的能力,深度參與了中國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在標準體制方面,公司持續推動在星地融
251、合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的標準體制創新,積極參與3GPP關于5G NTN、6G星地融合等標準制訂,發布星地融合白皮書,保持在標準制定方面的領先優勢。在技術及業務方面,公司積極推進技術及業務驗證,完成了業界首次基于5GNTN標準的端到端寬帶衛星通信業務傳輸技術驗證,完成高低軌融合和天地融合的業務驗證。圖圖119:20202020-2022023 3年信科移動年信科移動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20:20222022年年以來信科移動股價表現以來信科移動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45.2756.6669.1978.4825.15
252、%22.13%13.43%0%5%10%15%20%25%30%0102030405060708090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12345678910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2024/06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4.5 4.5 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其他原材料和組件企業(1616)燦勤科技燦勤科技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2004年年,20212021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主要從事高端先進電子陶瓷元器件的研發主要從
253、事高端先進電子陶瓷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通信產業是國內通信產業鏈上游重要的射頻器件供應商鏈上游重要的射頻器件供應商。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濾波器、諧振器、天線等元器件,并以低互調無源組件、金屬陶瓷結構與功能器件、射頻模塊與系統等多種產品作為補充,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雷達、射頻電路、數據鏈、電子偵查與干擾、衛星通訊導航與定位、航空航天與國防科工、新能源、半導體、萬物互聯等領域。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市值為71.1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70億元,凈利潤0.42億元。燦勤科技深耕于電子陶瓷材料及射頻器件產品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在公司研發的電子陶瓷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微波介質陶瓷
254、材料,具有介電常數高、諧振頻率溫度系數小、介質損耗低等特點。公司目前已在先進微波介質陶瓷材料配方及制備、高性能介質波導濾波器、超大尺寸介質濾波器的制造及安裝、復雜陶瓷體一次成型、盲孔陶瓷體金屬化及銀焊等領域擁有多項核心技術?;趦灝惖奈⒉ń殡娦阅?,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目前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與定位、航空航天、電子器件、汽車工業、萬物互聯等領域。其中,介質諧振器、介質濾波器、介質雙工器、介質多工器、衛星授時天線等均是通信基站的重要元器件。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在滿足性能要求的條件下,符合宏基站小型化和輕量化的設計要求,并且能夠解決高抑制的系統兼容問題,逐漸成為基站射頻器件的重要選擇方
255、案。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中,燦勤科技配套研制的大功率全介質填充雙工器,在國內屬于首創,被航天五院認定為“代表了該頻段航天產品的最高技術水平”。同時公司的產品有應用于星網計劃。圖圖121:20202020-2022023 3年燦勤科技年燦勤科技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情情況況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22:20212021年年以來燦勤科技股價表現以來燦勤科技股價表現資料來源: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為億元10.423.343.453.70-67.99%3.48%7.16%-80%-70%-60%-50%-40%-30%-20%-10%0%10%20%02468
256、10122020202120222023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速051015202530352021/112022/032022/072022/112023/032023/072023/112024/032024/0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商業航天概述0101商業航天產業鏈拆解0202商業航天在國內的發展0303商業航天領域代表性公司梳理0404目錄目錄策略視角看商業航天的長期配置機遇050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5.1 5.1 商業航天商業航天主題主題投資價值明投資價值明顯顯商業航天發展進入快車道商業航天發展進入快車道,逐步顛覆傳統航天產業格局逐步顛覆
257、傳統航天產業格局,主題投資機遇主題投資機遇凸顯凸顯,兼具政策紅利兼具政策紅利(天時天時)、產業規模產業規模(地利地利)、市場前景市場前景(人和人和)。商業航天已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以及構成國家戰略性力量的有機組成,激發和吸引全球企業廣泛參與,逐漸形成產業新業態,不斷打開創新應用場景,塑造競合并存、共贏發展的產業生態。商業航天發展至今,已滲透到發射、衛星制造、太空態勢感知、太空信息支援、深空探測等眾多領域。歐洲咨詢公司2022年發布的太空探索前景報告中稱,預計到2031年,50%的太空探索任務將由商業航天企業執行。由此可見,商業航天是未來太空探索和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料來源:新
258、華社,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表表12: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最新動態: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最新動態圖圖123:中國商業航天主題迎來投資機遇:中國商業航天主題迎來投資機遇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萬得,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名稱名稱相關介紹相關介紹“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千帆星座計劃,即“G60星鏈”計劃,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于2023年啟動建設,包括三代衛星系統,采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是中國第二個低軌衛星大星座。該計劃致力于為國內用戶提供更為廣泛且高質量的通信服務、寬帶互聯網服務等。2024年8月,千帆星座首批18星成功入軌,標志著中國開啟衛星互聯網批量發射組網。
259、“鴻鵠三號”衛星星座申請備案“鴻鵠三號”衛星星座申請備案上海藍箭鴻擎科技2024年5月已向國際電聯提交“鴻鵠三號”衛星星座申請備案,該星座含10,000顆衛星,是繼國內繼星網GW計劃和上海G60星座提案后,中國實體計劃的第三個超萬顆衛星巨型星座。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是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總面積133.33公頃,從2022年7月開工建設,將于2024年下半年迎來首次火箭發射任務,正式實現商業化運營。該發射場建在海南文昌市東郊鎮,臨近海邊,相比酒泉、西昌、太原發射場,更加接近赤道,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苫厥栈鸺夹g迎來突破可回收火箭技
