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股權融資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股票的發行成本。這主要是指企業在籌集和發行股票時所花費的成本。主要包括該階段花費的相關的承銷費、財務費用、手續費、評估費用等。目前通過股權融資方式來融資的方式受到我國上市公式的青睞,這是因為我國的證券市場上的股票IPO、定向增發與配股的成本都比較低。
(2)
股息與紅利。不同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過程中上市公司無需歸還投資者本金,只需要定期支付股息和紅利即可。金融市場發展越來越迅速了,規范性也越來越強了,因此監管機構在企業信息披露方面的管控也越來越嚴格了。就企業自身而言,不給股東分紅,就會損壞企業在投資者中的形象,股東就會將之前在該公司投入的資金轉投其他企業獲利,資金流出,股價降低,由此導致企業遭受損失。因此,無論是從監管角度還是從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企業都應當制定出合適的紅利支付方案。
(3)
信息不對稱成本。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成本是指,由于不同的投資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而掌握信息更多、更快的人,無疑比其他投資者更占據優勢,在交易中可以先一步采取行動,在股票交易中也會獲取更多的收益。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比投資者了解更多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股票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不符,新進入的投資者會要求更多的收益,企業資本成本就會增加。
(4)
代理成本。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增加,企業需要聘請職業管理人來管理公司。職業管理人加入后,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形成委托代理關系。職業管理人和企業所有者利益有所不同,股東注重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則會更顧忌自己的利益。由于職業管理人和企業所有者利益存在分歧,因此兩權分離時會給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代理成本便由此產生。
(5)機會成本。不同的融資方式之間成本存在差異,因此選擇了一種融資方式,就意味著放棄另外一種,因此而造成的成本的增加便是機會成本。在融資過程中,機會成本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指由于目前選擇的融資方式比其他方式更高,選擇目前的融資方式就會給企業帶來隱形損失;第二部分是指放棄了提高原有股東收益的機會成本;第三部分是指放棄了可能存在抵稅好處的機會成本[2]。
參考資料:
[1]閆曉瑞.J公司股權融資方案研究
[2]白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