260、術迎來突破2024年4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成功完成了13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多次點火試驗;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在2024年6月成功進行了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這次試驗驗證了多項關鍵技術,包括大推力強變推可復用發動機技術和高精度導航制導控制技術。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5.2 5.2 商業航天商業航天主題主題投資前景廣闊投資前景廣闊商業航天是全球航天競相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商業航天是全球航天競相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國商業航天正從技術驗證逐步轉入商業驗證的中國商業航天正從技術驗證逐步轉入商業驗證的“2 2.0 0時代時代”。2024年8月,“千帆星座
261、”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首批衛星將以“一箭18星”升空入軌,這標志著中國版“星鏈”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布局已正式拉開序幕?!扒Х亲庇媱澆捎萌l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其目標是在未來打造一個由1.5萬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構成的龐大星座,代表著中國在全球衛星互聯網競爭中的重要戰略布局。這一計劃的實施,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在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位,并為中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進一步探索奠定基礎。商業航天從政策性主題到產業落地商業航天從政策性主題到產業落地,符合符合“軍用軍用+民用民用”的雙重范疇的雙重范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
262、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離不開軍民融合,軍用航天設備、人才、基礎設施的開放為民用航天和商業航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商業航天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軍用航天產品和民用航天研制成本的降低。資料來源: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24:“千帆星座”分階段建設目標:“千帆星座”分階段建設目標圖圖125: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資料來源:創業邦,國信證券經濟研
263、究所整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5.3 5.3 商業航天商業航天主題主題迎來萬億級別市場迎來萬億級別市場商業航天是技術含量高商業航天是技術含量高、富含創新驅動的產業富含創新驅動的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國內一級市場和創業投資不斷有資金的注入國內一級市場和創業投資不斷有資金的注入。商業航天包含了廣泛的應用場景,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航天產業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業航天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投入,中國商業航天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2023年中國商業
264、航天市場規??傮w呈逐年增長態勢,由0.84萬億元增長到1.94萬億元;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突破2萬億元。近年來衛星通信近年來衛星通信(含衛星互聯網含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行業發展迅速,低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進入密集建設期低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進入密集建設期。2023年中國已4次成功發射低軌衛星互聯網技術驗證星,包括:2023年7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2023年11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征三號,成功發射了兩組7顆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2023年12月6日,在太原衛星發
265、射中心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2023年12月3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遠征一號S運載火箭,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資料來源:撼地產業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注:單位左軸為起,右軸為億元圖圖126: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投融資情況: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投融資情況圖圖127:中國商業衛星領域企業類型占比:中國商業衛星領域企業類型占比資料來源:撼地產業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23 24 25 27 16 7 01020304050607005101520253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1-5投融資事件投融資
266、金額衛星遙感類46.78%衛星通信類36.42%衛星導航類16.07%其他0.7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艾媒咨詢.2021-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報告R.2022.2蔡潤南.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簡析及啟示建議J.中國航天,2023,(01):57-61.3陳寧,豐松江,張占月,等.商業航天在太空安全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航天,2024,(01):12-17.4陳允宗,楊開,王瑞.“火神”火箭首飛任務分析J.中國航天,2024,(02):53-59.5創業邦.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白皮書R.2023.6翟尤.商業航天要成功,到底靠什
267、么J.張江科技評論,2022,(03):28-31.7龔燃,武珺,王韻涵.國外商業航天發展現狀與趨勢J.衛星應用,2024,(05):49-55.8郭文彧,崔彪.中美商業航天發展脈絡對比分析J.衛星應用,2021,(02):26-31.9撼地產業研究院.2024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全景圖及重點企業R.2024.10黃志澄.空天大視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11劉海濱,郝璐.國內商業航天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9,(12):21-26.12盛英華,吳佳林,王瑋.SpaceX發展之路互聯網模式下的商業航天J.張江科技評論,2022,(03):32-35.13宋歌,
268、孫藝,李晶.淺析大航天時代下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C/第八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論文集.2022:5.14田曉萌,肖瀾,余天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展帶來的變革挑戰與啟示J.中國航天,2024,(01):18-22.15汪嚴磊.商業航天的特征及意義J.張江科技評論,2022,(03):46-48.16衛征.關于我國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J.衛星應用,2022,(05):8-11.17徐大軍.發展商業航天前景無限N.學習時報,2024-04-10(A6).18楊晨,周佳琳,王寧.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分析J.衛星應用,2024,(05):11-15.19趙珈藝,周光輝,魏琦傲.商業模式創新
269、視角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之路J.科技促進發展,2021,17(11):1951-1959.20祝彬,郝雅楠,關曉紅,等.全球商業航天發展態勢及對我國商業航天的啟示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20,(01):34-39.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海外貨幣政策節奏和幅度的不確定性;海外局部地緣沖突風險等。報告列舉的公司/個股僅為案例介紹,不作為投資推薦的依據。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免責聲明免責聲明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作者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通過合理判斷并得出結論,力求獨立、客觀、公正,結論不受任何
270、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作者在過去、現在或未來未就其研究報告所提供的具體建議或所表述的意見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報酬,特此聲明。重要聲明重要聲明本報告由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制作;報告版權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所有。本報告僅供我公司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復制或傳播。任何有關本報告的摘要或節選都不代表本報告正式完整的觀點,一切須以我公司向客戶發布的本報告完整版本為準。本報告基于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但我公司不保證該資料及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信息、
271、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我公司于本報告公開發布當日的判斷,在不同時期,我公司可能撰寫并發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建議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我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及資料處于最新狀態;我公司可能隨時補充、更新和修訂有關信息及資料,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關更新和修訂內容。我公司或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要約或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
272、均不構成對任何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投資者應結合自己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自行判斷是否采用本報告所載內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擔風險,我公司及雇員對投資者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說明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說明本公司具備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證券投資咨詢,是指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及其投資咨詢人員以下列形式為證券投資人或者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者建議等直接或者間接有償咨詢服務的活動:接受投資人或者客戶委托,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舉辦有關證券投資咨詢的講座、報告會、分析會等
273、;在報刊上發表證券投資咨詢的文章、評論、報告,以及通過電臺、電視臺等公眾傳播媒體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通過電話、傳真、電腦網絡等電信設備系統,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形式。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一種基本形式,指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對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價值、市場走勢或者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形成證券估值、投資評級等投資分析意見,制作證券研究報告,并向客戶發布的行為。國信證券投資評級國信證券投資評級投資評級標準投資評級標準類別類別級別級別說明說明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如有)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6到12個月內的
274、相對市場表現,也即報告發布日后的6到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作為基準。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000300.SH)作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899001.CSI)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HSI.HI)作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指數(SPX.GI)或納斯達克指數(IXIC.GI)為基準。股票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優于大市股價表現優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以上中性股價表現優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之間弱于大市股價表現弱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以上無評級股價與市場代表性指數相比無明確觀點行業投資評級行業投資評級優于大市行業指數表現優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以上中性行業指數表現介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之間弱于大市行業指數表現弱于市場代表性指數10%以上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聲明及其項下所有內容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深圳深圳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一路125號國信金融大廈36層郵編:518046 總機:0755-82130833上海上海上海浦東民生路1199弄證大五道口廣場1號樓12樓郵編:200135北京北京北京西城區金融大街興盛街6號國信證券9層郵編: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